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工業霸主德意志》第一百零九章 《柏林和約》簽署
  和談每前進一小步,都是各方大吵大鬧的結晶,“和約”還遠沒到簽署時候,美、法兩國就一直互懟,並各自揚言中途退場,這讓德國總理施特雷澤曼和外交部長米勒哭笑不得。施特雷澤曼已經不好意思總是去麻煩總統先生,如今,光是一個財政部就夠艾德裡安頭痛的了,更何況這些天總統還得花時間陪伴自己的老婆孩子。

  實際上,艾德裡安並沒有施特雷澤曼想象的那麽焦頭爛額,反過來,和談到什麽時候都無所謂,只要“和約”沒有簽字生效,他就有權力組織大批人力物力對洛林、薩爾等能源區域進行緊急開采,短短幾個月,他已經碩果累累,他很感謝那些屎少屁多的各國元首們毫無章法的胡鬧。

  財政部長沙赫特從漢莎宮出來就沒休息過,好些日子忙得連家都沒回了,因為人手不夠,他得幾頭兼顧,一是爭議地區礦產的緊急開采;二是全國范圍內的工業大恢復;還有農業發展的長遠規劃等等,除了找艾德裡安要人以外,他反倒不想讓任何人打擾自己。

  礦區工地上,春天的太陽並不火辣,但沙赫特卻已是滿頭大汗,采礦機24小時轟鳴,但他還嫌不夠,整天上躥下跳,不是訓人就是找毛病,連最嚴苛的工礦局長都看不下去。沒辦法,他就是這性格,其實,所有人都十分懂得這位部長的心情。也是湊巧,掘進機器剛巧出了點問題,工人們正在緊急排除故障,沒想到沙赫特就象從天上掉下來似地,一個個劈頭蓋臉地開始了批評。

  助理跑過來附在他耳邊嘀咕了一下,沙赫特一陣驚訝,連忙拿上安全帽就往山下走。

  埃裡克?艾德裡安就坐在他的臨時辦公室裡,沙赫特一邊分附倒水,一邊衝著艾德裡安說:“總統閣下,下次再來請先打個招呼,你看看,我這樣子有多狼狽。”

  艾德裡安笑著說:“不,我的部長閣下,你的模樣一點都不狼狽,沒錢的時候才真的狼狽,明白嗎?你要的人我可以給你,要多少給多少,但你要的機械我沒法滿足你,你得自己想辦法。作為國家的錢袋子,我希望你能用最短最快的速度鼓起來。”

  國家還在半癱瘓狀態,沙赫特知道艾德裡安一時無法滿足自己的需要,但他卻另有對策,只不過想先跟總統商量:“您說得對總統先生,我想把國內油料重新統籌安排,讓幾家重點龍頭工礦企業率先復工,以滿足國內開采業的需要,這件事情在您這裡獲得通過的話,總理那裡就好辦了。”

  艾德裡安非常讚同:“想法非常好,這也是我為什麽要來找你的原因。和談進展緩慢,對於德國來說並不是什麽壞事,但法國人現在不斷向和談各方施壓,其中就有關於德國境內所有軍工企業生產機械、設備沒收後轉移海外的計劃,其實就是悉數銷毀,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抓緊時間將大部份軍工設備迅速就地轉為民用,打破這種被動局面,為今後的生產重啟留下堅實的老底子,有困難嗎?”

  沙赫特想都沒想,激動地說:“英明的總統閣下,《關於德國戰後經濟複蘇的計劃書草案》我都寫好了,如果您今天不來,我還準許抽時去去找你的,這可太好了,沒想到我們想到一塊兒去了。”

  看著沙赫特勞累的模樣,艾德裡安心裡很不是滋味,眼下派給他的人大都是一些外行,要想完全進入角色還需要認真地磨練。其實艾德裡安身邊不是沒有這樣的人才,但為了避免別人說閑話,他不能隨便啟用,這人就是總統夫人黛娜。

