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工業霸主德意志》第三百五十四章 德美危機
美國在外理一些棘手的國際問題時,向來反覆無常,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機會主義者,因為其一直長期秉持著毫不利人、一心利己的思想,每當美國的利益受到嚴峻考驗時,常常會一拍屁股溜之大吉,而將一些責任擔當拋給他國。

無利不起早的美國為世界奉獻的智慧並不多,卻反而成倍地索取回報,最早發現這一現象的不是德國,而是英、法兩國。

從處理戰爭遺留問題到各國的地緣和政治糾紛,美國人都會積極參與,並從中敲詐勒索、撈取好處,甚至有意挑起當事國訴諸武力,而自己卻借機賺取戰爭錢財。

戰後的英國率先出現經濟瀟條後,美國逐漸走到了國際舞台的中央。

為了保護本土經濟和本國企業,美國從來都不會積極地尋求國際磋商機制,而是一味地通過貿易恐嚇和經濟製裁讓各國屈服,也多次遭到過歐洲各國的硬懟和反對。

自從日本強勢進入華廈,美國在華廈的影響便逐漸衰退,並處於邊緣化,顯然非常被動。

因此,華廈時局的惡化和東北部的淪陷,直接導致美國已經無法實現當初的願景,隻得慢慢轉向與華廈政府的合作,以達到培植戰爭“代理人”的目的。

已經被德國慢慢武裝起來的小夥伴土耳其成為了巴爾乾半島的新星,雖然奧斯曼帝國的身量已不複存在,但凱沫爾政府仍然雄心勃勃,借助德國的影響力,迫使希臘步步退縮。

就在前不久,美國媒體爆出消息,說土耳其正在影響正常的國際秩序,危害地區安全,參眾兩院正在呼籲政府出面乾預歐洲大陸和巴爾乾半島局勢,以厄製土耳其極其盟友貪婪的企圖。

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國明顯是針對德國的軍事擴張而來的。

與此同時,蘇聯也開始對德國的軍事發展表示關切,尤其是土方決定將下一批新銳軍艦部署在黑海時,更加引發了蘇聯的警惕。

大國之間互不買帳,世界格局正在悄悄重新組合,尤其是美國在一度欣欣向榮後,正醞釀著拉幫結派、以鞏固自己的霸權地位,加上美、英、法、德、日等國在世界許多地方存在利益重疊,信任危機正在影響各大列強的關系。

1926年,時值國際形勢兩大社會陣營開始從幕後走向前台,德意志聯邦國內外報紙和電台一片哀聲,對人類命運的走向也開始了紛紛猜測。

美國媒體報道稱,德國或在東西方兩大陣營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甚至更有媒體認為德國不會依附於任何一個陣營,相反或將成為國際新秩序的攪局者。

埃裡克放下報紙哈哈大笑,他不明白這些指鹿為馬的消息從何而來,但有一點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這些宣傳輿論陣地已經逐漸變成了許多政治家們操縱的工具。

不久,德國輿論新聞發表《美國的金融戰略與世界的回應》的文章稱,美國的政策展現出強烈的私欲,需要各國對其霸主地位表示認可的同時還要屈從於美國的國家利益,對於個別“不太聽話”的國家,美國甚至可以用軍事和經濟手段省略雙邊和多邊談判的程序,以達成利完全已的方案。

文章一出,世界一片嘩然,許多有識之士認為文章說了真話,也有人認為文章是在搏得眼球。

國際上新的不確定因素給埃裡克政權帶來了沉重的輿論壓力,3月26日,德意志聯邦參眾兩院一致通過了總統埃裡克·艾德裡安下一財年新增軍費開支的決定,並準備在不斷發展經濟的同時,繼續擴大聯邦武裝力量,以應對時代的挑戰。

為了撇清關系,

美國逐漸不負責任地從一些敏感區域離開。通過多年的內戰,華廈軍伐割據的形勢雖然有些緩解,但仍然存在著複雜的派系鬥爭和地方武裝各自為政的尷尬局面。

多黨合作的美好願景在華廈曇花一現,尤其是執政當局無限制地對其他黨派進行與清算,導致東邊不懷好意的海上鄰居乘虛而入,也打亂了德、美兩國軍事援助的陣腳。

不久,美國為了換取在華僑民的安全,對日表示妥協,扔下紛繁複雜的爛攤子走了。

在世界形勢極不明朗的情況下,埃裡克基本上做通了土耳其總統凱沫爾的工作,告誡其努力鞏固國內政權,暫時不要在周邊、尤其是黑海海域盲目挑釁,並暗中派出總統特使訪問蘇聯和東南亞各國,以期打消周邊各國的顧慮、並獲得廣泛的支持。

法國自從與德國恢復雙邊關系後,過了一段與世無爭的好日子,但是,架不住美國與英國的拉攏與誘惑,為了能獲得兩國的經濟支持和安全保障,又開始在國際舞台上對德國說三道四,但新政府並不想與埃裡克翻臉,因此,語調也稍稍顯得比較溫和。

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國很有可能會將自己的勢力遍地開花、也包括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因此,埃裡克一直保持著高度的警惕,並更加提振國家的軍事實力。

