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龍遊大唐之貞元記事》第44章
請新老書友大力支持葉子新書《中唐穿越演義》,無比感謝!

 …………………………

 聞言,崔破扭頭看去,只見各部寺主官如同約好的一般魚貫而入,一排行來俱都是紫衣華服,金玉圍帶,甚是顯赫。各部司官員見本部主官到達紛紛上前見禮。

 “這諸位大人都是約好一起來上朝?”疑惑之間,崔破輕輕說了一句。

 “這樓斜側有樓梯,三品以上官員來了都是經由彼處上樓中靜室等候,待朝會開始時方才下來”那黃郎中隨後應了一句後,也已向前行去。

 當下崔破也不在此地攪擾,轉身走向工部司官們聚集之所,隨著眾人一起與盧尚書見了禮,那盧尚書一邊還禮,一邊口中隨意說道:“好好好”,眼光轉動之間見到崔破,乃隨口問了一句道:“崔員外郎昨日上任,一切可還都好?”

 崔破見問,略斜了眼眸看了一眼李主事後道:“多謝大人關心,一切都好”

 正在眾人都在紛嚷見禮之時,忽聽外間侍侯的小黃門高聲唱名道:“常相、楊相攜三省主官到,百官拜迎!”

 一聲即出,六部九司二監的官員停止了喧嘩,在本部主官的帶領下分成兩排靜候諸位宰輔及三省官員到達。

 也隻片刻功夫,滿面春風的常袞與身側一老者帶領著數十位三省官員入得大廳,邊向前行,邊對兩側官員還禮不絕。

 崔破借此時機抬頭看去,卻見常袞身側那名老者甚是眼熟,再細一打量,方才想起此人赫然便是當日入京赴任時在解縣酒樓所遇之老者,只是此時的他華衣錦服,那裡還有半分當日的寒酸模樣?

 “這位大人是誰?”一驚之下,崔破向身側同僚問道。

 那人滿眼不可思議的看了他一眼,似是在奇怪他如此年紀就能混到六品官位,何以竟對眼前這人都不認識,口中答道:“這位便是當朝尚書左仆射、同平章事、兼領戶部尚書、江淮鹽漕租庸轉運使楊相楊大人”

 “他竟然就是名動天下的理財聖手楊晏!”雖見他所居位置,崔破心中早有所感,但真的聽到這個名字,還是忍不住大為驚詫。

 正在他心下驚詫,百官見禮之時,忽聽一聲雄混的樂聲響起,分明是有數十百人在齊聲同奏《秦王破陣樂》,只是這一曲壯闊的樂聲卻讓合廳官員大驚,崔破身邊的那官員更是脫口而出道:“怎麽不是《九部樂》?”

 下一刻,一個年在三旬,著緋衣的宦官出現在廳門處高聲叫道:“百官上朝哪!”經過近十年訓練的他,這一聲唱名中正平和,散播遼遠,在恢弘壯闊的宮城中回蕩不休。新皇登基後的第一次大朝會在《秦王破陣樂》鏗鏘有力的曲聲中正式開始。

 以常袞、楊晏為先導,三省六部九寺二監的官員各遵品階依次出鬱儀樓,與左側結鄰樓的武將們分為兩排魚貫向麟德殿行去。

 入得殿中,文臣武將們各自剛剛站定,就見有兩名殿中侍禦史排眾而出,分為左右,開始巡查百官著裝儀范,排在隊尾近殿門處的崔破也隨著眾官整了整衣衫、竹芴,靜侯朝會開始。

 又過了盞茶功夫,隨著九響靜殿鞭聲,前雍王適殿下、而今的大唐天子在大隊宮宦、宮娥的簇擁下經右側禦階上殿而來,連日的疲累使他的臉色有幾分憔悴,但是這卻絲毫不能掩飾他眼中的興奮激越之意,緊握雙拳的他步伐極快,以至於後面手捧禮器的從人們竟需趨步才能趕上,隻到貼身心腹宦官霍仙鳴小聲的連叫兩句:“陛下、陛下”後,他才稍稍放緩了腳步而行。

 一待天子升座,隨著禦座下左輔闕的一聲高呼,文武百官在政事堂首輔常袞的帶領下跪拜下去,口中山呼“萬歲、萬歲、萬萬歲”不提。

 “眾卿平身”李適端居寶座,略略伸手虛扶後開言道,這話聲裡有著絲絲難以掩飾的顫音。

 文武百官齊聲謝恩後站好班次,還不待門下侍郎張鎰依照大朝會慣例率先上前呈報天下府道祥瑞,早見皇座上的李適揮揮手,主掌天子服禦、藥食的殿中省主官竇文煬趨步上前,接過身後小黃門手中所捧聖旨開始朗聲念頌。

