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工業霸主德意志》第二百五十九章 英德海軍條約修正
英國要想保持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僅憑自身力量已經很難辦到,一戰最後失利使得其宗主國地位堪憂,首先是澳大利亞和愛爾蘭問題愈發突顯。而印度“皇冠”也被蒙上了不利的陰影,叫囂掌權的本土民眾已經讓英國人節節退讓,說不定哪一天就將與印度洋說拜拜了。

英法問題其實遠比英德問題更加複雜尖銳,可惜自威廉二世上台後,不知出於何種心態,英國人便總是和“親戚”過不去。

埃裡克執掌聯邦政府後,德國迅速調整了外交策略,英、法之間的任何矛盾都能成為可以利用起來的機會,尤其是在處理與美國的外交事務時,英、法之間必然各有所思,矛盾尖銳,甚至成為德國在談判桌上的重要籌碼。

在處理英國、法國、蘇維埃、挪威等國的外交事務時,同樣如此,德國會極力將“咄咄逼人”的形像遮掩起來,保持一副彬彬有禮的樣子,這是法國想學也學不到的本事。

意大利問題最終能圓滿結束,就是埃裡克政府的強大外交策略結出的碩果,大英帝國縱使有丘吉爾這樣強勢的海軍大臣,也無法單獨改變整個內閣對英德關系的重視。

畢竟英國需要德國幫助自己壓製法國,頂住蘇維埃。這是被利用,也是被重視,只要有利於自己,埃裡克不覺得丟了面子。

說到底,英國並不是懼怕蘇維埃,而是懼怕其倡導的政治思想,產業勞工奪權的做法使得英國王室驚慌失措,無論權臣還是巨商,都無法接受,排斥和打壓勢在必然。

法國同樣強力抵製蘇聯,兩國在意識形態上的矛盾並非是紙面上看起來那麽淡漠,而是切切實實的兩個層面上的權利之爭。不同於英國的是,法國沒有個人權益的得失,只有資本世界的自我保護和信仰上的抵觸。

許多像埃裡克這樣的“後人”非常無法理解一戰後的蘇維埃為何會被西方世界所隔絕,甚至妖魔化,並非是因為這個政權崛起於已故“歐洲警察”的身軀之上,而是其特有的政體感染力能快速整合社會底層民眾,並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像洶湧的潮水,像燃燒的烈火,無情地吞食著舊有的體制。

有了這個本就可怕的龐大身軀,加上高明的領導和比之前更好的執政效率以及一呼百應的號召力,讓人懼怕就變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勞合·喬治首相終於獲得了拔打越洋電話的機會,對方是德意志聯邦國家總統。聽完埃裡克的問候與軍事方面的看法,勞合·喬治笑著說:“總統先生的見解非常獨特啊,以至於讓周邊國家都無法趕上貴國的節拍,不過,這並沒有讓本人感到意外。”

“首相先生客氣了,德國歷來重視與貴國的友誼,本著互利共贏的目標,德國必須自己成長起來,不能拖了朋友的後腿,尤其是在北大西洋的利益方面,英國也需要有德國的有力配合,您說是嗎?”埃裡克不否認被勞合看穿了小心思,明人不說暗話,對待勞合·喬治這樣的資深領導人,埃裡克只能坦白地說出自己的需要。

“恕在下直言,總統先生在貴國海軍發展的問題上並沒有完全考慮英國的難處,只顧自己發展,卻將朋友放在爐子上燒烤,不知總統先生如何讓這場鬧劇收場啊?”勞合·喬治笑著發問,預示著英國可以考慮給予一些讓步,條件是德國立即給協約國一個書面陳情,或者是見好就收。

勞合·喬治的做法明顯是想把德國軍事失控的責任往外推。排水量超3500噸的驅逐艦,近20000噸位的巡洋艦,你戰列艦要造大多?想再次掀起海軍競賽拖垮所有人嗎?

英國已經背負不起了,

戰後經濟雖然多虧德國的附帶福利,英國接著這股東風已有好轉,但不想再次浪費人力物力。如果德國不聽英國的勸告,那就只能讓國際社會共同施加壓力了。“很抱歉首相閣下,本人不認為這是一場鬧劇,恰恰相反,德國想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所履行的也是國際義務。”埃裡克並沒有被勞合·喬治所駁倒,反而一邊振振有詞一邊發出反問:“澳大利亞被鄰國欺負了,首相先生會致之不理嗎?”

