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南園夢華》第81章 風 華 少 年
  想當年鐵馬金戈

  倚危欄仰天長嘯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

  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

  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

  歎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吟誦著嶽飛這首《滿江紅--登鶴雀樓有感》,辛棄疾百般滋味湧上心頭。也不知所為何事,是身居江湖之遠的眾人皆醉我獨醒,還是故作驚人之語的杞人憂天。舉國上下,沉溺於富貴繁華,安享和平,滿朝文武熱衷坐而論道,爾虞我詐。朗朗乾坤,花花世界,誰還願意想那金戈鐵馬、血雨腥風之事,可是誰都不想,誰都不問,國家就永遠不受外族入侵,長治久安嗎。

  居住在鉛山,吟風弄月,他的生活也不是平靜如水。慶元二年九月,突然接到朝廷詔書,將他朝散大夫,主管建寧府武夷山衝佑觀全部罷黜,至此,辛棄疾職差全無,仿佛一介布衣。製詞中的理由,不是他想象的結交時相、附和偽黨,而是以往罷免他的貪財嗜殺,恬不少悛。為此,他既不謝恩,也不辯解,由他去罷。以獨有的儒家風格在磨煉鬥志,用沉默表示抗議。這與那些囿於個人進退和好勝意氣而信口雌黃,造謠中傷的人相比,確是不可同日而語。

  一年之後,朝廷又下詔書至鉛山,恢復辛棄疾集英殿修撰,主管建寧府武夷山衝佑觀之職,官帽又回來了。這幾年的政局變幻,他也時有耳聞。這次複職,究竟何因,不得而知。他關心的不是官職,而是這個國家的安危。

  在撫州任職的范祖亮特轉道,看望辛修撰。

  見這位酷似當年風華正茂的青年才俊,問其當年的往事,不由浮想聯翩。

  “落日寒塵起,胡騎獵清秋。”三十多年以後,年屆花甲的辛棄疾腦海裡,仍清晰地湧現出那年深秋的落日和煙塵。一段短暫而驚心動魄的風雲歲月,史冊上銘記這個英雄少年的傳奇故事。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金海陵王完顏亮親率六十萬大軍南侵,企圖將這個背海之國的大宋從地球上抹去。烽煙再起,宋軍一退再退,而長江下遊的采石磯則成為雙方決戰勝負的主戰場。

  說起這個完顏亮,青少年時,即雄心勃勃,想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他自言,今生有三大夢想:一是,國家大事我說了算,二是,帶兵討伐他國,指著戰敗國皇帝的鼻子訓話,三是,搶得天下最美麗的女子,充入后宮,供他淫樂。事實上,他就是一個暴君、色狼,也是一個戰爭狂人。據說,他曾讓畫師將杭州西湖美景畫出來,貼在寢宮的屏風上,還親自題詩一首:

  萬裡車書盡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

  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率兵南下,完顏亮信心百倍:百天之內,定將滅亡宋國。豈料,在采石磯,一介書生虞允文臨危受命,打他個措手不及,幾十萬大軍硬是三個月沒能過江。

  多行不義必自斃。他率兵征戰,千裡之外的都城發生政變,軍中部將驟然反叛,橫行一時的完顏亮陳屍荒野,金軍迅速撤退回國。

  金國朝局動蕩,大軍南侵,中原地區實力空虛,眾多老百姓趁機舉兵,在這些起義軍中,濟南府耿京領導的隊伍聲勢最大。二十一歲的辛棄疾率領兩千多人馬,

也加入了耿京的隊伍。由於辛棄疾有膽識、有文化,耿京封他為掌書記。起義軍不久攻下了兗州、東平府,隊伍多達二十多萬人,耿京自封為天平軍節度使。  有個叫義端的和尚,誦經念佛而外,還喜歡談兵論戰,見抗金形勢一日好似一日,拉起一千多人的隊伍,在辛棄疾的勸說下,也投奔了耿京。但是,義端很快就逃了,還偷走了耿京節度使的大印。

  象征著統帥權威的大印讓人偷了,那還了得,耿京不由得火冒三丈,指著辛棄疾的鼻子開了腔:

  “你這小子,交的是啥朋友?好賴不分。居然偷走俺的帥印,這個人是你介紹來的,你說怎麽辦,不找回帥印,休怪本帥無情。”

  辛棄疾倒是很冷靜,“大帥,別著急,給我三天時間,抓不住這個忘恩負義的家夥,您砍我的腦袋。”說罷跨上戰馬絕塵而去。

  辛棄疾清楚,義端偷帥印,肯定去金營領賞去了。果然不假,追了大半天,辛棄疾截住了義端。義端一見辛棄疾,大驚失色,他知道:辛棄疾凶猛異常,力大無窮,自己根本不是對手,隻得跪地求饒。辛棄疾氣得青筋直跳,哪裡還聽他說的鬼話, 寶劍一揮,義端便身首異處,搜出帥印,返回耿京大營。

  在辛棄疾等人策劃下,耿京義軍攻下濟南、淄州和海州,還配合宋軍,在膠西陳家島打敗了金國水軍,粉碎了完顏亮由水路入侵江浙的陰謀。

  金軍敗退,宋朝也無力反攻,兩國再次議和。金國對中原起義的民眾,在派兵鎮壓的同時,宣布大赦令:凡是起義、為盜的,只要離開山寨,就既往不咎,否則格殺勿論。這樣,那些數十萬的烏合之眾,一夜間作鳥獸散。耿京義軍剩下的也不過萬人,經辛棄疾建議,決定投奔宋朝。

  於是辛棄疾、賈瑞等11人到了建康,覲見高宗皇帝,聽說數萬兵馬來投大宋,高宗皇帝喜不自勝,對所有將領予以封賞。授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知東平府兼節製京東河北路忠義軍馬,辛棄疾為權天平軍節度使掌書記,特補右承郎,賈瑞為敦武郎兼閣門祇侯。

  辛棄疾等人返回,準備向耿京報告此事。到達海州時,得到一個晴天霹靂的壞消息:耿京被部將張安國殺了。他不由怒火萬丈,決心以牙還牙,血債血還,召集五十名騎兵為敢死隊,奔襲二百裡,摸進金營,將正與金將飲酒的張安國抓住,衝出重圍,大喊:十萬宋軍打過來了。眾多金兵驚謊失措,眼瞪瞪看著。隻用兩天一夜,便把叛徒張安國押送臨安,而後公開處決了這個叛徒。

  說到這裡,辛棄疾提筆寫道: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英雄難提當年勇,而如今鬂發斑白,疾病纏身,唯有不變的是一顆赤誠的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