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陽光下的德意志》第189章 圖變 上
  德國海軍的前身,普魯士海軍是一支從屬於普魯士陸軍的,羸弱的海岸部隊,成立之初的使命就是防止敵人在普魯士沿海登陸與炮擊普魯士的海岸城市。

  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後,帝國國會根據憲法第53條,批準海軍從陸軍中獨立出來,即便是從法律的角度來看,海軍是從陸軍中獨立出來了,但是海軍的法規條例仍然是參考陸軍,甚至海軍的最高將領也是陸軍軍銜。

  在喬伊前世,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1888年,在威廉二世自己任命自己為德國海軍元帥,並設立了與軍事內閣平行的海軍內閣後,德國海軍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不受陸軍影響,開始了瘋狂的大發展。

  可是在1879年的11月27日,威廉一世向世界宣布德國成立海軍陸戰隊後,德國海軍比歷史上的自己,更早的發生了不一樣的變化。

  原本按照1872年德國國會批準的《帝國海軍十年現代化計劃》,從1873到1883年這十年間,帝國議會從法國賠款中撥款1億2千萬金馬克,支持德國海軍建造8艘鐵甲戰列艦,6艘裝甲巡洋艦,20艘輕巡洋艦,7艘蚊炮船,2艘裝甲浮動炮台,以及其它輔助艦隻。

  截止到1879年,實際已經完成了5艘鐵甲戰列艦,另外有1艘被命名為“巴登”號的鐵甲戰列艦,正在基爾船廠的船塢上舾裝,預計還有半年就能正式下水。

  剩下的兩艘鐵甲戰列艦,按照計劃將會1881年與1883年在斯德丁的伏爾鏗造船廠開始建造,但是根據波美拉尼亞人得到的內部可靠消息,從1873年持續至今的經濟危機,已經讓帝國財政非常緊張,傳聞海軍迫於壓力可能最終會削減,甚至取消最後兩艘鐵甲艦的訂單。

  所以波美拉尼亞人必須趕到基爾來,給皇帝和海軍留下一個深刻且美好的印象。

  畢竟帝國已經批準了,3年追加500萬金馬克的海軍開支計劃,這筆錢對於德國國內,很多依靠普法戰爭賠款建立起來的造船廠來說,是筆救命的錢。

  其實,不單裝甲戰列艦存在削減甚至取消的風險,計劃中的其它戰艦們也面臨著同樣的風險,因為德國海軍這個長達十年的現代化計劃,除去財政危機這點外,從1878年就已經開始受製於其他的各種各樣的威脅。

  首先,受製於德國造艦管理水平的落後,6艘裝甲巡洋艦與20艘輕巡洋艦計劃明顯在1883年無法完成,截止到1879年,除鐵甲戰列艦可能可以按計劃完成外,原本預計的6艘裝甲巡洋艦,僅僅建造出3艘,第4艘裝甲巡洋艦,預計在1880年3月在北德意志船廠裡鋪設龍骨,其他2艘的開工時期,依然遙遙無期。

  計劃中的20艘的輕巡洋艦隻造了3艘,另有5艘輕巡洋艦正躺在但澤的船廠裡,剩下的12艘也是毫無蹤影。

  在喬伊眼中,最為無用的7艘蚊炮船和2艘裝甲浮動炮台,到是在1874就早早的造好了。

  當然,在這種糟糕的管理水平下,德國造船廠還是為帝國皇家海軍提供了6艘的通報艦(avisos),這個名字是法國人的表述方法,畢竟1879年的德國海軍,還是以死敵法國人的艦隊為藍本在努力學習,如果按照英國人或美國人的表述,應該叫做監視護衛艦,或者小型海岸炮艇,亦或是護漁船、大型巡邏艇都可以。

  以及十八艘炮艇,二十八艘魚雷艇,其中杆雷艇和真正的魚雷艇各半。

  其次,受製於德國海軍軍官的數量與素質。

  這個時代招募水兵已經不像是100年以前,由軍官帶著一隊士兵到碼頭上綁人上船,去做水兵的苦難年代,隨著民用航海事業的發展,尤其是漢堡到紐約航線的早早開通,小小的帝國皇家海軍還是可以招募到合格的水兵。

  但是,海軍軍官對於帝國皇家海軍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短板,即便德國船廠真的按照1873年設定的龐大計劃,為德國海軍造出計劃中的軍艦,帝國皇家海軍也不見得有足夠的軍官能指揮,甚至是開動軍艦。

  施托施將軍早早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在1872年3月的基爾市建立了帝國海軍學院,隨後在5月又建立了海軍機械工程學院與海軍醫學院,1878年魚雷艇進入帝國皇家海軍後,又在今年的7月成立了魚雷工程學院。

