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星艦文明》第507章 多米諾
第五百零七章 多米諾

 突然出現的意外事件打斷了陳佩林一行人的行程,原本打算去材料研究院觀摩一番的陳佩林不得不改變航線返回艦隊的指揮中心。試驗場距離指揮中心並不遠,僅僅兩個跳躍之後,一行人便抵達了金烏艦隊的停泊區。高效便捷的艦內小型星門系統使得陳佩林隻耗費了五分鍾的時間便從試驗場抵達了指揮中心。

 雖然艦隊合流後這段時間整個艦隊實行的是三級警戒,但是陳佩林抵達指揮中心的時候,大量的工作人員還在不斷的從四面八方湧過來,很多部門已經全員進入了工作狀態。等到陳佩林進入指揮中心核心區域的時候,相關的工作人員已經等候在那裡了。

 “具體什麽情況?”來不及落座,陳佩林便向趕到指揮中心的安東尼奧問道。作為金烏艦隊頂尖的天體物理學家之一,安東尼奧對於事件的判斷力還是具有相當的可信度的。例如之前其對超維通訊無法聯系到金烏艦隊的判斷在事後就證明了其正確性。

 “十五分鍾前,位於巨人行星邊緣的12306偵查節點檢測到在巨人星系的邊緣出現新的吸積盤。我們知道,黑洞在吞噬了周圍的物質後,吸積盤就會消失。新的吸積盤的形成意味著黑洞再次開始了進食,隨後爆發的伽馬射線爆證實了這一猜想。

 因為新的吸積盤出現在巨人星系的邊緣而不是巨人星系的中心,因此,事件並沒有引起艦隊專門用於分選情報的人工智能的重視,而是被歸類為了一般**件。有時候小行星跌落進黑洞視界出現短暫的吸積盤是正常的。

 但是當射線流開始超出警戒線後,事情就變得不簡單了,我們也是在那之後才注意到這件事情的”安東尼奧一邊解說,一邊示意陳佩林身邊的伊蓮在全息投影上打開巨人星系的星圖。

 隨著巨人星系星圖的打開,一道道顏色各異的圓形線條在星圖上勾勒了出來,線條有粗有細,隨著線條數量的增加。整個星圖上的空間變得擁擠了起來,隨後所有的細線互相交叉形成了朦朧的星雲一般的景象,而在這些“星雲”中,只有粗線勾勒的線條還能夠勉強分辨出來。

 “這是我們這段時間對巨人星系的偵查而測繪的星體運行軌道圖。最中心的兩個白色圓圈代表著2號和3號黑洞群的運行軌道。稍微細一些的白線則表示1號黑洞群的運行軌跡。其余的粗線條表示小質量黑洞的運行航線,那些像蛛絲一樣細密的則是一些恆星、行星以及隕石的運轉路線。

 會長請看編號1517、1576和1753這三個點,這三個點表示的是三個小質量黑洞的實時坐標,其質量大小相當於人馬座a,也就是銀河系中心的黑洞質量。相當於太陽400萬倍質量的人馬座a本身雖然並不小。但是相比起巨人星系中心的巨無霸來說根本就像螞蟻和巨型恐龍的區別一樣。

 我們發現,從一個星期前,1517的軌道發生的輕微的偏轉,偏轉並不明顯,我們的探測器並沒有檢測到這一現象。但是兩天前,隨著1576和1753兩個黑洞的在運行過程中的不斷靠近,1517的偏轉就變得明顯了。

 事實上不僅僅是1517,其他的兩個黑洞的軌道也發生了改變。最終結果是,兩天前,三顆黑洞完全偏離了固有軌道。開始彼此環繞著運行,並且距離還在不斷地靠近。但是因兩顆黑洞沒有吸積盤,很難在複雜的黑洞群中分析出來,直到發生融合時為止。

 首先開始的是1576和1753兩顆黑洞,它們幾乎在瞬間便融合在了一起,確切的說是1753吞噬了1517,吞噬的瞬間發生了強烈的射線流,被我們安置在巨人星系外圍的12306號監測點探測到。

 隨後相互融合的黑洞質量更大,開始加速吸引1517,吸積盤就是在1517向融合後的黑洞中墜落的過程中形成的。吞噬過程已經開始,現在正在進行中,預計整個過程會持續一個星期直到1517完全被撕碎吞噬”安東尼奧一邊指著全息投影上的光點一邊向陳佩林介紹情況。

 “黑洞吞噬會導致什麽樣的結果能夠預測出來嗎?”陳佩林頭痛的問。

 “你們看”安東尼奧指著星圖上密密麻麻的軌道曲線:“這是現在巨人星系內部星體的運行軌道”隨即,安東尼奧又示意伊蓮調出了兩個星期前巨人星系的星圖。上面同樣有密密麻麻的星體運行軌道。

 “我們對比兩星期之前的星圖與現在的星圖,發現這種變化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從1517開始,影響在緩慢的擴散。而且由於巨人星系的星體運行速度太快,一顆星體的運行軌道很快會影響到另一顆星體,然後再共同影響更多的星體。

