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工業霸主德意志》第一十九章 兜
  兜,口袋的意思,也有一個動詞的意思,那就是將東西套進去。

  德軍在1916年的下半年大規模的後撤,將整個東線戰場的防線讓出了一百多公裡,也將整個俄軍往自己這邊拉了一百多公裡。自波德平原東部開始到第聶伯河中間近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因為雙方的多次你來我往早已是破敗不堪,多年不事生產的地區此刻早已人去樓空,想從這些廢墟中找到可以吃的東西,簡直比遇到德軍的幾率還小。

  俄軍漫長的防線兩百多萬人,每天的吃喝拉撒讓身為統帥的布魯西洛夫當成了比德軍還危險的敵人。沒有子彈的槍還能用刺刀和敵人拚殺,刺刀彎了還能用身軀和德軍搏殺,但是沒有吃的,別說讓他們衝鋒了,不嘩變就已經是燒高香了。

  布魯西洛夫之所以痛快的答應沙皇這次的進攻,其實也有一部分減少補給損耗的意思在裡面,雖然很殘酷,但是為了大局著想,這是他必須做出的選擇。

  就在布魯西洛夫原以為這次的進攻會以雙方傷亡過大而告終的時候,德軍方向卻是在全線十幾個地段發起了一次反衝鋒。布魯西洛夫也收到了前線傳回的電報,但是沒有過多的擔憂,縱然德軍突破了防線,也不過是一地一城的得失,無法讓他的整個防線傷筋動骨。

  尼古拉斯二世,俄國的現任沙皇,聽到歐洲東線戰場上爆發的戰事後並沒有感覺有哪怕一絲一毫的輕松,英國喬治國王發來的電報還在他的桌上躺著,如果給他一個選擇,他寧願沒有戰爭爆發,或者俄國沒有牽扯進來。希望結束戰爭的他多次給自己的另一個表親德國皇帝凱撒・比利,即德皇威廉二世發去和談電報,但每次換來的都是冷嘲熱諷和極其苛刻的條款,懦弱的他沒有惡語相向,而是選擇了將這些情況告訴了喬治,換來的是喬治的鄙夷和猜忌。隨著新任的俄軍統帥在前線的頻頻勝利,國內的反戰聲也漸漸低頭,但是他並不輕松,依然膠著的戰局隨著德國的再次大規模行動又撲朔迷離了。

  自北起波羅的海但澤城開始,德軍沿著這條漫長的防線部署了超過65萬的大軍,這完全違背了當初的《施裡芬計劃》中以西線為主導的思想。原本的13個集團軍又重新編組為三個更大的集團軍群,北方集團軍群下轄第9、第10、第23集團軍,共計25萬人,由奧古斯特・馮・法肯森元帥親自指揮。東方集團軍群下轄由西線秘密轉運到東線的第2、第4、第7集團軍,共計22萬人,由赫爾曼・馮・弗朗索瓦這位艾德裡安推薦的新晉元帥指揮。而南方集團軍群由德軍和奧匈帝國兩軍共同組成的聯軍共計18萬人,指揮官是艾德裡安親自掛帥,實際指揮官則是東線總參謀長馬克思・霍夫曼。

  俄軍的進攻一開始的時候,按照原定計劃部署的德軍就已經開始了反衝鋒,這種打法直接就將戰場演變成了近身肉搏的地方。雙方的火炮都會顧忌傷亡而選擇停火,以免炸到自己人。而這也是霍夫曼想要的效果,實際指揮和觀察過戰法演練的他深知武裝運輸車的弱點。在沒有了炮火侵擾的情況下,武裝運輸車才會發揮更好的作用,隻要能夠在俄軍炮火來不及支援之前抵達俄軍前線,就能極大的減少傷亡和損失。

  一連幾天過去,萬斯都還活著,這讓駐足後方指揮的人感到很奇怪,按理說發起衝鋒後能回來的很少,甚至一個連的人出去後都不再有這個編制的情況也正常。但是萬斯的這個連卻在連續十幾次的衝鋒後隻損失了幾個人。

