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工業霸主德意志》第五章 戈爾利采戰役
  1915年4月24日,艾德裡安拖著身心俱疲的身體從東線大本營返回了自己的指揮所,結束會議的他來不及歇口氣就開始馬不停蹄趕回指揮所裡看著各地傳來的電報,確保所有物資都已經盡可能的到達了前線。

  僅由幾個德語詞匯和大量阿拉伯數字組成的電報是他教授的一門統計學,經過電報員的參與,終於將表格的格式也通過摩爾斯電碼編譯在冊並且在東線通用。省去了大量的無用屁話,看起來雖然枯燥無味沒有了感情色彩,卻也更加直觀簡潔效率提升不少。就連魯登道夫也是私底下和身邊的人稱讚過艾德裡安聰慧過人,是個奇才。

  卻又說到艾德裡安的本職工作是後勤,專供東線所有部隊,上到行軍打仗,下到吃喝拉撒所有事情的他,將1914年的日運輸量40噸物資,提升到了1915年均日650噸物資的程度,讓所有知曉內幕的人都是咂舌不已。德皇威廉二世甚至在和興登堡的私下書信裡都有提到過艾德裡安的成績,說要好好嘉獎這個年輕人。

  做事一絲不苟,哪怕是對自己有提拔之恩的興登堡也一副公事公辦的嘴臉,讓魯登道夫也是對艾德裡安生不起半點厭惡之情,所以當兩人私下裡討論給艾德裡安授勳的事情,魯登道夫也是抱著送人情的態度表示全力支持。得到了魯登道夫的支持,興登堡在給德皇威廉二世的回信裡就更加的大膽,直接提出在戰役結束後憑借成績授予艾德裡安藍馬克勳章。

  這種事情本是德皇威廉二世和興登堡私信交往的內容,卻總還是瞞不過有心人,就比如和興登堡已經不對頭的總參謀部的總參謀長法金漢。本著能惡心對手就是最大樂趣的準則,法金漢公開聲稱這個年輕的後勤總長是一個能力不足的關系戶,更是扯出黛娜這個女友的背後勢力。

  通過口口相傳,艾德裡安自然也是知道了興登堡和魯登道夫聯名推薦自己獲得藍馬克勳章的事情。當聽到這件事情的時候他隻是淡然一笑,當作了玩笑,不過自法金漢的公開言論出來後,他就知道不會是空穴來風。本來他自己覺得自己也不夠資格,遠離前線,蜷縮在後方相對的舒適民房裡,確實沒法和那些沙場拚搏的軍人相提並論,但你一個高我不知道多少個等級的參謀總長至於因為私怨損我嗎?說我攀高枝,拉關系,是關系戶?不帶這樣打壓我的啊!

  可艾德裡安卻沒法報復人家,官大一級壓死人,更何況兩人根本不在一個層級,就別提他多鬱悶了。隻好把怒火發泄在了工作上,盡量把任務完成得漂亮,以事實來打臉。

  就在東線的物資運輸量穩定逐步攀升時,既定的戰役發動時間到了。

  1915年5月2日,戈爾利采戰役爆發。

  自克拉科夫以北、喀爾巴阡山脈到切爾諾夫策就是戰役發起的關鍵地段,而在最為關鍵的35公裡寬的突破地段上,共有奧匈第1,第2,第5集團軍,德奧聯軍共計11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14.3萬人,輕型火炮957門,重型火炮662門,迫擊炮1211門,機槍1134挺。還覺得不夠給力的德軍還給奧匈軍團內編入了一些德軍師來加強火力,配備優秀的高級軍官。在進攻還未開始之前就已經被高效率的後勤團隊武裝到了牙齒,鐵公雞・艾德裡安的名聲一時銷聲匿跡。而對面俄軍的駐扎在加利西亞由伊萬諾將軍率領的西南方面軍需要防守一條長達600多公裡的防線,從皮利察河一直到羅馬尼亞邊境(切爾諾夫策城附近),

由於缺乏情報,對於德軍的這次準備進攻簡直就是置若罔聞。認為西南方面軍的主要任務仍然是以俄第8集團軍以及俄第3集團軍的部分兵力完成喀爾巴阡戰役。對如何抗擊德奧聯軍準備實施的進攻沒有采取有效實際的措施。  艾德裡安仔細的將現有數據和歷史書上的數據做了一個橫向對比,不管是從哪個方面,德軍都在軍備優勢上超出原有的一倍有余,歷史上的這一場戰役德奧聯軍順利打碎了俄軍想要繼續擴大喀爾巴阡山脈戰役勝利果實的美夢,從一定程度上講是獲得了戰役勝利。縱然知曉戰爭走勢,甚至是結果的他,也沒想過要插足這次戰役,首先就是不懂規劃,貿然提個建議還答不出個所以然來豈不是鬧個大笑話出來?那還不如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乾好乾強來得實在,省的丟臉丟到德國。不過,這幾月的軍旅磨練,確實讓艾德裡安收益頗多,這可和後世的物流概念完全不一樣,難度何止是傳奇,簡直是地獄。而且太空物流雖然危險,但是並不複雜,哪像這個時期,同樣危險,還各種自然,人為的阻礙。

