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穿越之大民國》109節 終於結束了
“很簡單啊,摩根又抓住機會想要再現摩根的實力唄!”  當趙書禮給嚴裕棠說明了摩根財團表示可以幫助塞北整府在紐約發行債券,他們答應承銷,承銷費用要價也很合理的事情後,嚴裕棠一副理應如此的口氣道。

  “摩根的實力還用懷疑嗎,用不著這樣來表現吧。”

  趙書禮有些疑惑道。

  接著嚴裕棠的一番解釋,讓趙書禮刮目相看——

  摩根財團,在一戰前,是美國毫無疑問的金融霸主,他們家族不僅控制著許多金融機構,而且設計到汽車,鋼鐵,鐵路,電氣等等壟斷行業,於此同時摩根還跟許多實力雄厚的財團組成聯盟,基本上當時的摩根在美國社會經濟中的各個重要領域都有驚人的影響力。甚至美聯儲都受到摩根財團的強大影響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被摩根操縱的。

  但是社會經濟系統是一個結構非常複雜的大系統,越複雜的系統越難以預測未來的變化趨勢,也越難被極少數家族長期穩定地世襲式控制。僅僅通過控制美聯儲這樣的機構並不能長期地、完全地控制整個社會經濟系統。各個金融勢力之間以及金融勢力與政治勢力之間的關系並不穩定,有時它們會像很多陰謀論者所說的那樣相互勾結,有時則相互利用,有時也會產生難以克服的矛盾。

  在摩根陰影下成長起來的一些其他勢力,比如洛克菲勒財團、華爾街新興的猶太財團比如雷曼兄弟和高盛投行、愛爾蘭裔天主教勢力代表肯尼迪家族、意大利裔創建美國銀行的賈尼尼家族等趁著經濟危機的機會結成強大的反摩根同盟要將摩根財團拉下馬來。而且他們出手相當凶猛,首先由依靠石油這種出現時間不長,但是發展迅速大有替代煤炭地位趨勢的優勢資源起家的洛克菲勒財團發起攻勢,他們把自己旗下的大型金融企業權益信托公司跟此前被摩根財團把持的美國大通銀行合並重組,從而讓洛克菲勒成為大通的第一大股東,把該銀行的控制權奪到了洛克菲勒財團手裡。

  大通銀行是一家享有顯赫歷史的令人敬畏的機構,成立於19世紀70年代,在20世紀初通過一系列兼並活動而成長起來,在一戰中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它對於美國或者華爾街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銀行,但是面對洛克菲勒組成的氣勢洶洶的反摩根聯盟,掌握著龐大資產的摩根財團一時間竟然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把大通控制權拱手相讓了。這樣一來,美國兩個大型銀行,大通和花旗就都成了洛克菲勒旗下的資產了,形勢對摩根極為不利,弄不好摩根就要喪失他們在金融界的地位了。

  恰巧這時候東方發生變故,塞北和英國這個已經嚴重削弱了的世界霸主發生了衝突,並且讓世界為之震驚的是他們先後打敗了英國的七萬軍隊,為此美國整府終於下定決心打算扶持這個新興勢力,來擴張美國在中國的利益。而這個勢力的代表人物趙書禮正好曾經跟摩根有交集,於是摩根把主意打到了這裡,打算借助為塞北發行巨額債券的聲勢,來向世界證明摩根財團聯盟的實力依然是屈指可數的。

  而且摩根跟曾經代表中國整府的趙書禮簽署過發行債券的協議,雖然最後因為中國再次爆發軍閥混戰和美國國內經濟形勢持續惡化,小投資者沒有能力承擔摩根的債券計劃,而讓那個協議沒發生作用。但是摩根並沒有放棄從中國獲取新的投資渠道的想法,而這次他終於看到了機會,那個機會就在趙書禮本人的勢力范圍內。