  不知是萬斯的指揮官奇怪,萬斯自己也很納悶。那些在他們發起衝鋒後緊接著同樣發起衝鋒的德軍並未過多的跟他們糾纏,而是短暫的接觸後就隨著一陣獨特的哨聲原路撤退了,雖然每次都有傷亡,但是卻不多。而被阻擋了攻勢的俄軍繼續發起衝鋒的效果大大的減少了,一陣金屬風暴就把他們擋在原地動彈不得,前線指揮官眼見衝鋒沒有效果,也吹響了撤退的哨聲。就這樣一連幾天過去,原以為會損失巨大的布魯西洛夫發現傷亡人數很少,隻比平日裡的遠距離交火多上一點。他有過一些閃現的念頭,但是卻總是抓不到關鍵的地方。

  這種詭異的打法並非沒有意義,而是埃裡克・艾德裡安根據布魯西洛夫戰役中精準彈幕不破壞前進戰場而想到的辦法,這種打法能夠讓原本該炮擊的部隊會顧忌友軍而放棄開火。沒有破壞的戰場當然就更容易讓武裝運輸車發揮應有的速度,突擊的時間更短,給俄軍反應的時間也就會越短。

  但是這種詭異的情況並非是在整個東線上演,僅僅是以北方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為主,居中的東方集團軍群平日裡該怎麽打,還是一樣的打法。沒有抓住關鍵點的布魯西洛夫想要親自去前線看看這種情況到底是怎麽回事,就在他還在路上的時候,德軍的進攻終於開始了。

  埃爾溫・隆美爾少校,因多次立功,榮獲兩次鐵十字勳章,又因參與作戰計劃設計而被提拔成為北方集團軍群下轄的第1裝甲旅的指揮官,他的副手是同為設計者之一的費迪南德・舍爾納,此時已經晉升為上尉,是裝甲旅的副指揮官。

  這些當初的設計參與者都已經被下放到各個部隊當中擔任主要進攻力量的指揮官,這是艾德裡安當初承諾的,也是必然的,熟知計劃內容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還有一點就是他們都在後方親自指揮過這些戰術,不單單隻有他們,那些莫名其妙下台和退居後方的高層都有參加這些秘密演習,掌握了這些突進力量的使用方法和要領。

  1917年2月16日,德軍的進攻在傍晚時分開始了,而此時的俄軍因為白天發起的衝鋒而打算休整次日再戰,卻不想德軍的衝鋒卻突然開始了。原以為又是一次草草結束的衝鋒卻沒有如俄軍想的那般,黑壓壓的一群德軍正快速的逼近俄軍防線,有的人探出頭來看著戰場上那些被余暉襯托的德軍以從未有過的速度朝著他們衝來,接著就是一陣金屬風暴將俄軍防線打得泥土飛濺。 密集的子彈在傍晚顯得格外耀眼,猶如一張可以流動的絲綢。已經抵達前線的布魯西洛夫正拿著手中的望遠鏡站在後方看著其他俄軍士兵看到的景象,卻驚訝得說不出話來。而這個時候,隨行的傳訊兵也把各地指揮官發來的電報交給了他,看著電報上的內容,不難想象其他地方也是這般模樣。

  最先抵達俄軍防線交火的是那些乘坐武裝運輸車快速穿越戰場的士兵,這些士兵都是德軍中的佼佼者。每一輛裝甲運輸車都是一個突擊班,十個人裡面就有一個人拿著一把可以單人操作的MG-16H型機槍,其余的人則是人手一把MP14或者改進型的MP16衝鋒槍。以艾德裡安的設想,這些人的任務並非是主要的輸出力量,而是起到用絕對的火力壓製清理和佔領關鍵地點的作用。輸出力量就交給了快速跟進的步兵,他們才是真正在接下來的戰鬥者承擔主力的部分。畢竟武裝運輸車的數量有限,隨著戰鬥和非戰鬥的損耗,這種本就不多的存貨會越來越少。

  布魯西洛夫在接到電報後沒有停留就趕回了自己的司令部,打算坐鎮後方盡快穩住目前的狀況,但是他萬萬想不到的是德軍給他的反應時間根本不夠用。等到他回到司令部後,南北兩端的戰事已然結束,隨著防線的丟失,情報也隨之截止。早將地圖熟記於心的他只需稍稍在腦中過了一遍就發現了德軍的主攻方向是東普魯士地區和喀爾巴阡山脈兩處。

  突破防線的德軍先頭部隊沒有停留,在夜色的掩護下,朝著平原深處繼續前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