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陽光下的德意志》第4章 母與子 上
  擺在喬伊面前的是一份豐盛的早餐:一籃剛出爐熱騰騰的小麥小圓麵包,旁邊是各種巧克力醬、花生醬、果醬和蜂蜜的瓶子,旁邊的大陶瓷罐子裡裝著果汁和酸奶,甚至還有一份英式早餐才會出現的煎蛋和培根也擺在面前。

  維多利亞皇儲妃端著一杯熱花草茶,笑眯眯的看著小兒子狼吞虎咽吃著早餐的模樣,過去一周的憂慮終於煙消雲散,在做母親的看來,沒有什麽事比看著兒子吃飯更開心和幸福了。與前世母親近似的面容,都被親切的昵稱為喬,餓了三天(中間雖有吃些流質燕麥)的喬伊終於在小家夥的吃貨天性中,就這麽毫無任何違和感的代入了自己的新身份。

  在侍衛和女官們詫異的目光中,喬伊吃下了一大份成人分量的早餐之後,決定還是適可而止,一方面大病初愈擔心身體無法接受,另一方面可不想坐實吃貨的頭銜。而維多利亞皇儲妃卻是一臉寵愛,完全不介意喬伊的食量,隻是要求自己的私人秘書恩斯特-馮-斯托克馬爵士,為喬伊準備些奶製的酵母片。

  早餐過後,在喬伊的堅持下,他沒有再躺在床上,而是跟著母親走進了父親的書房。

  腓特烈皇儲的書房在太子宮的東北角,他做為柏林皇家博物館的館長需要在一清早就離家上班,所以在春日裡早上九點多,被太陽曬得暖烘烘皇儲書房內,為母親到了一杯水果花茶之後,喬伊和母親一起坐在窗邊的沙發上。

  溫暖的陽光下,甜絲絲的水果香氣中,喬伊決定趁著母親對自己康復後的喜悅心情,來討論下自己上學的問題。喬伊聊了一些輕松沒營養的話題放松了母親的精神後,喬伊想到了一個切入問題的合適借口。

  “媽媽,你知道麽,上次的詩歌主題的沙龍我見到弗蘭茨-梅林博士先生,他說父親大人是一個有責任感且意志堅定的人,在未來會是位好皇帝。”喬伊仿佛不經意的說了一句。

  “哦,喬喬,這是梅林博士先生親口所言?博士可從未正面讚揚過任何人!”維多利亞皇儲妃有些興奮,自己的丈夫能得到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著名人物的支持和肯定,這一直都是她積極努力的方向。“喬喬,博士他怎麽說的?”皇儲妃稍有些緊張的問道。

  “在沙龍上,博士先生跟他的朋友們談起了宰相大人的反社會黨人法,雖然不知道他們為什麽事爭論的很激烈,但梅林博士先生始終認為現在的社會是可以...被改良的,是的,梅林博士先生用的是這個詞,而且梅林博士先生總是堅定的站在父親大人一邊。”

  喬伊隨後自顧自說到:“媽媽,我也想變成父親大人一樣的英雄,既是一位戰無不勝的軍團元帥,又是一位能夠維護德意志精神的人!”

  “喬喬,之前你不是說,你想立志成為高斯教授先生(卡爾-弗雷德裡希-高斯與阿基米德和牛頓並列的數學家,頭像印在的當年10馬克紙幣上)一樣的人麽,為什麽想要成為一位元帥?”維多利亞皇儲妃有些詫異,“是誰跟你說了不該說的話麽!”維多利亞皇儲妃的聲音嚴厲起來。

  對於自己最小兒子教育,皇儲妃一直是朝著科學與文化的方向培養,希望自己的小兒子能夠擺脫德皇宮廷內的普魯士傳統軍國主義教育,最終成為一個在科學或者文化上有所造詣的人。

  其實不僅僅針對自己的小兒子教育,在對大兒子威廉和二兒子海因裡希的教育上也是如此,即便威廉做為皇位第二繼承人,

皇儲與皇儲妃也希望能給威廉多一些自由主義的教育,為了讓大兒子威廉和二兒子海因裡希擺脫宮廷內保守主義和軍國主義的影響,夫妻兩人甚至不惜和皇帝陛下大吵一架,最終如願以償的將兩個兒子送入了遠離柏林的卡塞爾完全中學接受教育。  事情有個美好開始,但不代表總有個美好的結局。6年的完全中學教育之後,皇儲妃發現,自己的大兒子雖然被自己努力的送進波恩大學,但最終還是變成了“普魯士”學生軍官社團的中堅分子,而二兒子在完全中學教育還未完成的時候,就決定加入德國皇家海軍。

