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兒不為奴》第613章 天下何往
永歷棄國出逃緬甸,消息確鑿無疑,因為這消息是從雲南逃到廣西的大學士郭之奇帶來的。

 晉王李定國為避清軍兵鋒,決定棄守昆明後,郭之奇自感雲南局面越發艱難,為了替晉王減輕壓力,他便向永歷請旨前往元江說動土知府那嵩等人起兵反清,以為晉王援應。成功說服那嵩父子反清後,郭之奇便作為永歷朝廷的使者在元江主持反清事宜。但從永歷朝廷西逃至永昌後,郭之奇實際上已經和朝廷失去了聯系,有關天子棄國的消息他還是從難民口中得知的。

 吳三桂攻破元江,那嵩父子等人殉國後,郭之奇在總兵賴世勳部下標將沈國宣等人的保護下從城中逃出,因往西道路皆被清軍封鎖,郭之奇便決定先逃往雲南東南部的維摩州,爾後再折向南邊的國境,稍後再從國境前往滇西找尋聖駕和朝廷所在。若是找不到聖駕所在,郭之奇的打算便是去尋晉王。在他看來,只要晉王在,人心便在,局面尚可挽回。

 翻越叢山峻嶺到達維摩州後,因郭之奇是永歷朝廷大學士,身份高貴,當地土官不少人也是心向明朝的,因此對郭之奇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並願提供保護。但隻隔了幾天,卻有難民湧來維摩州,他們帶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那就是大明天子已經棄國出逃緬甸,晉王李定國在滇西生死不明。

 這個消息讓維摩州的一眾土官態度大變,有土官主張將郭之奇等人送給清軍,爾後眾土官一齊向清軍納土具文表達歸順之意。這個意見卻遭到另一批對明室尚有感情的土官反對,他們認為大明皇帝只是出逃緬甸,並不是被清軍擒殺,皇帝隨時可能再從緬甸歸國,因此沒有必要現在就背叛明朝向清朝歸附。萬一清朝在雲南站不住腳,明朝重新佔領雲南,那他們豈不是要遭到明軍的清算。

 另外有不少土官表示,他們寨中有許多子弟都參加了明軍,跟隨晉王殿下的土官子弟不在少數,若他們就此降清,那明軍之中的子弟怎麽辦?

 這些土官的擔憂是有道理的,自從大西軍進入雲南以後,孫可望便大量招募雲南少數民族從軍,其麾下精銳駕前軍中的少數民族將領就有數十人,士兵更達三萬眾之多。晉王李定國麾下也有很多雲南當地的土兵,其中負責象兵的全是土兵。這些雲南少數民族將領、士兵和漢族軍民一起為了反抗清軍流血犧牲,很多人已經長埋在異鄉他土。現在活下來的人雖有很多降了清,但也有很多人仍在堅持抗清。所以在不知自家子弟到底是降清還是抗清的情形下,土官們實不便就此決定是否投順清軍。

 再者,這些土官也擔心他們的子弟參加了明軍,清軍那邊有可能因此對他們進行報復,所以在局面沒有徹底明朗之前,這些土官寧可再觀望下去,也不想冒然決定是否降清。亦或者說這些土官打的是待價而沽的念頭,畢竟不管是明朝還是清朝,對他們這些打蒙元起就世襲雲南的土官,都必須要安撫,而不是發來大軍攻打,那樣得不償失。為了盡早穩定雲南局面,清廷必須要安撫這些土官,否則再來一個元江之變,清軍也吃不消。安撫,則要實利。不急於表態降清的土官們,其實便是想看看清廷能給他們多少實利。

 土官們為了是否降清爭執時,卻有土官手下的漢人將消息悄悄透露給了郭之奇等人。得知天子已經棄國出逃緬甸,郭之奇直感手腳冰寒,腦袋直旋,當場就要暈過去。

 沈國宣等人也是被這消息驚住,大明朝廷和皇帝是他們主心骨所在,也是他們一直堅持下去的源泉和信念所在,現在這主心骨卻是不顧雲南百萬軍民棄國出逃,一下就將他們堅持的信念擊得粉碎。

 有士兵放聲痛哭,直言天子既已棄我等而去,我等還堅持什麽,不如就此散了!

 另有士兵憤聲道:“我們拚死拚活要隨天子,天子卻不要我等,那土官又要將我等賣於清軍,事到如今活著毫無意義,不如自我了斷,也免叫土人羞辱,受那清狗毒手!”

 眼看著有士兵就要當場了斷,郭之奇一下警醒過來,怒喝道:“天子只是暫避緬邦,何來不顧我軍民之說!”

 “對,對,莫聽那土官造謠,朝廷和天子只是為了躲避清軍追擊,不得不暫退緬邦以避追兵,天子絕不是真要棄了我雲南軍民!大家千萬不要慌亂!”

 沈國宣也是趕緊安撫眾士兵,如此才穩住了軍心大亂的軍士,免得血濺當場。但不管他和郭之奇如何安撫,皇帝出逃到緬甸卻是鐵一般的事實,土官們想要將他們交給清軍也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眼下的當務之急是馬上離開維摩州,但離開維摩州後去哪,沈國宣不知道,他只知道去找聖駕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去廣西!”

 郭之奇咬牙說道。

 “去廣西?”

 沈國宣愣住,廣西可是被清軍佔著,郭大學士這是糊塗了,要自投羅網麽?

 郭之奇沒有糊塗,但他也沒有多少把握肯定周士相已經領太平軍西征廣西,他只知道,留在維摩州肯定沒有好下場,那些土官眼下沒決定將他交給清軍,但不代表他們明天、後天不會。緬甸,他是去不得了,維摩留不得,眼下也只能賭一把去廣西了。

 從維摩州去廣西到去緬甸的距離談不上誰更近一些,但同樣卻是艱難的一條道路。郭之奇拿定了主意,沈國宣又聽聞過太平軍的大名,當下沒有意見,二人計定之後立即趁夜帶著士兵潛出,頭也不回便往北方群山疾奔而去。

 這一路,郭之奇一先先是從維磨州逃到教化三部司境內的文山,然後又往東奔富州方向,在山中摸索了十二天才得以進入廣西歸順州境內。在當地土人的幫助下,郭之奇一行終是在四月下旬趕到了在廣西南部的思同州,此時距離他從維摩逃出已過去整整兩月。

 奉命到思同州一帶剿匪的太平軍第十鎮丙旅第三營的士兵發現了大學士郭之奇一行。 被發現時,這支100多人的隊伍個個衣衫襤褸,面黃饑瘦,包括郭大學士在內,沒有一個衣衫完整的,陡然看到,隻以為山中野人出山了。

 天子棄國的消息從思同州快馬傳回南寧,又快馬傳到柳州、桂林、通道、靖州,最後一直傳到湖南沅州的軍帥府。隨後,一匹匹快馬從沅州駛出,奔向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省明軍駐地。

 隨著這些快馬的馳奔,天子棄國的消息如同插了翅膀般在南中國大地上到處傳播著,同時,各地太平軍高級將領也不約而同的向沅州趕去。

 天子棄國,天下何往?

 湖南沅州的太平軍帥府,在這一刻成了南中國的焦點所在。

 .........

 天子棄國,唐王監國比較難寫。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