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第21艦隊的行動進行得不太順利。
主要就是,美軍打得異常勇猛。
在增援的戰鬥機到達前,美軍第21艦隊的防空戰鬥機就已經被擊潰了,因此攻擊機群得已順利發起攻擊。
也就在這個時候,增援的美軍戰鬥機到達。
這可是足足六十架戰鬥機。
更要命的是,美軍飛行員似乎沒有注意到,海面上那些戰艦吐出的高射炮火對他們也有足夠大的威脅。
事實上,最先被高射炮擊落的就是幾架美軍的戰鬥機。
美軍戰鬥機不要命的打法,給發起攻擊的中國戰機制造了很大的麻煩。在最開始的幾分鍾裡,就有近十架俯衝轟炸機與魚雷攻擊機被擊落,甚至有一架俯衝轟炸機在即將開始俯衝的時候被一架美軍戰鬥機給撞了下來。當然,這很有可能是巧合,因為那架美軍戰鬥機在撞上俯衝轟炸機之前就已經被高射炮擊中了。
總而言之,美軍不要命的打法,打亂了中國機群的攻擊行動。
只是,這也耗掉了不少的時間。
十點四十分左右,第42艦隊派出的機群開始攻擊美軍第22艦隊。
這下,美軍沒有增援可派了。
僅僅用了幾分鍾,護航戰鬥機就打散了美軍第22艦隊上空的防空戰鬥機,俯衝轟炸機與魚雷攻擊機分成三個編隊,分別對三艘艦隊航母發起攻擊。
顯然,顧祝同安排的戰術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這就是,在第一輪攻擊中,重點打擊敵人的艦隊航母,以癱瘓敵人的航空作戰能力為第一目的。
至於能否擊沉艦隊航母、以及能否擊沉更多的戰艦,根本就不重要。
可以說,這也是最正確的戰術。
別忘了,第42艦隊派出的攻擊機群裡面。只有六十架轟炸機與攻擊機,因此平均分配下來,每艘美軍艦隊航母只能遭到二十架戰機攻擊。從理論上講,這二十架戰機能夠把三枚炸彈與一條魚雷送到美艦身上。問題是,要想擊沉一艘“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需要的炸彈與魚雷比此多得多。
根據中國海軍用繳獲的“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在戰後做的測試,在彈著點平均分布的請寬管轄。要想將其擊沉,至少需要十四枚五百公斤級炸彈與六條航空魚雷。即便考慮到彈著點不可能平均分布。飛行員在投彈的時候都會瞄準戰艦的中點,因此炸彈落在甲板中央的可能性較大,魚雷也更容易集中戰艦的中部,擊沉一艘“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也需要近十枚五百公斤級炸彈,或者是四條航空魚雷。
顯然,僅憑幾枚炸彈,要想擊沉一艘艦隊航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當然,那些特殊戰例是例外。
同樣的道理,顧祝同也不會指望再次遇到瓦胡島海戰那麽好的運氣,美軍也不會蠢到犯同樣的錯誤。
事實上,美軍也不可能反瓦胡島海戰那樣的錯誤。
原因很簡單,在遭到攻擊的時候,史蒂文森根本就沒有下達攻擊命令,所以美軍艦隊航母上的艦載機都在機庫裡面,而且所有易燃易爆物品都得到了妥善處理,即便遭到攻擊也不會有多大的隱患。
以當時的情況。要想擊沉一艘艦隊航母,至少得動用三十架艦載機。
當然,要想保險一點的話,動用四十架也不算過分。
這樣一來,就隻少有一艘艦隊航母不會遭到攻擊,而這艘艦隊航母必將成為發起反擊的主要力量。
顯然,顧祝同不想遭到反擊。
對美軍第22艦隊來說,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災難。
所幸的是。這場災難隻持續了不到十五分鍾。
當時,美軍的三艘艦隊航母幾乎同時遭到攻擊,只是因為遠近不一。所以相差了兩分鍾左右。
雖然在轟炸結束之後,這三艘龐大的艦隊航母都沒沉沒。只要做好損管工作,都有可能返回美國本土的港口,但是三艘艦隊航母都遭到了重創,受損最嚴重的“邦克山”號的整個飛行甲板被三枚五百公斤級航空炸彈給摧毀,連位於左舷的升降機都被炸飛了,其他兩艘也都喪失了航空作戰能力。
當時,殘余的美軍戰機不得不飛往最近的機場。
只是,戰鬥並沒有結束。
第22艦隊已經癱瘓,而且三艘艦隊航母都無法達到最高速度。此外,在撲滅戰艦上的大火之前,也不能高速航行。
要知道,第二批“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在建造的時候做了一些變動,主要就是增強航母的生存能力,不但采用了封閉式艦首,還采用了半封閉式機庫,即只有置於側舷的升降機處於暴露狀態下,其他地方都由艦體包裹著。這樣一來,在起火之後,如果高速航行,灌入入機庫的強風就將增強火勢,讓滅火變得更加困難,甚至會引發更嚴重的火災。只有降低航行速度,才能控制住火勢。
也就是說,第22艦隊暫時逃不掉了。
第21艦隊這邊,雖然戰鬥先打,但是結束的時間卻稍微晚了一些,主要是執行攻擊任務的艦載機得花更多的時間來避開那些亡命的美軍戰鬥機,一些俯衝轟炸機甚至在突擊三次之後才獲得了投彈機會。
只是,第44艦隊取得的戰果小得多。
戰鬥結束的時候,只有“埃塞克斯”號遭到重創。主要就是,“埃塞克斯”號不但是第21艦隊的旗艦,還是美軍艦隊的旗艦,艦島上林立的通信天線,讓中國飛行員在很遠的地方就盯上了它。
也正是如此,“埃塞克斯”號遭到了最猛烈的打擊。
根據中國海軍的作戰記錄,當時攻擊“埃塞克斯”號的戰機超過了四十架!
