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龍遊大唐之貞元記事》第67章
孟郊敬酒即畢,其他諸新進士自是魚貫而上,直到一個身形瘦削、面容清秀的士子上前敬飲,楊炎一見是他,雖然滿腹心事,也是忍不住的掩嘴竊笑,恰好這個動作為禦座之上的李適所見,乃放下手中金盞,微笑問道:“又有何事值得楊卿如此歡顏!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卿家快快說了出來與大家共享!”

 聞言,楊炎起身向皇帝陛下行了一禮後,對那正拜伏於地的新進士道:“秦可,速將你當日於試場中所做的題壁詞奏於陛下。”

 一聞此言,饒是那秦可是個放蕩不羈的人物,於如此場合之下也難免一陣尷尬的臉色羞紅,只是當此之時卻容不得他有別路可走,也只能沉默半晌後,期期艾艾誦道:“秦可可,肚裡文章可可。三場捱了兩場過,只有此番解火。恰如閉言跳黃河,知他是過與不過?”

 只聽到“只有此番解火”一句時,李適已是露齒而笑,待他那最後兩句一出,皇帝陛下更是忍不住的“哈哈”大笑出聲,滿殿的新進士也是哄堂大笑不已,殿中氣氛陡然再添三分熱烈,只有那拜倒於地的秦可可面色愈發羞紅,頭也愈垂愈低,悔不該於當日試場上寫下如此文字。

 原來這秦可本是高平鄉貢,字獻之,其人自幼聰慧過人,只是性情詼諧滑稽,好玩笑之辭。此番進京應進士試,三場中的前兩場都是自覺平平,唯有第三場甚合其口味,因而一氣呵成、不複改動。繳了文卷之後,自感極是滿意,見別人猶自在低頭苦思,一時得意忘形之下,老毛病複發,遂於試場壁上題下了這樣一首歪詞。也正是趕的巧,恰在他離開未久。禮部尚書楊炎巡視考場之時見到了他這大作,捧腹之下對這個考生也自然是印象極深,是以後來當身為主考官的禮部侍郎呈上兩份拿捏不準的考卷時,楊炎大筆一揮,當即錄取了這秦可,使他得以今科最後一名新進士上榜,倒也成就了大歷十四年科試的一番佳話。

 殿中喧鬧良久,李適方才舉起案上酒盞。面上滿盈著笑意道:“看來崔卿水性卻是不錯,縱然閉眼跳黃河,依然全身而過,難得,實在是難得!”這一番話自然又引來滿殿符合的大笑。

 秦可得皇帝開言調笑,愈發尷尬的無以言辭,唯有雙手捧杯敬酒,期望能早早結束這令人難堪的場面,李適對他之敬酒亦如適才一般,一飲而盡。倒也算給了這名能搏他一笑的滑稽進士一個天大的面子。

 隨著新進士們一一敬酒完畢。其他如明經、明法等科高中者也是隨後魚貫而上,只是他們名額即多,也就只能是選了代表上前行事。想是崔破當日晚香亭中諫言起了作用。皇帝陛下對這些雜科進士們也是面色和煦、優容有加,不吝華言美辭的將明算諸科於家國朝廷的貢獻大大褒揚了一番,只聽得這些雜科進士們熱血沸騰,直感當今陛下實在是大大的明君。

 此次賜宴直持續了個多時辰,皇帝陛下方才在眾人山崩海嘯般的“萬歲”聲中登禦駕回宮,崔破亦是被點名隨行,如此情形,只看的那首輔常袞眉頭暗皺不已。

 車駕隆隆聲中出了曲江池,正在自己軒車上向外張望的崔破,忽見一個策馬的小黃門逆行向自己而來。卻是奉了李適之命前來傳召於他的。

 登上皇帝陛下那奢華、碩大以極的車駕,隔著約五步距離行參見禮畢,崔破小心的端坐於李適賜座的錦凳上。

 “逝者如斯,夫子誠不我欺呀!不覺間,距朕與崔卿初次相見已是年余了,朕又老了一歲,而這大唐江山卻依然是這般衰弱模樣,究竟何時,朕才能重現太宗偉業。還天下萬民一個朗朗乾坤、清平世界?”以右手輕扣身前玉幾的李適感慨說道,此時的他那裡還有半分適才縱聲大笑時候的模樣?

