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八日,英國投降的簽字儀式在荷蘭的海牙舉行。
代表英國前來投降的是英國外交大臣斯托克頓勳爵,代表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是西歐戰區司令海因裡希元帥、代表中國的是駐歐遠征軍司令章孝年上將、代表意大利的是遠征艦隊司令皮埃爾上將。此外,荷蘭、土耳其、希臘、羅馬尼亞、芬蘭、保加利亞、泰國等同盟國成員國也各自派遣了代表。
簽字儀式在海牙郊外的一座德軍軍營內舉行。
過程非常簡短,在不到十五分鍾的時間內,所有國家的代表都在英、德、中、意等四國語言的文件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英國的投降協議總共有五十六分,四種語言各十四分,所有國家都將各保留一份,此外同盟國集團還將各保留三份。
《海牙條約》,成為了英國近現代史的轉折點。
這份條約,也正式結束了英國的“光榮史”,讓這個曾經稱霸全球兩百多年,被譽為“日不落帝國”的強大國家淪落成了二流國家。從此之後,英國不再是世界級的強國,甚至連地區強國都算不上。
要知道,這不僅僅是一份簡單的投降條約。
雖然在這個時候,關於如何處置英國,在同盟國集團內部還沒有達成一致意見,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即英國只能無條件投降。也就是說,在投降之後。英國將喪失包括主權在內的所有權力。其未來由戰勝者決定。
事實上,這個時候,在如何佔領英國的問題上,同盟國集團內部都存在很大分歧。
顯然,德意志第二帝國希望獨佔英國。二十八日下午,第一支德軍部隊就通過空運進駐英國,象征性的佔領了倫敦。
問題是,別說意大利、連中國都不希望由德軍獨佔英國。
三月一日,意大利遠征艦隊的兩艘戰列艦就開進了斯卡帕灣,控制了英國皇家海軍最重要的海軍基地。第二天。意大利戰艦隨同德軍艦隊開進了樸茨茅斯,與德軍一同佔領了英國皇家海軍的母港。
三月三日,中隊也加入了佔領英國的行列。
當天,中國遠征軍組織了一支非常特殊的隊伍。靠空運佔領了英國南部地區的幾座空軍基地。
有趣的是,中國海軍的遠征艦隊沒有加入進來。
在到達卡薩布蘭卡之後,第四艦隊就改編成了第六艦隊。隨後,英國投降,中國海軍以最快的速度奪取了英國在印度洋與南大西洋上的海軍基地,並且在開普敦重新組建了以在南大西洋上活動為主的第四艦隊。
遠征艦隊沒有采取行動,主要是後勤保障不到位。
雖然英國在一月二十一日就宣布投降,但是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裡,英軍並沒有正式向同盟國集團的軍隊投降。直到二月二十四日,在雙方確定了簽署投降協議的細節問題後。英軍才陸續投降。
也就是說,到二月二十四日,同盟隊才能去接管英軍控制的地區。
在此之前,中隊為了奪取開普敦,甚至與英軍發生過低烈度交火,所幸的是開普敦的英軍沒有頑抗到底。
這樣一來,到英國正式投降的時候,中國海軍還沒有建立起通往北大西洋的補給線。
事實上,當時中國海軍能用的,也就只有大西洋航線。主要就是。即便中東地區的英軍投降了,也需要花上不少時間才能掃除蘇伊士運河裡的水雷,在此之前,所有前往北大西洋的船隻都只能繞道好望角。
顯然,這是一條極為漫長的補給線。
即便中隊控制了德班、開普敦與阿森松島。還能夠利用西非的弗裡敦,船隻從中國本土南方的港口出發。到卡薩布蘭卡的航線長度也超過了兩萬公裡,不但得在中途停靠三次以上,還要經過美國海軍的潛艇封鎖區。
這時候,中國海軍欠缺反潛護航能力的弊端暴露了出來。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國海軍從來沒有過如此漫長的海運航線,而且也從來沒有必要向如此遙遠的地方運送物資與兵力。
在此之前,中國海軍的主要航線集中在西太平洋、西南太平洋與北印度洋上。
這些航線,不但不夠長,而且沿途有眾多的軍事基地,特別是海軍基地,可以部署大量的反潛巡邏機。
可以說,中國海軍的主要反潛力量就是反潛巡邏機,而不是護航戰艦。