“當然不會總統先生,大英帝國的權威不能被挑釁,也無人可以動搖。”勞合·喬治的政治立場是堅定的,特別是在澳大利亞本身已經開始梳理本家爐灶的時候,必須確保英國的威望。

埃裡克笑了一下說道:“首相先生果然快人快語,說話也不藏著掖著,本人早就知道會是這樣的答案。”然後非常輕松地說道:“同樣的理由,土耳其正被強鄰希臘入侵,德國一樣不會袖手旁觀。”

勞合·喬治面對話筒,輕輕搖了搖頭,其實他已經猜到埃裡克會是這樣的回答。

“希土戰爭確實已經影響了世界和平發展的初衷,但事出有因,作為邦交國,英國也責無旁貸,但不知總統先生想作為調停方還是準備選邊站隊?”勞合·喬治的深層意思就是,這件事,我英國會插手,你德國該歇著就歇著,需要海軍乾的活,你一個陸權國家就別操心了,即使操心也只是瞎操心。

通話時間已經很長了,但兩人似乎並沒有辦法說服對方,此時,埃裡克不得不無事找事,盡量給勞合·喬治添堵:“關於橡膠的原料問題,暹羅國一直沒有給予德國滿意的答覆,這可是首相先生親口承諾過事,本國的特使正眼巴巴地等候貴國從中周旋,不知首相先生是否還記得此事。而就在前不久,又出現日本陸軍軍官公然毆打我駐暹羅國大使一事,國際輿論極大,貴國也沒有正式出面處理,為此,德國上下予以強烈遣責與憤慨!這兩件大事,希望首相先生能出於朋友的考慮,公平對待。”

埃裡克再次體現自己沒有咄咄逼人,也沒有讓勞合為難的意思,實際上,德國海軍的發展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更是保障國家利益的必然,只是動靜太大,以至於英國海軍部丘吉爾先生都在叫囂,如果英國再不做出反應,德國的軍隊就會橫渡英吉利海峽、打到大不列顛本土。

丘吉爾的說法肯定不靠譜,就目前而言,英國仍然是天下無敵的海上強國,如果說德國的海軍可以登陸英國本土,那麽,這支艦隊無疑是吹出來的,至少現在是這樣的。英國本土艦隊並不固定,需要處理全球殖民地的危機事件,但同時也會盡力保持在百萬噸級別左右的力量,對英倫三島實施防衛。

如此龐大噸位的海軍,德國二十年都未必能達到這一境界。就算錢不是問題,船廠、船台都不是問題,但是,艦船指揮員、基層官兵和支撐各種技術的士官,都需要長時間的培養和訓練,新型艦艇的設計周期、建造周期、下水舾裝、海試、回廠緊固等等,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並沒有其他國家說的那麽驚悚。

勞合·喬治擔心的不是德國一口氣把自己吃撐,換言之,那是別人的事情,他擔心的是因此引發世界新一輪海軍軍備競賽,英國的攤子鋪得太大,無暇顧及,因此,正努力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英國在總噸位上再讓百分之五。”勞合·喬治閉著眼睛“痛苦”地說道:“條件是德國需要分出一半以上的海軍力量到地中海,協助英國皇家海軍維護該水域的平靜。”

這是英國的底線,盡力保證英國本土周圍的海軍力量達到絕對優勢。

“首相先生未免小器,乾脆,德國海軍發展為英國皇家海軍總量的百分之六十,可以嗎?本人同意將本土百分之四十的海軍部署在地中海,但50%的補給由英國支付。”埃裡克同樣也提出了要求,雙方再次陷入短暫的僵局。

通過一番小小爭論,勞合·喬治勉強讓步,雙方最終口頭敲定德國海軍總噸位不超過英國龐大艦隊的百分之六十,德國將百分之六十的軍艦部署在地中海,英國承擔40%的補給任務。自此,英國再次因為自己的私利,有條件地結束了這次英德跨洋外交電話談判。

勞合·喬治以勝利者的姿態放下話筒,第二天便在唐人街10號向倫敦各界宣布了這次關鍵性的談判內容。然而,英國海軍部與內閣卻因此陷入了口角之爭。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4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