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穿越之大民國》76節 沒有劍就沒有工業化
查理爵士的桌上有張大大的軍用地圖,上面用紅線標示著三處軍事物資的存放處,沿著京張鐵路線上的清河鎮和昌平鎮,還有靠近津蘆鐵路末端盧溝橋站的豐台,尤其是豐台站因為英國人最熟悉覺得最有把握,所以大多數的武器彈藥都存放在這裡,這裡是名符其實的後勤總物資處。  不能說查理爵士大意了,作為一個有豐富殖民地軍事經驗的軍官,他明白在這樣的地方戰鬥,一定要守好自己的後勤。他也是這麽做的,他放了一千英軍在這些物質堆積處布防。其中豐台就駐守了五百英軍,可是沒想到還是被攻擊,而且據說沒留一個活口。

  豐台大營本來是清軍重要的大營,有拱衛京畿的作用,可在庚子國變後就一直由英軍駐扎,因為辛醜條約規定,西方列強的軍隊有權利在北京周邊駐軍,尤其是鐵路線附近更是不允許中國軍隊私自進入。英軍在這裡一直駐扎到了1925年,直到跟馮玉祥軍衝突,被西北軍趕出大營為止。而現在,他們這群胡漢三又回來了。

  查理爵士半天沒有說出話來,但是他內心已經氣氛的抖起來了,電報中關於三個物資站的守軍全部被殺,無一幸免的消息讓他無法接受。

  “這是野蠻人的行為!”許久查理爵士怒道。

  收到消息後,正在查看地圖的斯賓諾莎聽到這句話後,抬頭道:“沒錯,爵士您不是早就說過了嗎,現在這種情況應該在您的預料中吧。”

  這是斯賓諾莎這幾天說的唯一讓查理爵士難堪的話。

  “哼,我自然早就想到了,放心大英帝國軍人的血不會白流的。來人——”

  查理爵士怒火攻心,隨即下達了一大串的軍事命令,在張家口外保留一個團的兵力,剩下的軍隊全部回撤,沿著鐵路線掃蕩,並授命他們可以向他們見到的一切可疑生物開火。

  英荷聯軍大部步兵後撤掃蕩後,前方的炮兵基本上就處於無保護狀況了,就在此時張家口突然以猛烈的炮火開始回擊。

  ······

  前線戰鬥很激烈,後方同樣熱情。

  群眾們,尤其是學生們,熱情高漲,沒事就到街上喊兩嗓子表示支持整府。

  而趙書禮正忙於處理企業界的事情。

  到目前,塞北等地的工業發展已經有模有樣了,僅在綏西地區就有三千多家工廠,當然大多數集中在包頭和鄂爾多斯,少量在歸綏和張家口等地。

  其中規模最大的要數孔韌一手建立的三十多個大型國營工廠,其中涵蓋了機床製造,成套電力設備,成套化工設備,機車製造,燃氣輪機,精密軸承,大功率電動機,齒輪和傳動軸等等,幾乎就是一個小型的重工業製造體系。

  而此時這些廠子一改建立之初就出現的不景氣情況,這些天裡就沒有閑著,每個工廠都加班加點,日夜不停地生產者各種機器設備。原因嗎就是蘇聯人下了大筆的訂單,大到了這些廠子無論如何開動馬力都吃不下的地步。

  除了這些大型的國營廠子外,也有不少的民營工廠大獲成功,比如永利鹼廠。

  自從二連鹽池的工廠投產後,永利產品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又加上趙書禮和徐新六的銀行大力支持下,永利的紅三角牌純鹼不但把國外的產品趕出了中國,而且佔據了日本,蘇聯市場,同時也向德國大量出口。德國整府也非常合作,他們暗中降低了趙書禮地盤上輸入產品的關稅,當然目的是為了讓趙書禮整府有償還他們貸款的能力。

  由於鹼廠效益大好,二連廠的廠長侯德榜手裡的資金寬裕後,他開始大力進行各種產品的研發,將鹽化工擴展到了大多數的產業鏈,其中有一個也成了工廠的又一個贏利點,那就是製革業所要用到的硫化鈉等幾種化學產品。同時他還對製造化肥很感興趣,已經研發出了生產工藝,正在跟高星橋的煤化工公司談判希望聯合生產化肥,因為生產化肥的許多原料都來源於煤化工的產物。

  說道高星橋,他的產業發展的同樣迅猛,幾乎不輸於永利鹼廠。

  不過跟永利完全靠著自己的技術優勢不同,高星橋產業的很大一部分利潤是因為他生產大量的炸藥,這些都以略低於進口價格賣給了兵工廠,由於他的工廠就近煤礦產地,而且開采煤炭的成本和人力,電力成本都很低,所以利潤相當豐厚。使用這些利潤,高星橋也是大力擴展他的產業帝國,他不停地遊走在中德之間,又利用自己的身份,為他的廠子招攬了大批的德國工程師,不但生產產品也做研發工作。除了炸藥外,他的廠子另一個暴利產品是染料,這些從煤炭中來的東東也是大量出口到日本。

  除了這些優勢很大的產業外,其他工廠就差強人意了,原本被趙書禮當作財源二寄予厚望的毛紡織工業,雖然已經出現了數百家工廠,但是多是薄利勉力維持,因此規模都不大,企業主擴大規模的意願也不高。究其原因就是中國的關稅太低,因為此時的關稅是被英國人把持的,所以他們制定的關稅稅率十分的低廉,尤其是英國優勢的產業,就更是幾乎0關稅,二英國最優勢的產業無非是毛紡業了。相比塞北, 英國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兩個世界上最優質羊毛的最大產地,他們的毛紡織工業從工業革命時期起就是世界第一。

  除了英國外,還有日本,在塞北的市場中,英國的紡織品數量大概有三成的樣子,二日本卻能佔到四成多,剩下的才是屬於本地毛紡廠的。但是即使勉強維持住了剩下的份額,但是本地企業的利潤仍然不高,因為日本人出口的毛紡品實在是太過低廉了。第一是因為日本工人的工資同樣低廉,雖然比之中國還是高一點點,但是他們的出口品價格可不是完全由市場決定的,日本自從一戰後經濟就進入了疲軟,1923年發生的“關東大地震”,為了重建問題,日本發行了大量重建債券,可因為此卻發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最後黃金外流,日本於是采取了一個政策,不計代價的野蠻出口,以求賺取外匯。這樣就造成了企業往往是賠錢出口,然後由國內的利潤來補貼,國家得到了外匯,企業得到了利潤,而工人卻得到了加班和減少工資待遇。

  日本工人的待遇沒人關心,但是日本人此舉讓塞北等地的企業處境艱難,就讓趙書禮很頭痛了。但是他卻沒有絲毫辦法,國外面對日本的野蠻輸出,還可采取加收關稅的辦法,而趙書禮卻沒辦法控制本國的關稅,最後只能是讓還處在繈褓中的本地紡織業跟已經發展了半個多世紀的日本財閥控制下的壟斷紡織巨頭抗衡。

  他不由得心生感慨起來,看來還是德國的小胡子黑特勒說的對:“沒有劍,就不可能有經濟政策,沒有權力,就不可能有工業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