 崔破不解的看著眼前這個當朝天子,茫然不知他為何在如此短短時光會變的如此意興闌珊?苦思不得其解之下,也只能開言說道:“我朝雖經安史叛亂,然則皇室德柞未衰,天下萬民思定。朝中文有劉、崔諸相文能謀國、武有渾、馬諸將武能安邦,可謂正值大有為之時也。陛下又何出此言?”言至此處,見李適容不稍動,乃將牙一咬續道:“況且安史叛亂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陛下實不值得為此事多過傷悲。”

 他這大大悖逆地言論一出,當即吸引得李適猛然扭頭詫異問道:.16.n“崔卿何出此言?”

 崔破略一沉吟,並不抬頭,隻字斟句酌道:“我朝自高祖定鼎長安,歷時百余年而至玄宗陛下,國勢固然是如日中天,其實內裡已是烈鼎烹油、盛極難繼,百年積弊日益深重。是故安胡兒一人亂起,當即諸般隱患盡顯、引得盛世冰消。此固然是朝廷、萬民之大不幸,然則若是反面觀之,此事卻亦有其利,正是這一場變亂,將我朝盛世幻象擊地粉碎,諸般問題盡皆顯現,同時亦重創了朝中的因循之風。如此就給了陛下一個重塑大唐的機會,陛下可順應時事變遷,革舊弊、立新政,何愁不能重新創下一番盛世偉業,為子孫後世奠下百代之基?此上是於公而言,於私:陛下一代英主,也唯有借如此衰微之世方可成就開創君主之令名,畢竟,又有幾人能記得史上那許多地守成皇帝呢?明君賢臣、戮力而為,十數年後,安知陛下便不是又一位‘太宗’陛下!”

 “放肆!”崔破話音剛落,就見胸膛起伏不定的李適猛然起身,怒聲喝道。

 今天正式搬遷寢室,一直忙到下午方才全部搞定,人也徹底的累癱了,也只能草草趕出這兩千字上傳,以為不間斷之意,諸位達人,必能諒我。

 “臣惶恐,臣有罪!”自己這一番話引來李適如此作態,本在崔破料中,是以並不十分驚慌,起身拜伏於地道。

 他適才之所言,本是句句為迎合這位皇帝陛下所備,對這位畢生以太宗為楷模的天子而言,這每一句話都可謂如同洪鍾大呂一般,直入心底,只是許多話卻是想得說不得,是以李適的叱喝也就在意料中了,崔破知道有此結果,然則依然要說,卻又是另一種固寵的手段了,一則,他需要不斷加固李適銳意開創的心志,唯其如此,大唐才有中興的可能;再則,他也需要讓這位剛剛登基的天子知曉,自己知道他的心思、願望所在,也願意為之貢獻出所有心智,長此以往,當李適能將之以知己視之時,崔破也就愈能大刀闊斧的盡現才能,並規避殺身之禍。只是歷來上位者善變,究竟自己這打算能否奏效,效用又是如何,也就非崔破所能知之了。

 “先祖太宗陛下一代雄主,又豈是爾能妄加置評的!今日若有禦史在側,必劾你個藐視先宗之罪,此話今後休提!”李適面色複雜的看著眼前這個朝堂之中最解其心的臣子,厲聲說道。一言即畢,見崔破隻低頭認罪,並不出言,乃將語氣一軟說道:“崔卿且平身吧!”

