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朱明》第一百二十六章平靜下的波瀾2
  待眾人恢復平靜,朱順明道:“我剛從江南回來,江南好呀。氣候適宜、物產豐富、社會穩定,風氣開放,經濟活躍。”

  “但有一點不好,那裡的人太軟弱。或許是生活太安逸,或許是文風太鼎盛,江南的民風不夠彪悍。”

  “盛世還好,安居樂業,不用爭鬥,好一片祥和。但大明現在是盛世嗎?”

  “北方旱災蝗災不斷,流寇在中原打來打去,建奴視大明如獵場,西洋人覬覦大明財富已久。大明不太平呀!”

  “看似平靜的水面下,已經蘊藏了巨大的波濤。”

  “咱們的財富、地位、家小、身家性命,說不定哪一天就會被巨浪吞噬得乾乾淨淨。”

  “因此,我們自己必須強大。一邊掙錢,一邊練兵。還是那句話,手中有槍,口袋有錢,咱們需要怕誰?”

  ………………

  這場會議就是一個號角,將朱順明勢力的方方面面都動員起來,準備正式登上大明的歷史舞台。

  從崇禎四年南下,到崇禎七年,朱順明已經在湖廣深深扎下了根。

  除了武昌府,朱順明的勢力明裡暗裡已經掌控了湖廣絕大部分府縣。就算沒有掌控府縣的行政權利,也掌控了當地的經濟命脈。

  朱順明施行的新政侵蝕了部分地主鄉紳的利益,卻讓大部分農民和商人受益。

  寬松的經濟政策、公平合理的工商業制度、適量的武力保障,使得湖廣的經濟以肉眼看得到的速度爆炸式發展。

  朱順明以武力、商業鬥爭為手段,將湖廣的工商業推向江南,逐步侵吞江南的市場,打擊江南零散弱小的作坊店鋪,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緩慢而有效的掌握江南的經濟命脈。

  農業、工業、商業、食鹽、武器、稅收……各種手段之下,朱順明已經掌握了海量的財富,完全不用為金錢擔憂。

  湖廣和江南,一個是朱順明的老巢,一個是朱順明財富的保障,那麽滇南和膠東半島就是朱順明伸出去的爪牙。

  朱順明在滇南留下李定國鎮守曲靖府,構建了一條從湖廣經貴州到雲南的交通要道,不僅將自己的勢力輻射到了大明統治薄弱的西南,更打通了一條黃金商道。

  朱順明的食鹽、茶葉、鐵器、瓷器、棉布、絲綢……通過這條道路源源不斷的運往貴州、雲南、交趾、安南、烏斯藏(西藏),運回金銀珠寶、藥材皮毛、馬匹牛羊……

  更重要的,李定國在西南山高皇帝遠,訓練出一支人數達到三萬的龐大軍隊,其中還有近萬人的騎兵。

  這支隱藏在西南邊陲的悍軍一旦出現在世人面前,必將引起極大的震動。

  膠東半島孤懸海外,與山東本土顯得有些生分,交通和聯系都不是很頻繁。

  有孫元化在登萊地區坐鎮,有孔有德等遼東悍將在膠東半島招攬舊部與遼東人,膠東半島成為一個大軍營。

  到處是苦練的兵丁,到處是堅固的軍用倉庫,到處是忙碌的民眾……

  火炮工廠日夜開工鑄造,平均一天不下十門大炮下線;造船船塢不停歇的連軸轉,一個月最少一條戰艦下水。

  募兵處從未停止招兵、。正兵編制不夠,民團、護衛隊、建築隊的旗號打起,骨子裡卻嚴格按照正規軍的訓練編制糧餉進行,只要換一身戰袍,立馬就是標準的、訓練有素身體彪悍心懷恨意的遼東悍兵。

  膠東的陸軍、炮兵、水師、水師陸戰隊加起來人數已經超過五萬了。

  到崇禎七年九月,朱順明分布各處的兵力有近二十萬人,已經是一股十分強大的勢力了。

  到此時,朱順明才有了足夠的膽氣和底牌,可以正式露出獠牙。

  ………………

  九月底,漕糧開始收集,又要開始緊張忙碌的漕運。

  雖然建奴尚未退去,猶在關內肆掠,但總算被擋在懷來以北,京城尚未受到攻擊。

  雖然建奴肆掠,但京城幾百萬人總得吃飯,漕糧還得按時足量運達。

  湖廣是產糧大省,漕糧任務很重。這幾年有朱順明頂著,方孔炤收集漕糧十分容易,只需報個數字,自有朱順明替他準備妥當,數量質量絕對放心。

  可今年方孔炤與朱順明的關系有了間隙,加上方孔炤的兒子方以智在南京城得罪了朱順明,漕糧收集還會如此簡單順利嗎?

  湖廣漕糧的征集果然遇到麻煩。

  “你要親自押解漕糧進京?”方孔炤驚訝道:“押運漕糧是漕幫的事情。咱們將漕糧運到揚州,交給漕幫就行了,何必自尋麻煩?”

  “我看朱大典不順眼,想要給他找點茬。”朱順明輕描淡寫道。

  “朱大典?新任漕運總督?”

  “不錯。 ”

  方孔炤發現,朱順明從江南回來後,整個人的氣質狀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變得有些鋒芒畢露咄咄逼人。

  以前溫體仁陷害朱順明,哄得崇禎皇帝派朱順明領一個衛所前往西南平叛,朱順明二話沒說,老老實實去了。

  如今朱順明羽翼漸豐,居然開始主動找茬。想著朱順明幾乎是憑借一己之力養著近十萬大軍,方孔炤就不寒而栗。在自己眼皮底下到底孕育出一頭怎樣的凶獸?

  朱順明也不明白,為何朱大典被自己從山東巡撫的位置上拉下來,不到幾年又坐上了漕運總督的位置?

  朱順明想動漕運已經很久了。

  施煊蔚的水師在長江水道橫行,竟然進不去大運河,只因為漕幫在運河的勢力太大。

  漕幫自古就有。

  在大明,自從永樂大帝將都城遷往北京後,漕運就變得格外重要,漕幫也因此飛速膨脹。

  到崇禎年間,漕幫幫眾達百萬之眾,依附大運河吃飯的民眾不下千萬。

  漕運如此龐大而重要,牽一發而動全身,朱順明也不得不小心從事。

  論實力,施煊蔚的正規水師完勝漕幫,但施煊蔚能夠對漕幫大開殺戒?顯然不行。

  漕幫把持這條黃金水道,不讓其余勢力進入運河,嚴重阻礙了朱順明在運河一線的發展。要知道,運河一線都是大明最繁華富裕的地區。

  既然不能大開殺戒,朱順明就隻好釜底抽薪,從漕幫的根本——漕運下手。沒了漕運的漕幫還是漕幫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