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龍遊大唐之貞元記事》第11章 文會〈4〉
良久之後,忽聽得一句:“果然天籟之音,堪稱詞、曲、人三絕”方才醒過神來。只見小徑上正站著一個團花儒衫的中年,手持一份柬文,身後跟著一位懷抱琵琶的少女,衣著合度,我見猶憐。

 劉使君一見此人,忙起身迎上前去道:“年兄,且請寬坐,眾學子可是正翹首以待你的品評結果呀!”原來是少府監盧大人到了,他雖是園中官職最高,卻全不倨傲,與眾人好一陣寒暄,使人如沐春風,崔破心下歎服:“京官風范,果然不凡”好一陣後,才又重新坐定。

 盧少府輕拈微須:“幾年不曾歸家,沒想到我定州竟是人才輩出,今日結果,我且賣個關子,就請五娘的愛女為大家宣布吧!我等也好共賞弱衣姑娘的琵琶之藝。

 懷抱琵琶的弱衣原也是官宦人家子弟,隻是自小因了吐蕃之亂,其父從逆獲罪,被定了官婢,五娘見她資質絕佳又可憐她身世,帶在身邊細心調教直到今日才初次亮相,看到這許多人目光灼灼的看著自己,不免愈發的羞澀,紅著臉龐,行了一禮,也不多言自上了亭中站定,輕攏慢撚,琵琶獨奏聲中,曼聲唱到:“北埠小亭台……”聲音雖嫌稚嫩,難得琵琶精妙,將那春時美景,主人心中的閑適,無計留春住的哀怨表現的淋漓盡致,引得眾人交口稱讚。

 弱衣剛一開口,眾人便已知結果,雖心中不甘,但對於崔破的那一份情思又不得不服。

 此時只見五娘自座中開口道:“奴家本在教坊,每每於新詞新曲多有留意心。此二首詞格律雖是怪異,確是絕妙好辭,為何卻無半絲風聞?尤其這一首“明月幾時有”隻堪比當年滴仙詩思,莫不是盧大人自京中帶來的十才子新作?”

 “你說的可是盧綸等人嗎?文采他們是有的,隻是這情思嗎?哼…哼…”盧少府說道此處,滿臉輕蔑之色,眾人也是一片默然

 原來當時詩壇以盧綸等十人為首,也就是後世稱為“大歷十才子”的,但是這些人依附權貴,以詩娛人,故為盧少府等儒生所輕。

 “哈哈!五娘且請寬坐,待得下面文會完後,我自會為五娘解惑”卻是劉刺史久在官場,自然深知因言賈禍的道理,見此話題甚有不便處,忙用話岔開了,隻是在心中暗道:“看來今日的文會全是為那崔姓少年所設,恐怕到時誰也不會相信他一個少年會有如此文采”

 果不其然,在隨後的以化為題的鬥詩中,崔破以《菊花》詩:“秋叢環舍似田家,遍擾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遍更無花”應卷。

 鬥詩結果的宣布亦是雅事,效那“旗亭畫壁”之法,並不念名,由眾歌女將初選的詩作一一唱出,由眾人共評,結果崔破所作被公推第一。待得劉刺史念出崔破的名字,他人見又是那“人在天涯”的少年,也隻能感歎連連,雖欲嫉妒,但差距實在太大,反而難興此念,隻是喚來童子,換茶取酒,痛飲三杯了事。

 這邊竹林之中的小姐們見詩會已近尾聲也就走了出來,自有那殷勤的少年紛紛讓座,看著站在人前的崔破,劉芷蘭道:“也不知這小子是真傻還是假傻?若說是真傻,他在詩詞上實在有一顆七竅玲瓏心;若說是假傻,又為什麽見了思蘭妹妹這樣的美人會急急要走,真不知道他在想什麽?”

 “他會想什麽!該不是在想那許多賞金該怎麽花用吧?”旁邊的方佳如接嘴說道,隻是說完後自己也覺可笑,忍不住笑了出聲,引得眾女一陣大笑,也惹的園中四處的少年頻頻注目。

 崔破心中也是一陣興奮,來此這麽久,總算賺了一票大的,也能好好改善一下家裡的生活,他很有一種男人的成就感,雖然這成就是建立在剽竊的基礎之上的,那也顧不得了。

 他這邊正在計劃給崔盧氏買一些補品,另外給石榴、枇杷置幾件新衣……渾然沒有看見正走進的劉使君,等到已經近身,他才從遐思中醒過神來,連忙告罪。

 劉刺史並不怪他,在他以為崔破今天如此得意已至忘形。口中哈哈笑道:“賢侄無須如此,今日力壓同儕,理應高興才是,些許失儀,勿庸掛懷”他這一番話說的崔破心中納悶:“怎麽今天初見就成了‘賢侄’了?”

 劉使君說完,攜了崔破的手向亭前正中行去,將到未到之時,他已經對著那盧少府說道:“盧大人,你卻不知,‘多情盧少府’之稱正是出自此子之手”他這話讓盧少府隻能微微苦笑:“好你個盧大人!”說完開始細細打量眼前這個讓自己驚異的少年

 劉使君並不接他的話,隻轉身對五娘說到:“五娘你莫要吃驚,你可知賺得你許多眼淚的‘此事古難全’也是出自此子之手?

