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穿越之大民國》72節 新的義和團運動
趙書禮一回到南京,立即像蔣瑞元政府提出議案,要求向英荷兩國抗議,對待中國僑民之不公。但是蔣政府怕引起外交糾紛,反而勸趙書禮息事寧人,不要聲張。趙書禮長歎,難怪中國是如今這個樣子,連戰敗國德國都在慢慢恢復地位,沒有人敢欺負德國人,豈料我們這樣的所謂戰勝國卻如此。  但是南洋一行,實在是激憤難平,於是奮筆疾書,做一《我之南洋見聞》刊載於報端。

  立時民怨沸騰,學生罷課上街遊行,商人高舉抵製英荷貨物的大旗,百姓雲集響應。

  英荷兩國當即想國府抗議,國府立即行動對發行《我之南洋見聞》的報紙予以處罰,並永久禁絕此文在報紙上刊登。

  趙書禮不忿,恰巧此時風雲激蕩,局勢緊張,於是請辭回了塞北。

  此時綏遠,察哈爾,熱河三地,加上原屬甘肅的寧夏,都已經建省。寧夏的建省提案是馮玉祥指示手下,在去年的軍事編遣會議上提出的,同時青海也從甘肅分了出去,原本的甘肅省成了三個省,甘肅也成了一個狹長的奇怪地形。馮玉祥這麽做很好理解,當時蔣瑞元正張羅著讓各軍閥裁軍,馮將甘肅一分為三,這樣可以將裁撤下來的軍隊安插到地方保安部隊去,是為了保存實力。

  但是此時綏察熱寧這四省被稱為塞北四省,這個概念就值得一番探究了,歷史上這些地方都在馮玉祥的控制之下,被合稱也就沒什麽異味,但是此時分數馮趙兩人管轄,有心人還提出這個概念難免就讓人遐想,是否有陰謀在裡面了。是馮提出的就是想吞並趙書禮的地盤,要是其他人提出來的,那麽就有挑撥雙方關系的嫌疑。

  趙書禮回到自己的根據地後,《我之南洋見聞》一文才得以在當地報紙上大肆刊載,同時又邀請眾多跟隨他一起到此訪問的南洋華僑,也將自己在南洋遇到的不平事訴諸報端。這群華僑中好幾個都是辦報紙的,視察了趙書禮控制下的塞北各項制度後,覺得環境較英何殖民地更為寬松,於是當即決定到此建立分部。而同時他們本來就是筆杆子出身,寫出的東西更加煽情,很快從南京開始的抵製英荷貨物的運動在塞北蓬勃發展起來。

  英荷兩國給南京政府施加壓力,南京政府發電要求趙書禮製止事端,趙書禮根本不加理會,英荷兩國直接給趙書禮施壓,趙書禮提出幾條要求:

  第一,兩國在殖民地取消華人華僑的人頭稅

  第二,保證華商利益,不能隨意盤剝(這是針對荷蘭,在荷印殖民地,對當地華商敲詐勒索頗多,外交官顧維鈞的嶽丈黃某,每年繳納三千萬巨稅,後來被迫遷居新加坡)

  第三,保護華工,三國成立專門的調查組,調查華工在礦場,種植園等地所遭受非人道待遇,並依法處理相關責任人

  但是兩國根本不理會趙書禮的合理要求,反而是加大壓力,對從天津出口的綏察蒙等地的貨物,征收額外的重稅。這可是氣惱了趙書禮,在中國的土地上,他們竟然利用自己掌握的海關權力,肆意對中國政府加稅,真是豈有此理。國弱也不能這麽欺負啊,當即給中央發電,要求處理此事。態度十分的強硬,稅務相關部門照會英荷兩國,抗議他們此舉十分不妥,乃為嚴重干涉中國內政之行為。

  同時趙書禮出台地方法規,宣布英荷兩國商人,每年需繳納1000元人頭稅,否則沒收財產。開始指令各級政府,要求對待英荷兩國不能客氣,該采用強硬手段。

並且不承認兩國人在塞北享有治外法權,對於兩國人在北地犯法,一律依照法律由中國法官判決。  此舉徹底惹怒了兩國政府,共同派出兩艘巡洋艦到天津港外示威,南京政府大驚,認為這是了不得的外交紛爭,派遣數人來歸綏遊說趙書禮。派來的人到還有點中國人的良知,他們不指責趙書禮行為是錯誤的,只是以大局為重的借口希望趙書禮能停止跟英荷兩國的爭執。

  趙書禮寸步不讓,再次加大火力,要求政府廢除治外法權,收回關稅自主權。

  同時對英荷兩國提出要求,要他們立即停止在天津港的不友好行為,歸還扣押的北地商人貨物,並賠償損失。

  抵製兩國貨物的運動如火如荼,從北地泛濫到華北、西北,越過黃河長江直到兩廣,連西南的四川都出現了焚燒英國棉布的行動。

  兩國也不妥協,又再次派遣四艘戰艦,同時增加在天津的駐軍到一萬人。同時開始聯絡其他列強,宣稱這次源於南京,但是由北地軍閥操縱的抵製運動,完全是一場針對白人的新的義和團運動。希望各國本著國際準則和人道主義,再次聯合倒一起,組成新的八國聯軍進行武力干涉。

  聽到西方國家的這個行動,趙書禮表示了不屑。

  “哼,軍事干涉,讓他們來吧。除非英國人把巡洋艦開到蒙古草原上來,否則他來一個師,我殺一個師。來一個軍,我殺一個軍。我要告訴全世界,塞北政府維護華人利益的決心是不會動搖的,不管對方是多麽強大的惡勢力,也決不妥協!”

