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陽光下的德意志》第136章 夜宴 12
  獲得施托施先生的舞台美術設計的幫助後,這場青春趴體最後剩下的問題就是場地了。在腓特烈皇儲,這個柏林博物館業界曾經的巨頭運作在,最後地址選擇在太子宮正對面的柏林軍械庫。

  柏林軍械庫(Zeughaus)應該是菩提樹下大街最古老的巴洛克式建築,由勃蘭登堡選帝侯腓特烈三世興建於1695年到1730年之間,最初是火炮兵工廠。在1875年變成了軍事博物館,二戰後又變成了東德黨的歷史教育基地。

  做為一座龐大的古老建築,裡面有不少寬敞的房間可供使用。對於這座菩提樹下大街上著名的博物館地標性建築,喬伊很願意投入資金和精力對軍械庫博物館加以改造了,畢竟喬伊前世在洪堡大學上學的時候,最喜歡流連於這座軍事博物館,今天的改造,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初心的不忘。

  太子宮與軍械庫兩個相鄰場地的選擇,對施工方來說也是理想的,至少在電氣走線上避免了很多麻煩,一切確定之後,太子宮與軍械庫立刻就成了繁忙的工地。

  太子宮的改造主要集中在電氣線路上,與歷史上電力事業的發展軌跡一樣,開關與插座也被西門子公司的發明了出來,唯一與歷史有些許不同的地方,就是現在的插座裡,早早的有了保護性接地線,這點比歷史早了40年,這個插座的保護性接地的發明,不再是美國人的功勞,而變成了喬伊的功勞。

  順帶著,燈泡的螺口燈座設計標準也同時確認,愚蠢且腦殘的卡口設計被扔進了歷史垃圾堆。

  同時在喬伊的推進下,圓柱腳帶接地插頭的德國插頭標準也同時確立。千萬不要小看插頭與插座標準,確立這個標準就意味著電器朋友圈的建立。相同的用電電壓,相同的頻率,相同的插頭插座,再加上領先這個時代的工業設計,德國電氣產品帶來的將是一場風暴。

  實際上,西門子公司從柏林火車站的電燈展示一開始,大量的訂單就已經應接不暇,不但柏林郊區的工廠急速擴張,在漢堡、在科隆、在德累斯頓、在慕尼黑的新工廠建設也排進了日程,甚至在美國、英國和法國的西門子工廠也進入了選址階段。

  不但工廠推進的熱火朝天,同樣在熱電廠的建設上也是如火如荼,其中柏林熱電廠的裝機容量設計幾易其稿,最後還是在喬伊的乾預下,決定先投產後擴容。

  在如此緊張的生產情況下,西門子公司接到喬伊的訂單後,仍然將喬伊的訂單排到了最優先的等級,所以喬伊的項目雖然時間緊迫,但是項目進展卻很順利。

  喬伊就像一個工地的工頭,只要下午放學後有時間,就拉著死黨們在兩處工地做監工。不但喬伊做監工,時常出現在工地上的還有一大幫的教授,甚至亥姆霍茲教授都抽空來了兩次,至於基爾霍夫教授、克勞修斯教授、倫琴教授和林德教授更是常客。

  非但科學界感興趣,德國經濟界和企業界的人也很感興趣,都想看看在喬伊的指揮下,如何對一處宮殿和一座公共博物館建築做電氣改造。在這場改造中,德國經濟界的有心人,終於發現了喬伊帶給這個時代完全不同的東西。

  通常,十九世紀的工作安排都是線性的,通俗的講就是一件事做完,再做另外一件事,按部就班的進行。而喬伊的工作卻不是,而是將一件工作分解為多個部分,在一個時間段內,同時啟動多件事情的工作,齊頭並進的進行工作。

  簡單的說,

就是一個人做10天事,盡力的變成10個人做一天的事,從以事件為導向,變成以時間為導向,這種變化讓很多人大開眼界。  其實喬伊的安排,就是現代人在工作中常用的時間安排進度表,以時間為導向,將工作的具體項目細分,做好項目的具體需求,預測整個項目的風險點,並做好應對。

  資本主義世界的生產,時間最為關鍵,喬伊的這一手表演,讓很多人產生了靈感,隱隱卓卓對如何進行社會化大生產有了一些想法。

  不管怎麽說,太子宮與軍械庫項目的進展,一切的一切都很順利,在威廉提出晚宴邀請後的二十五天之後,一個嶄新的太子宮和軍械庫,終於出現在眾人的眼前。

  六月的這些日子,喬伊奮戰在太子宮與軍械庫的工地上的同時,腓特烈皇儲與俾斯麥老宰相則奮鬥在外交戰線的談判戰場上。

  與智利政府的合作協議,進展的異常順利。德國外交部首先針對太平戰爭的交戰雙方,發出了正式的外交照會,要求雙方回到和平的軌道上來,用對話而非武力解決雙方的矛盾。

  緊接著,德國外交部發出外交函,邀請這場戰爭,雙方國家背後的支持者,英、法、美三國,與德、俄兩國共同參與到,和平解決此次戰爭的進程中來。

  這兩份照會一經發出,世界輿論嘩然,主流媒體們開始紛紛打聽,什麽時候德意志帝國開始關心世界和平了?而且還為明顯跟他無關的和平事務,積極奔走起來了?