  可按照英國皇家海軍的流程,那怕是在風帆時代的,貴族的子弟要想加入皇家海軍,必須先從候補軍官(見習軍官)開始做起,這群平均年齡13歲的孩子,既要向軍官學習,也要跟水手一起工作。

  至少要這樣在艦上工作和學習8年以上,才能成為正式軍官,工作13年以上,且表現異常英勇和出色,才有可能獲得艦長一職,而且很可能還不是主力戰艦。

  皇家海軍在風帆時代從候補軍官升任艦長最快的記錄,是阿登伯爵的兒子喬治-帕西瓦爾,11歲擔任候補軍官,20歲擔任了一艘炮艦的艦長,這也是建立在逼降一艘法國戰列艦的輝煌成績上。

  別以為候補軍官熬上十年二十年,最終就能混上正式軍官,這在皇家海軍裡是絕對不存在的,只有資深的後補軍官在有能力出任代理尉官後,才能申請正式軍官(尉官晉升)的面試。

  面試由皇家海軍三位或以上的資深艦長出題,涉及航海、天文、數學、物理等等,除了要考候補軍官平時的知識積累,還要考候補軍官應變的能力。

  考過了,自然就是準備晉級正式軍官,然後一步步憑著軍功和資歷向上晉升。考不過,那就回到軍艦上,繼續跟軍官學習和水手們工作,準備下次再來。

  像納爾遜這樣的傳奇,自然是能一次考過,但是同樣也有大量的後補軍官一輩子都考不過,對於這種航海經驗豐富但差點運氣的後補軍官們,他們在皇家海軍裡唯一的出路,就是擔任艦船上的航海長、槍炮長和軍事糾察長。

  正是憑借這種嚴格,嚴苛甚至嚴酷的從貴族中選拔軍官的機制,才保證的皇家海軍在過去的200多年裡,縱橫四海,所向披靡。

  即使進入了蒸汽時代,皇家海軍在陸地上建立了海軍軍校之後,要想從平均13歲的孩子變成一名合格的皇家海軍的艦長,同樣需要15-20年。

  可是現在的德國帝國海軍學校成立不過7年,第一批合格的學員們還沒有畢業,這次大艦隊環球航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給海軍軍校的準尉學員們(相當於英國人候補軍官)以鍛煉的機會。

  更不用提,現任帝國皇家海軍艦長們的水平了,那怕是再來一場德法戰爭,1879年的帝國皇家海軍,估計依然會被法國人堵在軍港裡動彈不得。

  沒有合格的基層軍官與艦長,比沒有合格的戰艦更加可怕。

  最後,則是受製於德國落後的艦船技術,按照1879年的事實來說,克虜伯的艦炮在射程與穿透力上,還比不上英國的阿姆斯特朗,真正與阿姆斯特朗水平相當,也要到1885年之後。

  而且在艦炮口徑和彈重之爭上,德國一直都是追趕者。

  在戰艦裝甲方面,除去喬伊開掛,讓格魯森鋼鐵廠提前研製的鎳合金哈維裝甲,這個超越歷史進程的東西之外,實際的歷史中,要到1895年之後,克虜伯發明鎳鉻合金鋼裝甲後,德國人才在艦船裝甲上領先於世界。

  艦船噸位上,1880年的英國人的主力戰艦的平均噸位是7046噸,而德國人的主力戰艦的平均噸位不到4000噸,僅為3856噸,與英國皇家海軍競爭的法國人艦隊都有5837噸。

  這一指標,德意志帝國皇家海軍在歷史上從未超越英國皇家海軍。

  航速,戰列艦時代這個競爭最為激烈的指標上,1880年英國皇家海軍的艦隊可以跑出平均航速為12.86節;法國的共和國艦隊可以跑出平均航速12.45節;而帝國皇家海軍的平均航速,僅為11.44節。

  這個時代最好的蒸汽動力,還是英國人手中的複脹式蒸汽機。

  集工業時代之大成的海軍,人、技術和裝備缺一不可,絕不存在今天造船,明天下海,後天就能打敗世界無敵手的可能性,沒有至少五十年的砥礪前行,兩代甚至三代人的耐心積累,就不要妄稱自己叫藍色海軍,也不要妄想去挑戰世界性海洋霸主。

