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鐵骨》第三百二十六章 回家
一場冬雪的降臨,意味著冬日的到來,在大雪後的清晨,官道上一輛雙挽的四輪馬車沿著道路的右側行駛著,靠右行駛,這是江北與其它地方的區別,道路通行方向規定了車輛在道路上的行駛方位,避免出現混亂和事故,出了江北在其它任何地方都不曾見過不,也正得益於此,才使得江北的城市市街中幾乎見不到其它城市中的交通混亂。城市中如此,城外同樣也是如此,從城際交通引進四輪馬車之後,於城市之間建立公共馬車系統,這種四輪馬車就是靠右行駛的。現在的人們正在一點點的適應著著這種規定的行駛方向,而不像過去一樣任意行駛。

 城際公共馬車的出現,第一次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千百年來的陸上交通習慣,舊時國人陸上出行要麽是步行,要麽是騎馬、乘車,而往往窮人靠腿,富人靠馬

 車,畢竟窮人養不起馬、租不起車。可是公共馬車的出現,卻使得普通百姓乘車出行行為了可能,往來於府縣之間的車票雖說談不上便宜,但卻也在百姓的負擔范圍內。

 和往日一樣,馬車駛出廬州府一路往西沿著舊時的官道的往六安州的方向駛去,這在今年幾經整修的官道寬足有丈五,路面上因地製宜的鋪著碎石,路邊沿路兩側皆種植著柳樹、楊樹等行道樹,而且其中不乏桃樹、李樹之類的果樹,待其長成林蔭後,不但可供路路人納涼,同樣其中的果子,也可供路人食用。

 四輪馬車就這麽一路行駛著,對於車上的人們來說,只能聽見風聲颼颼地吹過,只能感受到從縫隙間吹進來的寒風,公共馬車的出現,不僅免去了人們的步行之苦,同樣也讓他們免受風吹日曬,不必像過去一樣,在這個冬日裡忍受著刺骨的寒風在路上長途跋涉。

 越往六安州的方向,這道路兩側就越顯的清靜,崇禎末年流寇作亂以及隨後清軍入關後的屠殺,使得六安州的大山不知躲藏著多少匪盜、流民,在過去的一年間,地方官府在招攬流民的同時,剿匪更沒有絲毫的放松,在長達一年之中,這大別山脈就是一個練兵場,十幾營官兵不斷進山清剿著山中的土匪,在強大的軍事攻勢下,加之嚴格的保甲制度,輔之流民招攬,使得在短短一年間,便有近百萬藏於大山中的流民以及放下武器的流匪離開深山重新定居於各地,這也使得這山中再也不見了匪患。

 不過即便是如此,當車上的行人看到車廂裡坐著兩個穿著紅呢軍裝的兵卒時,仍然輕松了不少,畢竟,只要這馬車上有軍人,總讓人放心一些,尤其是當他們看到他們中的一人,那衣領上的牌牌居然有三顆方星的時候,更加放心了,這肯定是個官,如果路上碰到什麽歹人的話,到時候,有他們兩,大家夥的安全肯定沒問題。

 不過一直到六安州,這一路上都沒有任何意外,在馬車駛入城外的車站後,乘客們紛紛下了馬車,這兩名軍人也不便個,他們直接來到一棵大榆樹旁的茶水攤停了下來。

 “好了,等過完年,初六的時候,咱們再在這裡碰頭。”

 在裝滿一壺茶之後,魏道安對王玉山說道,他們兩個人雖說是同鄉,可是兩一個城北,一個城西,相隔有十幾裡,現在下了車,剩下的都要靠自己步行。

 “行,等什麽時候有時候,再去您那裡去拜訪您。”

 在與戰友告別之後,魏道安便朝著家的方向走去,位於城外的車站旁邊修有一個廣場,即便是作為六安人的魏道安,現在瞧著這廣場的時候,也不由的有些驚訝,畢竟,在他離開六安的時候,還沒有這場的廣場,這是不久前修建的,廣場同樣也是一座美麗的小花園,只不過因為落著雪的關系,根本就看不出來。但是,公園中卻沒有人,只有一些家雞在裡面四處刨東西吃。

