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阿枝身世可憐
慈福宮皇上驚豔
半個時辰後,禦宴繼續。
第六盞酒曰河清海晏。由笙奏起節奏舒緩的曲子。酒畢,由左右兩隊進行築球表演賽。殿前隨即立起球門,樂隊吹奏樂曲送兩隊入場。左右兩隊各有球員十六人,隊長分別為張俊、李正。球是由藤條編織而成,築球運動,當時叫蹴鞠。由於受時間限制,規則有所改變,從球頭開始,依次發球,進攻對方球門。時間一到,以擊球入門多的一隊獲勝。獲勝的隊皇上當場予以獎勵,賜銀碗、綢緞,球員跪拜,山呼萬歲謝恩。
第七盞酒曰花好月圓。酒畢曲終,主持人上場致辭後,數十名女童蜂擁而來,年齡在十二三歲左右,皆青春年少,豔麗過人。有的頭戴花冠,有的梳著仙人髻,有的纏卷曲花腳襆頭;服裝鮮豔亮麗,花團錦簇,個個嫋嫋婷婷,婀娜多姿。其中有四人手執銀裹頭手杖,襆頭上插著鮮花,身穿紅黃色寬袖衫,都是杭州樂坊的名角。四人叫杖子頭,分別由四個梳仙童丫髻,手執花朵的仙女簇擁。在主持人引導下,四名杖子頭至殿前向皇上致頌辭,然後樂隊奏《采蓮曲》,杖子頭和女童們邊唱邊舞。杖子頭退場後,女童們又合唱一曲。
第八盞酒曰八方來賀。男女聲二重唱《踏歌詞》。
第九盞酒曰萬壽無疆。表演相撲。相撲比賽有兩隊,每隊各出三名隊員,男相撲手**上身,下體隻包裹一塊布條,互相摔打,將對方摁倒在地者為勝。
在此過程中,皇上對群臣、王公、外國使節以及表演的藝人進行賞賜,其中最多的則是各色花卉。
第二天,宮內傳出皇帝口諭:賜楊氏所生皇子名為趙塬,封喬國公,昌樂郡夫人楊氏晉封為婕妤。
幾天后,慈福宮傳來消息,太皇太后吳氏有恙。皇上攜皇后韓氏、婕妤楊氏赴北內探望太奶奶。
已經八十三歲高齡的太皇太后形容憔悴,面色灰暗。行禮完畢,皇上和後妃忙向太奶奶問安,焦急擔心之情溢於言表。
宮中王太醫向皇上報告太皇太后病情。前幾天,太皇太后心情好,在宮女陪同下,去後花園觀賞紅葉,不想感染風寒,吃了幾副方子尚不見好。目前,主要症狀為氣喘、咳嗽、不思飲食和四肢乏力。
皇上嚴令太醫局:選派名醫,對症下藥,不惜代價,想方設法將太皇太后的病治好。
說完,又來到太皇太后禦榻前,見韓皇后扶著太皇太后,楊婕妤用湯匙喂藥,很是欣慰。
不一會,藥喝完,太皇太后有了些精神,皇上扶著太皇太后,深情地說:“太奶奶您可要好好吃藥,多吃點飯,早點好起來,大宋離不開您,重孫我也離不開您。”說罷,眼圈紅了,鼻子泛酸。
太皇太后慈祥地看著皇上,握著他的手,低聲說:“好官家,好孫兒,太奶奶知道你的心,放心吧,太奶奶會好起來的。太奶奶還要抱抱阿枝生的小玄孫呢。”
阿枝是太皇太后給楊婕妤取的小名。當年,她進宮時,只有十二歲,只知道姓楊,戲班子裡叫她戲丫頭,太后覺得太俗,看到樹枝上有隻鳥叫得正歡,於是就取了這個名字。
已經在此一個多時辰了,皇上還不願離開,楊婕妤想了個辦法:
朝廷政事繁忙,官家每天要上朝,處理國家大事,還要批閱奏折,皇后娘娘呢,后宮雜務又多,也離不開,官家、娘娘就回去吧,我留在太奶奶這裡,準保將老人家服侍得好好的。
韓皇后認為:妹妹的孩子太小,太奶奶這裡,我來照顧。
楊婕妤的理由更充分:塬兒由嬤嬤、奶媽照看,沒什麽。太奶奶這裡,我熟悉。
太皇太后見她們爭來爭去,便決定:
你們都是孝順孩子,太奶奶很高興。就按阿枝說的。小塬兒那裡,皇后多照應著點,阿枝在這裡陪我說說話。過兩天,我的病不管好沒好,阿枝就回去,小塬兒比什麽都重要。
皇上皇后走後,楊婕妤給太皇太后重新洗漱一番,又給她修了指甲,看到老人一臉倦容,便對她說:
“太奶奶您累了,好好睡一覺,我讓廚房給您熬些小米紅棗粥。”
太皇太后欣喜地睡了。看到老人日益消瘦的面容,她不禁悲上心頭。曾經顯赫多年的吳皇后,如今真的老了,來日無多了。
對她楊阿枝來講,老太后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貴人。
說起來,她楊阿枝也是個苦命人。從她記事起,她從未見過親身父母,不知道他們是誰,在哪裡,家中還有哪些親人。只有一個養母,是唱戲曲的藝人。她姓張,人稱張三姑。
大約六七歲時,她就跟張三姑學戲曲唱詞,慢慢地認識一些字。張三姑的唱功好,字正腔圓,悠揚悅耳,在樂坊勾欄很有名氣。那時,高宗退位做了太上皇,專門在北內,搞個樂坊,張三姑等名角,常去唱戲, 一來二去,太皇太后和宮裡的人就認識了她們母女。
後來,張三姑嫁給一位財主作妾,雖然不用四處奔波,生活不用操心,但是沒有以往那麽自由,唱不了戲,還受大太太的管制,又拿她養女當丫頭傭人使喚。沒兩年就生病去世。臨終時,將養女撫托付給唱戲的姐妹。
許多時候,親友在一起沒覺得什麽好,一旦分開,或不在了,才感覺珍貴,但有的為時已晚。張三姑有時對她也凶巴巴的,學不好戲,做錯了事,張口便罵,甚至伸手來兩巴掌,那時,她心中也有恨,怨自己親身爹娘隻管生,不管養。張三姑去世後,她才感到自己是個真正的孤兒,十來歲的她,一個人賣唱求生,過早地感受到人生的悲涼和無奈。不論何時何地,做好做壞,凍著餓著,頭疼腦熱,無人過問,就像天空中失群的鳥兒,是死是活,自生自滅,與一切無關。
命運的改變來自於這位老人家的一個善心。
吳太后叫樂坊派人來唱曲,聽了好幾個,都不滿意。問教坊使:“以前不是有個張三姑嗎,扮相好,嗓音亮,為啥不叫她來唱?”
教坊使連忙報告:張三姑已經死了,其他幾個姐妹也不唱了。
死了,怪可憐見的,太后又問,那就沒個徒兒什麽的?
教坊使知道,張三姑有個養女,模樣好看,唱的也不錯。便按太后旨意,派人打聽,幾日後,便把戲丫頭帶來了。太后一看,這小丫頭長像周正喜氣,聽了她唱一段,有些當年的味道,十分歡喜,得知她孤兒一個,就把她留在重華宮。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