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埃裡克強硬的政治把定,美國的暗中幫助與挑唆很難讓德國那些別有用心的在野黨形成反政府氣候,從而維持了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社會穩定,也凝聚了全民族的向心力,更保證了國家政策的延續性和執行力,使得德意志聯邦經濟和國防軍事蒸蒸日上、日新月異。
德意志聯邦的穩定與繁榮是美國人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在許多領域遭到德國的政治回擊後,接下來,英、美等國對德國新一輪的磨擦又在醞釀之中。
此時,德國還不是國際聯盟的成員,而美國卻突然用國際聯盟的標準對德國進行品頭評足,這讓埃裡克感到十分可笑,令人費解的是,美國竟然也不是國際聯盟的成員之一,那麽,利用國際慣例追索德國受害者賠償一說便不能成立。
可是,美國並沒有死心,偏偏裝扮成一副替天行道的面孔,不斷舊事重提,並開始依據另一個理由找麻煩,說當時《柏林和約》中規定德國應該向協約國賠償2260億馬克,因為和約參與國領導人紛紛退場,導致調查不夠深入,後來確定只需賠付1320億馬克了事,這是遠遠不夠的,況且還有絕大部份賠償款沒有兌現等等。
埃裡克在柏林回答各國記者提問時強調,這是美國沒安好心,有意混淆國際視聽,借機渾水摸魚。並強硬地宣布,戰爭是帝國時代發起的,聯邦政府無非是代人受過,可承認,也可以不予承認,雖然已經被迫在和約上簽字,但德國有理由拒絕繼續履行。
一石激起千層浪,世界輿論頓時一片嘩然。
巴爾乾半島作為歐洲南部的戰略要地,歷來是歐洲列強交替爭奪的逐鹿場,被稱為“歐洲的火藥桶”。1914年6月,發生在這裡的薩拉熱窩事件,拉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帷幕,也成了戰後各國爭相掠奪和瓜分的戰利品。
一戰的結束並沒有給半島帶來福音,因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脆弱的政治基礎,又先後發生了南斯拉夫內戰、分裂,德、意戰爭,土希戰爭,匈羅戰爭以及由德國主導的多國對希臘戰爭等等。
近日,這裡再次散發出了硝煙的味道,因為英國的背後乾預,科索沃方面繞過德國政府逮捕了一名塞爾維亞政府高官。此事引發了科索沃塞族政界人士的強烈反對,紛紛表示抗議,並要求釋放這名官員。在訴求沒有得到相應的回答後,塞族政界人士立刻宣布退出了現政府,並宣稱要在科索沃全境組建新的塞族行政機構。
科索沃和塞爾維亞的緊張關系再一次空前加劇。
3月22日,據聯情局、軍情局獲得的消息顯示,塞爾維亞流散政界打算請求蘇聯對該地區進行乾預,以還擊科索沃對塞爾維亞體系的“暴行和侵犯”。
蘇聯方面因為礙於德國是其宗主國的緣故,並沒有派出政府官員出面協調,而是“堅決譴責”科索沃當局違反國際人道主義精神,並從友好鄰邦的角度與正常交往層面上支持塞爾維亞族的正當訴求的同時,提出由德國出面軟化雙方矛盾。
塞爾維亞仍然是前南斯拉夫的一部份,但這一地方似乎從來都沒有平靜過。1921年並入德國後,德國政府曾不得已乾預過塞爾維亞部份事務,包括平息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動亂的行動,此後,這裡一度相安無事。
目前,包括英國、蘇聯和法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已經開始明裡暗裡挑拔德國與科索沃的從屬關系,尤其是蘇聯時常對塞爾維亞族提供間接支持,讓德國逐漸對該地區失去了信心。
東、西兩個方向同時向德國施壓,
已經引起了德意志聯邦政府的高度警惕,好在各方還能勉強維持現狀,衝突只是停留在口頭上。但是,隨著事態的升級,各方管控分岐一旦失當,則必然有爆發重大危機的風險,這是各方現在都不想看到的事實,畢竟英、美等國,包括東部的蘇聯,都只是想從經濟和軍事實力層面上對德國進行削弱,而並不是迎來一場大家都沒有準備好的戰爭。美國樂見歐洲出現政治動蕩,在與英國暗中爭奪世界霸權的關鍵時期,它其實非常需要一個象德國這樣的盟友,雖然美國總是一直在做一些對不起德國的事。新年剛過,美國總統卡爾文·柯立芝的特使佩雷斯便遠涉重洋,展開了對德國的全面遊說。
地處歐洲腹地的德國也急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外部環境,以幫助自己突破英國和法國的影響,因此,佩雷斯受到了漢薩菲爾特宮的熱情款待,隨後,在外交部康斯坦丁·馮·牛賴特部長的陪同下,佩雷斯參觀了德國的北海艦隊和容克飛機制造公司。
不久,埃裡克為了迎合美國總統卡爾文的意思,也為了不再被歐洲傳統勢力排除在外,由內閣總理漢斯·路德掛帥,啟動了進入國際聯盟前艱苦卓絕的多邊談判,隨後,德、美雙方又一拍即合,開展了多項技術合作,尤其是在美國本土進行大型飛機的合研與製造。
1926年似乎也是歐洲動蕩逐步回歸安寧的一年,隨著德國對巴爾乾半島諸國的收納,局部分裂割據勢力正面臨著區域的整合與吞並。早在1912年,法國便開始了對摩洛哥的控制,成為了摩洛哥的保護國,這一舉措曾經得到過歐洲其他國家的承認,同時, 法國和西班牙軍隊也在這一地區展開了一系列安全維護措施,並設立了警察局和政府機關。
然而,法國的行為並不等於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與擁護,異軍突起的阿布德·艾爾·克裡姆判軍很快成為了裡夫部落的英雄人物,並在摩洛哥一度成為歐洲列強的眼中釘。
經歷了一戰的清洗,法國已經積貧積弱,對於阿布德的反判勢力,當局計劃啟動所謂的安撫和收納政策。但是,在北部打敗西班牙留守部隊後,貪大喜功的阿布德開始擁兵自重,一發不可收拾,開始覬覦法屬摩洛哥。
阿布德的部隊一路招搖過市,橫衝直撞,終於將法國當局徹底激怒,不久,法國和西班牙迅速組成平判聯軍,展開了對裡夫反判軍隊的重重圍剿。
實力發生了重大逆轉,阿布德的部隊雖然狂妄自大,但根本無法抵禦法國和西班牙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強悍有力的攻擊,雙方交鋒不久,法國大炮便神威大作,將阿布德的士兵炸得血肉橫飛、潰不成軍,不得不開始向塔奎斯特步步收縮。
勢單力孤的叛軍很快就被法、西聯軍團團包圍在地域狹小的塔奎斯特。為了穩定軍心,阿布德·艾爾·克裡姆仍然不斷誇口,說塔奎斯特城堅不可摧。然而,他的手下充其量不過3萬多名士兵,卻要面對法國赫赫有名的亨利·菲利普·貝當元帥、尤其是以強大炮兵作後盾的16萬西法士兵的圍攻。
叛軍陷入重圍,內無糧草,外無救兵,處境十分艱難。5月26日,叛亂首領阿布德·艾爾·克裡姆隻得宣布向法、西聯軍投降,自此,裡夫戰爭終於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