  當然,拚命二十年或者三十年,砸下全部身家去賭一場國運,挑戰一個地區性海洋強國,或許有些把握,比如歷史上的甲午與對馬海戰中,那支耀眼的日本帝國海軍。

  現在留給德意志帝國皇家海軍,或者是留給喬伊的時間,最多也就四十年,能不能最終改變德國海軍,乃至整個德國的命運,也就是這四十年的時間而已。

  在喬伊看來,任何一位有魄力先興建軍校,解決海軍中最為關鍵的“人”的問題,而不是追求瘋狂造船的海軍最高領導者,都是海軍真正的奠基人。

  所以對於施托施將軍,喬伊心中的帝國皇家海軍的奠基人而言,上述的困難早就心知肚明,因此找到一條使德國海軍繼續前行的道路,就成了當務之急。

  君主製國家內的皇家軍隊變革,很多情況下是以君主的意志為轉移的,與腓特烈皇儲保持長期的友誼,從某種意義上就是一種對海軍未來的長期經營。

  君主的意志對海軍固然重要,可縱觀歷史,很多事情因人興,又因人亡的例子比比皆是,當年的葡萄牙人、荷蘭人、西班牙人的海軍崛起都源於君主的支持,而衰亡也同樣歸根於,由君主們無節製的野心滋生出的貪婪與腐敗。

  在11月底,施托施將軍拜訪太子宮,感謝喬伊為海軍爭取到海軍陸戰隊這個新兵種時,施托施將軍向腓特烈父子提起了自己的擔心。

  施托施將軍擔心的,也正是喬伊所憂慮的。

  原本早就有一肚子話,想對施托施將軍的說的喬伊,終於找到了機會,開始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

  “埃爾本叔叔,我們的海軍不應該以法國人為學習的對象,而是應該以皇家海軍為榜樣。”

  “的確,法國人的海軍是我們現在最大的威脅,也是我們必須趕超的目標,但隻把法國人做為超越的目標,那我們的海軍實在太現實了,現實到都沒有了夢想。”

  “喬喬,你的意思是?”施托施將軍有些遲疑的問道。

  “像皇家海軍那樣強大,埃爾本叔叔,那怕我說的就像是在做夢,那我們也要做一個像樣子的夢,既然我們辛辛苦苦的創建海軍,就要朝最好的去努力,我們要做這片海洋舞台上的主角,不做襯托別人成功的背景。”

  “做夢也要有做夢的樣子.....”腓特烈皇儲笑著朝施托施將軍點點頭,“埃爾本,我們的確要有個夢想,那怕做夢,也要知道自己要朝哪裡做夢,哈哈!”

  “嗯,看來夢做得不精彩,也不行呀!”施托施將軍也笑了。

  “帝國憲法已經保障了海軍地位,如果能再像皇家海軍一樣,先保護海外殖民地的擴張,為國內的資本謀求海外的資源與市場,繼而再同資本的力量結合到一起,大力發展海外貿易與海外擴張,最終,資本必將反過來要求海軍的發展跟上它們的腳步。”

  “這樣既避免海軍成為議員老爺們心目中的吞金獸,又避免海軍成為一支無意義的,只為了存在而存在的存在艦隊。”

  喬伊想表達的就是,海權與資本、與德國的利益結合在一起的力量,遠遠超過海權與君主在一起的力量。

  “英國人可不喜歡,也不允許任何人去挑戰他的海權,尤其是在歐洲大陸,出現一支能挑戰皇家海軍的力量。萬一真的出現了,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是挑起戰爭來消滅對手,我不知道帝國和民眾是否願意為了海軍與英國人為敵?”施托施將軍皺著眉頭問道。

  “埃爾本,雖然我崇拜英國,但我依然是一個德國至上的人,有朝一日帝國皇家海軍能像英國皇家海軍那麽強大,這也是我期望的,當然德英世代友好同樣是我的理想。”腓特烈皇儲明顯看出了自己老友心中的顧慮,開口勸慰道。

  “是的,埃爾本叔叔,另外我們總不能因為畏懼戰爭而不強大起來,更何況強大的海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為了遏製戰爭的發生。”

  “當然,我們海軍的目標只是為了維護帝國合理的利益,而且我們也有自己的紅線,那就是我們隻與英國進行友好競賽,絕不挑起惡意競爭,更不會主動向英國人宣戰。”

  “英國人最不願意看到的,應該就是其他國家的海軍在噸位上接近皇家海軍,所以,埃爾本叔叔,在德國有這麽多困難因素製約海軍發展的時候,我們最不應該做的就是快速擴大海軍的規模。”

  “埃爾本叔叔請相信我,在大工業時代下,造艦其實才是最簡單的工作,而海軍技術和人員儲備才是海軍強大最為重要的因素,沒有了技術和人員,我們艦隊的規模再大,也終將不堪一擊。”

  掃了一眼父親和施托施將軍後,喬伊最終說出了心底的話,“如果可以,我建議停下1873年的海軍擴建計劃,已經在船塢中的就算了,那些還停留在計劃階段的軍艦,就應該取消了,畢竟它們在圖紙上的時候,就已經太陳舊了,造出來完全是一種浪費。”