只是,只有不到二十架成功投下了炸彈或者魚雷,其他的都在進行攻擊的時候,被美軍戰鬥機、或者是高射炮擊落。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才導致了太多的戰機去攻擊“埃塞克斯”號。
結果就是,在“埃塞克斯”號遭到重創的同時,“大黃蜂”號與“倫道夫”號都成功頂住了攻擊。
當時,只有“倫道夫”號被一枚近失彈炸掉了幾門小口徑高射炮,有十多名官兵傷亡。
“大黃蜂”號不但避開了所有砸來的炸彈與射來的魚雷,還在戰鬥中,用高射炮擊落了七架中國戰機。
要知道,這是美國海軍艦隊航母在大戰中的一個記錄,即在一次戰鬥中擊落敵機數量最多的記錄。在此之前,這個記錄是五架,而在此之後,沒有一艘美軍艦隊航母在一次戰鬥中用高射炮擊落過三架以上的中國戰機。
收到消息的時候,顧祝同也有點頭大。
第44艦隊顯然不可能力立即出動第二支攻擊機群,因為其兩艘艦隊航母上,都只剩下了十架魚雷攻擊機。要想發起第二輪攻擊,就得等到清晨派出去的偵察機返回,而且總量也只有四十架。
第42艦隊沒什麽好指望的,離得太遠了。再說了,美軍第22艦隊還沒有覆滅,所以第42艦隊派出的第二支攻擊機群不可能飛往美軍第21艦隊。
這樣一來,能夠指望的就只有第43艦隊。
問題是,當時第43艦隊正在出動艦載戰鬥機,增強三支戰鬥艦隊的防空力量,而且其留下的俯衝轟炸機接到的都是偵察任務。也就是說,這些俯衝轟炸機根本就沒有攜帶用於攻擊戰艦的炸彈,而是掛上了副油箱。
顯然,把幾十架俯衝轟炸機的副油箱換成炸彈,需要不少的時間。
只是,根本沒有時間讓顧祝同遲疑,也容不得等待。
戰鬥結束之後,美軍的兩艘艦隊航母能在半個小時之內,各自為數十架艦載機做好攻擊準備。
也許,美軍的反擊不會有太大的威脅。
別忘了,打到這個時候,美軍艦隊指揮官最多知道中國艦隊在其東面,卻不知道中國艦隊的確切位置。
也就是說,即便美軍立即發起反擊,其攻擊機群也不見得能夠找到中國艦隊。
問題是,顧祝同不想冒這個險。
在顧祝同看來,如果有機會獲得一場完勝,那為什麽要為勝利付出代價,而且是完全沒有價值的代價呢?
結果就是, 顧祝同立即給第44艦隊下達了命令。
立即出動剩下的二十架魚雷攻擊機,而且安排留下的二十架戰鬥機執行護航任務,且都得掛著炸彈執行護航任務。
也就是說,如果遇到了美軍戰鬥機,護航戰鬥機就拋掉炸彈去爭奪製空權。如果沒有遇到美軍戰鬥機,護航戰鬥機則充當俯衝轟炸機,協助魚雷攻擊機發起攻擊,爭取重創那兩艘美軍艦隊航母。
十點半不到,第44艦隊就按照顧祝同的命令,出動了第二支攻擊機群。
事實上,此時第44艦隊派出的偵察機已經陸續返回,因此再等上半個小時,就能出動貨真價實的俯衝轟炸機了。
顧祝同沒有等待,他也不習慣等待。
只是,實際情況並沒有顧祝同想像的那麽嚴重,而他下達的這道命令,等於把四十架艦載機與一百名飛行員送進了墳場。
這不能怪顧祝同,畢竟他並非無所不知、無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