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陽光下的德意志》第48章 非洲 上
  晚餐過後,喬伊領著李希霍芬教授早早的來到皇儲的書房。

  李希霍芬教授的學生們在書桌上鋪開那幅巨大的地圖之後,被教授要求集體在門外等候接受必要的傳喚。而喬伊則趴在這幅地圖上,在地圖兩條地質帶上,仔細的觀看著相關礦藏的標志和說明。

  李希霍芬下午來的晚,基本上沒看到喬伊在沙龍上的精彩表演,所以頗為驚奇的看著喬伊一邊看著地圖,一邊若有所思的在一本筆記本上記著什麽。

  “尊敬的李希霍芬教授先生。”喬伊突然的打破沉默問道,“請問您知道在兩條地質帶上,那些地方屬於那些國家的勢力范圍麽?”

  “嗯,我知道的喬伊。”李希霍芬教授回答道,“我現在可以幫你指出來。”

  “尊敬的李希霍芬教授,請您等等我,我準備個東西,再請您幫我標示出來。”喬伊邊說邊跑出了皇儲的書房。

  等喬伊再次敲開皇儲書房房門的時候,李希霍芬教授正在跟皇儲熱烈的討論關於德意志專利保護的轉化的話題。

  喬伊將幾塊不同顏色且寫著字的紙條貼在了李希霍芬教授地圖的空白處,而後手裡拿著一把五顏六色的紙條,站在地圖旁邊靜靜的聽著父親與李希霍芬教授的交流。

  不一會,李希霍芬教授注意到了地圖旁的喬伊,教授輕輕舉起雙手,搖著頭道,“看看我,只顧的跟皇儲殿下聊得開心,都忘了今晚最重要的事情了。”說罷,引著皇儲走到地圖前。

  “尊敬的李希霍芬教授先生,您忘了,非洲現在有哪些歐洲國家的勢力范圍,需要先幫我指出來嗎?”喬伊笑著問道。

  “我差點忘了,來吧喬伊,我幫你指出來。”隨後李希霍芬教授在地圖上一一指出了那些地方屬於誰的勢力。

  喬伊根據李希霍芬教授的指點,也一一將不同顏色的紙條,用大頭針插在了相應的位置,每種顏色代表一個國家。一幅直觀的非洲礦藏資源與勢力分布圖,呈現在腓特烈皇儲和大家的面前。

  李希霍芬教授看著自己的地圖經過喬伊帶有顏色的紙條一裝扮,顯得更加直觀和生動,不由得多看了喬伊兩眼,說道,“喬伊你這個辦法好,用色彩顯示果然更直觀。”

  喬伊微笑著不說話,但心中卻想到了自己的前世,“我們這些坐辦公室的白領們,跟老板和客戶匯報工作時的報告模板,最簡單和直觀的就是色塊分割圖形,這其實真不算是什麽。”

  在這幅1879的地圖上,已經很有點在歷史上1884年9月的柏林會議召開時,歐洲各國在非洲勢力的模樣了。

  北非贏家們是用藍色代表的法國,它佔據著阿爾及利亞;灰色代表的奧斯曼土耳其佔據著利比亞;紅色代表的英國人佔據蘇丹和索馬裡。這其中還夾雜著西班牙人的在北非的據點休達和梅利利亞,1879年的埃及還是處於紅藍雙色的英法共管局面,亞速爾群島和馬德拉群島則在綠色的葡萄牙人手裡。

  東非的情況要好於北非,沿海的厄立特裡亞、吉布提、肯尼亞、坦桑尼亞,內陸的埃塞俄比亞、烏乾達和盧旺達依然是一片空白,僅僅是索馬裡屬於紅色的英國,塞舌爾群島屬於藍色的法國。

  中非雖然還是大片未開發的處女地,像乍得、中非、喀麥隆、加蓬、剛果都還未進入歐洲人的視線,但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還是依靠在大航海時代的先發優勢,在中非奪得了兩個據點,赤道幾內亞被西班牙佔據,

而聖多美普林西比島在葡萄牙人的手裡。  西非應該是在1879年被歐洲各國(甚至還有遙遠的美國人身影),瓜分的最徹底的區域。黃色的西班牙人佔據著西撒哈拉和加裡納群島;綠色的葡萄牙人擁有幾內亞比紹和佛得角群島;藍色的法國人得到了幾內亞、科特迪瓦和毛裡塔尼亞;紅色的英國人地盤最多,包括岡比亞、塞拉利昂、加納、尼日利亞;而美國人也在十幾年前的南北戰爭之後,偷偷的拿到了利比裡亞。