  不過以此來證明摩根實力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令一個原因是,小摩根這個人跟美國整府走的是非常近的,在一戰以及戰後,摩根家族都是非常積極的幫助美國整府出謀劃策,甚至操作整府的金融力量,可以說美國在一戰後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摩根功不可沒。現在既然整府願意扶持趙書禮這個勢力,那麽他何不助一臂之力,順便替自己撈點利益呢,以他們家族跟整府的默契,他們跟整府同步行動,那麽整府肯定是不會忽視他們的利益的,不管中國政局如何變化,反正最後總是能找到承擔他們債務的對象的,對方毀約的風險幾乎為零,他何樂不為呢。

  “可以啊,你本事不小嗎,這些因果都弄的門兒清啊,是半個金融專家了啊。”

  聽完嚴裕棠說完美國的情況和他的分析,趙書禮讚賞道。

  嚴裕棠笑道:“哪敢不弄清楚這些複雜的關系啊,要是不弄清楚怎麽在美國立足啊,不被人吃的渣子都不剩才怪。”

  趙書禮卻歎了口氣,因為按照嚴裕棠的分析,如果接受摩根發行債券,恐怕就要得罪美國金融業新貴洛克菲勒財團和他們的盟友了,趙書禮不敢貿然接受。不是怕洛克菲勒,而是得罪了這個組織的話,恐怕將來在美國的任何行動都會被他們狙殺,而趙書禮的計劃中,他在美國的戲份還沒有完結。

  這是個難題,但是破題還要在約翰律師身上,誰讓他曾經跟摩根關系密切,而現在又換了個新東家洛克菲勒呢,他是一個橋梁。

  ······

  在趙書禮親自應付美國人,徐新六應付日本人的時候,沈瑞麟沒有放棄跟英國人的接觸。

  開始英國人態度不明確,顯然是在等待塞北的各項應對,以及其他國家的反應,另一方面積極做準備,暗中遊說其他國家整府希望武力對付塞北。但是他們失敗了,在不用武力就能獲得利益的時候,恐怕優先使用武力這種選項,只有黑特勒和東條英機這樣的腦子畸形發育的人物才會優先選擇武力。

  繼美國跟塞北簽署了經濟合作的協議後,英國人最大的期待日本也跟塞北簽訂了協議,繼而法國意大利也收取了利益,放棄了武力。英國人孤掌難鳴了,唯一的選擇除了繼續談判還能幹什麽,要知道幾萬英軍戰俘還在那裡做苦力呢。

  但是英國人可不想接受一個完全的被動的結果,因此他們也提出了跟美法等國同樣的要求, 就是開廠等。為此他們還說服了美國法國兩國在私底下跟趙書禮斡旋,也不知道這兩國是怎麽想的,英國人加入進來對他們來說應該是競爭者啊。法國還好理解,他們要借助英國維護自己的安全,但是美國就耐人尋味了,難道是跟英國合作抗衡近在咫尺,擴張方便成本更低的日本嗎,畢竟日本是美國在太平洋上最強大的對手。

  沈瑞麟在請示了趙書禮後,經過反覆的拉鋸式磋商,終於答應了英國人的要求,但是同時英國人也接受了此前達成的支付贖金的協議。英籍,澳大利亞籍,加拿大籍士兵終於坐上了回國的船隻,留下的只有可憐兮兮的印度兵和來自尼泊爾的幾百廓爾喀雇傭兵。

  印度兵是英國在殖民地征召的,本來只是維持殖民地治安的,可是這次衝突中,因為地利和英國本身的軍力原因,才把他們調到了中國。但是英國人顯然不願意為這些人支付跟英國人同等的贖金,而塞北整府又不願意讓步,堅持每個人的人身價值是等同的,大唱人人平等的高調。而廓爾喀雇傭兵是他們雇傭來的,戰死了不過給補貼,而塞北整府的要價還高於這補貼,於是英國人根本就打算放棄這些人了,就當他們死了。所以最後在美國的斡旋下,塞北只能勉為其難的先接收一部分贖金,釋放英國人種戰俘了。

  隨著英國白人士兵的釋放,這次衝突似乎就這麽結束了,起碼世界各國都這麽認為。

  但是趙書禮顯然不打算就這麽算了,他又叫過沈瑞麟讓他去散布一些消息出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