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南園夢華》第 卅 3 章 勸 說 太 後
  趙汝愚果斷定策

  韓侂胄勸說太后

  范民向趙知院報告,我好說歹說,郭殿帥就是不松口。

  趙汝愚沒想到,這個郭老三,連范民的話都敢不聽,如此看來,即使他本人親自出面,多半也會碰釘子。這個郭殿帥是怕擔責任呀,但這一環還非有不可,繞不過去。忙讓范民找來趙彥通,將郭駿的態度告訴他。

  趙彥逾聽後,默默笑了,知院,別慌張,我對他有恩,我去說,明天給你回話。

  趙汝愚直擺手,那你為啥不早說?此等大事還能慢慢騰騰的嗎?你現在就去,我坐在這裡等你回音。

  當年,郭駿在陝西統兵時,曾有禦史彈劾他克扣軍響,貪為已有。趙彥通正任著轉運使,專門上奏折,為他申辯,皇上認可,以致於虛驚一場。

  此時天色已晚,趙彥通上馬,直奔郭府飛馳而去。見到郭,就把情況一一說明,郭駿還在猶豫。

  期期艾艾地回答:茲事非同小可,容我酙酌一二。

  趙彥通急切地說:“還酙酌什麽,朝廷危矣,我和趙知院不過出謀劃策,你是國家虎臣,國家的命運就在你手裡了,快拿主意吧。”

  郭駿支支吾吾,趙尚書,此事皇上都蒙在鼓裡,我隨意調兵,萬一……

  萬一什麽,虧你還是統帥三軍的大帥,說話做事婆婆媽媽,象個娘們。現在這個皇上是什麽樣子,朝廷亂成什麽樣子,你不知道嗎。你怕擔責任,那趙知院沒有責任嗎,我沒有責任嗎,大家都怕擔責任,聽之任之行嗎?

  趙彥通的話象連珠炮,步步緊逼。

  郭俊一想,也是,便向他拱手:好,尚書大人,看在你的面子上,郭某幹了,服從你們的安排,請你和樞密使大人放心好了。

  吳太后生於1115年,14歲入宮,十多年後封為貴妃,而後又封為皇后。本名吳芍芳,高宗將她改為吳競雄,有個弟弟叫吳益,小她十歲,娶秦檜長孫女為妻,拜為太師,封太寧郡王,;有個妹妹叫吳菊芳,改為吳競英,小她21歲,長大後嫁給駙馬都尉韓嘉彥之子韓誠,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生韓侂胄。韓侂胄的正妻則是吳益的女兒。韓侂胄的名字還是高宗取的。侂是托的異體字,胄是字輩。侂胄有依托先祖之蔭,再展鴻圖之意。

  韓侂胄離開西府後,回到閣門司寫信,而後前往慈福宮,找宮中內侍張宗尹。這張宗尹原是文德殿的內侍,太上皇去世後,謝太后搬到慈福宮,與太皇太后住在一起。張宗尹就過來了。

  宋代宮廷管理相當嚴格。未經允許,任何外人都不得進入。

  韓侂胄與張宗尹私交甚厚,找到他,向太皇太后代轉書信。

  吳太后一向為人謹慎,歷來不願輕易結交外臣,即使是至親也是如此。看完信,她說,我老了,不問朝政,免得人家說閑話。

  張宗尹說,事關重要,請太皇太后務必考慮。

  太皇太后眼睛一豎,你也知道此事非同一般,豈可隨便說說。

  看到張宗尹一副委屈的樣子,口氣又有所緩和,你給趙知院帶個口信,要他耐心一點,等待時機。

  韓侂胄把張宗尹見太皇太后的情況,報告給趙汝愚,趙汝愚說:“還好,沒有一口否決,還有希望。這樣,你再辛苦一次,親自去找太皇太后,把問題說得嚴重一些,相信太皇太后會有動作。”

  第二天,韓侂胄再去慈福宮,一時進不去,正在宮門口徘徊,被另一內侍關禮看見。

關禮就主動與韓侂胄打招呼,問他所為何事。  韓侂胄起初還含胡其辭,不肯說實話。關禮急了,韓爺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你我相識非一朝一夕,難道關某不值得信任嗎?如真有事,委托關某,要是不給你辦好了,我姓關的以後絕不在你面前出現。

  韓侂胄連連擺手,關老弟,節夫哪敢看不起你,著實事情緊急,將韓某搞糊塗了。

  於是就把事情原委說了一遍,關禮一聽連說:“很好,很好,這是為國家社稷的長遠考慮。”見到太后,怎麽說,二人仔細商議一番。韓侂胄盯矚:如若太后不松口,一定設法讓他進宮。

  關對韓說:“你在此等著,我去說。”轉身就進宮去了。

  要說這個關太監確實有腦子,還有超讚的演技。見到太皇太后,二話不說,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哇哇大哭起來。

  太后吃了一驚,忙問:“這是為何?誰欺負你啦”

  關禮抹了把眼淚說:“您老人家讀萬卷書,見識的大事也多。可曾見過今天這樣的局勢嗎?”

  太后好奇:“今日什麽局勢?”

  “聖上久虧人道,眾口怨謗,君臣離心,日久必然生變,就會動搖大宋基業,那時國家就要大亂了。”說罷,淚水嘩嘩直流。

  太后很冷靜,手裡拿著把絹扇,慢悠悠地搖,淡淡地說:

  “國家有事,有皇上和眾文武大臣擔著,你一個后宮內侍著哪門子急, 我老太婆諾大年紀也不宜多問。放心,天塌不下來。”

  我雖是后宮一名下人,但也希望朝廷安穩,國家富強,不想王室衰微,百姓離亂,太后你說是也不是?

  太后低頭沉思,似有感觸:看不出,你這個小關子還很有良心,如此忠心耿耿為我趙家江山著想。

  如今,留丞相出城跑了,朝廷只靠趙知院一人支撐,可他也支撐不住,也要走了。

  太后急了,收起扇子,關切地問:

  趙樞密乃本朝同姓同宗,和那些普通的大臣不同,難道真的也要走嗎?

  據家譜記載,趙汝愚乃是太宗長子恭憲王趙元佐的嫡系子孫。這一點,吳太后依稀記得。

  關禮回答:“趙知院現還沒走,可他堅持不了多久。不僅是因為同姓宗室,主要還以為這諾大后宮,還有您太皇太后可以依靠。太后,您想啊,現在他為國家長久考慮,用此萬全之策。您若不支持,他還能呆下去嗎?不走幹嘛?”

  看著太后急切的神情,關禮現場發揮:

  趙知院對韓爺交底了,太后如若不同意,他呆著也沒意思,卷鋪蓋走人。可他再一走,朝廷怎麽辦,趙家江山會如何,這一點,您老人家比我這個下人看得更清楚。還有,韓爺也說了,朝廷出現這種局面,他很著急,本來不該打擾您,但是沒辦法,皇宮之中,除了您,還能找誰呢?您不叫他進來,這才由我代奏。

  見太后還在猶豫,關禮又說:“您老人家盡快拿個主意吧。太上皇的靈柩還在北內,天氣這麽熱,等不得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