 現在的六安,和過去相比似乎發生了一些變化,至於什麽變化,魏道安有些弄不太清楚。好像就像是誰都不在乎有什麽戰爭似的,或者說,在他們看來,這根本就是一個太平盛世,人們的神情祥和,目光中似乎也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完全不見了過去的麻木。

 對,是人的心態發生了變化。

 在經過的報紙攤的時候,看到居然有一份《六安日報》,顯然這是本地的報紙。這種本地的報紙,不過是剛剛實行起來,發行量不大,而且只有一兩張,除了登有本地的新聞之外,倒也沒有什麽新鮮的。

 想了想魏道安還是買了一份,畢竟,這是了解本地情況的最好渠道,而且也能打發一下時間,邊走邊翻著看著報紙,

 跟最初的想法不同,他沒有來得及讀完本地的報道,便在報紙各欄迅速跳著閱讀,接著臉上便露出了笑容。

 “看來這次西征挺順利的。”

 報紙上可以看到張尚書的西征軍已經奪下了襄陽。

 好呀,好呀!我們在襄陽城下又打了大勝仗!清軍不得不撤出襄陽,一路撤到回了河南……在福建那邊也進行得很好……在寧德那邊也取得了勝利……

 鄭王爺、張尚書的大軍都打了大勝仗,可是,我們的忠義軍又打了什麽仗?

 看著報紙上的報道,想到服兵役大半年以來,除了一次剿匪作戰之外,就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戰績,就連忠義軍,也沒有打過什麽大仗,這自然的讓魏道安有些失落。

 大半年前,在離開家鄉的時候,他是被強逼著服了兵役離開了家鄉,可是現在,他早就不後悔服兵役了,雖說每天隻50文錢的津貼,當兵七年不過隻存了三兩銀元,可是在魏道山看來,他服兵役是為了保護全天下的漢人,是為了保護他的家人、朋友,是為了保住漢家的衣冠、文明。

 在軍隊之中,這樣的道理,每天各級隊長都會告訴他們,而晉升為正兵的魏道安,同樣也會大聲的向戰友們宣講著這些道理。告訴他們為什麽而戰,不是為了軍餉,不是為了皇帝,而是為了他們自己,為了他們的親人不至於被異族屠殺、被異族奴役,為了他們的子孫後代可以身為人,而不是奴隸。

 我們是在為正義的事業而鬥爭!

 也許是重複了太多次,才使得他堅信這一切,每每看到那些滿清的屠殺史記時,他總渴望著立即投身戰場,為慘死於清軍刀下的同胞報仇,當然也是為了恢復漢人的江山。

 但是,戰爭似乎離這裡很難。在過去的一年間,清軍沒有下南,忠義軍也沒有北上,大家都是枕戈待旦的等待著。

 可這要等到什麽時候?

 似乎,除了基隆的一場海戰,就再也沒有什麽大仗了。

 “哎,總會北伐的!”

 按照一直以來的習慣,魏道安對任何東西都非常愛惜,對紙同樣也是這樣,他把報紙疊起來,沒有揉搓,沒有撕破,想到以後總會有用處。然後便北著行李往村子的方向走去。

 待他回到家的時候,天色已經完全暗了下來,剛一到村口,就傳來了一陣狗叫,在狗叫聲中,村口的院子裡有人走了也來,那人的手中提著鳥銃,不過鳥銃並沒有點火繩。對於經歷過兵荒馬亂年月的人們來說,有些習慣一時間總是無法改變的。

 “是……原來是軍爺。”

 提著鳥銃的魏風勤看見來的人那一身打扮時,連忙收起鳥銃。別的能做得了假,就是忠義軍兵卒身上的那一身羊毛呢的軍裝作不得假。若不是羊毛呢的衣裳,這麽冷的天,絕對能凍死他。仔細一瞅,他這才發現,來的並不是外人,而是自家人。

 “可六哥家的老三?”

