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穿越之大民國》112節 糾結的談判地點
趙書禮自然不願意看到這一場嚴重內損國力的慘劇發生,於是一結束跟英國人的爭端,他立即就派出使者分頭遊說各方勢力,希望大家可以坐下來談談。  閻錫山最近可煩著呢,雖說跟馮玉祥取得了諒解,馮表示不在意被他囚禁的事實,反而留下老婆在山西自己一人獨自回到了西安,然後帶著西北軍在潼關軍營積極備戰,只等山西送去的軍火一到就可以兵發河南,跟老蔣在中原決一死戰了。但是他是一個猶豫的人,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他還真的不希望晉軍跟其他勢力發生戰爭。

  比如他就很不讚同北方那個小子的做法,在他看來自己北方那個年輕的後生實在是太年輕了,竟然敢跟英國人叫板,難道他不知道剛則易折的道理嗎,做人應該平和中庸才對。可是閻錫山沒有想到的是,北方那個小子竟然真的打贏了,而且還是兩次。

  當第一次英軍兩萬人被擊敗的時候,閻錫山雖然有些吃驚,但是並沒有太過奇怪,畢竟雙方兵力差距在那裡放著呢。不過也讓閻錫山看到了塞北軍的實力,當時就派人去聯絡,可是沒想到那小子竟然不知好歹,不懂得進退,不明白見好就收的道理,反而再次激起了英國人的憤怒,第二次增兵來到中國,並且還要求晉軍退出河北。權衡再三閻錫山退出了,盡管做了很多小動作,比如留下了很多保安部隊,同時把許多正規軍編入這些保安團中。那時候閻錫山可完全認為,塞北完蛋了,但是表面上他還是跟塞北保持密切關系,塞北提出的讓他的手下在河北配合的要求,他也答應了。不是為了塞北軍能贏,而是他認為幫助塞北軍讓他們在河北多打擊打擊英國人也好,省得將來英國人賴著不走。同時他也做好了,一旦塞北軍在河北被英軍消滅,他立即並發塞北,對於塞北各地這些年發展的成果,他可是眼饞很久了。

  但是沒想到,塞北又贏了,他們突襲了天津,炸掉了對方的航母,而英軍再次投降。當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好一陣子閻錫山無法接受,在他看來,五萬英軍至少能頂三十萬中國軍隊。再三確認後,他才相信了,但是當手下向他建議立刻向塞北派去使者,遊說他們加入自己一方的時候,閻錫山卻壓了下來,他覺得還是在等等再說。他還是覺得塞北軍這小子太冒進,跟他太密切了,會不會引火燒身?在沒看明一切的時候,閻錫山絕不輕易出擊,他就是這樣一個猶豫的人。可是事情就是按照他的顧慮來了,塞北軍在天津又惹事了,鬧出了一個小桃紅事件。

  閻錫山決定靜觀其變。

  閻錫山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兒,但是有的人不是,比如蔣瑞元。

  雖然對外他一直明確表示跟塞北方沒有任何關系,明確的劃清了界限,但是當第一次趙書禮逼迫兩萬英軍投降後,蔣瑞元就秘密派出了說客,要他加入中央一方,討伐馮玉祥閻錫山,承諾事成之後,山西河南陝西等地都是塞北軍的地盤。但是趙書禮並沒有接受,因為英軍再次派兵來了,這次規模更大聲勢更嚇人。

  盡管如此,蔣瑞元仍舊沒有斷絕跟塞北的聯系,在第二次英軍也失敗後,不像猶豫的閻錫山,蔣瑞元果斷的加重了籌碼,把河北和京津的地盤也允諾給了趙書禮,並派人傳達他的意思,表示願意跟趙書禮一南一北平分天下,並且給趙書禮送去了三軍副總司令的帽子。至於之後發生的小桃紅事件,蔣瑞元完全不在乎,在他看來英國人是不可能在發動戰爭了,因為既然塞北有攻擊他們海軍的能力,

那麽英軍就不再是不敗之身了,他們即使派再多的人來,對於佔領了天津,擁有攻擊海軍的空軍的塞北來說,都不再是威脅了。因此蔣瑞元沒有因為這些事情而放松對塞北的籠絡,事情的發展果然如同他的預期,甚至比他預期的更好,塞北勢力通過靈活的外交政策,化解了後來的糾紛,跟各列強國都達成了協議,在蔣瑞元看來,是到了跟馮閻二人攤牌的時候了。  在這樣的局面下,閻錫山才著急了,慌忙派人到塞北去聯絡,可是卻沒有得到明確的答覆。反而是看到蔣瑞元派去的林蔚等人混的風生水起,天天舉辦宴會,參加者都是塞北有頭有臉的人物。一時間閻錫山覺得自己鴨梨山大,恐怕要面對南北兩方的夾擊了!