不可否認,反潛巡邏機的作戰效率非常高。根據中國海軍的統計數據,反潛巡邏機的作戰效率是反潛戰艦的五倍。如果能夠得到反潛戰艦的有效配合,反潛巡邏機的作戰效率還能提高不少。
問題是,反潛巡邏機的部署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這就是,在航線附近,必須要有可以部署反潛巡邏機的基地,而且這些基地必須具備足夠的維持能力。
顯然,並不是任何地方都具備這樣的條件。
比如,在廣袤的中太平洋上,反潛巡邏機就無法完全取代反潛戰艦,甚至不是反潛的主要力量。
當然,在廣袤的南印度洋上,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至於在南大西洋上,就更是如此了。
在南印度洋上,可供中國海軍使用的基地並不多,而且就算能夠在航線附近佔領一些海軍基地,基礎設施也不足以為反潛巡邏機提供長久支持,只能做臨時部署,也就無法把反潛巡邏機的戰鬥力發揮出來。在南大西洋上,這個問題更加突出。除了開普敦與阿森松島,就沒有合適部署反潛巡邏機的地方了,而這兩地的距離在五千公裡以上,遠遠超過了反潛巡邏機的最大巡邏半徑。再往北,能夠供中國海軍所用的就是弗裡敦了,而該地離阿森松島也在五千公裡左右。
也就是說,即便能夠解決部署反潛巡邏機的保障問題,也無法用反潛巡邏機掩護整條航線。
這樣一來,就必須以護航戰艦為主。
顯然,這也正是問題所在。
如果僅僅需要反潛戰艦,問題還不是很大。
不管怎麽說,中國海軍還是擁有不少反潛戰艦的。在英國投降之後,中國海軍的反潛戰艦總量僅次於美國。
關鍵在於,這些反潛戰艦都有了用武之地。
別忘了,中國海軍一直在為攻佔整個夏威夷群島做準備,而且在英國投降之後,攻佔夏威夷群島東部的大型島嶼就顯得更加重要了。此外,在中太平洋航線上,反潛巡邏機也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
結果就是,中國海軍的大部分反潛戰艦都編在第三艦隊裡面。
這些反潛戰艦的主要任務,就是為那些從中國本土、以及西太平洋地區的港口前往夏威夷群島的船隻護航。
此外,第五艦隊也需要反潛戰艦來掩護前往澳洲的運輸船隊。
即便在北印度洋上,反潛戰艦的價值也不小。
當時,中國海軍能夠派望南印度洋與南大西洋的反潛戰艦非常有限,也就無法為船隊提供有效的保護。
受此影響,中國海軍采取了另外一種補給方式。
這就是,先通過海運把物資送到埃及在紅海邊上的港口,然後通過陸路送往埃及在地中海方向上的港口,比如亞歷山大港,再借助意大利的船隻,送往摩洛哥,或者是直接運送到卡薩布蘭卡。
事實上,這條補給線的長度要短得多。
問題是,這條補給線並不是完全走海運,而且還要受製於人。
要知道,埃及境內沒有發達的鐵路線,而且沒有一條鐵路從亞歷山大港直接通到紅海方向上的港口。如此一來,就只能依靠公路運輸。顯然,公路運輸不但效率低下,還無法運送大型設備。
最大的問題,還是受製於人。
雖然最初是意大利當局發出邀請,讓中國派遣遠征艦隊,但是在中國海軍的遠征艦隊到達卡薩布蘭卡之後,意大利當局猛然意識到,這是引狼入室的做法,中國艦隊不大不可能幫助意大利佔領英國,反而會成為意大利艦隊的對手。說得簡單一些,意大利艦隊不再是不可否缺的了。
結果就是,意大利當局反悔了。
只是,木已成舟,中國艦隊已經開進了卡薩布蘭卡,總不能向中國開戰吧。
為了遏製中國, 意大利當局就只能在後勤保障上做文章,即想方設法的讓中國艦隊無法獲得足夠的後勤保障。
到二月底,由意大利船隻運送到卡薩布蘭卡的物資總共還不到兩萬噸。
要知道,當時囤積在印度洋港口裡,準備運送到卡薩布蘭卡的軍事物資已經超過了五十萬噸!
受這些因素影響,中國海軍的遠征艦隊就只能留在卡薩布蘭卡。
當然,這也早在馮承乾的預料之中。
讓艦隊留在卡薩布蘭卡,也不是沒有好處。這就是,中國艦隊不需要直接面對來自大西洋對岸的威脅。
別忘了,在英國投降的時候,已有三艘“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正式服役。
如果中國艦隊在這個時候離開卡薩布蘭卡,保不準會引來美軍艦隊,而沒有艦隊航母的遠征艦隊顯然不是美軍艦隊的對手。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