 “謝陛下恕臣妄言之罪!”崔破面做感激啼零之色道,隨即恭謹起身,還歸原位。

 車駕中經過了短暫的沉默後,輕輕扣擊幾案的李適開言道:“朕昨日聞崔相奏報,本月剛過其半,京中作場所產甲胄弓弩已逾五萬件,可有此事?”

 “至昨日散工之時,本月作場庫房共存軍器五萬七千八百六十六件,其中裝備禁軍及神策軍的精甲器械共三萬七千件,余者皆為各地團結兵所備。”崔破恭謹答道。

 見崔破接手不過數月,這作場半月之產量已堪比前時一月。李適心下甚是驚詫,及至更聽他能隨口便將如此精準之數字報上,皇帝陛下愈發感覺自己當初授其此職,真個是英明得人之舉了。

 “此事甚好,崔卿果然少年幹才。”李適出口讚了一句後,續道:“眼見距元正之日不過兩月之期,卿家當再行大力督導,務必於明歲上元節前趕製出十五萬件精良甲器。送往江南四道武庫封存,此事關乎神策八鎮軍士換裝,卿家切切不可輕乎視之。”

 “神策八鎮駐軍遠在西北,為何換裝要至江南四道。”聞言,崔破愕然一愣,隨即心領神會道:“四鎮之事將欲發動嗎?”

 李適隻微一頷首,卻不開言答話,崔破忍不住一陣激動,畢竟歷史上這位極欲求治的皇帝陛下登基不久,便迫不及待的悍然發動了對河北四鎮的戰事。也正是這一戰略性錯誤的急進路線。在朝廷財、軍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導致此次功伐地失敗,至此藩鎮跋扈欲烈、朝廷也愈發龜縮。而天子本人也是自此一蹶不振,全沒有了登基之初的銳意進取,對藩鎮的姑息更甚其父。如今既然他已矚目南方,納循序漸進之策,則大唐貞元之歷史在其即將開始之時,已然發生了迥異於前的轉變。

 待心中激動漸漸平複,崔破驀然想起一事道:“陛下,臣尚有一事奏報,俯請陛下允準。”

 “卿家但講無妨。”李適悠悠說道。

 “以目前作場之工效,每月出產軍器數量溢出之數當在萬余之間。半載之後,臣料這數字還將上升到三萬之數,縱然為備朝廷大用而多加儲備,依然大有節余,有鑒於此,臣請陛下授臣軍器售賣之權,以資國用。”略略沉吟半晌後,崔破字斟句酌言道。

 “什麽!售賣軍器。”聞聽崔破這一番建言,李適實在是大感驚愕。且不說歷代以來未曾聞有如此之事,大唐更是在天下初定之時便頒布了《禁武令》,嚴禁售賣、私藏軍械,偏偏這個崔破就敢做如此提議!皇帝正欲一口回絕,但想到此子歷來行事素喜劍走偏鋒,不免好奇關於這百年禁製他更有如何解答,乃輕聲問道:“刀兵之事豈可輕售,崔卿何有此言?”

 “臣曾出使吐蕃,倒也結識的幾位蕃人權貴,如今彼輩正與黑衣大食激戰不休,然軍器乏用,又見微臣掌軍器營造之事,不免上門討情求購,臣細思其事,於朝廷大有貨利,是以鬥膽進此諫言。”崔破毫無隱諱,先行揭破與吐蕃權貴交結之事,以為將來預留退步。

 “噢!利在何處?”李適跟上一句問道。

 “如今朝廷太府庫中空虛,而陛下又欲有事於南方,大軍一動,這錢糧便如同流水一般花用,售賣軍器足可換來巨利,以資朝廷之用,此利之一也;再則,彼輩兩方交戰,吐蕃力弱,朝廷借軍器售賣之策以為平衡兩方,畢竟這場大戰愈是曠日持久,愈是於我大唐有利,此利之二也;第三,此次神策駐軍換裝之物,大可擇其優者賣於吐蕃,如此又可節省我之消耗,此利之三也,有此三利,臣以為此策大可行得。”崔破一邊言說,一邊屈指而算,他這一番典型的商賈模樣隻讓李適心中好笑不已。