  沙赫特知道黛娜是軍工機械方面是專家,但總統不說,他也不敢提,畢竟人家現在那身份怎麽能幫自己乾這樣的粗活呢。

  艾德裡安對沙赫特進行了一番鼓勵,並告訴沙赫特自己永遠都是沙赫特工作方面的堅強後盾,然後就上車離開了。

  各國的代表在“和約”沒有簽署前都不會輕易離場,否則會視為棄權,27國代表裡,有人歡喜地留下來等待最終的結果出爐,也有沒有達成所望的國家心灰意冷、想要離場,畢竟各國的政事不能耽誤。

  法國在洛林問題上糾纏不休,德國感到左右為難,因為德國與英美私下的議案也因此一再被干涉。於是,由美國總統威爾遜見證下,英、德兩國繞開法國總理克裡蒙梭,單獨就德國殖民地歸屬權和雙方的條款進行了縝密的磋商,最終結果令雙方都十分滿意。英國喜滋滋地拿到了德國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另外還就海軍艦船噸位的比例也達成了令雙方都能接受的11:5,據此,這是在衡量法國軍艦總噸位不及德國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果法國軍艦的總噸位超過了德國軍艦的總噸位,那麽德國在與英國協商後可以追加同級別的艦船。

  德國現有的軍艦將與英國交換資源,還在船塢中在建的船隻也將繼續完善後出售給英國,英國在此期間將派遣專家和技術人員搞好接收和質量監督工作。

  這樣的條款艾德裡安基本上是滿意的,德國沒必要在噸位上咬死不放,以陸上為主的國家軍隊沒必要在自己的天然短板上費工夫,只有當德國擅長陸地領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時,才會兩者兼顧,甚至三者兼顧,並打造出更加優秀的海軍。這次和談,德國能爭取到至少二十年的安寧發展期,海軍的精英路線,以及空軍的非凡戰鬥力就能逐步實現,當然了,現在一切都為時尚早。

  英國的問題解決了。

  美國的“十四點綱要”德國一貫表示支持,這也是威爾遜總統想要的結果。

  迫於德國經濟壓力和英、美補給困難,艾德裡安遂下令由國防部長勃勞希契親自奔赴各戰俘營,主持並陸續簽發釋放證明,讓英、美兩國將士陸續登船駛離歐洲大陸各自回國。

  在克裡蒙梭再三催促下,法國問題經艾德裡安間接過問,施特雷澤曼向法方宣讀了如下條件:

  1、洛林歸屬德國,但不設邊防軍, 僅由德、法兩國共同組建的聯合國警察局負責地區治安,由英、美共同監督。洛林礦藏開采權由兩國共有,所獲為法國6成,德國4成,為期10年。德、法兩國都不得在洛林邊境上駐扎軍隊。

  2、薩爾無主權爭議,一直都是德國的,為了表現出德國的誠意,可以在境內不設邊防軍。

  3、萊茵河以西德國的駐防力量不超過10個師。

  4、德國陸軍坦克以及設計圖紙等技術交由法國處置。

  5、德國三軍將出售一切現有軍工生產設備。

  在外界看來,德國為尋求世界的和平與安定,甚至不惜出讓國家主權,德國總統本人在處理各國事務中,慷慨仗義,忍辱負重,集聚了很高的國際威望,並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和平的浪潮。各國將艾德裡安稱為“國際友人”並建議給艾德裡安總統頒發諾貝爾和平獎。實際上,德國做這些對德國本身無關痛癢,更何況德國的民眾支持他們的總統,哪怕喪失主權的條款,在德國國內也鮮有人反對,大家反而覺得總統為了德國民眾早日脫離戰爭的苦痛而忍受著法國的無理。

  美、英兩國出乎意料地在這些條款上大力地支持德國,聲稱法國若是連這樣的條款都無法接受,只能視為逼迫戰爭繼續,法國將會得不到國際上的任何支援,這樣的聲明其實已經帶有了威脅的意思,法國總理克裡蒙梭隻好答應在條款上簽署。

  1919年4月6日,在和談開展了近4個月之後,四大主要國終於和其他國家一同簽署了《柏林和約》,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宣告結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