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鐵骨》第二百八十三章 跨越時代
興乾二年九月初六,蒸汽機的原型誕生於清河書院。

 三年,發明分離式冷凝器。

 四年,南京國子監機械工程系發明了一種稱為“太陽與行星”的曲柄齒輪傳動系統,並以國子監的名義成功申請了專利。同年,技術人員發明了平行四連杆機構。

 五年,發明了離心式調速器。發明了蒸汽機氣缸示工器。

 興乾十二年,清河兵工廠發明高壓蒸汽機,盡管最初只有5馬力,但它的體積只有傳統蒸汽機的1/25,這是難以想象的……

 從興乾二年,直到興乾十七年,在長達十五年間,無數工程師、書院以及工廠對蒸汽機的改進不僅在於結構和製造工藝上的完善,同時還完成了許多蒸汽機的控制裝置的設計,使蒸汽機更加的趨於穩定工作。使得紡織業、采礦業、冶金業、造紙業等工業部門,都先後采用蒸汽機做為動力。

 蒸汽船、蒸汽機車,最終這一系列的發明,把大明帶到了蒸汽時代,而這個時代的腳步並沒有停止,在持續不斷的改進中,蒸汽機的效率不斷的得到提高,它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也正因如此,才會有許多人與企業投入大量的精力財力改進蒸汽機,提高其效率。

 位於天津的新能蒸汽機廠,是大明數十家蒸汽機制造廠中的一個,天津,是最早應用蒸汽機的地方,從最初的底壓蒸汽機,再到現在效率更高的高壓蒸汽機,因為天氣寒冷的原因,在北方,蒸汽機一直受到企業的歡迎,不過在最初的使用中,因為蒸汽機時而發生故障,所以總需要維修,大廠往往會有專門的工程師為其維修蒸汽機,但小廠卻只能聘請外人,加之有些部件需要自行製造,從維修作坊到工廠,許多小型的蒸汽機廠,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

 而新能蒸汽機廠也不例外,作為工廠主的李東山,盡管只是中學畢業,但卻很快掌握了蒸汽機的維修,開始時只是幫人檢修蒸汽機,從配製零件,再到生產蒸汽機,四年前,他們仿製了通用機械廠的小型高壓蒸汽機。盡管很多特殊的零部件是李東山和工廠裡的兩個鉗工手工製造出來的。但是這台高壓蒸汽機,仍然為新能蒸汽機廠打開了市場,在蒸汽機市場上站住了腳。

 現在的蒸汽機是賣方市場——只要能生產出來,都能夠賣得掉,不過即便是如此,李東山並沒有滿足仿製高壓蒸汽機,他還想要設計出更好的蒸汽機,與其它的工廠不同的是,在新能站住腳之後,他就高薪聘請了多名工程師,為工廠設計新型的蒸汽機。

 從新式鍋爐到新型蒸汽機,在過去的幾年間,盡管新能的規模並沒有擴大,每年不過隻製造幾十部蒸汽機、幾十台鍋爐,但是其蒸汽機以及鍋爐的性能卻不斷得到提高。

 “在現在的蒸汽機中,高溫蒸汽會被注入汽缸,同時推動活塞向上運動;當活塞運行至汽缸頂端時,活塞的上下移動均由蒸汽推動,不過蒸汽機的效率依舊上不去。它的效率仍然太低。我覺得的問題就出在那些流入冷凝器的蒸汽上。”

 周鴻達看著李東山繼續說道。

 “我們設想一下,把蒸汽機的冷凝器去掉,讓膨脹過的蒸汽直接排入大氣,那我們會看到什麽樣的畫面呢?”

 其實,這個畫面並不難想象。

 甚至可以說,他們都曾目睹過,因為蒸汽機車並沒有冷凝器;從汽缸中流出的蒸汽會直接朝車體兩側噴射。因此,大家在火車站或者鐵路邊都曾看到過一個畫面,一個巨大的車頭呼嘯而來,一邊轟隆轟隆地衝過鐵軌,一邊呼哧呼哧地噴著蒸汽,車頭兩邊拖著兩道衝出去老遠的白霧。

 “沒有冷凝器的蒸汽機車在蒸汽作功後,會排放出來,但顯然,在經過了一次蒸汽機之後,蒸汽的能量還沒有被完全榨乾,而在蒸汽機上這些能量隨著衝出汽缸的蒸汽一起流進了冷凝器,也就是說,跑掉了;而這部分跑掉的能量,本來可以繼續推動引擎……”

 李東山被周鴻達的話勾起了興趣,說了這麽多,他總算是說到點子上了。

 “那你是什麽想法?”

