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鐵骨》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家
時進五月,熱火朝天的夏收,終於結束了。

 夏忙結束後的一個清晨,李家村的祠堂跟前鑼鼓喧天,爆竹聲聲。

 農忙結束後,照著鄉下宗族的習慣,各家都要要挑個黃道吉日,在自家的祠堂裡頭祭祖,以祈求今年雨水豐盛,五谷豐登。

 祭祖是漢人傳統,對祖先崇拜也是漢人最重要的習俗。按照傳統,祭祖儀式隻讓族中的男子參加,女子不得參與。畢竟閨女總是要嫁人的,要隨夫家的姓,死後也是進夫家的墳地。雖然女人們不能參與祭祖,但村裡的女人們依舊會好奇地圍在外頭看熱鬧。

 同往年一樣作為族長的李老爺照例主持整個儀式。和往年的祭祀並沒有什麽區別,念下祭文,獻了三牲。村裡李家的男子,也跟著一同向祖宗牌位行三叩九拜大禮。

 而與舊時祭祖相比,現在祭禮卻顯得有些莊重,當祭祖大典結束後,李家的男丁們並沒有就此散去,在人們都站在那的時候,有十二個青年默默的走向前排,他們有的人身邊還跟著一兩歲的男孩。

 不知從那一年起,大明鄉間的祭祖比起舊地有多了一項活動——次子離家。

 有明一代,鄉間的宗族勢力可謂是根深蒂固,同樣也是皇權於鄉間統治的基礎,鄉下百姓事事離不開宗族,甚至有族規大過國法的說法。

 不過這一切,在興乾年後,慢慢的被瓦解了,而這種瓦解並不是官府的介入,而是宗族勢力的自然消退,這種消退與瓦解的根源,就是每年都有大量的年青壯丁“離家自立”。

 “離家自立”並不是百姓所自願的,而是受迫於“長子繼承”,成年的次子必須要離家自立。

 每年的夏忙之後,族中所有18歲以上的次子,都要在祠堂前參加“離家自立”的儀式,他們要向祖宗叩頭,要表示終生不敢忘記祖宗牌堂,即便是離家,也不會做讓祖宗蒙羞的事情。

 當然,每每到了這個時候,無論是留家的長子也好,還是離家的次子也罷,都會抱頭痛哭,更有甚者會有長子痛哭不能自抑,人近崩潰,似乎不如此,就不能體現出兄友弟恭來。

 人們選擇這一天是有他們的用意,在祖祠面前離家,可以讓祖宗作個見證,也好讓祖宗保佑離家的次子們在外一切順利。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人們已經習慣了這一切。

 在祖宗牌位的面前,十二個將要離家的青年跪在那裡,向祖宗祈求保佑後,族長向他們一一送出了李家的堂牌,叮囑他們不要忘記本家,忘記祖宗。那些自立的年青人,接受堂牌時,也會發誓不敢讓宗族蒙羞。

 如此種種之後,自然又是祭祖之後的大席,村中的男女老少都歡聚一堂,過去,這是家族的團結,而現在,這場盛宴卻又帶著幾分離別的憂愁。

 對此,人們早已經習慣了,這麽一場盛宴中,那十二個即將離家的青年,總少不得多喝幾杯,與族中的長輩、族中的兄弟,席間難免會有人叮囑一番,最後,當宴席結束後,這些青年大都醉了。

 當然在席間,人們也可以看到,這些將要離家的青年在喝醉時,那臉上的愁容。

 背井離鄉事不易。

 將來會是如何,誰也不知道。

 這時候,同宗的長輩、兄弟往往也只是勸他們喝酒,可這酒又豈能掩飾得了他們內心的憂慮?而對於許多接近成年的男子而言,看著將要離開的同族時,想到自身,同樣也是難免一陣心憂。

 這一場宴席,盡管許多人都醉了,但醉意中卻難掩各自的憂鬱。

 此時,正在喝著酒的人並不知道,正當他們在那裡借著酒精麻醉自己的心情時,李存義已經帶著去年剛娶進門的老婆,背著兩個不大的包袱,登上了駛往上海縣的小船。

 已經十八歲的他已不會再去關心李家村裡的事情了,除了包袱裡的那塊木製的李家堂牌之外,再沒有什麽能夠證明他與李家的關系。此刻他的腦中滿是對日後新生活的憧憬。

 新生活會是什麽模樣?