  趙書禮對來采訪的記者如是說。

  其中有來自南洋民報的一個女記者,當即激動萬分,但是不無憂慮的問道:“可是中央政府對此事保持沉默,您認為僅僅憑借一個地方政府,如何跟國際社會對抗呢。”

  趙書禮道:“請大家放心,中央政府不會坐視不管的。另外,我要糾正你,此次事件,不過是英荷兩大殖民份子的卑鄙行動而已,不能跟國際社會扯上關系。我相信,所有秉持公義的國家,都是支持我們的。”

  “那麽對於英荷兩國把您發動的這次抵製運動稱作新義和團運動,您有什麽意見。”

  “首先,這不是什麽義和團運動,此次中國人民不是盲目的反對外國人,對於友好的國際友人,我們善良的中國百姓還是報以熱情的。我們針對的不過是英荷兩國對待華人的不公正待遇。另外我還要糾正的是,這次運動不是我發動的,純粹是全國人民自發的,這是國人為了幾百萬南洋華人的利益,所做的正義支持和最沒用辦法的抗議而已。”

  “趙先生,我是朝日新聞的記者,在此次事件中,我們日本政府是本著不干涉的態度,民間更是支持貴國人民的正義舉動,通過此事我想您已經看到西方國家對我們東方民族的歧視態度,而且他們試圖把持我們的經濟,我想您會不會因此事與我國在經濟上加強合作呢。”

  這是一個日本記者的提問。

  對於日本趙書禮同樣沒有好感,但是作為一個政治人物,現在不是全面樹敵的時候。

  於是回答道:“中日兩國的經濟合作一直就很緊密,就拿北地五省(綏察蒙熱加新疆)來說,我們一半的羊毛出口目的地是日本,一半的棉紡織品進口來源是日本,另外我們的機器設備還有機車進口中,也有相當大的份額來自日本企業。至於兩國日後會不會加強合作,這要看兩國實際情況是否需要了。”

  趙書禮自然不可能實質性的在記者會上明確表態了,但是日本記者已經頗為滿意了,他飛快的記錄下來,誰知道他回國後回怎麽寫了。

  然後他還接著問道:“我想就新疆問題,我國是很期待和貴國進行合作開發的。不知道您對此有沒有計劃,或者說已經做好了計劃呢。”

  新疆是趙書禮出國前安排進軍的,此時已經牢牢的掌握在第五集團軍手裡了。而日本人也來找過他了,要求允許日本人在新疆開發,具體後文會提到。

  “我對您所做的這些事情十分的不讚同,我想三國間應該通過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目前這樣的用武力相對是不妥當的。不知道您考慮過,使用和平方式,在國聯體制下解決問題嗎。”

  一個法國記者如此說道。

  這次記者會本來是邀請了英荷兩國記者的,可是不知道出於何種心態,他們拒絕參加。並且表示,如果北地政府,不取消針對兩國公民的人頭稅等歧視性稅收政策,那麽他們永遠不會參加任何北地政府的記者活動,並且不報道該地的任何信息。愛報不報,誰尿你,趙書禮請他們來,無非是表明一個開發的態度,既然你們不來,正好是一個英荷兩國狹隘的好題材。

  趙書禮回答不算友善的法國提問道:“國聯的問題不是我能考慮的,那是中央政府的事情,而且我也覺得此次事件完全沒必要拿到國聯上去討論。至於談判,不是我們不願意談判,而是英荷兩國態度蠻橫,他們關閉了任何通過談判解決的渠道。天津的駐軍就是他們發動戰爭的信號,不過我想表明一個態度,勇敢的中國人民是不會被任何武力威脅所嚇倒的,我希望兩國能注意到這一點,趁早放棄暴力行動的打算。 好了,那位記者,那位美女,你有什麽提問的。”

  趙書禮打斷法國記者還要發問的欲望,這法國人肯定是向著英國的,至於他說的國聯,這就是個笑話,蔣瑞元當年寄希望於國聯解決東北問題,是什麽結果趙書禮這個東北人不會不清楚。

  趙書禮說的那個女記者是一個看起來學生摸樣的小姑娘,他一直在做筆記,但是從來沒有舉手過。趙書禮想岔開一下話題,於是讓她來提問,還有一個原因是,中國本地的記者目前為止還沒有發問過。

  女記者羞澀的站了起來,臉紅道:“趙司令您好,我叫梅琳芝。嗯,這個,其實我不是記者,我是安徽大學的學生。我是跟幾個同學一起來的,我們希望向您表達我們學生的意願,但是一直見不到您。這次聽說您來記者會我們就希望進來,但是他們拒絕我們入內,最後靠這位中央社的記者朋友幫忙才讓我一個人進來的。”

  她說的中央社記者,是一個臉上長著痘痘,帶著土氣眼睛的男青年。

  學生有意願,要表示想法,這是好事啊,剛好這是記者會,就讓媒體聽聽吧。

  “那你有什麽意願,不妨就在這記者會上說出來好了。”

  女生沉吟了一下道:“我們學生本來就在遊行,可是被政府驅散了,我們校長劉文典先生也被抓走了。我們要求廢除不平等條約,收回國權,停止內戰!還有——”

  “還有什麽?”

  “我代表我們學生會,代表全體安徽大學學子,誠意邀請您去做一次演講,不知道您有沒有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