 “此事如此大的陣仗,斷然是瞞不過黑衣大食的,介時崔卿又將如何?”李適面帶笑意問道。

 “為什麽要瞞?”崔破回問一句道:“黑衣大食知道便也就知道了,彼若有意,臣也大可以將軍器售賣於他,這樣朝廷便可兩邊獲利,賺頭自然能更大一些!”

 “若是如此,那崔卿家所言地平衡兩方之策豈非就要落空!”只聽得苦笑不得的李適緊逼問道。

 “賣是兩方都賣,但軍器種類如此之多,到底售賣各方何物豈非全由我等做主,只要權衡得當,此事依然大是可行。今日先於此地售賣,他日待作場規模更行擴大,凡是我大唐周邊小國盡可如此辦理,倒也不失為朝廷一大財源,更可借此擴大我大唐之遠威。以此之利補貼太府庫,朝廷更有余力於各道行減免賦稅之善政。如此一舉數得之良策,還請陛下三思采納之。”徐徐之間,崔破已是將自己適才所想解說的清楚。

 李適細細聽完,卻並不立即答話,習慣性的伸出右手扣擊幾案良久之後,方才輕聲開言答道:“售賣軍器之事關礙本朝《禁武令》實多,崔卿可先自試行之,待卓有實效之後。再行上折依為永例為好,否則,只怕是政事堂中怕也過不去。”

 “微臣遵旨。”崔破意會答道。

 說話之間,車駕已是到達朱雀門前,崔破乃拜伏請辭,李適又鄭而重之的吩咐了四鎮換裝之事後,便譴他自去。

 崔破於道側送別皇帝禦駕,直到它遠遠的再也不見之後,方才轉身上了自己的馬車往當日胡姬酒肆而去,飲了幾盞多有風情的胡姬送上的蒲桃釀。囑老板代為傳書之後。他方才上軒車回府而去。

 在大歷十四年最後的這一段辰光裡,崔破地日子實在是乏善可陳,除了隔幾日便往門下省一行外。他竟是日日都泡在了作場之中,雖則整個作場地器物出產量達到了預期的標準,但是他最為關注的“神臂弓”之製造依然未能最終成型,其他工匠們的創新之作也是少有合他心意者,員外郎大人知道此事是急不來的,遂也只能耐心等待。

 在崔破的暗中打點相幫下,孟郊順利的通過了關試,並十分幸運地被安置於翰林苑,以他第十八名的成績能得如此清貴之職,實在是大大的幸事。奈何他竟是大出所有人意料之外的重新報備吏部,執意要到禦史台,直讓吏部司胡郎官恨不得直接將他給“掛”了起來,再不授官。無奈又是崔破出面周旋良久,方才遂了他的心願。最終,大歷十四年新科進士孟東野被授官為從八品監察禦史,得以巡查地方道府州縣。

 隨著今冬第一場大雪飄飄而下,日子一日快似一日,似乎只是眨眼間事。大歲除夕之日便已到達。

 雖則朝廷定規除夕僅給假三日,但是對於已是超額完成任務的京中各作場,崔破大筆一揮,將假期延至七日,隻讓近十萬匠人們喜出望外,從而對工部司員外郎大人地感激之情直如長江之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而不可收拾。

 在給諸匠人們放假的同時,崔大人自然也不會忘了自己,到門下省與韋應物等人招呼了一聲後,便回到府中陪三位嬌妻品茗賞雪去了,更無視菁若的勸說,竟是連大門也再不邁出一步,堅決的捍衛起自己“休假。”地權利。自然,他之所為也引來有心人上本彈劾,門下省更是在收到奏章後地一個時辰之內便將之送往政事堂,據說當首輔常袞見到這本奏章後,嘿嘿一聲冷笑,便在其上題筆寫下了“該員肆意妄為,藐視朝規,擬議由工部依律嚴懲”數字批複,奈何他一個不小心之間,出恭之時忘了交代,被前來取奏章的內宦連同其他呈上皇帝批閱的奏章一並拿走。

