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龍遊大唐之貞元記事》第9章 文會〈2〉
崔知節坐在車上見眾後輩皆鮮衣美服,一副天下舍我取誰的氣概.而年長者如崔知仕等人則是塌腰低眉,不堪磋磨之狀.不禁微微歎息,想當初,自己何嘗不是如此,可惜進士科八場不中,總算自己見機的早,改投明經,雖則一舉中的,卻是與新進士們天壤之別,最終隻能沉淪下僚,無奈回鄉,一時思緒紛飛,不久定州城已然在望.

 崔破自後世來此,還是第一次見此方城.只見此城成長方形壯,目測看來周長當在十裡左右,牆高二十尺左右,城牆上建有房屋,以為置鼓報時之用,又設有四個角樓,一個敵樓,整個城池布置謹嚴有序.城牆上有一對對身穿‘明光甲’的士兵正腆胸凹肚的來回巡邏。

 崔家是這定州第一大家族,那守城門的小吏自然認識,也不為難,順利進城,而後穿城經北門而過約兩裡路程,停在一處莊園之前。

 崔破下得車來,只見門前停了許多車馬,正門處懸了一個匾額,上書“園田居”筆力遒美更兼飄逸之姿,委實是一筆好字。心下暗自尋思:“看來這位使君大人胸中有些丘壑”。

 這時,一名管家模樣的人走上前來,見禮後,帶了眾人穿堂過室的向後園走去,崔破見此莊前部四進房屋,並不廣大華美,但是那個後花園卻是佔地甚廣,僅僅一個人造的湖泊已有五畝見方,呈現弦月之形,繞池遍栽各色樹木,於那內弧一側,設有一亭,亭中四柱地衣皆用原木,亭上覆有茅草,頗得自然之趣,與那“悠然亭”的名字相得益彰。遠處更有修竹、臥石等物也未多加裝飾,盡取自然之態。春風拂來,柳枝搖曳,繽紛桃花飛落池中.引得遊魚爭奪嬉戲,蝴蝶翩飛,好一副暮春景色,亭旁草地之上設有不少小幾,數個童子正就著紅泥小爐烹茶待客.園中早有不少身穿儒衫的士子四處流連,醞釀詩思,隻待文會開始之時一展頭角.

 崔破也四處轉著賞玩景物,,不覺來到一叢竹林之前,正欲繞過去看那一塊酷肖臥虎的巨石,隱見林中有女子淡黃衣衫閃過,更有嬉笑之聲,一陣尷尬,正轉身欲去,卻聽背後一聲淡淡的“表哥”的呼叫,扭過頭去一見正是前幾日所見的盧思蘭。

 “思蘭小姐為何也在此處?”崔破詫異的問道

 “我與劉姐姐交好,所以今日她邀了我來玩賞,表哥前日你念的曲子詞我很喜歡,有兩句我記不全了,你能再給我詠誦一遍嗎?”說完滿眼渴求的看著崔破

 崔破本不欲張揚其事,但見周圍許多人遠遠的看著自己,再看思蘭這模樣,推辭怕是不易,隻恐引得更多人圍觀,再者她也已聽過,若要藏匿是萬萬不能了,崔破隻得將此詞又吟詠了一遍,不待思蘭說話,便行了一禮自去了.

 思蘭將詞牢牢記住了,抬頭見到崔破急急離去的背影,心中極是不忿,在京中多少少年公子欲與自己搭訕、結交,其中更不乏王孫之流,思蘭也不稍假辭色.偏偏在這偏遠小州,卻有這樣一個少年看到自己就跟遇見鬼一樣的跑掉,微歎了一聲,正欲轉身離去,耳邊傳來一陣調笑:“這是誰家的,引得思蘭妹妹拋下我們急急的來到此地,偏傻小子不知福,還跑了,真虧了我們思蘭妹妹的一番心意”

