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南園夢華》第93章 消 滅 塔 塔 兒
人人小說歡迎您的光臨,請記住本站地址:,手機閱讀,以便隨時閱讀小說《南園夢華》最新章節...

翁婿相見話家常

浙東婺學失英才

剛到范府所在村口,即看到女兒女婿立於道旁,翹首而望。骨肉相見分外親熱,葉蓉蓉三步並作兩步,撲入母親懷中。

范夫人率合家大小迎在府前。兩家人相見,頓時喜作一團。

都說隔代親,此言不虛。你瞧,葉氏夫婦見到不滿周歲的小外孫,覺得格外喜歡,白嫩嫩、粉嘟嘟的,一臉笑意,雖不會說話,但也似曉人意,不住地呀呀學語。夫妻倆,特別是葉夫人,總是親不夠,愛不夠,恨不得時時捧在手裡,抱在懷裡。偏那娃兒不認生,稍一逗弄,便格格地笑。

晚上,翁婿二人品茗而談。

葉正則知道,陳亮是女婿范祖亮的老師,就問他陳亮是怎麽死的,為何那麽突然?

范祖亮就其所知告訴嶽父。

去年春,陳亮進士及第、高中狀元之時,他正值父喪。當時,他們兄弟剛將老父安葬,就收到師兄來信,頓時覺得,老師終於得償所願了。

五個月後,他特意去永康拜見老師。那時的陳亮神采飛揚,春風得意。當日夜宴,我們三個弟子輪番敬酒,他來者不拒,從未見過他如此開懷。

他問我們,你們知道老師我最喜歡哪首詩嗎?

有人說是高適的《燕歌行》,有人說是王昌齡的《出塞》,他都搖頭。我猜是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他隨口而吟: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陳亮稱讚道:一個女子能寫出這樣有氣魄的詩來,當屬不易,我喜歡,但我更喜歡李賀的那首《南園十三首》的第五首,你們會嗎?

我們兄弟三人齊聲誦道: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平生萬戶候。

老師慷慨直言:男子大丈夫可以沒有錢,沒有權,但絕不可以沒有志氣,沒有氣壯心河的豪情。

去年秋天,我正為老父的文集出版印刷而奔忙,去婺州找黃叔,又順道去永康,豈料老師已經不在。聽師娘說,那日老師祭祖完畢,正準備收拾行裝,去建康上任。吃完晚飯,覺得有些疲勞,就早早地上床睡覺了,半夜三更,師娘聽到老師呼呼喘氣聲,忙問怎麽啦,他說心口痛,起身一看,大事不好。只見他口吐白沫,渾身顫抖,不一會就昏過去了,待把家裡人叫醒,找來郎中,已無藥可醫。

聽到這裡,葉正則不禁有些傷感,想我浙東婺學,本是人才濟濟,名家輩出,不想這幾年來,老師鄭伯熊敷文先生,好友唐仲友說齋先生,呂祖謙東萊先生,加上這陳同甫相繼而逝,叫人痛心不已。

葉正則說到這裡,便想起與陳亮相見的情形。

淳熙二年(1175年),葉正則二十有六,去武義縣招明山拜訪呂祖謙。進得呂府,他就聽到書房內有人高談闊論。

現而今,舉國上下苟且偷安,以和平、富庶而自得,文官庸俗懦弱,儒生空談性命理學,老成持重的酸腐之風盛行,朝野之間看不到英武強悍的武將,既不練兵,也不設防,試問如此下去,如何恢復中原,又怎能一雪國恥?隻恐怕到頭來,連這東南一隅也無處藏身。

如此酣暢淋漓的言論,他第一次聽到,直覺得震聾發聵,發人深省,不由朗聲喊道:說得好。從此,他與陳亮便成了朋友,只可惜天各一方,聚少離多。

淳熙五年,就是公元1178年的春天,陳亮以一個普通書生的身份,連續三次給孝宗皇帝上疏,要求廢除和約,對金宣戰,復仇雪恥。而且呢,他還要求皇帝親自接見他,讓他當面陳述北伐抗金的方法和策略。這件事情,當時可說是轟動了整個臨安城。

據說,孝宗皇帝讀了他的文章後,深感震撼,拍案叫好,準備在朝堂裡將此奏貼出來,激勵文武大臣。而且打算召見陳亮,對他予以破格提拔。當時皇帝跟前有個紅人,叫曾覿,就趕緊去拜訪陳亮,想要拍拍他的馬屁。可是陳亮呢,看不起曾覿,聽到曾覿要來見他的消息,居然翻牆逃跑了。曾覿頓時尷尬無趣,遂對陳亮恨之入骨,在孝宗面前說了不少壞話,孝宗猶豫了。

等了幾天,陳亮見沒有動靜,又上第二個奏劄。這一次,孝宗決定,先派幾個官員考察一下,可是,陳亮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大膽直言,針砭時弊,毫不留情,弄得那幾個大人物下不來台。於是,他們就向孝宗匯報說:此人故弄玄虛,靠說大話來吸引眼球,其實沒什麽本領。

又等了十多天,陳亮見還是沒結果,就上第三個奏劄。明確反對坐守臨安,偏安東南。皇帝心想,不論怎樣,此人忠君愛國,精神可嘉,就準備給個一官半職。 陳亮聽說後,失望地說:“我之所以上疏,是為國家開辟幾百年的基業,哪裡是想用它來換取官職的?”一氣之下,拂袖而去,瀟瀟灑灑地離開了臨安。

范祖亮知道,老師陳亮是才學卓絕的愛國志士,而眼前這位嶽父,葉正則水心先生也是個憂國憂民的至誠君子。三十出頭,經參知政事龔茂良推薦,奉召赴臨安。

進大殿奏對,直言當前國事之中有四難、五不可。那就是國是、議論、人才與法度方面的四難;五不可是:兵以多而至於弱,財以多而至於乏,不信官而信吏,不任人而任法,不用賢能而用資格。葉正則向孝宗說:“這五條,朝野上下都以為不能改動,難道不是當今實際存在的禍患和缺失嗎。明知存在問題,仍舊沿襲,以致形成製約,不是一時一日了。知曉利害,明確虛實,判斷是非,決定廢棄和設置,就看陛下怎麽做了。”

那時的孝宗已沒了早年銳意恢復的精神,對這一番刺耳的忠言,也無可奈何,說自己的眼病很重,誰能擔當此任,你就同他說去吧。葉正則再欲進言,孝宗慘然一笑,好久說不出話來。

光宗即位後,葉正則外任湖北安撫司參議,臨別前作奏劄上報,直言國家有六不善,即:國勢不振,人才不多,民眾不富,兵力不強,財賦不足,法制不夠完善。又說:“首先,倘若不確立治國之宗旨,讓這六個方面本末損壞,如同一棵大樹,內有蠹蟲,再不快速根治,任其下去,枝乾將逐漸枯萎,支離渙散,到那時候,我再怎麽說也無濟於事了。”

可是,朝廷仍然毫無反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