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南園夢華》第240章 東 西 2 柱 石
畢將軍馳騁沙場

 趙知府固守襄陽

 書接上回,接著敘寫胡沙虎兵圍楚州之事。

 邱宗卿考慮到兵力不足,防線又長,孤守泗州,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便命令畢再遇部放棄泗州,駐扎淮河南岸的盱眙。此前朝廷提拔他為鎮江中軍統製兼知盱眙軍,他屬下的軍隊,不到兩萬。

 十一月初,胡沙虎的軍隊包圍楚州,畢再遇受命救援,留段政、張貴守衛盱眙。所部剛離開盱眙,金人趁機進攻盱眙,段政等驚慌潰逃,盱眙淪陷。畢再遇聽到消息,為避免後顧之憂,立刻回軍收復盱眙,分兵防守。然後以主力再次東上楚州。

 這時,以鳳凰山大捷的功勞,畢再遇擢升為達州刺史、鎮江副都統,仍兼知盱眙軍。當時圍楚州的金軍約有五萬,畢再遇知道敵眾我寡,難以力勝,於是決定出奇計,焚其糧草。

 經偵探得知,金軍將糧草存於淮陰小營,有三千兵士守衛。還有三千艘糧船泊於大清河。

 眉頭一皺,計上心頭,畢再遇決定派敢死軍攜帶火種,夜半偷襲。

 統領許俊將敢死軍分為五十余隊,銜枚急進,潛伏於金營糧車之間。以哨聲為號,同時縱火。敢死一軍,多為豪俠亡命之士。這些勇士,本素不相能,為烏合之眾,卻為畢再遇膽氣所攝服,忠義所激勵,軍法所約束,供其駕馭,成為當時宋軍勁旅。

 黑夜裡,一支宋軍猛擊大清河守軍,胡沙虎得知,以為要搶船毀船,忙派兵增援,宋軍見金援兵來到,迅速後撤,胡沙虎怕中埋伏,不再追趕。

 三更時分,早已潛伏於糧倉的敢死軍聽到號令,將糧車點著,看守的金兵剛睡下不久,就發現糧車著火了,天色黑暗,辨不清虛實,畢再遇率兩千精兵奮勇殺來,隻得抱頭鼠竄,糧草大營被焚燒一空,生擒金副將烏古倫帥勒等三十人,死傷無數。

 胡沙虎得知是畢再遇所為,仗著自己年輕氣盛,帶著一班人馬追殺過去,卻一無所獲。

 有一次,宋軍襲擊胡沙虎所部,邊戰邊退故意示弱,到傍晚的時候,畢再遇突然轉過身子揮起大刀,大喊:“大宋畢將軍來也,”奮不顧身殺入敵陣,砍死多名金軍。胡沙虎見部下非死即傷,提刀拍馬,追殺過來,畢再遇臨危不懼,二人混戰,你來我往不相上下,突然,畢再遇大喝一聲,金賊,拿命來!

 胡沙虎連忙舉刀相擋,哐鐺鐺,兩刀撞在一起,震得雙方都後退了兩丈開外,見畢再遇已氣喘籲籲,便提起十二分精神,猛衝過來,這時,一支箭正中其馬腿,馬受傷撲地,胡沙虎也摔了下來,身邊的副將帶人衝了上來,將其救走。

 畢再遇知道對方實力強大,苦戰無益,遂引軍撤退,途中,大撒以香料煮過的豆子,金人戰馬已經餓了一天,聞到豆香,埋頭就吃,金人騎兵如何鞭打都不管用。宋軍趁機反攻,金軍只有挨打的份,死傷眾多。

 十二月,布散揆大軍一支五千兵行進到六合瓦梁河,威脅揚州。六合,有六朝古都建康(今南京)的京畿屏障之稱,兩淮安撫使司命畢再遇回兵支援。

 楚州城被圍多天,但城堅兵多,加上金軍斷糧,城池暫時無虞。畢再遇決定,夜裡悄無聲息地率軍南下,前往六合迎敵。為迷惑敵人,臨行之前,遍插旗幟於營中,命人綁住幾隻羊,把羊前腿放在鼓上,群羊掙扎,鼓聲不斷,一連幾天,金人都不知道宋軍已經拔營而去!

