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朱明》第四十一章鹽糧之爭4
  聖旨下到南京,南直隸一眾官員、鹽商頓時傻眼。皇上不僅沒有怪罪湖廣糧引之事,反倒呵斥江南官員甘當商人的傀儡,無端干涉外省政務。

  “……諸位臣公做好各自分內之事,保地方安靖,繳足額稅款,是為上上。湖廣糧引之事,朕甚感欣慰……”

  聖旨內容傳開,江南糧價立刻迎來新一漲。各大糧商惜售,大米十兩銀子一石仍然缺貨,每家糧店門口都排滿了等待買糧的人群。

  進入十一月,江南糧價仍然沒有下跌,反倒更加上揚,達到二十兩銀子一石,趕上了饑荒年月的糧價。整個江南一片哀嚎,大量貧民無以為繼,很多手工業者陷入溫飽困境。

  揚州知府吳桂芳召集各知縣、鹽商、糧商商議如何解決眼前的禍端。

  “諸位,湖廣朱順明收取糧引,引起揚州糧食暴漲。大米價格從平日裡一石三兩漲到了一石三十兩。市面上還買不到糧。這樣下去不行呀,沒飯吃是要造反的。”

  吳桂芳正色警告著:“諸位要不身居高位,要不家財萬貫,饑民一旦造反,不僅本官脖子上的腦袋難保,諸位的榮華富貴也會成為過眼雲煙。”

  說完他看著揚州最大的糧商馬田熙。馬田熙依靠南京鎮守劉公公,糧食生意做得潑天大,江南所有的府縣都有他的糧店。

  這次糧食危機,由朱順明起,經馬田熙等糧商推波助瀾,後崇禎皇帝火上加油,最終導致了如今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江南就像一個火藥桶,揚州就是爆炸的中心,一個不慎,整個揚州官場、商人、平民都會被炸得死無全屍。

  “危言聳聽。”馬田熙對吳知府的話絲毫不信。大明如日中天,還有人敢造反?別的不說,光自己手底一千多家丁就能殺光這些賤民。

  “還不是為了自己頭上的烏紗帽。”馬田熙內心鄙視吳桂芳。

  馬田熙皮笑肉不笑,慢條斯理道:“吳知府,不是在下不賣糧,實在是鄙店無糧可賣。”

  “借著劉公公的名頭,在下才從江西調集了一船高價糧,分銷到江南各地。既然吳大人提及,怎麽也得賣大人面子。這樣,揚州明日賣糧一百石。但價格可不能低,三十五兩銀子一石,每人限買一鬥。”

  說完他有些得意的看著吳桂芳。一個小小知府,能跟劉公公鬥?還好公公平日裡要求低調,才給你幾分薄面。不然……

  吳桂芳面無表情,環視眾糧商。見無人應聲,他轉頭對眾鹽商道:“江南糧食風波因何而起,諸位比本官更清楚。可否有辦法平息?”

  眾鹽商互相對視,最後由胡萬安回道:“大人,我等也想平息此次糧價風波,但主動權不在我等手中。我等嚴查私鹽,實乃朝廷律法規定。總不能讓我等違反律法吧?再說,方鹽運使(方長清)想來也不會答應!”

  “朱二愣子不許糧食南下,想來當地百姓怨聲載道,肯定不會長久。糧食可不像食鹽,放上一兩年就壞了。”

  吳桂芳微微點頭,轉向各位知縣,問道:“各位同僚可有好辦法?”

  高郵知州、通州知州、儀真知縣、泰興知縣等人均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

  泰州知州葉英泰小心道:“不如以揚州府的名義,行文湖廣、江西布政使司,借糧。”

  ………………

  糧商同仇敵愾,一致不放糧不降價;鹽商搬出鹽運使這個不歸知府衙門管轄的機構,站在律法的製高點,心安理得隔岸觀火;知州知縣管理日常事務還行,

此種商戰突發事件,他們無從下手。  會議最終一無所獲。吳桂芳黑著臉走出大廳,面露無奈,搖頭歎息。商人們都只顧自己眼前一點小利,殊不知,一頭嗜血猛虎正虎視眈眈,盯著整個揚州商場。

  吳桂芳坐到書房中,沉思近一個時辰。最後苦笑道:“為了百姓,就讓老夫來承受這些壓力吧。”

  ………………

  江都縣(揚州府治)萬壽碼頭附近萬壽大街,一家店鋪新開張。

  店鋪靠近碼頭,一溜四空門面,很是氣派。店面牌匾被紅綢蓋住,店面還未開張,看不出是何店鋪。

  巳時許,一掛鞭炮響過,紅綢掀開,店鋪開張。整個過程簡單直接粗暴,很符合朱順明勢力的特征。

  “什麽店鋪開張?這揚州城,除了糧食,還能賣什麽?‘玖安糧行’?賣什麽的?糧行?賣糧的?”圍觀人群如夢初醒。

  店裡一個小夥計貼出告事。

  “本店出售大米,明碼標價,公平鬥量,童叟無欺,歡迎大家購買。”

  “糧價三錢銀子一鬥。敞開供應。”

  “有大批購買者,城區可,不另外收取費用。”

  人群頓時沸騰。

  奔走相告的、回家拿錢拿工具的、喜極而泣的、面若死灰的、不敢相信的……不一而足。

  “我,我要買一石,不,一石五鬥。”一個骨瘦嶙峋的高大漢子顫巍巍的遞過麻袋和銀子,深怕糧店不賣糧。

  “好呢……”穿著統一製服的夥計麻利的撐開口袋,拿出量米的大鬥。“看好了,足稱的大鬥,十足分量。有發現缺斤少兩的,您回來砸了咱家的店鋪。”