 他此言一出,滿座皆驚,五娘並那盧少府等人見他小小年紀竟能寫出如此好辭,奪得今日文會第一,已是驚詫莫名,更萬萬想不道,他竟然才高至此。

 “當真是他嗎?崔公子天縱英才,我已深知,要說作出此詞,才力倒也夠了,隻是我觀此曲詞所發之情,所顯之理卻是需要久歷磋磨、歷練世故方才可得,崔公子出身高門,這年紀又……?”言未罷,已自凝目深思。她這一番話說的眾人連連點頭,座中人都是懂詩的,那裡不知道言為心聲的道理,少一分歷練、少一分波折,便無那心境,縱然有才,也隻能在用字上翻新奇巧,萬萬達不到這等情理交融的境地。

 崔破聽得也是一怔,沒想到在這裡留下一個如此大的破綻,張口欲言,混不知該如何分說

 正在此時,卻見旁邊的崔知禮站了出來道:“諸位有所不知,此子祖父乃在下的五叔,便是當年以‘美風儀’稱絕天下的無波公,無波公一生大起大落諸多波折,諸位定然是知道的,”

 “可是當年‘皇后嫁女,天子娶婦’的無波公”,早有性急之人驚問出聲

 “正是,家叔後來以身殉國,隻留下一子,便是我那從第知信,可惜天妒英才,自崔破出生不久即纏綿病榻數載最終亡故,家中積財也花用的乾淨,我這侄子年方四歲便與其母自京師千裡扶靈而歸,隨後被安置在家族公祭的祖業中,並撥了一份錢糧支用,原本也夠他母子過活,隻是我那弟婦心善,又收養了一對乞討而來的孿生姐妹,家中的日子也就過的愈發艱難,今日眾人面前我也不怕揭醜,我這侄兒終年粗衣,這一襲儒衫還是當日族中大校的獎品,便是這定州城也是第一次來,此子事母至孝,為供養其母,已自解了族學,現在族中藏書樓做一些灑掃整理的工作,支得一份錢糧,所幸他能終日自學不輟,也不枉了族中一片心意”

 崔知禮當日大校之後對崔破很有好感,也就詳細了解了他的諸般情狀,今日這些話原本不想說,又見崔破欲言,大家族中的事,他那裡不知道,這孤兒寡母的那裡有不受氣的,怕他年少氣盛,說出一些不合宜的話於家族面上無光,因此才上前接了話頭,他卻沒想到他的說辭竟是幫崔破解決了一個天大的麻煩。饒是如此,一番話說完,也不由得老臉微紅.

 眾人聽到此處才明白,這“家族之變、少年喪父、以四歲幼齡,孤窮之身千裡扶靈而歸、母親有是多病身,更兼因貧失學,俱是人生大恨事、大憾事,卻都壓在這年不過十四的少年身上,有這悲歡離合之感也就不足為怪了,也難怪他小小年紀就已氣度沉凝,渾不似同齡少年。

 “今日晨間,我那劣女拿了這首“明月幾時有”的曲詞前來,要我提高今日文會的賞格,便可得睹一天才,我原以為是她胡鬧,隻是一見此曲,心下也是歎服,遂依了她,開一先例,現在想來,若不是這賞格,隻怕崔賢侄還不肯出手?”劉使君微微歎道

 眾人聽他言說,都把目光投在崔破身上,崔破此時已是一身輕松,既然族長已經給了最好的解釋,那麽對他來說,隻要謙虛到底就好了,這又有何難?當下謹聲答道:“晚輩後學末進, 今日參加文會之人,若論學養,小子拍馬難及。本來打定主意隻是觀摩求教各位學長,並不敢與之爭鋒。隻是家慈體弱,大夫囑咐需厚加調養,家中清貧,晚輩心有余而力不足,憂心如焚,今見大人厚賞彩金,一時生了貪利之心,倒叫諸位見笑了”

 “好一個‘心有余而力不足’崔氏百年門風,果然名不虛傳!”正是那盧少府拈須歎道,引得眾人隨聲符和,隻將一個崔破誇的是少年甜菜、才孝雙絕。

 五娘身後的顧弱衣許是同憐身世,悄悄的將目光投向那一襲白衣的少年,及至崔破想他看去,微微一笑,隻嚇得急忙將頭低了下去,再也不肯抬起。這一番小動作自然沒能逃過五娘的眼角,引得她一陣暗笑,卻也不得不承認這少年笑起來真是好看。驀然心頭一動,此子如此俊逸不凡,將來前途不可限量,我那苦命的弱衣可不要鍾情於他,否則,結局堪憂呀!

 擾攘許久,今日文會最終結束,崔破與眾寒暄畢,領了賞金,以回家探母心切為由,堅拒了主人共膳的邀請,辭出園田居,自然又是引得一片嘖嘖讚歎之聲。

 敬請關注外篇〈〈是否頂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