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鐵骨》第一百二十九章 訪商
這一趟還真夠遠的,足足騎著馬跑了近一個時辰。

 進了村朱明忠從馬上跳下來的時候,看著面前的這個宅院,瞧起來與江北的尋常大戶人家並沒有多少區別。

 身為江淮經略使的朱明忠之所以親自上門拜訪,倒不是因為這家主人是前朝的遺民,曾有數人出仕。而是因為這家人特殊的身份——梁家曾是海商,而且是江北少有的幾戶在清虜屠刀下幸存的海商,當然他們之所以幸存,是因他們家的另一重身份,是本地知名縉紳,且與當時主持淮安的清虜有舊誼。

 對於登門拜訪遺民,朱明忠倒也不覺得有什麽,即便是鄭成功也是時而登門拜訪遺民邀其入幕,為其出謀劃策,同時借助其威望,收拾地方,洪承疇初入長沙的時候,也曾用一年的時間四處拜訪地方縉紳,即便是拒之門外,也未曾阻其拜訪之路。只不過,現在朱明忠所要邀請的並不是尋常的幕僚,而是請其和自己作一門生意。

 恰在這時,梁府那緊閉的大門打開了,只見一個穿著深衣儒袍青年從門內走出來。

 “經略大駕光臨,實是讓寒舍蓬蓽生輝,草民未曾遠迎,還請經略見諒。”

 青年書生的那雙眼睛裡滿是歉意。

 “實是因為家父已經十余年未曾出府,所以未曾出府相迎,還請經略見諒。”

 書生的話語,讓朱明忠笑道。

 “令尊身為我淮安縉紳,朱某身為江淮經略,理應登門拜訪,今日不請自來,還請見諒!”

 在來之前,朱明忠就已經從石磊口中知道,這梁家原本有三子一女,雖說長子與次子皆對外言是死於“暴病”,可實際上卻是死於義軍之中,四個子女只剩下眼前的一子一女。

 簡單的客氣之後,朱明忠便隨著青年書生一同進入了梁家的大宅。

 在進宅之後,朱明忠看到這所宅院四四方方的,不像一般江南有錢人家的花園那樣亭台樓閣的,倒像是北方的那種厚壁高牆的深宅內院,這一點許就是江北與江南的不同。

 從前宅進入後宅的時候,想到那位梁老爺十余年未曾出府,朱明忠的心中一動,笑問道∶

 “梁老先生十余年未曾出府,莫不是因為未嘗剃發?”

 梁讚遲疑了一下,才說道∶

 “公子目光如炬,正是如此。

 他的回答,讓朱明忠略點下頭。心知這次恐怕是來對了。兩個兒子皆入抗清義軍,陣亡於戰場上,而他本人又是十余年不曾剃發,這樣的遺民自然不會拒絕自己的要求。

 進入梁府的後宅,朱明忠便看到一位穿著灰布儒袍發須皆白的老者正站於書房外,見到他時,便揖禮道。

 “小民見過經略!”

 不卑不亢的禮節和話語傳入朱明忠的耳中,讓他連禮道。

 “見過老先生。”

 “經略請!”

 將朱明忠請入書房後,盡管表面上看起來頗為客氣,但是梁天佑卻表現的有些疏遠,幾乎是從其進門之後,與其所談的不過僅只是如何寬待江北百姓。

 “……江北百姓不比江南,江南自古為魚米之鄉,素為豐腴之地,而江北卻有黃淮為害,百姓生活貧苦,且二十余年來,江北郡縣疊罹兵燹,鄉間白骨青磷,荊棘千裡,經略欲以江北為基,北伐清虜,雖是為國,然江北地貧民乏,又遭清虜十數年壓榨,百姓財力早就為之耗盡,還需經略愛惜……”

 梁天佑的話語落入朱明忠的耳中,讓他的心思一動,然後點頭讚同道,

 “老先生所言極是,清虜治下予我漢人只是一味壓榨,脂膏強半供以豺狼,本官雖意北伐,可江北民力已乏,自不堪勞役,然軍需所需,又是事關北伐大事,本官,也是頗是為難啊!”

 在這一番感歎之後,朱明忠又繼續說道。

 “然江北百姓苦矣,本官焉能如清虜一般繼續加以盤剝,所以這軍需隻得另辟蹊徑,以其它手段加以解決,目下,江北所持過不過只是兩淮鹽稅,但兩淮鹽稅因清虜查禁,所得不及過去之半,僅憑以鹽稅亦不能持久……”

 雖說十幾年未曾出府,但是梁天佑仍然關注著外面的時事變化,自然知道朱明忠所言絕非虛言。

 一方面是民力苦乏,一方面是財源不暢。如此一來,這經略使衙署自然是左右為難。

 “所以,經略意欲北伐,就非得開源不可!”

 見梁天佑被引到了這個話題上,朱明忠便點頭說道。

 “老先生所言極是,這開源實是本官經略江北第一要務,目下為行以開源,我已經命人重開利國驛鐵礦,於利國驛設廠煉鐵,並開以徐州煤礦,從而圖謀煤鐵之利。”

 對於這個時代的人們而言,他們並沒有看到煤鐵之中所貯藏暴利,但朱明忠很清楚,在燃料相對匱乏的城市之中,只要推廣煤炭的使用,就可以獲取超乎想象的暴利。

 在朱明忠提到“煤鐵之利”之後,已經成功引起了這書房中梁家父子的性致, 就連一向沈默寡言的梁讚也偶爾也會插上一句,不過父子兩人的建議大都局限於時代,除了偶爾的一些開源的建議之外,他們的建議更多的節流,對此朱明忠隻笑而不語,當然,他們同樣也對朱明忠用俘虜墾屯之舉大加讚賞。

 “以數萬俘敵墾屯百萬畝,每歲可得軍糧數十萬石,如此墾屯之糧不費半分民力,經略此舉,可謂是一舉數得!既可令軍中不至缺糧,又可避免熟地荒廢,他日民力恢復之時,亦可將熟地交予百姓耕種,從而安以民心。”

 面對他們對俘虜屯墾的讚揚,朱明忠只是微微一笑,並未在這個話題上談下去,盡管那幾萬俘虜屯墾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軍糧的問題,但是這並不是他此行的目的。

 “這中原之地,屯墾只能緩一時之需,想要開拓財源,非得另辟蹊徑不可,延平王能以金廈兩處孤島與清虜對峙數年,所憑者即是赴海謀以商利!”

 借著梁天佑的話,將話題引入海上貿易的朱明忠,看著對方直接說道。

 “而清江可由河入海,若能拓以海上商路,必可充實軍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