 一路上,置身於搖搖晃晃的烏蓬船上,懷揣著對未來的向往,李存義與娘子一樣沿著江南縱橫交錯的河道,來到了松江府轄下的上海縣。“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盡管現在機紗、機布已經取代了土布、土紗,但是松江仍然是大明最重要的布匹產地,這裡的數百家布廠,每年生產數千萬匹棉布,不僅供應著大明,同樣也大量出口至海外。而松江府的上海縣不但是重要的棉布產地,而且還憑借著沿江優勢,成為松江布最主要的輸出港。每年來自各地的船隻,源源不斷的從這裡將松江布運往世界各地。

 這也是李存義來上海的原因——這裡既是一個繁華熱鬧的港口城市,也是一座雲集著數十家紗廠、布廠的工業城市,所以,在這裡有許多的工作機會,或許李存義只有18歲,但是通過報紙,他知道,在這裡遠比在老家更容易找到工作。

 “小喜,你就放心吧,等到了上海,咱們肯定能過上好日子的!”

 又一次,在搖擺的烏蓬船上,李存義安慰著身邊的娘子。

 無業無產的次子娶妻並不容易,因為法律規定次子離家,要先為其娶妻,所以不知多少人家,往往都是為其買上個海外女婢了事,但也有人為千方百計為兒子娶房媳婦。

 “嗯。”

 盡管小喜點著頭,可是眼睛中依然帶著對未來的擔心,只有十六歲的她,並不知道未來在那裡。甚至第一次聽說上海,也是在男人的口中聽說的。

 終於,烏蓬船到了上海,江中停滿了各種船隻,盡管只是一座江邊小城,但是這裡與李家村等傳統村鎮迥然不同的世界。岸上的工廠間,一座座高聳的煙囪噴吐著煤煙,蒸汽機驅動著紗機、織布機,為工廠主創造著數之不盡的財富。

 所有的一切,對於初來乍到的李存義兩口子而言都是陌生的。

 “小喜,你拉住我的手,可不能跑丟了?這裡人這麽多……”

 背著包袱的李存義,緊張的昂著頭,手拉著娘子的手,小心翼翼打量著碼頭周圍,一幢幢樓宇,很是高大,這些樓宇在老家是看不到的,即便是社學的掛圖上,也很少見,可是在這裡,卻一座挨著一座。

 剛才在小舢板上時,他就已經看到了,樓宇前方臨江的碼頭上,到處都是忙碌著的勞力,他們將一包包貨物扛上船,或者從船上搬下來。

 “小喜,你瞧,那裡就是碼頭,我聽說在碼頭上乾活的時候,一天能掙至少二錢銀子,乾個五六天,就夠買一石米了,好好乾活的話,一個月掙上六七兩銀子,那是穩當的!”

 說罷,將包袱背在身上,李存義一邊走,一邊指著遠處的煙囪說道。

 “你看,那些大煙囪,就是紗廠或者布廠,到裡頭做工,一個月的工錢也有好幾兩銀子,咱們兩,一年至少能掙一百兩銀子,就是種上幾十畝地,也掙不了這麽多銀子……”

 如同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們一樣,對於未來,李存義充滿了期待,同樣也充滿了計劃,似乎在他看來,只要努力乾活,美好的生活就在他的眼前,而且生活本應該如此。

 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只要他們認真乾活,總會得到回報,每年都有數十萬像李存義一樣的年青人,從鄉下來到城市,最終在陌生的城市中扎根落戶。

 對於相公的話,小喜只是點著頭,她的眼睛中帶著惶恐,神情也顯得有些不安。

 陌生的地方,總會讓人感覺有些害怕。

 初來上海的兩人,默默的在街上走著,盡管對於上海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但很快他們就安頓了下來,租了一間房子,而且很快李存義就找到了一份工作,盡管只是在碼頭上出力氣,但這份工作卻讓他能夠兌現當初的諾言,能夠讓小喜不愁吃喝。

 這天,在碼頭上乾完一天的活後,拿著剛領到的不到三錢的工錢,正準備在回家的路上買上幾斤米的李存義,看到許多人都圍在碼頭外的告示欄裡。正

 “你瞧,你瞧,官府招人哪!”

 “招人?招啥人?”

 “殖邊,去西北殖邊。”

 “乖乖, 你瞧這上面寫的,往新疆殖邊移民,官府除補貼路費外,分配土地200畝,五年免稅……”

 怎吧著嘴,李存義連連驚歎道。盡管早就知道移民能夠分到土地,但是在看到可以分200畝地時,仍然讓他驚訝不已。

 “新疆,那也太遠了吧,聽說比陝西還往西去幾千裡呢。”

 一旁有人盯著告示說道。

 “新疆再遠,還能有南洋遠,坐火車,也就是半個月的功夫?”

 盯著告示,李存義自言自語道。

 “沒準去那裡,也是個機會。”

 他旁邊立即有人伸了伸下巴說道。

 “那也比不上南洋啊,在南洋咱們種的是稻,吃的是米,到了新疆,能種稻吃米嗎?”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