 “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再增加一到兩個汽缸。”

 “增加汽缸?”

 李東山一愣,在過去的幾年中,他一直相信提高蒸汽機的壓力是增加蒸汽機功率的根本,壓根就沒有想到再增加汽缸。但是周鴻達的建議還是引起了他的興趣。

 “沒錯,既然汽缸中排出的蒸汽中依然含有能量,那麽,我們自然可以用這股蒸汽繼續推動引擎,流經一個汽缸、兩個汽缸,甚至三個汽缸,總之,就是盡可能的把蒸汽的力量全都壓榨出來,這樣,蒸汽機的功率自然也就提高到了極限。”

 畢業於海河機械專科學校的周鴻達,雖然不是名校畢業,但是在過去的幾年間,多次參與蒸汽機的仿製與改進。其技術水平提高的很快,在蒸汽機的研製方面也有了很多經驗。正因為了解蒸汽機的原理,他才會產生這個想法。

 “廠長,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指著一張簡易的草圖,周鴻達解釋道。

 “與普通的蒸汽機不同,我叫它多漲機,意思就是蒸汽經達多次膨脹,由多個直徑不斷增大的單動汽缸組成,假設兩至三個汽缸組成。從鍋爐出來的高壓蒸汽首先推動第一個和最小的一個活塞,蒸汽首先在高壓氣缸做功。當這個活塞開始回退時一部分擴張的蒸氣通過管道排入第二個汽缸推動它的活塞,高壓缸排出的蒸汽或許不能推動高壓缸,但是應該可以推動中壓氣缸,讓其繼續做功,這樣繼續使用在第一個汽缸膨脹的蒸汽。第三個汽缸則使用在第二個汽缸中膨脹的蒸汽,中壓缸排出的蒸汽可以在低壓氣缸繼續做功。這些分級做功的方式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蒸汽的能量……”

 在周鴻達的解釋中,李東山的眼睛盯著面前的這張簡易圖紙,在腦海中想象著它的工作過程,很快,他就指出了問題的關鍵。

 “把蒸汽依次排入高壓、中壓以及低壓三個汽缸沒有問題,但是,問題是怎麽樣先後把活塞作用產生的力量傳遞給傳動軸呢?現在是一個汽缸,當然沒有問題,可是再增加一個,高壓汽缸與、中壓汽缸再加上低壓汽缸,三個汽缸它們產生的力也有所區別,而且還有蒸汽傳遞的前後區別,怎麽把三個汽缸產生的力量集中到一根傳動軸上?”

 廠長的詢問,讓周鴻達笑著說道。

 “這個問題簡單,改進傳動軸。把直軸改進成曲軸!”

 一個偉大的發明,有時候會因為靈光一現的靈感,就像周鴻達所想象出來的多脹蒸汽機和曲軸一樣,即便是他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的發明會帶來什麽樣的改變。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多脹機的發明,從根本上改變了蒸汽機,推進了蒸汽時代的發展。

 幾個月後的興乾十八年,當新能製造的第一台三脹式蒸汽機,在運行時達到驚人的500馬力時,立即在蒸汽機行業引起了轟動,畢竟,在此之前,即便是效率最高的蒸汽機,在同樣體積大小下,其功率最多只有200馬力,而且耗煤量遠高於這台多脹機。

 幾乎是在新能有多脹機接到十余台定單的同時,他的工廠中來了一個客人,這個客人倒不怎麽顯眼,似乎與普通的客戶並沒有多少區別,他只是在那裡一一詢問與多脹式蒸汽機相關的技術問題。

 很快,來客就作出了他的決定。

 “你們可以建造更大的三脹機嗎?”

 隨後他又給出了一個具體的尺寸大小。看著顧客給予的尺寸大小,李東山就有些疑惑的說道。

 “是用在船上的?”