  就在世界主流媒體還在品味德國外交部變化的時候,德國政府又為世界輿論界扔進了一顆炸彈,德國政府宣布,本國同時對此次戰爭的交戰雙方,實施官方禁運,尤其是切斷軍事物資貿易,同時為了體現德國政府一貫的人道主義精神,基本的人道主義物資不在此次禁運范疇中,德國政府希望以此來促進雙方和平的早日實現,同時號召各國政府積極響應。

  此言一出,世界輿論沸騰了,高聲叫好的,破口大罵的,積極支持的,冷嘲熱諷的各種聲音甚囂塵上,但是輿論界的主流聲音,對德國政府的和平言論和行動都是持積極肯定的態度。

  甚至在某些輿論裡,居然對俾斯麥宰相公開喊出了“和平宰相”的稱謂,至於是那些媒體和輿論,後世有心人認為,這些媒體背後的資金來源很可疑,極大的可能是德國政府。

  無論如何,老宰相在歐洲知識界的形象終於變成的正面了,而且聲望與風光,在歐洲政壇一時無兩。

  老宰相私下對智利特使巴爾馬賽達議員的說法是,德國外交部發表的呼籲南美太平洋各國,用談判的方式和平解決爭端,目的是為了幫助智利在軍事層面先喘口氣,便於下階段的軍事反攻的。對此巴爾馬賽達議員只能是,打心眼裡表示非常感謝。

  隨後由腓特烈皇儲出面,德國銀行業巨頭們梅茨勒銀行、貝特曼銀行、霍克銀行、薩爾-奧本海默銀行、德累斯頓銀行聯盟、德意志商業銀行和德意志銀行組成的金融聯合體,開始為智利的戰爭機器輸血。

  做為德意志帝國銀行業輸血的回報,巴爾馬賽達議員在智利政府的授權下,與德國民間資本們簽訂了大量的經濟合作協議。

  智利政府同意,將現在與將來所能控制地區內,所有硝石與鳥糞的33%所有權轉讓給德國民間資本。也就是說,如果智利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德國民間資本將擁有世界鳥糞與硝石市場1/3的所有權。

  同時,目前荒涼的安第斯山脈的礦業開采權,也被德國人獨佔,例如埃爾特尼恩特地區的智利政府所有的小銅礦,做為此次貸款的抵押品,交給了德國銀行業聯盟,德國銀行聯盟隨後將這片銅礦的獨佔開采權,賣給了魯爾區的礦業巨頭蒂森鋼鐵。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丘基卡馬塔礦區,它被出售給了格魯森爵士的馬格德堡企業,埃斯康迪達礦區被多特蒙德聯合采礦公司吃下,科亞瓦西礦區被萊茵鋼鐵吃進。

  歷史上,智利上述四個地區的銅儲量就超過2億噸。

  其他銅儲量超過2000噸的北丘基和曼薩米那礦區,則被好望鋼鐵股份、迪林根-修特鋼鐵股份、克洛克納鋼鐵廠、薩爾斯吉特-伊森伯格鋼鐵股份四家聯合瓜分。

  克虜伯公司對銅業前景的稍一遲疑,則錯失了此次對智利銅業資源的搶奪。

  從喬伊前世的眼中來看,此次對智利礦業的瓜分,意味著德國企業將賺的盆滿缽滿,因為上述礦區都是可以進行露天開采的高品位斑岩銅金礦,露天開采難度之低,簡直就是等同於白送。

  但是在智利政府的眼裡,德國人願意在智利荒涼的安第斯山脈投資,而且在合約中明確注明,要雇傭多少智利當地人,智利人將佔礦山雇工的比例是多少,並且保證在礦山正常運營後,要在智利投資建設多少所中小學,以及醫院,以及允諾在智利開辦大學的行為,讓智利政府視德國人為最親密的朋友。

  基於這種親密的關系,皇儲趁熱打鐵,秉著平等做生意的原則,德國經濟部又同智利政府簽訂了一攬子經濟協議,在工業投資,金融稅收,農產畜牧業銷售上再次簽訂了一長串協定。

  上述協議在懂經濟的巴爾馬賽達議員看來,相當於德國人千裡迢迢的跑來投資設廠,發放貸款,大量收購農產畜牧品,簡直就是巨大的利好。

  除了經濟方面,在軍事援助上,斯托克馬爵士以維多利亞皇儲妃基金會, 援助普魯士同胞的名義,慷慨的捐獻了德軍一個步兵師的現役武器裝備,送給阿根廷的普魯士後裔志願軍,並且明確表示,基金會將在德國募集普魯士志願軍上給予智利大力幫助,基金會要以民間的方式,參加到此次保衛智利的戰爭中去。

  最早的一批普魯士志願者,斯托克馬爵士表示,將在7月成行奔赴阿根廷。

  為了宣揚泛日耳曼主義,強調全世界日耳曼人是一家,日耳曼人的人權高於主權的至高理念,斯托克馬爵士爵士表示,與志願軍同行的,將是由德國新聞界組成的報道團。他們將會報道智利人民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以及德意志帝國民間對日耳曼同胞們無私支持。

  同時為了增進德意志帝國民間與智利民間的友誼,斯托克馬爵士代表維多利亞皇儲妃基金會宣布:一方面,將選拔並幫助所有智利的有志青年來德國讀書,基金會將承擔這些被選拔出來的有志青年的一切花銷;另一方面,將設立巨額獎金,獎勵那些致力於德智兩國民間友好交流,增進兩國傳統友誼的個人。

  對於斯托克馬爵士爵士的這番表態,巴爾馬賽達議員早就從老宰相那裡得到了解釋,這不過是將德國政府的意志民間化,目的是德國政府在做南太平洋戰爭調停時,不會顯得過於偏袒某方,而使和平進程進行不下去。

  這套二十世紀末才有套路,讓巴爾馬賽達議員看到的都是德意志帝國滿滿的誠意,在智利人感恩戴德的背後,喬伊在暮春之夜對智利的謀劃,百分之一百的完美實現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