  “或許,我們可以換一種思路,應該結合新武器技術的發明去尋求海軍戰術上突破,按照新戰術思想的指導,用新的武器技術去製造,或者改裝一艘或兩艘的實驗性戰艦,最終再用實際來驗證海軍的戰術思想和新的武器技術是否正確。”

  “在一切戰術和技術都成熟的條件下,再結合合格的海軍軍官數量,最終適當的擴大海軍規模。”

  “總之,先從小而精做起,最後才是大而強。”

  “喬喬,你說的很不錯,但是做為一個老海軍,我需要提醒你,你漏掉了一個最關鍵的因素,的確相比於人和技術,造船是最快的。”

  “但是造船的快,是建立在帝國有龐大的造船工廠和熟練造船工人之上的,沒有軍艦訂單去幫助造船廠維護熟練的技術工人,我們不可能又快又好的造出合格的軍艦。”施托施將軍搖搖頭,還有一個死結在心中,覺得喬伊並沒有解決所有的問題。

  “埃爾本叔叔,您說的沒錯,如您說言,火力、裝甲、噸位與船速,這是海軍四個關鍵點。”

  “我相信克虜伯與格魯森,甚至像蒂森、萊茵、好望這些鋼鐵巨頭們,在海軍火炮與裝甲的技術上,最終不會比英國人差,我們要做的,只是給他們一點點時間而已。”

  “噸位上,雖說帝國皇家海軍需要控制規模,可帝國又不能減少船廠數量和解雇熟練的技術工人,那麽,唯一出路就是大力發展民用船舶,通過擴大民用船舶數量,來保證船廠數量和熟練的造船工人。”

  “我建議發展民用船舶是有依據的,僅僅今年,德國就有接近80萬人移民去美洲大陸,而整個歐洲的,從愛爾蘭、荷蘭、法國、意大利和奧匈,甚至是俄國移民的數量要更多,隨著帝國對智利的干涉,接下來帝國乃至整個歐洲,對美洲大陸的客運和貨運需求會激增。”

  “埃爾本叔叔,在5月份您就派出軍艦陪同李希霍芬教授去了非洲,隨著對非洲殖民地的開發,德國到非洲的航線也會興起。”

  “我的第一個建議,如果您願意將剩余5年的造船計劃進行縮減,讓我父親將節約出來的資金,補貼到民用船舶業的建造中去,搶佔即將到來的民用船舶市場,這樣帝國就完全可以支撐起一個數量龐大的造船工業,並養活一大幫的造船工人。”

  “最後,就是船速。火力裝甲我們可以在陸地上試驗,但船速只能在海面上試驗,所以在這件事上,就如我前面所說,我們要同英國展開友好的競賽。”

  “友好而不惡意,那麽競爭就只能局限在民用領域,所以我的第二個建議,就是帝國皇家海軍資助民用船舶動力與流體力學研究,要求民間的造船廠和航運公司推出馬力更大的發動機和速度更快的船型,用民間的競賽為海軍積累先進的船舶技術。”

  “當然,除了帝國皇家海軍的資助以外,也請父親在稅收和國家榮譽上給予獎勵,鼓勵民間團體和個人去接觸和研究新的海軍技術。 ”喬伊轉向腓特烈皇儲說道。

  腓特烈皇儲笑著點點頭,表示接受喬伊,這個掩藏在民用外衣的軍事企圖。

  “最後一個建議,就是水兵,合格的水兵不應來自於陸地,而是來於海洋。我想說的就是,帝國皇家海軍的水兵,應該來自於那些漁民家的孩子,帝國應該大力鼓勵遠洋捕撈業和捕鯨業。”

  “好處一,遠洋捕撈不是一艘船能做到的,而是一個船隊努力的結果,同樣,海上決戰也不是一艘船就能完成的,同樣也是一個艦隊努力的結果。”

  “從捕撈和捕鯨上學會團隊合作的水手來做水兵,要遠比來自內陸農場裡的孩子們更合格。”

  “好處二,海洋中的蛋白質要比陸地上更多,德國下一代的孩子們要強壯,必須要有大量的蛋白質補充,所以遠洋捕撈影響著德意志下一代人的體格,要想有更強壯的水兵,我們必須要推進遠洋捕撈與捕鯨業。”

  “好處三,推動遠洋捕撈船隊規模就是推動造船業,研究機動力強大的遠洋捕撈船就是推動船舶技術。”

  “另外。”喬伊看著滿臉認真的父親與施托施將軍,繼續說道,“維護漁業安全是海軍的重要職責,建造一些大型的通報船,去遠洋護漁,沒人會把這個看做是軍事競爭。”

  “海軍完全可以多造一些性能先進的通報船去遠洋護漁,一方面熟悉各地的海域,另外一方面麽,航行途中自然也可以演練各種新戰術。”

  寓軍於民,不說話多做事,一點一滴的積累實力,這就是喬伊為德國海軍的圖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