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用計罷相
壽卿泉州祭祖先
侂胄用計罷留正
李仁佑此次泉州之行極為順利。
泉州港,古代稱為“刺桐港”。是福建省泉州東南晉江下遊濱海的港灣,北至湄洲灣內澳,南至圍頭灣廈門市同安縣蓮河,海岸線總長四百余公裡。歷史上曾以三灣十二港著名於世。那時,泉州海外交通、貿易空前繁盛。泉州港(被譽稱為“世界最大貿易港”之一而馳名中外,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
泉州與國外往來的有七十余個國家和地區,海外交通暢達東、西二洋,東至日本,南通南海諸國,西達波斯、阿拉伯和東非等地。元佑二年(1087年),泉州設立市舶司,嗣後又設來遠驛,以接待貢使和外商。為鼓勵海外交通貿易,宋代的泉州市舶司和地方官員,每當海舶入港或出航的季節,特為中外商人舉行“祈風”或“祭海”活動,以祝海舶順風安全行駛。
市舶司韓提舉年紀比七叔大一些,待他極為和善,問了幾個問題後,就知道李仁佑是個稱職的商人。於是,就讓貿易判官陪著他將進貨、船艙、銷售貨物的蕃市等幾個環節,一一觀看、講解一番。然後,找到船主。那船主聽說提舉大人的親戚,要租用船艙出海,立馬表示,艙位隨便挑,費用減半。進貨時,貨家也極為客氣,價格也相當優惠。
一切準備好後,韓提舉帶李仁佑拜祭先祖。
先賢祠在泉州府文廟明倫堂東,又稱韓中令忠獻父子祠。是韓國華六世孫、泉州市舶司提舉韓壽卿在淳熙年間所建。這韓中令指的是韓國華,真宗景德年間以太常少卿出知泉州。其間,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為泉州百姓做了一些實事,51歲時生幼子韓琦,三年後死於泉州任上,追封為中書令。
祠堂是一個四合院,門樓上有王十朋提寫的祠名,正中有兩間大殿,左邊祭祀韓國華,有神牌和《泉州知州韓國華像讚題跋》,由歐陽修撰文、蔡襄書碑,右邊是祭祀韓琦的,有神道牌和《忠獻王韓琦像讚題跋》,由徽猷閣待製知蔡州韓駒撰文,東西兩側是詩文碑刻。整個建築顯得簡樸、莊重、典雅。
李仁佑選購的商品主要還是絲綢和茶葉,又增加一部分陶瓷。貨物進入碼頭,拿著市舶司出具的出海經商公憑,上船裝貨,而後就乘以隨船下南洋了,臨別之時,給七叔寫封信,管家與韓提舉告別後,回京城韓府。
閱完韓提舉和李仁佑的信,又聽了管家的訴說,韓侂胄仍然緊鎖眉頭,管家不解,以為他擔心出海安全,便小聲說道:“老爺小的上船看過,船又高又大,還很穩,放心吧,不會有事的,您就等著數錢吧。”
韓侂胄說:“爺不是擔心仁佑,是想別的事情”。
按理說,樞密院都承旨這個職位不低,是樞密院屬官之首,它職掌承接、傳宣機要密命,通領樞密院事務,管的都是軍政要務,比知閣門事要實惠的多。簡單地說,在西府,除了知樞密院事,同知(或簽書)樞密事外,樞密院的內部事務都由他管。
如果說左丞相留正對他不那麽無情,他去宰相部堂溜達之時,稍微給他點好臉色,讓他的虛榮心有個滿足的話,還有右丞相趙汝愚不那麽無義,而是溫言相慰,說些諸如:慢慢來,一步一個台階,會給你更重的擔子的。他不會這般埋怨,甚至急赤白臉,畢竟有粉便為白,希望還在前方嗎。
如今則不同,兩位宰相都是一副目中無人的德性,試想,在他們的統領之下,我韓侂胄還有前途嗎,能再展韓氏之輝煌嗎。顯然是癡人說夢。唯一讓韓侂胄覺得欣慰的是,皇帝趙擴對他極其信任,太皇太后還在,皇后韓婧對他這位叔祖也是沒說的。
經過內心的反覆鬥爭,韓侂胄決定進行反擊。
那日,皇上散朝後,向文德殿走去,韓侂胄躬身立於廊道之側。柔聲說道:“皇上,累了吧,微臣陪您去後花園走走?”皇上點頭稱是。
深秋時節,秋風送爽,丹桂飄香。與沉悶繁瑣的大殿相比,這裡自然是極樂世界,人間天堂。
皇帝趙擴坐在後花園的亭子裡,盡情享受這怡人的秋色。
韓侂胄侍立一旁,有一搭沒一搭聊著。
今日上朝時間那麽久,皇上累不累?
怎麽不累,嘰嘰哇哇,你爭我吵,煩死了。
那麽大臣中,皇上最煩誰呀?
留丞相呀,他那個閩南話,嘰嘰喳喳,叫人聽不懂,還有,整天擺著一副老臉,皇上這樣,皇上那樣,煩死人了。
這個留丞相顯然是倚老賣老。
這個有多大年紀,還沒到七十嗎。皇上知道,本朝文武官員致仕運休的年齡是七十。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可能是六十八了,要是到了七十,就得自己主動上報條陳。韓侂胄答道。見皇上有些失望,趁機報告:這個留老頭還做了一件大壞事,皇上知道嗎?
不知道哇,什麽壞事?
就是上些天,大家商量擁戴您登基時,他反對,說您能力不行,只能先做太子。大家堅決要擁戴您,他又怕太上皇治他的罪,一下子裝病逃跑了。
那這個老頭也夠壞的。
還有呢,外面的許多大臣和老百姓都說他,國家危難時刻,不敢擔當,光想著自己,這樣的人不配當宰相。
朕也覺得他不配當宰相。
韓侂胄陪著小心,既然陛下不願見他,微臣倒是有個辦法。
什麽辦法,韓愛卿你說呀。
於是陪著皇上返回垂拱殿。不一會,內宮都知關禮手捧禦劄,到宰相部堂宣讀聖旨:罷留正左相之職,為端明殿大學士、出判建康府。
宋代罷免宰相都有一個正常流程,一種是台諫官員上疏彈劾,指出存在什麽錯誤,宰相停止工作,出京城等候處理,如再有大臣附議,皇帝也有換相之意,則令知製誥或中書舍人擬旨;另一種是皇上不滿意,暗示該相自己請辭,皇帝再開口挽留一下,加一個官階,由中書擬旨。這樣,雙方面子上都過得去。
而今天這樣,罷免四朝元老,事先一點跡象也沒有,皇帝直接出禦筆,毫無余地,直接掃地出門,情況極為少見。
趙汝愚知道後,立即去垂拱殿請求覲見,企圖讓皇上改變決定,寧宗冷冷地說:朕已決定,趙丞相不必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