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南園夢華》第75章 慶 元 黨 禁
  漸升級壓製論爭

  仿元佑詔籍偽學

  謝淵明在信州已滿四年,升任知紹興府,離別之時,辛棄疾前來送行。酒酣耳熱之時,談起朝堂政事。

  本亮老弟,現在朝堂怎麽啦,鬥來鬥去,亂哄哄的,一會兒偽學,一會兒又是逆黨,到底怎麽回事?

  稼軒兄,說起來話就長啦。在紹熙內禪中,趙汝愚和韓侂胄聯手,嘉王即位登基,二人都因此得以擢升,這個你是知道的。

  但是姓韓的不滿意,姓趙的又不予滿足,矛盾就出來了。留正出朝後,趙成了首相,又重用了一批有學養的官員和朱熹的道學門徒,好象形成人才濟濟、勵精圖治的局面。

  可是韓呢,也不是凡人,他自小出入宮廷,與皇家有重多的聯系,還在閣門司供職數年,因此新皇上特別信任他。依仗著這一層關系,韓進行反擊。將道學定為偽學,並以此搜羅趙汝愚、朱熹門下的知名之士。起用吳伯剛、胡英元為台諫。李石章彈劾趙有不臣之心,吳伯剛上奏說,趙汝愚是偽學泛濫的罪魁;胡又列舉趙汝愚有十不遜之罪,並累及徐平陽。此時,劉德秀彈劾留正薦用偽黨,留正被罷退。吏部尚書葉翥讓吏部侍郎李思上疏議論偽學,李思不願意,韓胄就提升葉翥為執政而免倪思的官。韓侂胄被加官為開府儀同三司。當時台諫官都上書攻擊偽學,但害怕清正的言論,不想明顯地指斥朱熹。沈光祖在韓的慫恿下,擬定了彈劾朱的奏章,奏章還未發,就調出了禦史台,監察禦史胡英元與朱熹有過節,就將沈的奏章拿過來,略加修改,直接遞了上去。就這樣,趙汝愚、朱熹、徐平陽、彭自壽等都被驅逐出京,京城和地方上的官員,凡為他們說話的,都被罷職貶官。

  趙汝愚倒了,韓侂胄得勝了,那就到此為止吧,還鬥什麽呢?

  自趙朱二人被罷出朝,朝野反對之聲不絕,就連太學生都伏闕上書。趙汝愚暴死衡州,其棺柩歸葬故裡江西余乾,所經之地,父老鄉親都在道旁焚香泣拜。萍鄉全城的老百姓用竹枝把紙錢挑掛門前,靈車行經時便焚化紙錢,整個萍鄉城為之煙焰蔽空。甚至遠在四川、福建的深山窮谷,寡婦稚子聞訃莫不憤歎,以至流涕。

  訃聞傳到臨安,正直人士不顧高壓淫威,多為挽章,私相吊哭,至大書揭於都城觀闕之上”。大內宮牆外與行在城門下,幾乎每天都有悼念詩文張貼出來。流傳最廣的是太學生敖陶孫在臨安酒樓上的一首題詩。

  這首詩是怎麽寫的?

  左手旋乾右轉坤,如何群小谘流言?

  狼胡無地居姬旦,魚腹終天吊屈原。

  一死固知公所欠,孤忠幸有史長存。

  九原若見韓忠獻,休說渠家末代孫!

  辛棄疾明白了,詩篇肯定趙汝愚扭轉危局的定策之功,將其比作輔佐成王的周公,被懷王貶逐的屈原,痛斥韓侂胄之醜行,說他將無顏面去見其先祖。這最末一句,觸動了這位糾糾武夫的神經。

  前年秋,明確宣布:朱熹的理學為偽學,朱熹及其門徒等為偽黨。並規定,偽學之黨,不得在朝差遣,科舉考試中也不得涉及偽學內容,凡引用的一律不予錄取,及第人員任職時,均應申明不在偽黨之列。

