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天兒,邊防這邊的早春時節還有點兒涼,倆孩子太小,文娟坐月子也是受不得寒氣的,沈衛國提早就在家裡把暖炕暖牆燒上,等到文娟到家的時候,臥房裡已經是暖暖和和的,倆孩子在回來之前醒了一會兒,這回來的路上沒人逗弄,又在被人抱著走動,搖搖晃晃的好似搖籃,還在娘胎裡一樣,格外舒服可能,倆兄弟又睡著了。
新生兒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吃和睡。倆孩子還沒輪上吃得滿足,也就閉上眼就是睡,一天多數都在睡夢之中,讓文娟看著倆孩子就想感歎,這倆小家夥,就像倆小豬仔一樣,只知道睡,還讓快言快語,心疼外孫的楊母說了一頓。“小孩子可不就是吃了睡,睡了吃,你以為你小時候不是這樣啊!”有一個熟知你所有的黑歷史,哪怕文娟自認為自己小時候應該好帶,沒有太多黑歷史,也只能笑笑不再說什麽。心疼外孫的姥姥,可是沒有道理可言的,有了孫輩,她們這些子女輩都要靠邊站的。
從臨時產房移回了自己家裡,文娟也就開始了正式的坐月子生涯。文娟到底前世今生第一次生養,也是第一次做月子,大多數還是聽楊母和於秀竹的傳統建議,多修養,不見風,不見涼,好好補養的原則,但是細節處,她也添加了一些後世科學依據的原理。比如說,她做月子裡的飯,就是她提前定好的,前面一周盡量清淡,以各種粥食為主,把楊母急需要想給閨女進補的計劃,排在了第二周之後,省得第一周油水太過旺盛,身體母乳被堵住,那可是倆孩子的口糧,不能大意。
楊母雖然說了文娟一句,就你事多,慣來會折騰,不過她也知道,閨女醫術學得好,也說得有道理,這方面就按照文娟說得來,她的手藝好,文娟提前準備的也充分,家裡材料不少,文娟每日的飯,哪怕是粥品,也是各個幾頓都不會重樣的。
兩個孩子出生了,最重要的一件事也要提上日程,那就是兩個孩子該叫什麽,他們在剛有孩子,就想了一堆的孩子名字,只是或許是初為人父人母,這倆人覺得,這也好,那也好,又覺得這也不合適,那也不合適,糾結了整個孕期,也沒有第一時間把倆孩子的名字徹底定下來,後來三個老人不遠千裡來了,她們也想讓三個老人參與一下,小家夥們出生的第一天晚上,各項都安頓妥當,一家人也就集中在東屋,開始研討起來。
不過,他們也不是沒有根據的研討,畢竟,這兩個孩子日後估計跟著他們父母,這邊不同老家,那些狗蛋毛娃什麽的名字,太鄉土了,日後容易讓孩子被人嘲笑,文娟不是坑孩子的主,這方面也就避免開來。她讓沈衛國把他們之前研討過的小名大名都寫在紙上,這是他們能夠想到的美好字眼,再遵循三位老人的意見,最終一家五口研討定奪下來。
沈家老名安安,大名沈明煊,沈家老二乳名樂樂,大名沈明宸,代表著父母親人對他們的美好祈願,願他們一聲喜樂安康,安樂無憂,前途遠大,明快歡喜的意思。倆個小家夥的名字定下來,也就開始被父母喊開了。
兩孩子不愧是一胎雙生,不僅是眉眼一模一樣,就連做什麽事,都是一致的。倆孩子在定下名字的第二天,就一起睜開了連續睡了一天一夜的眼,黑溜溜,機靈靈的,似乎看著你,眼裡倒影得都是你,看著就讓人不知道有多歡喜。當然,倆孩子的出生,歡喜之余,也沒少給沈家增添笑鬧不得,倆孩子要哭一起哭,要喝一起喝,要尿一起尿·····就像她說得,幹什麽都一起,
一致的很,也讓主要照顧她們的文娟和楊母哭笑不得,一次要忙兩個孩子,一次忙完倒也清閑。兩孩子倒是真得應了剛出生於秀竹誇他們的那句,很是得貴好帶,只要把他們時候的舒服了,他們就不哭不鬧,要麽醒了自己睜開眼睛,看這看那,時不時自己動著小手玩,要麽就是月子娃娃呼呼睡大覺,一點兒也不鬧人,讓楊母和時不時來看的於秀竹都讚歎不已。
而照顧閨女的楊母,看著女婿,更是越看越滿意,沈衛國除了工作,家裡更是忙裡忙外,無論是給閨女燉湯做飯,還是洗衣服,哪怕是給孩子洗尿布,夜裡哄孩子,都沒有一絲不耐煩的。最開始的時候,夜裡楊母還想操心打個下手,幫襯著這一對初為人父人母的小夫妻,後來看有沈衛國幫襯,倆人把孩子帶的不知多好,閨女睡夢中就在沈衛國的幫襯下為了孩子,孩子尿了拉了,沈衛國也都很快熟練的處理乾淨,哄睡孩子,一點兒也不耽擱文娟的修養,這更加滿意女婿,楊母也能整宿睡個安心覺,只是在白天幫著照顧倆外孫,伺候閨女坐月子。
文娟坐月子需要養護,沈衛國無論是抽空去山上自己尋摸獵物,還是去散集買,家裡都準備得滿滿當當,從來沒虧過文娟的嘴,家裡其他人也是天天沒斷過肉食,惹得三位老人都感歎,他們本來是來幫忙的,反而在這養胖了不少,氣色明顯看著都好了許多。
兩個讓他們放心不下的孩子,眼看著把自己都照顧的很好,也沒有什麽可讓他們操心的地方,在這呆了一段時間,兩個大孫子也都抱的滿足了。孩子好帶,文娟是個做事果利的,沈衛國是個體貼的,兩人就能把孩子帶好,除了文娟月子裡不方便出門,不好出去做什麽,用得上他們搭把手的地方,也不是太多。三位老人也就放心下來,心也不由往家裡飛了。在文娟可以在屋裡自如走動,還差幾天就要出月子的時候,三人提出了等文娟出月子,就要歸家的提議。
出來這麽久了,他們掛念家裡,家裡也要到農忙的時候,他們要回去籌備著收麥子,不能再耽擱了,不然影響的就是一年的口糧,特別是楊父楊母,家裡還有兩個小的,只是托了沈蘭照顧,知道親家姑姑是個妥貼人,但是從小就沒離開過他們這麽久,這邊三閨女的事情安頓的差不多了,用得上他們的不是太多,他們也就開始惦記著家裡。()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