 這就像是一副多米諾骨牌。而1517就是骨牌起始的那一塊,更不幸地是,起始的這一塊骨牌已經被推到了!後面會發生一個連串的連鎖反應,最終的結局是巨人星系完全崩潰,形成一個質量非常恐怖,我們聞所未聞的超巨型黑洞”安東尼奧給出的結果十分的不樂觀。

 “時間呢?距離你說的整個系統完全崩潰需要多久的時間?巨人星系雖然不大,但是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崩潰掉吧”

 “樂觀估計,整個系統還能夠維持兩個月的時間,隨後這種穩定態勢將會被打破,巨人星系會形成三個相互盤旋的黑洞集團。下一步,1號黑洞集團會率先被3號集團吞噬,接下來2號和3號集團會進入新的穩定階段,這個階段可能會維持很長的時間,如果沒有外力因素影響的話,存在數十萬年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最後一定會是相互吞噬合二為一的結局。

 我們正在利用母艦的超級智腦陣列進行複雜的運算,推測兩顆黑洞融合後超級黑洞對空間可能造成的影響。初步推算的結果可能是在這片宇宙空間形成一個低維度區,任何跌落到這個區域的天體就好像陷入漩渦中的船隻一樣解體崩潰。

 還有一種可能是黑洞直接從空間墜落,在亞空間中漂流,不知道會飛到哪裡。也許會進入反物質界域發生湮滅。也有可能從宇宙的另一端以白洞的形式出現。不過因為數據量不足,這些計算並不是十分的精準,而且要進行這樣的運算花費的計算力超乎想象,即便是使用潘佳號的主機來計算也得花費近乎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夠得到初步的結果。而要是使用金烏號的計算資源的話。恐怕連完成的希望都沒有”

 “兩個月?你說的兩個月指的是艦隊的標準時間還是巨人星系內部的時間?要知道這裡面區別可就大了,巨人星系內部的時間流速是十分緩慢的”陳佩林沒有考慮安東尼奧說的其他事情,而是抓住時間問題刨根問底。

 “當然是艦隊的標準時間,巨人星系內部的時間是混亂的,受各個引力集團的影響。巨人星系內部的時間也十分的不均一。而且受到黑洞視界的影響,跌落進入視界內部的物體是看不到的,我們能夠觀察到的只是物體跌落進入視界內部後輻射出來的霍金輻射信息殘影。不僅如此,這個殘影還是多維的,就更沒有參考價值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A和B兩人站在黑洞視界外,然後A看著B跳入視界內部。在A的視線中,B一直維持著跳進去的動作,而且長時間不會動,那麽以A的觀點來看。B在A的時間點是活著的。但是實際情況是B在跳入視界的瞬間就被黑洞的超強引力拉成意大利面條,隨即變成一團血漿最後化成一堆原子了。所以以B的時間來看的話,B在跳入視界的瞬間就去見上帝了。

 這是物理學上經典的生死悖論,用在這裡也說明了充滿黑洞的空間裡時間是多麽的奇妙。因此,我們使用的時間只能是艦隊的標準時間,巨人星系的時間沒有意義。不過根據我們計算的結果來看,五天后一直到巨人星系完全崩潰前的兩天時間,巨人星系內部的星團處於一個穩定的時空狀態,也就意味著到時候星團的時間和我們艦隊的標準時間是同步的。

 這段時間便是偵查艦進入巨人星系的窗口時間,如果需要進入巨人星系內部探查的話。這段時間是最適合的。不過得注意偵查艦的選擇,因為這段時間也是黑洞群引力最不穩定的時間,偵查艦不僅要加固艦體結構,還要儲備足夠的能量。否則的話一旦跌落黑洞視界,尤其是2號和3號的世界內,鐵定是回不來了!”安東尼奧再三叮囑陳佩林注意這一點。

 “也就是說我們能夠行動的時間只剩下五十三天麽?這麽短的時間進入星系內部還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要是星團內部存在大量人類支族的話那就麻煩了,水滴戰艦內部空間有限,想要短時間轉移這麽多人可不容易。更重要的是。這麽短時間能不能取得對方的信任還是一個問題,要是弄巧成拙雙方打起來了就更糟糕了”陳佩林皺眉。

 “我們可以使用半維度戰艦,直接將對方的殖民星收到半維度戰艦的空間迷宮裡去”始終惦記著半維度戰艦的張錚開口建議。自從見識了半維度戰艦的戰鬥力後,張錚就對這種大殺器念念不忘,陳佩林不止一次聽說張錚私下去停泊空間看過這些飛船。

 不過在陳佩林看來,八級文明應該有追蹤維度飛船航行痕跡的技術,否則的話獸皇和淖科斯也不會這麽容易的找到艦隊的所在地了。因此對於超出自己理解的技術,陳佩林一直以來都十分的謹慎。而且這東西是耗能大戶,在有水滴戰艦的情況下,半維度戰艦並不是陳佩林的首選。

 “通知一艘半維度戰艦的艦員進行預演,為進入巨人星系做準備。同時從A型艦隊抽調十艘戰列艦艦員,抓緊時間熟悉水滴戰艦的操控,用不了多久就該他們上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