  就在這時候,塞北突然派出了使者要來的消息,閻錫山喜不自勝,當即請進來不說,還讓人積極準備迎接儀式。他打算把塞北來使的情況向全國都表露出來,讓這次秘密訪問公開化,以此來警示其他各路諸侯,看看,塞北跟我們是站在一起的,要打我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先。不知不覺中,閻錫山已經把塞北當成了中國一個最有分量的勢力了,他不明白的是,地位確實跟實力有關系,但是有時候卻是要靠“打”才能獲得的。

  西北軍也迎來了塞北方面的使者,並且給他們帶去了五千噸糧食,但是提了一個要求,西北軍不得阻礙塞北在山西甘肅等地的招納移民的行為,此時正恰逢西北大旱民不聊生,賣兒賣女公開在集市上進行。而馮玉祥卻不願放下私怨,一心要跟中央軍一較高下,此時塞北送來的糧食可謂是雪中送炭,因為他的軍隊也缺少軍糧,他可跟其他軍閥不一樣,雖然沒有顧忌百姓的困苦一心要打仗,但是卻沒有強征民糧,只是向一些大戶進行了攤派,但所得遠遠不能滿足軍需,此時塞北軍送來這些糧食,雖然名義上是讓他賑災的,但是馮玉祥打算把這些當做出征的軍糧。

  而且西北民不聊生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土地貧瘠,能讓這裡沒有土地的貧民移民到塞北獲得土地,馮玉祥心裡也認為是一件善事,要不是過去一直不太友善的話,他沒準還會主動幫著移民呢。

  蔣瑞元可不管治下百姓的貧富,在他看來人口就是實力,因此他一直是非常反對讓百姓隨便移民的,甚至準備實行嚴格的保甲製,以限制百姓自由遷移。但當塞北軍的使者來到後,他也表示願意接受移民,但是僅限於江西,因為這裡存在著反對他的勢力建立的根據地。當然跟西北軍不同的是蔣瑞元答應移民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塞北必須跟他站在一起。

  但塞北軍的目的卻不是這樣,趙書禮希望的是,消弭這場浩劫。因此塞北使者向各路諸侯提出了希望各方派代表通過和平談判來解決爭端的意見。以現在塞北軍打出來的名頭,尤其是在這個各方都磨刀霍霍勢均力敵的時候節骨眼上,沒人敢不給面子。

  閻錫山本來就不希望跟任何人硬拚,從袁世凱開始他就是一直表示一種對中央的服從態度,當然前提是中央能夠保證他在山西的地位和獨立性。但是蔣瑞元不是袁世凱,他要消滅一切異己。盡管如此閻錫山還是希望保持和平,因此他積極響應談判。

  馮玉祥雖然急於報仇,但是其實他手下們是不希望跟中央軍開戰的,他們更希望進攻山西,因為閻錫山軟禁馮玉祥的事情被西北軍上下看做是奇恥大辱,並且已經做好了攻打山西的準備,可沒想到老總一回來,立馬要改弦更張,要掉轉槍頭。這讓一乾子西北軍將領心裡著實難以接受,因為是吃過中央軍的苦頭的,並且在馮玉祥不在的時候,他們可是答應了蔣瑞元聯手攻打山西的。但是卻不敢違拗馮玉祥的意思,因為幾乎所有的高級將領都曾因為不對馮玉祥的心思而挨過體罰,據說韓複榘就是因為這樣面子上掛不住才投靠的蔣瑞元。但當塞北派出的使者到西北後,軍中一些高級軍官終於有了一個很好的理由,集體覲見馮玉祥,建議他和平談判解決,馮玉祥即使在獨斷此時也不得不顧慮。尤其是閻錫山表示積極響應談判後,他也只能勉為其難的答應了談判,因為他本來就是打算借助山西的物質來跟中央對決的,沒有了山西僅憑著貧瘠的西北,即使戰士在英勇,恐怕也是難以獲勝的。

  只有蔣瑞元是從心眼裡不願意談判的,但是西北軍和晉軍的聯手,在兵力上已經超過了中央軍,加上兩廣此時又出事了。李宗仁在精衛的幫助下,再次回到了廣西,又扯起了反蔣的大旗。廣東在中央北上後,蔣瑞元又解決了廣東大佬李濟深後,地頭蛇陳濟棠依靠蔣瑞元支持終於把持了大局,手握嫡系的粵軍,又有富庶的廣東省財力支持,儼然一個新崛起的勢力。但是大權在握後,在李宗仁回到廣西反蔣後,他也通電反蔣,同時邀請汪精衛到廣東組成新的中央整府要跟南京抗衡。

  南有兩廣反叛北面對手實力強橫的情況下,談判對於蔣瑞元也就變成了一個可以接受的選擇,於是他也答應了,希望借談判先拖住北方,然後集中力量先對付兩廣。

  但就當各路勢力都表示同意談判解決事端後,這個談判的地點卻決定不下來,趙書禮本來是邀請大家到北平談判的,北平是一個古都,在地位上完全適合這樣決定中國命運的大談判。但是蔣瑞元以這裡是晉軍的勢力范圍為由拒絕了,他提出在南京談判,畢竟南京是現在的首都。但是閻錫山和馮玉祥等人都拒絕,他們說蔣瑞元有扣押軟禁對手的毛病,李濟深就是例子,當然這也是借口,去南京又不是非得親自去,派個心腹去就行了,即使被軟禁了,也不會傷筋動骨反而讓對方陷入不利的輿論中。陳濟棠說廣州才最合適,這裡是他利用汪精衛組成的整府首都,當然這個建議每人讚成。塞北代表又建議到歸綏,也沒人響應,看到這種情況趙書禮算是看透了,這幾方根本就沒有誠意,都是迷信武力的貨色,巴不得打一仗呢。

  一心製止內戰的趙書禮於是發出強硬表示,自己強烈反對內戰,如果有人不識時務發動內戰的話,那麽塞北軍將加入戰局,懲罰挑起內戰者。他想用自己的聲明讓各路軍閥有所顧忌,果然效果出來了,他們對談判積極起來。但是一時還不能達成共識,選不定一個合適的談判地點。

  趙書禮索性不管了,乾脆讓李忘川主持此事,他則去了醫院中看望這次戰爭中受傷未愈的的塞北兵將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