 思蘭一聽即知能如此說話的必是她的閨中好友劉芷蘭,二人父輩原為同年,志趣相投,所以兩女從小就熟,加之名字都有一個蘭字,且都心高氣傲,愈發的親密。今日劉芷蘭知道父親在此別業舉行文會,也就將思蘭一並請了來,一並找了一些相熟的各家小姐於此竹林之後欲另成一會,於前面的酸儒們較量一番。眾人正嬉鬧的高興,見一白衣儒生踱步而來,眾女來了興致,正擬抓住機會戲弄他一番,卻見這個矜持的小妹忽然跑上前去寒暄,這已讓人吃驚,更驚人的是若是別家子弟必然乘此機會大獻殷勤一番,偏此人卻是急急的走了,看來‘傻小子’三字倒也沒有叫錯。

 思蘭聽那芷蘭的調笑,並不搭言,隻是走到早已準備好的幾案前,拈起羊毫,俯身寫下那一闕曲子詞,筆走龍蛇,意興飄飛,手中筆直如有了精神一般,筆跡愈發的瀏亮、嫵媚。直至“千裡共嬋娟”一氣呵成,心中快意已極.

 劉芷蘭聽她講過那晚之事,一見紙上內容,那裡還不明白,遂輕聲問道:“是他?”

 思蘭隻是點點頭,猶自沉醉在詞的意境之中“如此看來,今天的文會有點意思了”芷蘭興奮的說道,方才她已仔細的看了此詞,雖然也覺得它體式怪異,然用韻工切,情理交融,吟誦之間,似乎每一字一句都擊打在自己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一曲誦完竟然口有余香。不由得期待那少年有更精彩的表現。

 “那倒不見得”思蘭淡淡接道

 “噢!”

 “聽我表妹思容講,她與此人族學同窗數年,也是隻至那晚方知他會吹蕭,及其優美,更難得還是自製新曲;還有這首曲詞,若非我們撞見,恐怕還不知道他有如此才情。我見過他幾次,他渾不象其他的少年,愛出風頭,今日恐怕也是如此”思蘭肯定的說。

 “還有這樣的人,有風頭也不出,這可如何是好”見到一場預料的熱鬧瞧不到了,劉芷蘭很是不甘心,但她素來信服思蘭的判斷,於是急問道:“那有什麽辦法嗎?”

 “或許還有一個辦法”

 “是什麽,你倒是快說呀!真急死人了”

 “此人事母至孝,為給其母補養身體,不惜放棄族學,但是他家極貧,除了族中的那一份錢糧,並無別的進項。如果今日伯父能為今日的文會設置一個較高的彩頭以作獎勵,他為了母親必然會竭盡全力,這樣就不怕他藏拙了”思蘭沉思半晌後緩緩的說道

 “這倒是一個好主意,我找父親說去”說完拔腿就要走,卻被思蘭拉住了

 “你這樣就去,伯父如何肯信,喏!帶著它”思蘭指著桌上的曲詞說道

 那芷蘭一把抓過,口中猶自到:“爹爹一定會大吃一驚的”隻轉眼之間,已經不見蹤影。

 崔破離開思蘭,另循小徑,將這後花園遊了個遍,雖是匆匆而行,也花了近半個時辰。不免感歎不已:“看來《全唐文》中所載‘安史亂後,疆域相接,半為豪家;流屙無依,率是編戶’是真有其事。

 走回悠然亭時, 只見亭前散落的石凳上已是坐滿了人,先生崔知節身旁也是如此,崔破也不上前攪擾,在離亭子較遠的地方找了一個地方坐了下來,與另外三人微笑見禮後,早有童子端了一盞茶上來,崔破端起細細品評,隻覺入口也極平常,隻是一轉舌之間,清香滿口,不由心下暗讚。

 盞茶未盡,已見湖旁小徑上走來了一群俱是儒裝打扮的人,本家族長也赫然在列,領頭的是一個四旬左右、面白微須,身穿緋衣的官員,想來必是本州知州劉使君了。

 眾人一時都起身,口中“使君大人,老大人”等稱呼不絕,崔破也隨眾站起,並不多言,別人又那裡顧的上他的失禮。

 劉使君等在亭前正中的三張石桌坐了,而後擺擺手,眾人也都坐了。劉刺史走到亭上略講了幾句,無非是“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當為國作養人才,於地方推行禮儀、教化萬民”之類的官樣文章,隨後本州眾名流們也一一引經據典一番後,劉刺史就宣布文會開始,略不同於以往的是,今次文會魁首的賞格大大的提高,足夠崔破全家一年使費。惹的正鬧錢荒的崔破心動不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