  目前西非除了的內陸地區馬裡、布基納法索和尼日爾還沒有被長手長腳的法國人拿到外,也就是在西非沿海最後留給了德國人一處登陸點:多哥和貝寧。

  至於南部非州基本上是紅色的英國人獨大,這其中就有日後英國人皇冠上的寶石南非,當然1879年英國人控制的南非並不等同與於今天的南非,當時英國人的南非是由英國開普敦皇家自治領、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巴蘇陀蘭(萊索托)構成。

  除了英國人日後皇冠上的寶石南非以外,英國人還控制著讚比亞和毛裡求斯,而斯威士蘭也在其保護下;綠色的葡萄牙人控制安哥拉和莫桑比克;藍色的法國人則控制著馬達加斯加、科摩羅、留尼汪和聖赫勒拿這些南部非洲的島嶼。整個南部非洲也僅剩下津巴布韋、博茨瓦納、納米比亞、讚比亞這幾處空白地。

  當然,還有一塊屬於德國人的內陸殖民地尼亞薩蘭(馬拉維),這是靠近布爾人的一塊小小的殖民地。如果沒有這個非洲殖民地的小亮點,1879年之前的德意志在非洲將是一片空白。

  看著由李希霍芬教授指點下,標出的非洲勢力分布圖,喬伊不禁啞然。後世很多所謂的德意志帝國的研究專家們,變著花樣的強烈批評俾斯麥對非洲殖民地不思進取,不去開拓殖民地。

  喬伊看著這幅地圖就想說,你們好好看看1879年的非洲地圖,非洲沿海還留給德國人多少地盤?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靠著黃金三角貿易的先發優勢,先在非洲撈了一票最好的土地;而後英國人和法國人的依靠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的崛起,再次在非洲撈了第二票肥沃的土地。在非洲沿海地帶,留給德國人的土地就沒有幾塊。

  更何況1871年普法戰爭之後,德國人才獲得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統一,一個幾十年前還被法國人按在地上痛揍的德意志,要求它建國不到十年就超越老牌殖民強國英國和法國,在非洲擁有一大票殖民地...你們是專家還是磚家呀?!

  雖然在普法戰爭後法國人高喊殖民地就是一切,但是實際開始搶非洲地盤,也是在那個貪婪的比利時國王利奧波特二世, 在1879年探索剛果河之後才開始的。

  以至於英國人迪斯雷利首相在1878年,更是聲稱非洲殖民地是套在帝國脖子上的磨盤,因為在1884年的南非沒發現黃金和鑽石之前,南非不過是個勉強能自給自足的畜牧業殖民地,對大英帝國來說印度才是帝國的皇冠。

  所以在1872年俾斯麥宰相喊出,非洲殖民地對於德國人來說,更像是在夏日裡,一位不穿襯衣的波蘭貴族,披在背心上的柔軟的黑色貂皮外衣,好看是好看,但是除了好看就是悶熱和沉重。

   1880年之前的各國不重視非洲有情可原,非洲在歐洲人的傳統思維裡就是黑奴產地,做為最早提出廢奴思想的歐洲,早就不需要奴隸貿易所帶來的經濟收入,在沒有發現大量的礦藏和原材料之前,貧窮的非洲土著也沒有任何的經濟能力,可以消費的起歐洲工業產品。一個不能帶來任何利益的非洲,當然被那個時代所有歐洲著名政治家們所嫌棄。

  否則依照俄羅斯人對土地貪婪的天性和對溫暖海水渴求的個性,在彼得大帝時期就衝到非洲了,那裡還需要等到幾百年後的紅色帝國時期,在非洲喊打喊殺的爭奪勢力范圍。

  還有奧匈帝國雖然弱點,但總強過比利時這個三流的國家吧,要是1880年之前非洲真的這麽好,奧匈帝國既然能在1864年被法國人慫恿去拿墨西哥的王位,不可能沒有理由在1870年之前不去搞塊非洲殖民地,奧匈帝國不像後世的奧地利,可是堂堂正正的有出海口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