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鐵骨》第二十七章 基礎
“……徐州倉、臨清倉以及通州倉等地的漕糧,應不下三百萬石,若是加上京師儲存的漕糧,現在北方清虜手中應有漕糧不下三百六十萬石,勉強可供京師一年食用……”
  在離開常盈倉的進修,眉頭微皺的朱明忠腦海中所想的仍然是李介川的回答。
  “一年……”
  現在滿清手中的量是足夠他們吃一年。
  而這一年的時間又意味著什麽?
  乘船過運河的時候,一直跟在他身邊的張國久,注意到軍門的表情凝重,便出言詢問道。
  “軍門,可是憂心清虜漕糧?”
  憂心清虜的漕糧,猛的這麽一問,恐怕只會讓外人覺得有些詫異,但是朱明忠卻點頭說道。
  “北地清虜所賴者,皆是江南漕糧,若是沒有江南漕糧,京師等地自然難以為繼,這三百萬石糧食,不過僅夠其勉強食用一年,也就是說,現在咱們正好卡在清虜的命門上,無論如何,這些清虜,勢必會千方百計的試圖打通運河,這麽看清虜只會來的更快……”
  盡管在作出北伐的決定時,早就意料到在清虜南下時,擋在他們面前的忠義軍非要與其血戰不可,但如果可以的話,朱明忠自然希望能有足夠的時間用於練兵,甚至募兵,畢竟,現在忠義軍可用之兵不過僅僅只有一萬余人。
  但現在,在糧食的壓力下,清虜很有可能比他想象的來得更快,更早!如此壓力自然也就更大了!
  也就是說,滿清為了活下去,在未來的一年之內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打通運河,收復江南,只有如此才能夠維持那些寄生蟲們的生計。
  或許滿清的銀庫中還有銀子,畢竟他們殺了那麽多漢人,不知劫掠了多少銀子。
  但是銀子並不能拿來當飯吃。離開了江南的漕糧,那些寄生蟲就很有可能會餓死!
  就像200年後的英國艦隊出現在長江切斷了漕運之後,滿清幾乎立即答應了他們所有的條件。
  對於任何一個定都京師的朝廷來說。漕糧就是生命,而大運河就是期生命線。
  而現在這個生命線恰好就老在忠義的手中,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又怎麽可能坐視忠義軍佔領淮揚。
  盡管掌握淮揚並不等於掌握江南,但是掌握淮揚等於控制了江南的門戶。那等於滿清來說,忠義軍無疑就是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
  “軍門所憂極是!”
  張國久連忙出言讚同道,
  “當年清虜入關後,其南下的時間,恰好與其漕糧耗用有直接的聯系,京師一日不可離以漕糧,這是眾所周知之事。現在江南為大將軍克複,運河又為我軍斷絕,如此局勢變化之下,想來那清虜酋首必定會嚴令達素從速南下,以打通運河,重佔重征漕糧以解京師之用,可,以在下看來,這倒也是一件好事!”
  “好事?”
  詫異的看著張國久,朱明忠示意他說下去。
  “軍門,其實,無論在這一年內,清虜是否能打通運河,重奪江南,其為維持京師數十萬清虜口糧,勢必會於山東、河南、北直隸等地加重盤剝,其越是如此,於我朝便越是有利,南直隸以及江南諸地因清虜屠殺,人丁稀少,若是清虜從重盤剝,百姓自然不堪,我等到時候自然可招攬山東、河南等不堪盤剝之百姓,如此此消彼漲之下,清虜只會越來越弱,而反而我大明只會越來越強……”
  似乎張國久根本就沒考慮過忠義軍會敗的問題,他所考慮的只是如何在另一個層面上打擊清虜,而這是一個全新的戰場。
  對於他來說,他甚至沒有去同情北方的那些百姓在滿清的盤剝壓榨之下,會遭遇什麽,他所看重的只是一個結果。一個對大明更為有利的結果。
  他的建議讓朱明忠想到了另一句話,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只有滿清的壓迫更加強烈,才有可能重新點燃敵佔區的抵抗之火,至少可以讓敵戰區的百姓向“解放區”遷移。
  無論在任何時代,人口就是戰鬥力!有了人就有了稅收,也就有了兵丁。
  “所以,以下官看來,軍門現在更應該派水軍攻襲徐州倉,將其盡數焚毀,如此,清虜勢必會再征新稅,屆時,若有百姓南逃,軍門自可招攬流民、拓墾荒地……”
  趁他病,要他命。行軍打仗,自然應該如此。既然對方的糧草不夠,那麽放火燒糧就是最好的選擇。
  張國久的建議,同樣也會帶來另一種結果,那就是在狗急跳牆之下,滿清會不計代價的進攻自己,解決糧食危機。
  面對這樣讓人為難的選擇,朱明忠稍作沉思,隨後他看著其反問道。
  “玉山,你可曾考慮過,假如我忠義軍為達素所敗,又該如何?”
