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兒不為奴》第499章 西征兵力
王輔.臣的突然歸順讓周士相有種莫名其妙的感覺,威遠侯郭登第是對他說過王輔.臣乃是一員勇將,可前世自己似乎在哪看過王輔.臣在三藩之亂時首鼠兩端,最後被康麻子活活逼死,所以對於王輔.臣並沒有什麽好印象,更加沒有招攬之意,明末畢竟不是三國那種得勇將就能得天下的時代,個人的武勇固然可以讓自己活下來的機率大增,也能為自己帶來榮耀和權力,但對於大局卻是於事無補。

 晉王李定國那麽擅戰,能於千軍萬馬中陣斬尼堪,可最後的結局又如何呢。郭登第多次強調王輔.臣當年在大同跟著薑瓖時是多麽多麽厲害,黃馬白袍,十蕩十決,把清廷的英親王阿濟格打的都怕了,滿州兵見了他也是紛紛躲避,可最後大同城和薑瓖的下場又如何呢。

 從羅定起,周士相就從來沒有想過招攬什麽英雄人物為己用,太平軍是他一手草創,軍中將領不是土匪就是降將,要麽就是良家子弟,這些人誰也稱不得英雄,但正是這幫別人看著是烏合之眾的小人物們開創了太平軍的今天,開創了廣東新的抗清局面!

 主觀上不願意招攬什麽英雄人物,加上前世對王輔.臣的印象也不太好,周士相自然沒有招攬之意,也沒有答應郭登第扣人的請求,畢竟王輔.臣是代表洪承疇來贖人的使者,把人強扣下來不妥。不曾想郭登第卻瞞著他鼓動瞎子李去找王輔.臣比武,難不成兩個敵我立場分明的人單挑一下就能彼此把手言歡,攜手共進不成?周士相很是不解,更被瞎子李和王輔.臣二人就著濟度腦袋下酒的豪邁之舉震到。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句話聽著讓人精神振奮,可真要去做,天下間又有幾人能做得?

 真不知這兩人是如何下得了口的...

 周士相發現自己對瞎子李是越來越佩服了,太“能乾”了,不過這貨和王輔.臣把濟度兩耳朵給吃了,叫他怎麽拿這顆殘缺的親王腦袋去昆明請功,又如何跟永歷解釋那兩隻耳朵哪去了,難道直說被我手下一個混蛋給吃掉了不成?

 罷了罷了,左右徐應元已經去報捷,有濟度的親王金印和王旗證明,這腦袋送不送也沒有多大意義,周士相如此安慰自己。

 郭登第說自己也沒有想到瞎子李會拿濟度人頭設套坑王輔.臣,此事全是瞎子李一人所為,乃是他的急智。

 聽到威遠侯誇自己有急智,瞎子李眼睛放光,重重點頭,一臉驕傲的看著周士相,似乎自己向來就是很聰明。

 “馬鷂子這個人確是厲害,我聽說他還在辛者庫為奴時,

吳三桂就想將他要出來收在自己麾下,可卻沒能如願。當年我和馬寶也曾與此人打過交道,所以對他多少算是了解一二,知他是不可多得的猛將,故而我才請大帥扣下此人。可大帥卻不同意,我便私自叫李統領去尋馬鷂子比武,此人向來自負武藝出眾,身手比他差的他看不起,可要是遇到身手比他好,或是不相伯仲的他卻也會非常敬重,引為知交好友。這樣就算暫時不能令馬鷂子為我所用,日後也總有機會,不曾想李統領卻是生了急智,拿濟度人頭坑了馬鷂子一把,讓馬鷂子不得不投大帥,真乃天助我大明也!”

 郭登第越說越是高興,他是真心想讓王輔.臣重歸大明的,要不然這等猛將在清軍那邊,太平軍馬上就要入廣西勤王,很難說陣上不會遇到王輔.臣,要是再讓他上演個十蕩十決出來,這仗可就沒法打了。至於王輔.臣敢吃人肉這事,在他眼裡卻根本不是事,因為他也吃過。當年,陝北之地真是沒有吃的,人餓起來什麽都敢吃。

 郭登第是侯爺,周士相是伯爺,但言辭舉止卻是以下屬自居,對太平軍的將領也是十分敬重,渾然沒有半點侯爺威風,這固然是郭登第這個侯爺太過破落,手下隻幾百兵,沒法和太平軍相提並論,可太平軍在清除粵西大小軍頭表現出的雄厚實力也是讓他自執下禮的重要原因。郭登第是個地道武人,身上烙滿這個時代武人的特性,那就是尊奉強者,他知道什麽時候應該低頭,什麽時候又應該抬頭。

 “馬鷂子既已歸順,大帥不妨給他些兵帶。此人擅騎戰,馬上無敵,最好安排在騎軍之中。不過,要想此人真心替大帥賣命,卻還有一事需要解決。”郭登第道。

 周士相問他:“何事?”

 郭登第有所擔憂道:“馬鷂子早年在辛者庫為奴時,滿州人賞了他一個漢女,二人生有一子,算起來怕也有八.九歲了。這孩子太小,馬鷂子不可能把他帶在身邊,多半留在京中,所以大帥需要想辦法把這孩子弄到廣東來,要不然有那孩子留在清廷那邊,馬鷂子總是有所牽掛。”

 周士相聽後表示會著手將那孩子弄過來,前世王輔.臣似乎也是因為有一個兒子在北京所以才首鼠兩端,最後導致身死下場。虎毒不食子,做父親的再如何狠心,再如何梟雄,總難免要顧慮下子女安危,吳三桂不也同樣如此。從北京弄一個小孩子過來也不是什麽難事,只要錢給的足,唐三水就能幫他辦了。

 王輔.臣雖被迫要替周士相賣命打清軍, 可心裡還真是牽掛兒子王吉貞,現在周士相主動提出要派人去接他兒子過來,除他後顧之憂,馬鷂子再是覺得自己被坑,這會也難免有所感動。

 根據郭登第的提議,加上王輔.臣也說自己擅騎戰,周士相便委他騎兵千戶職,命其至高州第一鎮統領所轄騎兵營,準備西入廣西。

 勤王各鎮周士相已做出決定,即現在雷州的鐵毅第二鎮、在陽江的蔣和第三鎮,另調潮州趙自強第五鎮、惠州蘇納第六鎮並水師一部、騎兵全部,總兵力5萬余。

 第二和第三鎮是老四鎮之一,戰鬥力可以保證。第五鎮和第六鎮雖是新編鎮,但戰鬥力同樣也不弱。原本軍帥府提出的西征方案是由第一、第二兩鎮並第七、第八兩新建鎮連同騎兵全部西進,不過考慮到第一鎮在玄武山大戰時減員太大,補入新兵太多,用來壓製那些雜牌明軍自然沒有問題,可要是去硬拚清軍卻有些危險,所以周士相改了方案,第一鎮就留在高州駐防,另調第五和第六鎮西進,而第五鎮和第六鎮西進後留下的防務空白則由邵九公的第四鎮和胡啟立的第七鎮接手。朱統的第八鎮仍駐肇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