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少賺點,也不願別人從自己碗裡分杯羹。
可你也不想想,賺錢的機會是誰給你的?
“二位大人這話恐有些不妥了吧!”李東陽終於忍不住出面,道:“哪有隻讓人出力,不讓人分紅的道理?”
“是啊!”正德笑道:“還沒過河就拆橋,想想於理不合呀!”
讀過歷史的都知道明朝的十大弊政:一、特務。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把中國帶入黑暗恐怖之中。
二、太監。明朝太監權力極大,通過司禮監和東廠廠督,挑撥了話語權和司法權,皇帝也要看其臉色,其廢立生死尚不可知,大臣更不必說,小百姓只能徒呼奈何。
三、八股文。從此中國的思想被禁銦,中國的文人都變成了奴才。
四、梃杖。大臣只是皇帝的狗。
五、文字獄。開中國思想專製之先河。
六、權奸。奸臣當道。
七、殺害忠良。自毀長城,自喪元氣。
八、海禁。中國落後世界的開端。
九、腐敗。官員腐敗,皇帝也腐敗,皇帝的任務就是摟錢、喝經血、自宮。
十、黨爭。官員不做事,集體打群架,罷工,國事任它濫。
十一、棄土。放棄東北、青海、西藏、河套、吐魯番、川西、滇南、澳門、澎湖、西伯利亞。
十二、怠政。皇帝的任務就是玩蛐蛐、找女人、摟錢、抽鴉片、喝經血、玩打仗遊戲。
指望正德幡然醒悟、勵精圖治,重塑盛世,基本上是癡人說夢。
當務之急是誰大明擺脫地主、士紳的控制。
這些人是大明肌體上的毒瘤、寄生蟲,治沉疾需下猛藥。
“皇上!”李壹拱手奏道:“打了別人的飯碗,就要防止別人反撲。該講的道理誰都懂。臣請旨讓台灣總兵秦勇率軍三千,聽微臣調遣,以防不測。”
“這話倒也有理!”正德皺眉道:“只是台灣那邊該交給誰?”
“啟奏陛下!臣以為鄭王當為合適人選!”李壹拱手正色奏道。
“李壹!”正德微微有些不悅,道:“此事容後再議!”
“啟奏陛下!讓鄭王去台灣有兩大利:其一、顯示陛下一言九鼎,虛懷天下之雅量;其二、彰顯朝廷治理東南沿海邊陲之決心。臣請陛下三思!”李壹不疾不徐緩緩奏道。
“嘶!”正德深吸一口氣,道:“照你這麽說,倒也有些道理。”頓了頓,轉首問李東陽道:“李大人以為如何?”
“呵呵!”李東陽拱手笑道:“陛下!合該如此。”
“謝大人、劉大人意下如何?”正德問道。
“這樣做有利無害,又全了陛下手足之情。臣附議!”謝、劉二人齊聲道。
“好!”正德一拍扶手道:“改封鄭王為閩王,即日趕赴台灣。著台灣總兵帶五千火槍兵進京,聽候李壹差遣。著內閣及司禮監立刻擬旨。”
“吾皇聖明!”階下眾臣立刻拱手奏道。
“皇帝陛下!”克拉拉急道:“你還沒說我入股的事呢?”
“呵呵呵!”正德笑道:“這事朕說了不算,你得問問劉大人。”
克拉拉聞言上前挽住劉健手臂,不停搖晃,嬌聲道:“劉大人!求求你就答應我吧!”
劉健被克拉拉胸脯緊緊貼住臂膀,渾身不自在,不由老臉一紅,道:“快放手快放手!有什麽話好好說,老夫……老夫答應還不成嗎?”
哈哈哈!廳內眾人笑成一片。
六艘戰艦運來第三批糧食,京城周邊地區的糧價迅速下跌,眾糧商與士紳們也忙不跌地拋售。
百姓們不安的心緒漸漸平緩。
“鐵柱!今年還種田嗎?”
“不種了!根本算不過帳,種一年田沒有在城裡半年扛活掙得多。”
“是啊!過段時間,我也進城找活計去,咱會泥瓦匠,走到哪兒也餓不著。”
…………………………
京郊的地主們慌了神,佃戶們終於嘗到了揚眉吐氣的感覺,田租降了一大半,那些“可惡”的佃戶們居然挑三揀四,哪塊田水肥好,哪塊田鹽鹼泥濘。完全一副你愛租不租的樣子。
士紳們亂了,連忙找在朝為官的子弟親朋訴苦,打斷骨頭連著筋,官員士紳是利益共同體,既然老窩被抄了,那還能不急紅了眼。
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要比的話,閹黨要比文官們好點,因為閹黨再怎麽禍害,也是忠於皇帝,忠於大明,就算禍害也有個限度,哪裡有文官們厲害,禍害起來整個大明都受影響。
軍事,經濟,外交,哪裡都有文官們的禍害。
滅南明的時候,東林黨在城門口跪迎滿清,而閹黨沒有。
文官們隻忠於自己的利益,只要是危害到自己的利益,就算是皇帝也要殺。
天啟和正德都是落一下水就死了,哪會有這麽巧合?
而閹黨之所以名聲臭,因為歷史就是文官們寫的。
這些文官們一旦反撲起來,那是要吃人的,別看平時裡“溫、良、恭、儉、讓”,真正露出獠牙時,是豪無節操、令人頭疼的。
對於文官的反撲,李壹是有精神準備的————“胡蘿卜加大棒”政策在任何時代都是富有成效的。
這時調南京戶部尚書楊廷和。被召回京,升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朝廷的機密大事。
楊廷和這位歷史明人終於走上了前台。
看來歷史還是按照原有的軌跡向前行駛。
對於這段歷史,李壹是有所了解的, 接下來就是蒙古犯邊、正德自任總兵官親赴邊關、寧王朱宸濠叛亂等幾件大事了。
幸好把閩王朱厚煒保了下來,不然正德帝在幾年後瞪眼伸腿後,楊廷和定會來個“兄終弟及”,把道士皇帝嘉靖推上皇位。
楊廷和自已則費力不討好,以致弄出個“大禮儀”事件,被嘉靖打了屁股。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當務之急是會會這位閣老,把平抑地價打擊豪強士紳這件事給辦好。
李壹乘了頂青衣小轎,於傍晚時分來至楊府門前。
李府家丁上前遞上拜貼,楊府門子接過後,未敢怠慢。說了句“稍候”便立刻入內通稟。
足有兩盞茶功夫,那門子方從裡面出來,衝李府家丁拱手道:“有勞久候了。我們家老爺說了,有什麽事自會與李大人在朝上說,至於私下結交與朝廷祖製不合,恕不能迎李大人入府了。”
聽了家丁的回話,李壹一時有些摸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