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南園夢華》第8章 孝乃國本
  太上皇感染風寒

  孝皇帝陪遊玉津

  范祖亮事後才知道,師叔楊文端已於去年八月升任參知政事。楊文端知道,要想辦好黃文叔的事,隻有找左相經煜堂,而找經必先請史家人。他清楚地記得,乾道八年,史浩以保寧軍節度使知福州,那時,他還隻是個司理參軍。因踏實肯乾贏得這位前右相的青睞。淳熙五年(即公元1178年),史浩複右相之位,以學養深厚、明達事理,內修政事、關心民瘼為由,薦他入朝。

  那時,他才知道,這位史相爺,晚年被高宗父子兩代皇帝所器重。

  史浩曾為皇太子侍講,孝宗皇帝在他出朝不到兩年,突然想起這位老師,便問同知樞密院事周必大:“好久沒有見到史浩了,他一切都還好吧?”

  宰執大臣們知道,皇上有起複史浩之意,便稱讚史浩厚重有識,為官多年素來賞罰無私、竭盡忠誠,是朝野服鷹的股肱之臣。孝宗聽了很高興,於是,除授史浩為少保、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

  有一次,孝宗前往德壽宮,在石橋亭看到一株盛開的古梅,覺得父子倆賞梅沒有多少情趣,命內侍宣史浩。

  史浩來了,連忙給太上皇和皇上行禮,孝宗賜坐,令他不必拘禮。史浩感激地說:兩宮陛下對老臣榮典迭頒,有禮尤加,微臣感恩戴德,沒齒難忘。

  太上皇趙構十分高興,“老相公,不必咬文嚼字,今天叫你來是賞梅的。”

  這是一株老樁古梅,樹形不大,枝條不多,但頗有情趣。主乾是棵老樹根,枝條上開滿粉紅的花朵,從整體上看,橫斜疏瘦,老枝奇怪,神韻十足,格調高雅。

  史浩連聲讚歎:“好一株梅花,就象太上皇一樣蒼勁有力,有朝氣,有生機。”

  皇上趙s隨聲咐和,然也然也。

  太上皇哈哈大笑,那老相公還記得朕作過的梅花詩嗎?

  史浩聽後,堆上笑臉:太上皇的詩老臣當然記得,不過,容我好好想想。

  早梅花滿枝枝發東風報春春未徹。

  紫萼迎風玉珠裂楊柳未黃鶯結舌。

  “難得老相公還記得,官家,今日要與老相公痛飲一番。”

  “兒臣謹遵太上皇旨意。”孝宗恭敬地回應。

  史浩手捧酒壺為兩宮皇上倒酒,君臣三人很快就有了醉意。小內侍輕聲提醒:“史相公,少I一些。”孝宗聽到說:“滿酌不妨,當為老先生一醉。”

  孝宗賜玉帶、金合、紫尼羅等,太上皇賜禦書四幅,史浩樂不可支,滿載而歸。

  這年秋天,太上皇,因感染風寒而一病不起。

  孝宗皇帝得知,連忙召見德壽宮內侍押班孫士凱垂詢,孫士凱稟告:太上皇重陽那日受風,以致聖體違和,不過有些頭痛、鼻塞、咳嗽而已。太醫亦雲,此系外感淫邪,衛表失和,吃幾副方子,應無大礙。

  不料,幾日後,並無好轉,且越發加重。孝宗急了,降旨內班都知張德海:起駕北內,朝見太上皇。

  高宗禪位後,搬出大內,居住在德壽宮。此宮在臨安城北,富麗堂皇,規模不遜皇宮。而孝宗皇帝的宮殿在城南,故有北內、南內之名。

  關於太上皇抱恙,話得從頭說起。

  九月初九,乃一年一度之重陽節,按事前約定,日禺時分,孝宗皇帝、謝皇后攜太子、太子妃,並率宰執大臣和侍從,來到德壽宮前,迎候太上皇、皇太后等,一同臨幸玉津園,登高望遠,

觀賞金菊。  約莫半個時辰,太上皇、皇太后以及劉賢妃、王才人著便服走出宮門。鑾儀盛容,環鏗鏘。太上皇雖須發盡白,步履蹣跚,但精神抖擻,看到皇上頭戴通天冠,身穿絳紗長袍,腰束金玉寬帶,由衷讚道,“官家今日好威風啊,”孝宗應聲致謝。又見太子、太子妃,還有丞相、參知政事、樞密院使一乾人等,均笑容可掬,躬身致禮,格外高興,遂向孫士凱示意,孫士凱隨即高聲叫道:“起--駕。”

  玉津園位於京城東北偶、嘉會門外,是一座景色極佳的皇家園林。園內佳木蔥籠,鳥語花香,地勢起伏而開闊,是郊遊、試射的好去處。

  一行人浩浩蕩蕩進入玉津園,眾人下轎。一陣金風撲來,頓覺神清氣爽,芳香怡人。孝宗走上前去,扶著太上皇,輕聲問,“太上皇近日可好?昨日送去的荔枝合口味不?”

  “甚好,甚好,官家也不必太過操勞,眾多政事可令宰執去處置。”

  園內有禦菊苑,各類菊花競相開放,五彩紛呈,空氣中飄散著縷縷清香,十分的嬌豔可愛。

  半個時辰後,孫士凱又高聲叫道:

  “諸位宰執大臣,太上皇口諭:值此重陽佳節,金菊競放,君臣同樂,乃我朝之一大盛事。有詩詞佳作者盡可呈獻上來。”

  不一會,簽書樞密院事經煜堂填首《鷓鴣天》奉上:

  金菊枝頭凌霜寒,人生莫放酒杯乾。

  風前橫笛散幽香,醉裡看江南。

  身行健,且加餐,舞裙歌板君臣歡。

  黃花玉朵相牽挽,付與時人競相看。

  內班都知張德海傳官家聖旨:

  “賞簽書樞密院事經煜堂紫金魚袋一件。 ”

  此時,一身材高大、緋色官服的官員跪倒在地,“臣雖是武官,不擅詩文。但良辰美景,君歡臣悅,著實令微臣歡欣異常,欲誦臣曾祖忠獻公的詩為太上皇、官家助興。”

  太上皇一看,乃吳太后外甥、知閣門事韓腚校笪朔堋!昂淦繳恚嚎ね鹺宋掖笏沃Τ跡氖ㄈ徊凰祝宜欣從牘偌壹汀!

  韓腚型π匕菏祝袂樽勻簦呱仕校

  池塘顏摧古榭荒,此延嘉客會重陽。

  雖漸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

  酒味已醇新過塾,蟹螯先實不須霜。

  年來飲興衰誰強,漫有高吟力尚狂。

  太上皇聽罷,哈哈大笑,好詩,貼合此景此情,官家有賞啊。

  官家有旨,賞知閣門事韓腚斜逃窠醮惶酰趙飛蝦鎂棧ㄊА

  君臣等人又登上天風台,極目眺望,天高雲淡,臨安美景盡收眼底。

  太上皇意猶未盡,命內侍拿來紙筆,凝神靜氣,提筆將韓琦的這首《九日水閣》書寫出來。

  孝宗由衷讚頌,“太上皇此幅行書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深得王右軍筆法,而又具獨特風格。可謂上等珍品。”群臣連聲附和。

  太上皇見皇帝如此讚美,遂題名加印,賞贈於他。又見太子端莊恭敬,神采不凡,又手書一幅隸體,乃是“孝乃國本”四個大字,賜與太子。

  隨後,一行人等又在園內禦膳房飲菊花酒,吃重陽糕,觀賞歌舞,一直到臨近傍晚才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