  要求官員遷轉、學生科考時必須具結表態,如是偽學,甘伏朝典;繼而又將“偽黨”升格為“逆黨”,

  去年夏天,朝敢大夫劉三傑入朝奏對,說先前的偽黨,現在變成了逆黨。韓聽後十分高興,當天就任命劉三傑為右正言;綿州知事王禮獻計說,應命令省部登記偽學姓名;司農寺少卿姚愈請求下詔嚴禁偽學,二人都因此升官。施康年、鄧友龍、林采都因為攻擊偽學而久任台諫官,而張釜、張岩、程松也因此而升為執政。

  朝廷模仿元佑黨人碑,詔籍偽學,列籍五十九人,一並生罪。這五十九人中,宰執以趙汝愚為首,宰執以下至待製等侍從官員,朱熹佔先,武官有皇甫斌,其他文官劉光祖領衙,士人以楊宏中為頭。

  你有五十九人名單嗎。

  有,我叫人拿給你看。

  人員姓名之後,是之前職差和出生籍貫。

  宰執四人:趙汝愚(右丞相饒州),留正(少保觀文殿大學士泉州),王藺(觀文殿學士知潭州廬江),周必大(少傳,觀文殿大學士吉州)。

  待製已上十三人:朱熹(煥章閣待製兼侍製建寧),徐誼(權工部侍郎溫州),彭龜年(吏部侍郎台州),陳傅良(中書舍人兼侍讀兼直學士院溫州),薛叔似(權戶部侍郎兼樞密都承旨永嘉),章穎(權兵部侍郎兼侍講婺州),鄭湜(權刑部侍郎福州),樓鑰(權吏部尚書明州),林大中(吏部侍郎婺州),黃由(權禮部尚書平江),黃黼(權兵部侍郎臨安),何異(權禮部侍郎撫州),孫逢吉(權吏部侍郎吉州)。

  余官三十一人:劉光祖(起居郎兼侍讀CD),呂祖儉(太府寺丞婺州),葉適(太府少卿總領淮東財賦溫州),楊芳(秘書郎汀州),項安世(校書郎荊南),沈有開(起居郎常州),曽三聘(知郢州臨江軍),遊仲鴻(軍器監簿果州),吳獵(監察禦史潭州),李祥(國子監祭酒常州),楊簡(國子博士明州),趙汝讜(添差監左西庫),趙汝琰(前淮西安撫司推官),陳峴(校書郎溫州),范仲黼(著作郎兼權禮部郎官CD),汪逵(國子司業信州),孫元卿(國子博士), 袁燮(太學博士眀州),陳武(國子正溫州),田澹(宗正丞兼權工部郎官南劍),黃度(右正言紹興),詹體仁(太府卿),蔡幼學(福建提舉溫州),黃灝(浙西提舉常平茶鹽公事),周南(池州教授平江)吳柔勝(新嘉興府教授宣州),李植(校書郎蜀),王厚之(直顯謨閣江東提刑紹興),孟浩(知湖州袁州),趙鞏(秘閣修撰知揚州)

  白炎震(新通判CD府普州)。

  武臣三人:皇甫斌(池州都統製),范仲壬(知金州),張致遠(江西兵馬鈐轄南劍)。

  太學生六人:楊宏中,周端朝,張道,林仲鱗,蔣傅,徐范。

  士人二人:蔡元定,呂祖泰。

  據我所知,這其中不全是道學之人。

  然也,只要是為趙朱等人說話,反對韓侂胄一派的,都在上面。

  這個韓太尉呀,缺乏宰相應有的肚量和必要的政治智慧。

  何以見得?

  一個人無論怎麽做,都不會令所有人滿意,尤其是官員,即便是皇上支持,也會有人跳出來反對,這個時候作為當權者,千萬不要當刺蝟,誰反對刺誰。尤其不能把矛頭指向一類人,一個學派,更不能是流傳千年的儒家道統。只要不影響大局,誰願意說,就讓他去說吧。是非自有公道,你把事情做好了,謠言不攻自破。我可以斷言,搞的這個黨禁,將會給這個韓太尉帶來不可估量的惡果。

  稼軒說的極是。聽說你認識姓韓的。

  前幾年,來鉛山宣旨認識的,後來在京也見過兩次,沒有什麽個人交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