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氏自己兩世都不是個伶俐人,也做不到七竅玲瓏心,看著這個小兒在自己面前長到如今,自己費了心,可她也盡力付出。
七娘子紅了眼,低聲道“母親,我感激你為我做的一切,我不是那不知好歹的人”
蘇氏一下一下撫著她的肩,“女子在世上本就不易,想明白了,看清楚了,該怎麽做心底有數;該清楚時清楚,該糊塗時糊塗,凡事不要較真,沒人離了誰活不成,也沒誰都該圍著你轉”
“三姑奶奶來了說的事你也知了吧,你大了,這幾年家裡有何大小事我也不瞞著你,嫁人後類似的事你會遇到不少,你沒見過的就指不定會遇見更多”
七娘子坐直,聆聽嫡母教導,嫡母以往從沒如此直白,估計又是三姑母刺激了嫡母,有次三姑母走後嫡母當著自己的面說她又傻又蠢,不是春草直眨眼使眼色,嫡母住嘴打發她回去。
七娘子有時壞心眼的想,要感謝三姑母,要不是三姑母來嫡母這發泄完走後,她也聽不到嫡母有時的肺腑之言。
“和你三姑母也相處了這一二十年,但有時我說的話她也沒聽進去過,把道理捏碎了揉爛了細細的講與她,有時恨不得塞進她腦子裡,有什麽用?她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指望誰都聽她的,我可憐她,也可惜她,所以才和她這樣的人相交多年也沒交惡,但你看除了你祖母誰還體貼她?不過沒準我覺得是為她好的,她卻不認同,人大多是如此,總會認為自己是對的,都想別人認同自己的想法”
七娘子也不明白嫡母有時也會被三姑母氣的很,但下次依舊和她來往。
如果是我,我會做到如何?七小姐也在心裡思索,從小嫡母就會針對哪件事,讓她想如果是你,你會如何做,現在習慣了,見了哪件事就腦子裡,直接就想如果是我,我會如何?
“我一直說做人要正,心正,要明理,要明辨是非,還要審時度勢”蘇氏起身去書桌前,抽出一本,遞給七娘子,這本書裡講了幾個的生平,你回去細看下,回頭寫句話交給我。
七娘子趕緊站起接過,恭敬的答應著。“去吧,早點休息,不是讓你考狀元也不用趕著看完”
七娘子抿嘴一笑,辭了嫡母,捧著書回房去了。
依舊不是親母女,依舊無法當親生的,如果是自己親生女兒,估計我會更加的言語犀利措辭惡損,會直接說:
“看看你三姑母那個傻缺,自以為是,自作聰明,出生時羊水進腦子裡,你要成她那樣,我摁死你”。
想想哪天給三老爺也惡損幾句,看看他驚嚇的目瞪口呆的樣子,蘇氏自己想著都呵呵樂。
春草端了新茶回來,一副神秘的臉色低聲貼著蘇氏耳邊低估幾句。
蘇氏皺了皺眉又展開,“不用盯著,誰愛生誰生去,”
蘇氏腦裡出現個細眼風韻的嬌娘,那個三老爺目前的真愛,歌裡有句是-我家的表叔數不清,我們三老爺是我的真愛數不清。
大眼的細眼的,柔情似水的這不又來個肉感的,蘇氏要讚聲:好豔福。如果是三姑奶奶那還不氣死?
當年她咬牙切齒的說“雖然是我親哥,但我也不向著他說話,你也該拿出你正室的威嚴,把這些賤人都打出去”
她那向著嫂子的態度也著實感動了蘇氏一把。
或許是心中無他,或許是始終把這裡當成過客,沒任何事讓她認真對待,你待我真心我賦予實意,就像春草,就像七娘子;
你待我虛心我待你假意,
就像三老爺,你不過是我生活中無法避免的人之一。我沒得選擇,就是有的選是否能選個好過你的人? 蘇氏想,我是個隨遇而安的人。
花開兩朵各表一方,話說三姑奶奶曹謝氏回到武陵侯府,黑著臉進了自己院子,幾個丫鬟忙見禮道“太太回來了”
桂香攙著曹謝氏進屋,吩咐下人擺上茶點,“太太,剛兒莊子上的吳莊頭交來今年最後的點瓜果進來,又交了帳本給秋香,太太不在,他要給太太到個惱,明兒看太太什麽時候在家,他再進來請安”
曹謝氏不耐煩的嗯了聲,問道“荷香哪”
“她娘病了,一早回了奴婢,奴婢準了她回家一趟,”
“莊頭送來的瓜果挑幾份讓人送回我娘家,你看著去挑,給我三哥的要多些梨,我三嫂愛吃”
桂香應了,還沒等出屋,就聽謝氏又說“回來”,桂香進前等候吩咐,“你去打聽下太夫人那兒,再回頭捎信讓大娘子回來趟”
曹謝氏是武陵侯府的四太太, 娘家也是世襲罔替的侯府,最初武陵侯是跟著開國皇帝打天下的武將,因功封侯。
後面由於皇帝忌諱獻上軍權而休養生息,別看武陵侯是個一字不識的大老粗,卻敬佩文化人,向往書香門第的讀書傳詩之風。
打仗時傷了身子有礙子嗣,幸好早在家鄉有原配兒子,立志想給唯一的兒子選個讀書人家的閨女,可真正的書香世家哪個願搭理一個粗俗的武夫,哪怕你是侯府,也沒個女眷願和個之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如今穿個霞帔變貴人的人當親家。
老侯爺舔個臉挨個串了幾家,不是冷淡就是敷衍,再是武夫也不傻,陪完笑回自己府氣的大喘氣。
剛好此時也有個為兒女頭疼的父親,侯爺的鐵哥們-皇帝,這個皇帝此時也為最小的妹妹發愁,天下打了,該是治理了,他也想為自己的血液融點文化氣息,兒子好說,娶進來都是王妃,將來沒準是太子妃和皇后。雖然妹子是公主,也不是隨便好嫁掉的,誰願娶個原本是村姑現在是大神的祖宗進門?
有底蘊的人家躲著,沒定親的成年的兒郎們,一年之內不是娶了表姐就是娶了表妹,一時間還有幾家快馬接了遠房出了五服的遠親進城。
皇帝也無法把那笑著說兒時定的親,如今接來完婚的文臣拿去仗責,皇帝那個恨呀,又愁。
恰恰好,武陵侯來發牢騷了,叱罵一頓文人不識抬舉,這話深得皇帝心,眼珠一轉,哎,這個親家好,倆家夥似打仗那時勾肩搭背把兒女親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