  在讓兩個兒子遠離軍國主義的努力,最終失敗的打擊下,皇儲妃除了陷入深深的自責外,就是重新考慮對自己最小兒子的教育選擇,皇儲妃的決定是,讓喬伊重新回到了宮廷私人教育的原點上。

  唯一不同的是這次針對小兒子的教育將由皇儲妃自己親力親為,其中讓小兒子早早的旁聽自己所組織的文化沙龍,更早的接觸自由進步人士,也是皇儲妃教育方法的一部分。這也是為什麽皇儲妃又開始抵製自己兒子進入帝國的中學的重要原因。

  剛剛聽到自己兒子的這番話,皇儲妃下意識的警覺起來,難道有誰又在誘導自己孩子有從軍的這種念頭,這可絕對是自己所不能容忍的。

  喬伊敏銳的感覺到母親言語中嚴厲,也感覺到了母親言語中對普魯士傳統的軍國主義反感。

  歷史上看,德意志的軍國主義就是德意志這個民族建國的基石,從1640年普魯士公國的腓特烈-威廉-勃蘭登堡即位大選帝侯時,正值神聖羅馬帝國衰落,是新教與天主教之間激戰正酣的三十年戰爭時期。

  當時的普魯士公國在戰爭中面臨生死存亡,腓特烈-威廉大選帝侯依靠從瑞典學來的軍國主義道路,最終挽救了普魯士的命運。雖然他執拗的在以後的戰爭中始終與弱小者站在一起,並最終光榮的輸掉了一切朋友,但他最終為1701年普魯士的建國創造了條件。

  此後普魯士的歷代君主們經歷了王位戰爭、兩次反法同盟戰爭,普丹、普奧、普法戰爭,終於在19世紀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國家。德意志民族和國家的崛起和建立,與歷史上的其他國家和民族一樣,都經歷了鐵與血的艱辛考驗。隻是德意志軍國主義在德意志的統一過程中更加居功至偉而已,軍國主義使德意志統一,而統一的德意志使軍國主義更顯強大。

  雖然人們常說普魯士不是一個有軍隊的國家,而是一個有國家的軍隊,以此來說明普魯士建國歷程的非正義性,但是德意志哲學家和德意志國家主義思想之父約翰-戈特利布-費希特曾經說過:“德意志人民共用的同一種語言,早過任何人類藝術形式。語言猶如一條與生俱來的無形紐帶,自然而然地將德意志人民聯系在一起。讓他們相互理解,且愈加的親密無間。 德意志人民是一體的,且本就屬於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就是德意志的國家。”

  德意志人與生俱來的同一種語言和文化,這就代表了德意志人早就是一個整體,一個意識形態上的國家。而德意志的語言和文化歷史遠遠早於普魯士的軍隊,而普魯士人最終不過是用強有力的軍隊實現了德意志國家的完整和統一。

  我們今日所說的愛國主義,也是源於約翰-戈特利布-費希特的思想,縱觀17到19世紀德意志建國的歷程,統一國家和愛國無可指責!

  以作者的觀點看來:從歷史上看,20世紀之前任何一個民族國家的建立都充滿了火與血。同文同種的德意志文化早就存在於德意志普通民眾的意識形態中,隻不過最終依靠普魯士的軍隊鐵與血來實現。

  如果用後世單純以反對軍國主義的觀點,來批判19世紀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建國歷程,這絕對是無視德意志民族希望建立統一國家的訴求,也是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

  即便任何一個人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軍國主義就會發現,對軍人貢獻的歌頌,尊敬軍人的地位,在任何時期的任何國家並無任何不妥。而且現今世界也證明,軍事經濟發展也是整個國家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軍事技術的民用化更是促進了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兵役製也是各個國家保衛自己領土完整不受侵略的基本軍事體制,而男女兵入役最終導致了男女平等的現代社會觀念的實現。當然軍國主義中的那些軍閥主義、窮兵黷武和侵略別國這是要受到嚴厲批判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