  軍門的反問,讓張國久先是一愣,隨後又笑道。
  “軍門,以忠義軍之軍威,別說達素所領的清虜是號稱十萬,即便當真是十萬大軍,又豈是忠義軍的對手?”
  盡管張國久是在南京才入朱明忠之幕,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並不了解忠義軍,通濟門血戰打出了忠義軍的悍勇的名聲,不過區區六千忠義軍與上萬清軍精銳猛攻之下,仍然能夠絕地反攻,近乎反敗為勝,殺進滿城。
  當初忠義軍尚是如此悍勇,更何況是現在,現在忠義軍非但兵多將廣,而軍資充沛。在張國久看來,只要給軍門兩個月的時間練兵,到時候,別說是所謂的“安南將軍”達素領的十萬大軍,沒有十萬,即便是真有十萬,又豈是忠義軍的對手。
  當然,這一切正是因為朱明忠擅長練兵的名聲早已在外,沒有任何人會懷疑,只要給他幾個月的時間,他就能夠練出一支精兵來。畢竟忠義軍就是證明。
  時間!
  只要有時間,軍門就一定能練出一支精兵!
  “玉山……”
  玉山的話,讓朱明忠微微搖著頭。
  “別忘了,咱們現在即便是加上萬余水營,頂多也就是兩萬人馬,達素再沒有十萬,七八萬也是有的,雙拳難敵四手啊!”
  兵力不足,這才是忠義軍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盡管自從忠義軍成軍以來,屢戰屢勝,但是除了通濟門血戰之外,其它的都有投機取巧之嫌,盡管百戰百勝的打出了忠義軍的自信,但作為主帥,朱明忠又豈不知道自身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什麽?
  兵力不足!
  而兵力不足的原因又是什麽?
  “我忠義軍,起自於江陰、興於常州,可江南諸地皆遭滿清屠戮,人丁不過區區數十萬,即便是揚州等地同樣也曾遭受屠戮,也就是淮安,未見兵火災,可即便如此,兩地人丁至多百萬,即便是於此募兵,想來兵不過三四萬人,若是再多,恐怕就會影響到農作……”
  人口才是發展的根本,沒有人口一切都是空談,就像現在李定國於西南,盡管屢戰屢勝,但現時卻又是越戰越弱,之所以如此,正是因為西南在滿清的屠殺下,幾乎達到了人口斷絕的地步,如此一來,即便是李定國取勝,也無法補充糧草、兵員。
  沒有足夠的人口資源,就無法招募足夠的兵員,沒有足夠士兵,就不可能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當然也無法獲得足夠的糧草、稅收。所有的一切都是以人口作為基礎。
  現在如此,幾個世紀後同樣也是如此,人口才是國家發展的關鍵,而絕不可能像某些人說的那樣是負擔。即便是負擔,也不過只是一時的負擔。
  在現在這個時代,人口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了人,就可以募兵,可以征稅,當然,商品也就有了市場。
  朱明忠不想讓自己成為第二個李定國,雖然是百戰百勝,讓清軍聞風喪膽,但卻因為人口的問題,導致其越戰越弱。
  朱明忠的話,讓張國久微微一愣,這時,他才意識到問題的關鍵,不是軍門長不長於練兵,而是軍門能否征到足夠的兵,征不到足夠的兵,這一切都是空談。
  而這一切又回到了張國久之前的那個建議中。只有通過一切辦法,讓滿清加重對百姓的盤剝。才有可能促使那些百姓離開滿清的佔領區,來到南方,在這裡墾荒種田。
  “三、四萬……嗯,軍門,若是能募三四萬新兵,加以操練,算起來,忠義軍也就是六萬人馬,足以,想來達素亦不足為懼,待到他日,擊敗達素之後,沒準還能俘虜數萬,到時候,自然無需再為兵員不足憂慮……”
  “但願吧!”
  對於張國久的建議,朱明忠並沒有表示反對,而只是朝著對岸的清江看了眼,然後說道。
  “錢炳奇、高成田他們應該到了吧,玉山,今天晚上的洗塵宴,你也一同去吧!”
  軍門看似隨口的吩咐,隻讓張國久的心頭猛然一跳,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實際上,是在間接的告訴他——他已經成為了軍門的心腹……
  在張國久的心情有些激動的時候,朱明忠的眉頭緊鎖著,心裡在權衡這他之前的那個建議。
  “也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