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工業霸主德意志》第七十三章 法國的態度
  德意志聯邦的內戰雖然已經隨著艾伯特的辭職而宣告結束,但德國的對外戰爭還在持續發酵,潛在的敵人依舊還在。在意識形態上,國內很多人都只知道艾德裡安沒有親臨全國統一的第一線戰場,卻鮮有人知道艾德裡安並非只是在漢諾威動動嘴皮子、遙控指揮他的軍隊,更沒有人知道他在贏得國內統一戰爭的同時,也在與英、法、美、蘇等國就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問題進行斡旋。

  從表象上看,德國東部目前似乎看不到還會戰事的可能性,但卻並不代表現在的德國東部永遠沒有危機、沒有潛在敵人。正相反,蘇維埃政府成立以後,原本屬於德國佔領區的波蘭部份地區,因為有了蘇聯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已經出現了紅色政權,並且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日益壯大,這樣的紅色政權雖然沒有得到國際上的普遍的承認,卻已經在蘇聯的協助下,已經成為波蘭地區實際的掌權者。一張巨大的紅色鐵幕就在東部張開,而且緊緊貼在了德國的面門上。蘇聯,這個紅色的先鋒和代表,並不僅僅只有德國的權貴階層感到驚惶失措,還有英、法、美等國,尤其是美國,他們時時都在關注這張有可能張開的紅色大幕,同時也對這張紅色鐵幕引起了十萬萬分的警惕。

  對於英、法、美,也包括德國,蘇聯的成立幾乎沒有什麽懸念,但是,所有的國家都不敢評估它的能量,也無法評估他的能量。就目前的形勢而言,以德國為首的盟軍剛好將這張紅色鐵幕與英、法、美這幾個國家隔開,德國,這個被夾在中間的國家會倒向哪一邊,也話美、英、法等國的心裡都在打鼓。

  赫爾曼?米勒,德國的新任外交部長,同時,他也是德國的聯邦黨成員。自從德國艾德裡安在漢諾威建立政權開始,德意志聯邦國負責這項和談工作的赫爾曼?米勒,多次接到艾德裡安的加密電報,內容大同小異,歸根到底就是要求他務必在與協約國商討停戰時,必須確保德國不能是戰敗國。

  艾德裡安將他的態度和要求明確的告知了米勒,而且態度非常堅定,這意味著本次和平談判裡面不能有德國“投降”的字眼。平時異常精明的米勒很困惑,就他個人的理解與判斷,德國就是戰敗國,而且也確實屬於向協約國投降,可是,他非常迷茫,總統艾德裡安是從知哪裡得來的自信,竟然不肯承認德國戰敗和投降。

  專門給赫爾曼?米勒負責破譯代碼的譯電員是艾德裡安親自挑選面試的,其忠誠度毋庸置疑,專業素質也必定非常過硬,赫爾曼?米勒並不擔心譯電員會出現差錯。一連好幾天的電報,米勒了解了發生在德國內部的形勢,國民軍已經如同秋風掃落葉,統一德國勝券在握,而埃裡克?艾德裡安擔任德意志聯邦國家第一任總統也將毫無懸念。

  赫爾曼?米勒行事非常穩重,同盟國與協約國之間的戰爭性質,誰也難以改變,英、美、法不會因為艾德裡安有可能擔任德意志聯邦國家總統就可以讓德國避免承擔戰敗的名聲,也不可能改變投降的事實和命運。他將自己的疑惑和顧慮毫不掩飾地告訴了艾德裡安。

  艾德裡安拿到米勒發來的電報後,馬上與內閣進行了緊急商討,最後回電赫爾曼?米勒,讓他學會說一句話,這句話就是:若是協約國願意看到一個嶄新的紅色德國出現在他們家門前的話,德國隨時可以辦到!畢竟德國人現在更願意和蘇聯人做朋友。

  這句話十分清楚地告訴協約國,

尤其是美、英、法等國,紅色蘇聯正在全球增強其影響力,以英國、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將受到非常大的威脅,而德國現在就在這兩者的中間,如果英、美、法一定要給德國扣上一頂“戰敗投降”的帽子,德國就倒向蘇聯,否則反之。艾德裡安賭的就是這一點,他相信西方陣營不會太糊塗。  米勒拿到電報後先是一愣,隨後無所顧忌的在房間裡哈哈大笑起來,連日來苦思無計的赫爾曼?米勒,甚至就連晚上睡覺的時候都是捧著這張電報睡著的,這一晚,他睡得非常踏實,非常很香甜,從他的內心深處,由衷地佩服艾德裡安,不愧是合格的好總統。

  第二天,正如艾德裡安所期待的,赫爾曼?米勒異常強硬地向協約國西線戰場最高統帥福煦複述了艾德裡安的原話。福煦元帥也是一位絕頂聰明的將軍,作為協約國西線戰場的最高統帥,他被任命為協約國的代表首先接見了米勒。根據當時的情形,米勒的態度在福煦看來就是鴨子死了嘴還硬。但是,當他把赫爾曼?米勒的原話再次複述給了英、法、美三國高層時,始料不及的西方陣營一下子除了驚訝,還有更深一層的思考,他們不得不重新評估這場戰爭的結論,並想想應該有一個怎樣的、讓雙方都能接受的收尾。

  在英美兩國還在各自內部討論的時候,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雷恩?普恩加萊卻幾乎沒有任何的遲疑就拒絕了德國的提議,並告訴協約國總指揮福煦元帥。法國隻接受德國的無條件投降,然後德國接受協約國的製裁。

  艾德裡安的威脅,難道普恩加萊沒有看到嗎?他其實看到了,但是根本沒有在意。普恩加萊10歲那年,普法戰爭不可避免的爆發了,普恩加萊的家鄉淪為戰場,遭到慘重的破壞,在他幼小的心裡埋下仇恨的種子。普法戰爭結束後,法國被迫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法蘭西飽受屈辱,少年的普恩加萊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中都深深的感受到這種悲壯的民族情感,這就不難理解當普恩加萊站在法國政治舞台上,他為什麽極力鼓吹戰爭,倡導復仇。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他極力走訪各國,為孤立德國外交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作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極右翼民族主義領導人,他把這股力量發揮到了極致。普恩加萊出訪俄羅斯帝國,同沙皇、俄國總理、外交大臣等舉行了會談,簽訂了軍事專約。英法也簽訂了海軍專約,對英法兩國的海軍力量進行了統一部署,專約規定英國海軍重點保護大西洋包括法國西海岸,而法國海軍著重布防地中海,並保護英國在地中海的利益。在普恩加萊的斡旋之下,協約國進一步鞏固。這一切都是在他1912年首次組建內閣後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裡完成的,之後更是為了復仇大業不惜和昔日盟友克雷孟梭鬧翻。

  如果在普恩加萊領導下的法國只能有一個死敵的話,那麽這個死敵只能是德國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