 畢再遇大軍剛進入六合城,金先頭部隊已經到達竹鎮,離六合僅二十五裡。

 宋軍偃旗息鼓,一支伏於六合城南門內,數百名弓弩手伏於城上,金軍以為宋軍已逃,城了空虛,正好乘此機會攻城,大搖大擺地直撲南門,豈知,剛靠近城濠,萬弩齊發,正在詫異之時,城門大開城門,宋兵舉刀呼嘯而出,城上旗幟盡舉,金軍將官以為遭遇埋伏,大驚失措,帶兵撤退。

 第三天,紇石烈子仁率部到達城外,把六合團團圍住。企圖焚燒濠溝邊上的木樁,決開濠水的上遊放水淹城,宋軍神臂弓萬箭齊發,此起彼伏,根本無法接近。一天下來,宋軍箭矢所剩無幾。

 副將請示怎麽辦,畢再遇讓副將近前面授機宜。次日,城外的金軍發現,城牆上,張開了青蓋,一個將帥在衛兵的護衛下,在城上巡視。宋製,帝王將相出行,有固定的儀仗,這青色的車蓋,應是三品以上的宰相所用。紇石烈子仁出使過宋都,這一點他很熟悉。他判定,這青蓋下的人定是宋軍統帥,便下令弓箭手瞄準射擊,走到哪射到哪。於是箭如飛蝗,不住射向走動的青蓋。待到紇石烈子仁發現有假,喝令停止時,宋軍得箭十萬多支。

 紇石烈子仁見一計未成又生一計,做了幾十個盛水的大水櫃。畢再遇將計就計,在夜裡以衣甲草人數千,羅列成陣,在黎明時鳴鼓佯攻,金軍驚以為真,急忙放水衝擊,得知受騙後意氣沮喪。而畢再遇趁機率軍進攻,金人大敗。

 金將完顏都又率軍上萬人,與紇石烈子仁所部匯合,共五六萬人,將包圍了六合城圍得水泄不通,四周營帳達三十余裡。畢再遇鎮定自若,讓士兵在城門口吹拉彈唱,金軍見狀,誤以為是城內閑暇,便疏於防備;正當此時,畢再遇騎黑大蟲率數百精兵,悄悄地接近金營進行偷襲,待金將組織反擊時,又迅速撤離。就這樣神出鬼沒聲東擊西,弄得城外的金兵晝夜防備,不得休息,紇石烈子仁下令撤營,率兵北去。

 畢再遇告誡部將,金將這是佯退,必將卷土重來,命令三千軍士在六合城東野新橋設伏,當晚,金軍後隊三千人果然回攻六合。哪知,宋軍早有準備,出其不意,突然出擊,打得金兵狼狽而逃。金軍損失慘重,士卒疲乏,喪失了卷土重來的信心,於是向淮河撤退。畢再遇軍追擊到滁州,下起了大雪,隻得回師。這次追擊,繳獲騾馬一千五百三十一匹,馬鞍六百,衣甲旗幟等量。

 如果說,畢再遇是以英勇善戰而名揚古今的話,那麽趙淳卻以守城而享有盛名。

 出征後半個月,完顏匡被任命為右副元帥,兵出唐鄧,三路推進,至十一月初七,金軍已攻陷棗陽、光化和神馬坡,兵鋒直指襄陽。

 古城襄陽,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它以“鐵打的襄陽”和“華夏第一池”的美譽而著稱。襄陽城北、東、南由滔滔漢水環繞,西靠羊祜山、鳳凰山諸峰。城牆始建於漢,初為土牆,宋時改為磚牆。牆體高約10米,厚1.5米左右,寬10至15米,周長7.4公裡,據山臨水,蔚為壯觀。東南西三面人工掘開了護城河,城河平均寬度20米左右。襄陽城共有六座城門,即大小北門,長門,東門,西門和南門。每座城門外又有甕城也叫屯兵城。

 襄陽守將為鄂州都統製、京西北路招撫使兼襄陽知府趙淳。攻打襄陽的金兵號稱二十萬,而趙淳的守軍不足一萬,趙淳決定棄守江北,並下令在江北地區實施堅壁清野。將樊城內外數萬軍民撤入主城,而後放火燒了樊城,並斬斷浮橋。

