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工業霸主德意志》第一百零五章 洛林與薩爾
  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各國的爭吵聲中、於柏林德國總統府貝爾維尤宮草草收場,然而,真正的核心國家卻並沒有就此罷休,美、英、法、德四國首腦都有各自的小盤算,先打發完那些二流跟班,接下來才是真正實質性的談判。

  英國的要求是最不明確的,除了需要意識形態的歐洲武力平衡外,還意味著想得到德國的海外殖民地,包括膠州灣。

  美國人的立場會在很大程度上牽動英國人的神經,尤其是在法國索求方面,更是顯得含糊其辭,換言之,英國既不想要一個強大的法國,也不想要一個已經被削弱了的德國,法國強大了,英國就失去了歐洲霸主地位,德國削弱了,就少了一個抵禦紅色蘇聯的堅強盟友,這兩方面都是不合算的。所以,當法國代表痛斥德國“生於不義,死於恥辱”提議製裁戰爭禍首、肢解德國時,勞合?喬治便堅決地站在美國總統威爾遜的陣容裡:“既然是和談,就要建立互信、互諒的基礎上,以暴易暴的做法,英國是堅決反對的。”

  威爾遜總統覺得法方代表說話過於刺耳,沒予理睬。

  英國本土在戰爭中雖然沒有遭受嚴重的戰火,但首都倫敦多次遭到德軍戰機的轟炸,況且還有許多英軍士兵在戰爭中喪生,因此英國國內的廣泛民意仍然是希望對德國有所懲罰。然而,首相勞合?喬治認識到一旦英國提出各種各樣的索求,恐怕不利於和談的繼續進行,況且還有大批英軍戰俘沒有交還,他不想讓和談出現意料之外的問題,畢竟德國的埃裡克總統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家夥。勞合?喬治想過很多很多,他不想讓德國承擔過多賠償,也不想改變歐洲大陸的整體格局,如果法國成為歐洲大陸的超級強國,便與本國意圖維持一個均衡的歐洲的傳統政策相違悖:“在柏林和談之初,我們曾經達到過共識,基於德國對本次和談提供的條件和誠懇的態度,如果一定要讓德國受點懲罰,英國讚同削弱德國的海軍力量。”

  法國首席談判代表克裡孟梭對德國懷有強烈的仇恨情緒:“法國的主要態度是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國軍事勢力,不僅要收回洛林,還要將法國的邊界東移到萊茵河,同時在德國的西部建立一個萊茵國。”

  勞合?喬治雖然理解法國人的仇恨思惟,但克裡孟梭的提議卻讓他感到異常吃驚:“克裡孟梭總理閣下,你認為德國人會這麽做嗎?威爾遜總統一再強調維持歐洲大陸的原狀,你的提議只會把戰後的歐洲進一步撕裂,我代表英國政府堅決反對!”

  其實克裡孟梭總理也知道德國不會輕易就范,但心裡仍有不甘:“放棄建立萊茵國的要求也行,但作為交換條件,那就由協約國軍隊佔領萊茵河左岸30年,並將薩爾礦區交給法國。”

  威爾遜總統的本意就是想保持德、法之間的力量平衡,同時也想讓德國的軍事力量成為西方世界的堡壘,對抗蘇聯,對於克裡孟梭一再提議削弱德國的建議的本來很不高興,當他聽到法國又出現一項新的要求時,頓時非常惱火,便不耐煩地說:“非常抱歉克裡孟梭總理,德國已經在和談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討論的議題也很廣泛,但美國政府從來沒有聽到還有個什麽薩爾問題。”

  克裡孟梭一聽,差點被氣死,心想,好你個威爾遜,難道說你就是個親德分子?他看了看在場的各位代表說:“我可以非常負責任地對各位先生們說,任何一個法國總理都不會簽署一項把洛林拋給德國人的條約,

我不會做法國的罪人。”  威爾遜很是不爽,冷冰冰地譏諷克裡孟梭說:“總理閣下的意思是不是說,如果法國得不到它想要的東西,就會拒絕跟英、美和其他協約國家合作了?”

  克裡孟梭被威爾遜懟得一時無言以對,因為美國的立場往往能得到英國方面的支持,克裡孟梭無法面對英、美的聯合陣線,便氣衝衝地離開了會議室。

  德國總理施特雷澤曼一直沉默不語,作為和談的東道主,他不便於盛氣凌人,再者說,艾德裡安在本次會議召開之前就曾經告訴過他,美國的威爾遜總統不會讓一個強大的法國在歐洲獨大,只要德國低調行事,和談的結果就不會太壞。眼前,他相信英、美兩國領導人也一定察覺到了法國議題中的種種險惡用心,既然如此,倒不如真的做出一個讓英、美兩國放心的姿態算了。

  會議臨時中斷,威爾遜總統覺覺有些不妥,同意做出一點點讓步,並派人去過道裡尋找克裡孟梭,並告訴他說美國可以理解法國在洛林、薩爾和萊茵兩個問題上的立場。克裡孟梭一聽,以為英、美兩國松口了,緊接著便又提出了三項要求:第一是在德國的東邊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這個國家必須包括德國部份地區在內。其理由是用來對付來自蘇聯的紅色威脅;第二則是盡力控制一下德國人的腰包,要求德國必須適當賠償戰爭損失,哪怕只是象征性地也行,因為法國政府必須對國民有個交待;第三是約束德國的軍事機器,特別是要限制德國的陸軍數量和軍火生產能力。

  法國的這些要求,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到英、美兩國的反對。英國認為按照法國的藍圖建立起來的德國東部新國家,就意味著德、法兩國在歐洲地位上的此消彼長,而新建立起來的國家必定會與法國走得更近,不利於英國在歐洲的話語權,因此堅決不讚成法國的主張。

  勞合?喬治首相尖刻地對克裡孟梭說:“總理閣下的藍圖非常誘人,這麽縝密的構思,絕對不會只是出於對德國的憤怒,而且也不象是今天才有的想法啊。”

  克裡孟梭兩手一攤:“貴國在這些問題上總是處處袒護德國,讓法國和其他協約國百思不解,法國承認戰敗,但至少我們不能連自己的想法都一同讓德國人的炮火全部毀滅了啊”

  威爾遜見克裡孟梭這次沒有生氣走人,隻好為其解圍:“賠償的問題可以考慮,施特雷澤曼總理也在,他等下可以表個態,但不能太過分,因為現在的德國也是千瘡百孔、百廢待興,國民的生活非常困難,如果我們還要強行要求他們進行高額戰爭賠償的話,那就無異於舉起屠刀殺人了。我想,這個問題可以放到下一步,可以交由一特別委員會研究解決,克裡孟梭總理,你還有別的意見嗎?”

  顯而易見,美國也不想利用德國的賠款來加強法國的力量,特別是美國更擔心法國的過分要求會逼迫德國真的向紅色蘇聯看齊。那樣的話就失去了這次和談的真正意義。這時,工於心計的勞合?喬治乘機提出關於限制德國軍備問題,英、美同法國的意圖也不完全相同,它們的主要興趣是削弱德國的海軍力量,而對陸軍則主張寬大為懷,給德國保留一支能鎮得住紅色蘇聯所必須的力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