  因缺少情報和對應措施,且主戰方針依舊是擴大喀爾巴阡戰役的俄軍在被突破地段的部署僅僅隻有俄軍第3集團軍的一部分,俄第3集團軍超過18個步兵師,6個騎兵師。而在被突破階段僅有5個步兵師,合擊6萬人,輕型火炮141門和重型火炮4門,機槍100挺,甚至很多軍備處於罷工狀態,缺乏保養和維護僅僅隻有不足半數可以使用。

  德奧聯軍在人數,軍備、情報均處於壓倒性的優勢下終於在5月2日這天發起了進攻。

  德奧聯軍的首要任務是在戈爾利采和格羅姆尼克地段突破俄西南方面軍的陣地,在薩諾克以西合圍拉德科・德米特裡耶夫將軍指揮的俄第3集團軍,並向佩列梅什利和利沃夫發起進攻,如果一切進展順利,那麽針對俄軍在東線的主要力量都會處在被動狀態,本就無法統一行動的俄軍勢必再次遭到萬噸打擊,再也難以翻身。

  而就5月3日坐等在東線大本營的一眾高級官員包括艾德裡安都在焦急的等待著前線的捷報。終於在中午時分,處於最左端的德國第4集團軍率先取得階段性勝利,聽到這個消息後的艾德裡安還是在心底裡說了一句:“果然還是偏離原本歷史軌跡。”

  就像是喜鵲叫門一樣,自德國第4集團軍取得節點勝利後不久,接二連三的捷報頻傳,第11、3、2集團軍靠著絕對的火力優勢以及俄軍接連遭受打擊的低落士氣一舉跟上了第4集團軍的腳步。俄西南方面軍的第3、8、11集團軍大部分未能來得及撤退,被俘達3萬多人,武器裝備若乾。隨後雙方進入了長途旅行階段。德奧聯軍在後方不斷追趕,而俄軍卻加快了後撤的步伐。

  在來東線大本營之前,艾德裡安特意翻閱了關於這段歷史的記錄,並不詳細,卻也知道一些大概情況,至少兩軍接觸短短一天就俘虜俄軍3萬多人的事件,根本就沒有。不過他也不想管了,木已成舟,想多了徒增煩惱,怪就怪自己喂奶喂得太狠了。

  每天艾德裡安都不厭其煩的安靜的坐在作戰室內等候第一手消息,是因為太感興趣了。偏離了原本的軌道後,蒙受了歷史上不層蒙受過如此大的損失的俄軍西南方面軍統帥會作出怎樣的改變,還是如同歷史一般在維斯瓦河到德涅斯特河沿線布防呢,還是會繼續後撤呢?

  整個5月,東線大本營都是捷報不斷,德皇威廉二世頓感柏林上空的霧霾都是那樣的美麗純潔,不再令人討厭了。

  自戈爾利采戰役打響以來,俄西南方面軍連續丟掉了塔爾努夫,薩諾克,桑博爾,斯特雷,加利奇,斯坦尼斯拉夫等奧匈帝國邊境城市,普熱梅希爾的爭奪戰也已經進入最後階段。6月7日,俄西南方面軍的殘軍第8集團軍突破奧軍包圍圈與第3集團軍匯合後順利後撤,退守盧布林,而第11集團軍則用一個人的身軀勉強填滿了兩個集團軍留下的大空缺,布防線長達130公裡寬,反而成為了防守力量最為薄弱的環節。相對於西線的膠著戰況,東線的推進速度是平均每天10公裡的速度推進。看準戰機的興登堡立刻致電法金漢,希望能將力量放在東線,將俄軍打回明斯克以東,確保在兩年之內俄軍沒有進攻的能力。果不其然,這封電報被法金漢甩到了一邊,兩個人的關系再次降到谷底。

  艾德裡安卻在為取得的戰果沾沾自喜,看過原軌跡戰況的他當然分別得出前後的差別。原本一開始的進攻不力,在自己奶水充足的情況下竟然首戰告捷,原本一天不過2~5公裡的推進速度,現在成了一天10公裡,這還是因為戰線越拉越長,兵力吃緊的情況下放緩了速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