 雖說年歲相仿,但魏風勤卻高魏道安一輩。

 “侄兒見過十三叔,”

 魏道安行禮的時候,魏風勤的心頭卻不由的一緊,盯著他說道。

 “老三,你怎麽現在回來了?該不會,不會是……”

 想到這甲兵的連座,魏風勤的心裡頓時便是一緊,一家逃兵,可是要九家連座的!心頭緊張之余,他手中的鳥銃已經再次舉了起來。

 瞧見這一幕,魏道安立即想起聽說過的一個“笑話”,就是有一個兄弟回家探親的時候,被鄰居當成了逃兵,給扭送到了官府。唯恐自己也被“扭送”見官的魏道安連忙說道。

 “十三叔,我是回來探親的,你瞧,這是我的探親證。”

 探親證是士兵返鄉的必須品,除了證明他是探親而不是逃兵之外,同樣也是他們報銷路費的憑證,憑著探親證上車站裡的蓋印和車票,才能報銷路費。

 “探親證?你,你是回來探親的?”

 聽侄子提到探親證,魏風勤這才想起早前衙門裡的官吏下來收稅時說過的話,村出去的幾個後生,今年肯定有人回來探親,探親的肯定有探親證。

 他是探親回來的,結果自己把他當逃兵了。

 就在魏風勤尷尬不已的時候,身後便傳來了女人的聲音。

 “喲,這不是六哥家的老三嘛?瞧這一身衣裳穿的,這可真精神,當家的,你還愣著幹啥,還不快去知會一聲六哥,老三回來了,這可是大喜事啊。”

 家中女人的話語打破了尷尬,在魏風勤連連應聲的時候,魏道安連連說著不敢。

 “不敢勞煩十三叔……”

 就在他說話的時候,十三嬸已經眼尖的瞧見了他衣領處的牌牌,立即驚喜的說道。

 “老三,你這領上可是有三顆星星,你十三嬸可是聽人說過,這星星多的可就不是兵,是官了。”

 女人頓時變得眼熱起來。

 “莫不是老三現在也是官了?”

 “那,那裡是啥官,就,就是正兵。”

 雖說如此,可是在提及正兵的身份時,魏道安仍然顯得極為得意,他得意的不是一個月比二等兵多出20文錢,而是他不過才當兵七個月就已經晉升為正兵,將來只要一打仗,士官就是現所當然的。

 “哦,原來還是兵啊……”

 原本頗為熱情的十三嬸那眼中的火熱頓時淡去了。就在這時,魏道安看到父兄還娘嫂子他們的身影,連忙與十三嫂說了聲,便急步朝著父母那邊跑過去。

 “安兒,安兒……”

 聽著母親的喊聲,魏道安便想到當初離開的時候,裹著小腳的娘跟著隊伍一路哭送的模樣,那眼中瞬間便濕了,連忙跪下叩頭道。

 “孩兒不孝給娘叩頭了……”

 這邊不過只是剛叩頭,那邊就被娘一把抱在懷中,然後他的耳邊便是娘的泣哭聲。

 “我的兒啊,你可回來了……”

 娘的淚水流在魏道安的頭上,嫂子、妹妹們也是在那裡哭泣著,看到這回來的魏道安時,她們甚至覺得像是從鬼門關裡逃回來似的。

 “娘,你別哭了,我這不是回來了嘛。”

 “三哥,你不知道,打從你被抓了丁,娘成天哭,沒收著你的信的時候哭,擔心你的安危,收著你的信,又害怕你在兵營裡頭讓人欺負……”

 在妹妹於一旁哭訴著的時候,這村口已經擠來了更多的人,

 村子裡聽說他回來的人,瞧著這一幕,無不是眼中皆含著淚, 另兩家的女人更是緊張的向他打聽著兒子、丈夫的情況,盡管他們都曾往家裡寄過信,可信上的字,總沒有從魏道安口中得知的消息更讓人放心一些。

 “七叔在部隊裡一切都好,您不是不知道他為人平和,長官們就喜歡他那性子……”

 “在部隊裡頭,自然是吃的好,白米飯管夠不說,而且一天一頓肉,小孩巴掌大的肉塊,一頓一兩塊哪……”

 面對他們的詢問,魏道安自然是一一解釋著,甚至還特意從包裡頭拿出了幾瓶罐頭來,那是同村戰友聽說他放了探親假,特意托他帶回來的。

 “七嬸,這是七叔特意讓俺帶回來給您的,說是讓您嘗嘗這水果罐頭的味道,還有二伯,這是道河給您帶回來的……”

 —————————————————————————

 故事很精彩,正在繼續,還請大家多多支持!求支持、求推薦……歡迎大家加入《大明鐵骨》讀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討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