  一石五鬥,三百多斤。夥計回頭道:“二狗,套上車,叫上一隊人,給這位客官送回去。”

  夥計們很麻利,熟練的將三袋大米扛上大車,七八個人手持兵刃的護衛隨行,跟隨戰戰兢兢的瘦高大漢回家。

  除開拉車的夥計和護衛隊員,另外有幾個夥計拿著大把的宣傳單逢人就分發,口中喊著“玖安糧行開張,大米敞開供應,只要三錢銀子一鬥。您沒聽錯,三錢銀子一鬥,敞開供應,不限量。”

  揚州本地糧商惡狠狠的盯著囂張的夥計,若不是有彪悍的護衛隊隨行,這些夥計可能被當場斬殺了。這……不是要坑死揚州本地糧商嗎?三兩銀子一石,揚州糧商進價都不止。

  隨著江南糧價的上漲,糧食產地的糧食價格同樣水漲船高,跟著一路上揚,谷價從一兩多暴漲到十幾兩。

  商人們都買漲不買跌。就算谷價暴漲,相對江南米價而言仍有大把的賺頭。因此江南糧商繼續囤貨,不斷吃進湖廣北部、江西等地的大米。就連安徽、山東的糧食都倒流到江南來了。

  朱順明將糧店開到江都,糧價如此便宜,豈不是釜底抽薪,要了眾糧商的老命?要知道,為了囤糧,不少商家甚至典賣家產換取現銀,就為了大撈一把。

  良好的服務、不斷的宣傳、口碑相傳,不到一個時辰,大半個江都縣城的人都知道了有這麽一家低價敞開賣糧的糧店。

  糧食就是生命。誰知道這家糧店能敞開供應多久?誰知道他們的價格會不會上漲?誰知道他們能不能頂住本地糧食的明招陰招?於是幾萬人拿著麻袋、籮筐,往萬壽大街湧來。

  朱順明站在船頭,看著越來越多群情洶湧的人群,不禁皺眉道:“李贇才為何不控制局面?再這樣下去,弄成踩踏事件如何處理?如此多人混雜在一起,有人趁機煽動豈不壞事?不能高估商人的良心和底線。”

  李贇才就是城步縣城大地主李老倌的孫子,曾和聞秀才因為小妾溫氏對簿公堂,一波三折後將聞秀才送入大獄,小妾溫氏也幡然悔悟回心轉意,安安心心同他過日子。

  一場被人告上衙門的官司,最後的贏家居然是李贇才這個被告。官司下來,李家從與朱順明不對付到堅決擁護,完成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李家為了同聞秀才爭奪輿論權,曾組織大量文人、說書人大肆編排、宣傳聞秀才的醜聞,一度成為城步縣城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事情。

  在缺少娛樂的年代,能在茶館、飯店或露天廣場聽著說書人活靈活現繪聲繪色的描敘聞秀才偷窺寡婦洗澡、年少扭捏進窯子嫖大嬸、月下私會情人等男女之事,是令廣大人民群眾十分興奮之事。

  官司結束後,李家卻從中看到了商機,繼續組織人員編排故事,繼續在公共場合說書,繼續印刷各種花邊故事。不過不再免費,而是開始收取少量費用。

  為此,李老倌特意谘詢過胡縣令。胡縣令讓他到衙門備案,領取營業執照,大可合理合法的經營此事。

  因此,一個帶著濃厚市井氣息的文化娛樂公司——華雲文娛集團誕生。

  “華”字取自佘妙華,“雲”字取自溫氏的閨名。

  溫氏悔悟,與李贇才相敬如賓,琴瑟和諧。 溫氏確有才氣,平日裡才子佳人小說看得多,滿腦子盡是花前月下紅娘傳信西廂偷情的戲碼。由她編寫的小說劇本一經面世,即為廣大民眾追捧。

  李家進入文娛行當,有溫氏很大一部分功勞。由此可見李贇才對溫氏的喜愛。

  佘妙華進入李家的文娛集團,可謂皆大歡喜。

  佘妙華本心單純,為生活所迫,不得不裝出風騷有毒的毒蛇模樣。被朱順明征服後,逐漸顯露出少女心的一面。

  唱歌跳舞是她的喜好和特長。溫氏編排的小說話本她也很喜歡看,甚至上門詢問為何不將話本編排成舞台劇。

  雙方一拍即合,聯合成立華雲文娛集團。集團開展小說出版、圖冊出版、四書五經出版、佛經出版、定製出版等印刷出版業務,成立了華雲印務公司;辦了一張集新聞采集、時事評論、花邊要聞等要素為一體的《華雲娛樂報》;搞了個進行說書、舞台劇表演的華雲戲社。

  溫氏有了事業,越來越有勁頭。加上碰到志同道合的佘妙華,兩人爆發出無比的熱情,全身心的投入到事業中去。

  李贇才對此是又恨又愛。愛的是溫氏完全不同於他的其她妻妾,那種眼睛放光、眉飛色舞的活力實在太可愛了。恨的是溫氏太忙了,整天見不到面,回到家也是琢磨小說劇本,而且隨著溫氏掙錢越來越多,李贇才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作為一個傳統男人,需要女人養活是一件十分羞恥的事情。

  剛好朱順明在醞釀玖安糧行之事,李贇才自薦茅廬,當上了玖安糧行揚州大掌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