德國海軍第一艦隊司令部部署在北部的威廉港,對外也稱北海艦隊,萊因哈特·舍爾將軍暫時代行北海艦隊司令員職責。

隨著z-21系列驅逐艦和護衛艦相繼下水,第一艦隊已經逐漸形成了強大的戰鬥力。

之所以將聯邦海軍第一支勁旅部署在北海方向,埃裡克有著深層次的考慮。從地緣形態來看,北海是德意志聯邦東北部重要的海上門戶,國家30%以上的進出口物質要從這裡進行整理、裝卸,再進入德國內陸各地和全世界許多國家;同時,這裡也是德國最基本的北方海上屏障和出海口。

從威廉港一路北上,穿過挪威海、巴倫支海,可以迅速進入北冰洋;南下,則可以經英吉利海峽、比斯開灣、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與正在籌建中的地中海艦隊遙相呼應。

北海艦隊除了能有效厄守波羅的海西南出海口以外,還可以隨時前出大西洋。

一旦歐洲有事,第一艦隊便可以迅速南下英吉利海峽,切斷英、美等國對歐洲大陸的軍事影響。

或許憑借底子薄弱的海軍還不現實,但是埃裡克最大的殺手鐧其實是在天空中。

埃裡克實際上並非高明的政治家,更不擅長政治操控,但是,卻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想象力,海軍的大手筆很快便引發了歐、美多國的警惕與擔憂,其中最為敏感的莫過於作為海洋大國的大英帝國。

為了減少國際輿論帶來的壓力,埃裡克開始注重與英國緩和關系,除了安德裡亞斯·馮·施密特經常遊走於皇室成員之間外,對於英國提出讓德國參與殖民地海上巡視的請求,德國也是有求必應。

凡此種種,只要英國人不吵不鬧,其他國家則不聞不問,基本上都能做到相安無事。

世界平靜安寧對於美國來說似乎並非好事,它必須時常對其他國家進行敲打,沒事找事,以顯現自己霸權的存在。

地接兩大洋、幅員遼闊的美國,並不缺乏礦藏資源,但近些年來卻突然對海灣地區等中東國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蘇聯一直是中東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但蘇聯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沒有承認美國世界霸主地位的大國之一,為了讓土耳其順利部署黑海艦隊而不受蘇聯的排斥。

埃裡克暗暗使壞,在德國並不缺少技術力量和先進器材的同時,聯合土耳其邀請美國國家能源部門共同勘探黑海海洋石油儲量。

靠玩地緣政治起家的美國立即心領神會,不但很快派出了陣容龐大的“專家團隊”,更是與德國親如故交、眉來眼去,甚至開始對黑海沿岸指手畫腳。

蘇聯恨得牙根直癢,但苦於勢單力孤,一熊難敵群狼,隻得眼睜睜地看著土耳其明目張膽地在黑海南岸部署了自己的艦隊。

美國確實有動力在可能的情況下挑戰蘇聯,但相比之下,美國在中東乃至黑海的實力無疑仍然處於下風。

但美國善於拉幫結派,雖然它暫時還不會在這一地區部署自己的軍隊,但卻完全有能力把這一地區攪和成爛攤子,並不斷挑起中東多國與蘇聯之間的矛盾,從中撈取黑色收益,也讓蘇聯時刻感到無比難受。

雖然美國時刻不忘自己的霸權,但國會卻並不希望美國過早地陷入中東事務,而應該通過對蘇聯的中東盟友采取拉攏或雙重遏製政策來迫使這一地區逐漸疏遠蘇聯。

埃裡克借助美國的實力淡化了蘇聯在本地區的影響,但同時也讓蘇聯開始對德國保持高度警惕。

德、美之間並沒有蘇聯想象的那樣緊密牽手,蜜月期剛過,馬上就分道揚鑣了。

埃裡克並不願意讓美國過多插手中東事務,更不想看到凱沫爾政府與西方來往過於蜜切。

而土耳其對德國有著強烈的依賴性,加上也看不慣美國人的無禮與傲慢,因此,黑海石油勘探合作隨後不了了之。

沒有合適的跳板,美國對中東就只能遠觀,這無疑是非常難受的現實。

有了第一次接觸,美國當局暗暗開始謀劃下一步的行動,雖然參眾兩院都知道難如登天,但在並不缺少小夥伴的情況下,開始一步步對德國施壓。

不久,美國一戰後對德國的承諾開始改變為有條件地兌現,也就是變相實施金融製裁,進一步提高德國國內的生產建設成本,同時唆使希臘、法國、意大利等國平民依據日內瓦公約對德國曾經在戰爭期間“濫殺無辜”的行為進行受害者賠償。

這種賠償區別於國家賠償,在很大程度上是難以準確統計的,而且在進行國家賠償的時候雖然有過充分考慮,但並不排除仍有部份戰爭受害者沒有得到相應的補償。

這明明就是美國玩的一種平衡,以此迫使德國接招、妥協,並讓出部份巴爾乾半島和中東的利益。

埃裡克非常氣憤,隻得一面指示外交部迅速對美國展開外交攻勢,一面讓外交部副部長拉特瑙前往上述國家進行調查統計。

南部歐洲的態勢逐漸微妙,還只是美國作為進入黑海地區之前的努力,可是,美國並不願意就此罷手,接下來,處在波羅的海沿線各國再次成為美國遊說的對象,其理由是聯合各國緊密合作,顯示軍事存在,阻止蘇聯向東歐的步步蠶食和武裝侵略。

這兩項措施其實都是為了協同各國遏製德國,同時,也在多方面推動對蘇聯的壓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