 只有船上的蒸汽機才會這麽大,而且限制高度。

 “是的。”

 朱和域並沒有隱瞞自己的想法。

 “我想把它裝到船上,因為它的功率很高,你知道的,功率越大,船的速度就越快!而且,這種蒸汽機還有進一步改進余地,如果加以改進的話,肯定更適合海上航行!”

 看著李東山,朱和域指著模型說道。

 “你看,從低壓活塞中排出來的蒸汽,在做功的過程中不斷減壓後可以重新進入鍋爐加熱,這一點,尤其對海上的輪船非常重要。海上的輪船必須節約用水,因為它可能很長時間無法補充水,而陸上的蒸汽機則可以不斷加水。所以,我希望,你們可以改進一下,考慮到把排出的蒸汽重新引回鍋爐,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減少水的消耗,而且還可以進一步降低煤耗。”

 盡管只是一個提醒,但是卻讓李東山的眼前一亮,甚至就連呼吸也隨之停頓了一下,不僅僅是因為顧客的建議是一個價值千金的建議,更重要的是,顧客的話,讓他意識到,他完全可以去開拓另一個市場——船用蒸汽機!

 蒸汽船只會越來越多,如果現在憑借三脹式蒸汽機進入船用蒸汽機市場,那麽他將有機會憑借這種先進的蒸汽機,實現新能廠的擴張。

 “公子,你應該知道,你的這個建議,對於新能而言,是一個極具價值的建議。”

 李東山看著面前這位年青的公子說道,仔細打量著對方,這才發現他年青的出奇,最多只有十六七歲的模樣,如果不是因為對方拿出了皇家銀行的本票,他甚至不敢和這個公子談這個生意。

 “嗯,所以,我希望能夠和你展開進一步的合作。”

 “進一步合作?”

 李東山詫異的看著這個青年人,沒明白他的意識。

 “在來天津之前,我就已經翻看了新能的資料,這兩年你添加了不少設備,但是呢,規模仍然很有限,過去每年的產能大概是60台蒸汽機,其中有部分關鍵部件還需要外包,現在生產三脹機,因為結構更複雜,所以最多只能生產40台,但是考慮到蒸汽機功率的增加,利潤率會增加兩倍以上,不過,即便是如此……”

 看著李東山,朱和域笑道。

 “銀行界願意向你提供貸款,但是貸款卻不會超過你的資本,他們更願意提供投資,但是條件卻非常苛刻,我說的對嗎?”

 對於十三歲就開始利用假期,在自家的銀行裡旁觀經理人投資的朱和域來說,他深知銀行家們投資的特點——利潤,他們會盡可能的壓低企業的股本,從而增加自身的股本。即便是像新能這樣掌握著新技術的企業,也不例外。

 “實話不瞞公子,我並沒有打算接受銀行的投資。”

 李東山的拒絕,讓朱和域笑著說道。

 “因為他們的開的條件不好,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他們的投資應該是50萬元,但卻要求50%左右的資本,嗯……也許會是70萬元,畢竟,你的工廠需要進一步擴大,這樣你的股本最多只有40%,也可能會更少一點,而且將來,他們還會進一步追加投資,對嗎?”

 “公子高明!”

 李東山苦笑道。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確實有很多銀行表示願意投資新能,但條件都太苛刻,甚至比眼前的這位公子說的更為苛刻。

 “高明談不上,只是過去在銀行裡做過幾個月,銀行家,無利不起早的……”

 面帶微笑,朱和域看著李東山說道。

 “我可以給你70萬元的投資,只需要49%的股份,而且絕不會干擾新能的運營,只是每年會派一個代表過來,核算應得的回報,換句話來說,工廠一切都由你作主,我只是坐取其利。”

 驚訝的睜大眼睛,李東山沒有想到對方會開出這麽優厚的條件。

 “真、真的嗎?”

 面對李東山的詫異,朱和域只是微笑一笑。

 “我們可以寫進合同裡,不過,我額外還有一個要求,就是在時機成熟裡,我需新能在我指定的地區投資興建一家分廠,建設分廠所需要的資金完全由我提供,新能提供技術,怎麽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