 金兵到達樊城,見已堅壁清野,沒有任何收獲,就將兩路軍馬聚在一起,在漢江上來回耀武揚威。

 趙淳沿江察看敵情。完顏匡邀請趙淳隔江對話,勸趙知府識時務,獻城出降,趙淳讓人回答:趙某與金賊無話可說,決心以西魏名將韋效寬為榜樣,堅守到底,與襄陽共存亡。

 幾天后,金兵開始由襄陽以西的安陽灘過江,在付出很大傷亡後,攻破襄陽外城,包圍襄陽城。城中軍民為之惶恐,趙淳為穩固人心,便命人將四門用土填塞,展示了死守的決心。

 十多萬虎狼之師陳兵城外,數十萬民眾困在城內,襄陽城雖固若金湯,但經不住天長日久,如何趕走勁敵,保住古城,這是擺在趙淳和其他文武官員面前的首要問題。經過集議,在守軍中選出五百人,組成敢勇軍,分隊分批,出城襲擊敵軍,使之不得安寧。

 十二月初二,金兵開始全面攻城,趙淳親臨城牆上指揮,用火藥箭射燒竹木、草牛和炮木等攻城器具,霎時,濃煙火焰四起,濃煙滾滾。城上弓弩炮石一齊射出,金兵非死即傷,隻得後撤。這時,城內的敢勇軍出城乘勝追殺,金軍難以阻擋,狼狽逃竄,屍體遍野。第二天,金軍拔營撤退。

 趙淳雖是文臣,也知道雙方兵力懸殊,敵眾我寡,所以只能打遊擊戰,不能打陣地戰。白天宋軍堅守不出,敵人來攻城,就用大炮猛轟;到了晚上,則派敢勇軍偷襲金兵營寨,騷擾敵軍,燒掉他們的糧草和攻城器具。

 最初的偷襲出現了意外,由於戰亂,城外十室九空,家畜無人喂養,到處都是野狗,敢死隊偷襲,金兵毫無察覺,野狗卻吠叫起來,眾多野狗無意中當了哨兵。要想偷襲成功,必殺掉野枸。一經號召,襄陽城內民眾自發組織起來,成立一支打狗隊,專門捕捉那些野狗。每當夜色降臨,打狗隊在少量士兵護衛下悄然出城,捕殺野狗,打死後帶回城裡宰殺,而狗肉則成為守城兵民的一道美食。野狗捉完以後,敢勇軍繼續偷襲,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襄陽城在金兵包圍之中迎來了新年。大年初三,金兵再次組織攻城。宋軍用弓弩及霹靂炮進行還擊,初四夜裡,弓弩手在城牆上預先埋伏,敢勇軍一千八百余人潛伏在城下羊馬牆內。初五早晨,金兵攻到城下護城河邊時, 潛伏在羊馬牆內敢勇軍突然殺出,出敵不意,先殺退攻到護城河邊的金兵,接著放火燒掉了金兵的攻城器械。金將急令騎兵攻擊出城之宋軍。危急之時,城上弓弩手一齊放箭,轟轟轟,霹靂炮及時響起,打向城外的騎兵,金軍抵擋不住,紛紛後退。這時突然,城門開了,上百名敢勇軍手舉鋼刀,如狼似虎殺向金兵,殺得金兵橫屍遍野。此次連續三天的攻城作戰,金兵損失數千人,攻城實力大為削弱。

 見強攻不成,金兵在襄陽城東南面大教場內壘起土山,企圖壘至與城牆齊平,並逐步向城牆推進。有矛就有盾,你白天壘,我晩上毀,不消幾日,所壘土山全部被摧毀。

 而後,金兵又想增高和擴寬城東北南的一座古堤,試圖借此攻擊城樓。趙淳又想方設法挖斷古堤,使金兵的計劃再一次落空。

 金兵久圍襄陽,始終未能攻克這一孤城。早春二月,軍中疾病流行,完顏匡再也無力組織攻城了。

 金軍主帥布散揆暴斃,調完顏匡接任。二十三日,金兵撤退北返。

 被圍三個多月的襄陽城終於大開城門,自由出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