 據宮中侍侯皇帝起居的貼身小黃門傳出消息,在李適看到這本奏章之時,竟是微微一笑,低聲說了一句:“這個崔破,就不能安分些!”後,便提朱筆將常袞所書盡數抹紅,隨即放置於左手一側,至此,這本彈章被皇帝壓下,再無下文。

 另據常府下人傳話言及,當日滿臉黑煞地首輔常袞回宅第之後,更無二話的便將四位專供內宅飲食的廚子叫出,厲聲呵斥一番後,全數開革出府。隻可憐了常府年過六旬的老管家硬是跑斷了腿、磨破了嘴,總算又請來幾位廚子添補上了這一空缺,沒有耽誤常老爺當日的晚膳。

 “拾樵供歲火,帖黼做春書。”

 借著身前室中滿布的燭火,看著身邊環繞守歲的家人,聽著府外傳來的三聲更響,再想起去年此時的場景,剛剛年及弱冠地崔破真個是心中感慨萬千,正欲扭頭向身側的菁若拽幾句酸詩,卻見門口處的滌詩上前說道:“公子,時辰已到,該換朝服動身了。”隻這一句話,頓時讓我們的崔大人詩意全然消散。

 再次於心底痛罵了一番這變態的“上班”制度後,無可奈何的崔破也只能回內室換上那一身七零八碎的朝服,意態怏怏的出府上朝而去,只是他這一身裙子模樣的服飾,少不得換來第一次見此的娜佳金花一陣哈哈大笑,更添他幾分鬱悶。

 除夕之後是為元正,在這一歲之始的日子裡,正是大朝會之期,是日,天子坐早朝接受百官拜賀,臣僚們在禁軍森嚴的戒備中著禮服入朝,“一片彩霞迎曙日,萬條紅燭動春天”,官員們憑借燈燭的照明赴朝,隻照得朱雀大街上如似火海,因有“火城”之稱。

 此次元正大朝會除由太子少師、禮儀使、刑部尚書顏真卿宣布改年號為“貞元”外, 並無實際內容。在煩瑣的儀式之後,便是天子親率百官行廟祭、郊祭之禮。這一大趟的折騰下來,饒是崔破剛及弱冠也大感吃不消,不免在心下大大同情了已是年近七旬的顏清臣一番。

 在合城歡喜雀躍的氣氛中,崔破於元正次日帶上了大批米糧鹽茶之物,由六衛陪同開始了長達兩日的團拜之旅,依照柯主事承報的資料所載,員外郎大人對作場之中凡年過六旬、鰥寡孤獨、因工傷殘之人皆一一上門問候,隻將這些從不聞官給民拜年的普通百姓唬的忙手忙腳,隨即心中暖意蓬蓬叢生,以至於竟有效當年潘安之行、對員外郎大人忘塵而拜者。

 做完此事,已是累的全身散架的崔破顧不得半刻休憩,強撐著身子以工部司名義包下“醉仙樓”等五家知名酒肆,將數十家作場之中的近千名一等工匠盡皆請到,海吃海喝了一回,這且不算,員外郎大人更是使出渾身的纏勁,生生將自己的族伯及工部尚書盧大人這兩尊大神請來,給諸位一等工匠們邀飲了三盞酒,雖則此事的結果是惹得崔相公有半年時間都沒有給自己這族侄一個好臉色,但是這次宴請也成為許多工匠一生最難忘懷的時刻。正是在這樣一個新春大吉的日子裡,崔大人徹底的收服了這十萬工匠們的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