 竇文煬本是當今天子東宮舊人,與宋鳳朝、霍仙鳴兩人一樣,都是最得天子寵信的內宦,又以其年齡稍長,為人謹慎而得入掌殿中省主官,爬到了大唐宦官所能到達的最高官位。

 隨著他這第一份尊郭子儀為尚父、加職太尉、兼同平章事的詔書念出,數百人的麟德殿已是靜寂無聲,都將灼灼目光緊緊盯在那小黃門手中所捧金盤中的數十份詔書上。

 隨著一份份詔書念出,殿中氣氛愈發肅穆,急切渴望大治天下的李適剛一登基,便迫不及待的開始了他心中籌劃已久的人事更迭,崔佑甫由中書舍人一躍成為掌軍國政令的中書令、同平章事,正式得入政事堂;而兩朝參佐、素來不肯授官的山人李泌更是由白身一舉超拜為從三品的司天監;至於翰林承旨陸贄也是越過諫議大夫直升為尚書左丞,三十多歲即成為軍國重臣;至於禮部侍郎楊炎也得以正式擢升為本部尚書;其他還有戶部侍郎杜佑擢為禦史大夫、侯希逸超拜為門下侍郎與張鎰同列等等。而這十余人的擢升竟然無一不是躍品超升。短短片刻之間,朝局已是出現重大變化,朝廷上下氣象一新。

 被點名授官之人一一領旨謝恩畢,李適方才悠悠開口道:“眾卿尚有何事呈奏?”

 見陛下開言,門下侍郎張鎰強壓下心中震撼,出班開始依舊例呈報天下祥瑞,以申新天子乃是應天命人望而出之意。初時他所申者無非是某地聾啞小兒重新開口說話、某地驚現麒麟瑞獸等等,此類事物眾人所聞實多,每歲都要來上兩次,所以倒也並不過分驚訝,也即靜默著聽他一人緩緩念去。

 崔破第一次參加這大朝會,聽到在這端莊謹嚴的麟德大殿上,身著紫衣的朝廷顯貴一本正經的說著根本不可能發生之事,而上至天子、下至百官皆肅言恭聽,一時間隻覺甚是滑稽,不免心下想道:“這事也不知會有幾人能信?”

 正在他神思四處遊走、心不在焉之際,忽見首輔常袞越眾而出道:“江南西道朗州所呈報之事實乃瑞征,陛下慈德感沛天地,必能使天下萬物相生和睦,雖夙仇天敵亦能相安共處。今百獸尚且如此,遑論千萬生民百姓乎!”

 他此言一出,頓時有幾個觀望風色、試圖討好天子、首輔的官員準備出列附議。當此之時,卻見剛剛擢為中書令的崔佑甫排眾而出駁斥道:“物反必為妖,貓本捕鼠,今朗州所報之貓鼠同乳之事,卻是妖邪無疑,安能以祥瑞視之?”

 見是當今天子駕前紅人,剛剛擢升為中書令的崔佑甫出言反對,那幾個適才伸出腳去準備附議的官員當即又輕輕將腳收回,心中暗叫僥幸。

 一見又是這老對頭在新皇登基的第一次朝會上即如此出言駁斥自己,常袞心下頓時惱怒異常,前不久代宗陛下駕崩之日,群臣議論守孝之禮時,正是這崔中書建言宜遵遺詔,臣民當三日釋服,駁了自己的民可三日,群臣當依古禮二十七日除服的諫言。他雖奮力反擊,奏崔佑甫率情變禮,請加貶斥,無奈這老對頭太得寵信,李適也只是哈哈一笑作罷,雖溫言勸慰了自己幾句,但最終還是采納了他的建議,使他這個首輔宰相很是沒有面子。如今他剛入政事堂中就敢如此放肆,若是再不反駁,以後自己在政事堂中又當如何自處?

 想到這裡,兩人間積鬱已久的齷齪、嫌隙一時都湧上心頭,常袞那陰鷙的臉上惻惻一笑道:“祥瑞者皆是離奇之事,否則又何得以瑞象名之?而這等超越天地物序之事自古以來史不絕書,周文王時有之,漢高祖時有之,便是本朝高祖龍興晉陽時亦有之,怎麽到了崔大人這裡便成了妖邪之事,莫非崔大人竟是以為我皇帝陛下當不得聖君,承不起這祥瑞?”

 崔破聽常袞這番包藏禍心的話說出,頓時心中暗叫一聲厲害,忙凝神看向族伯,聽他又該如何說話。

 崔佑甫久在宦海沉浮,歷練多年。並不為他這殺氣騰騰的話所動,手持芴板,沉聲說道:“仆所言者乃是朗州貓鼠同乳之事不得為祥瑞,又何曾言說不得有祥瑞?還請常相聽的清楚了才是。自我皇登基短短數十日來詔罷四方貢獻、縱馴象、出宮女,中外稱讚,當不當得聖君常相難道不知?再則,這祥瑞之事商紂之時有之,秦二世時有之,漢獻帝時有之,前朝煬帝之時更是日日有之,常相又當如何解之?”言至此處,不待常袞答話,新任中書令崔大人續又接言說道:“我皇尚是備位東宮之時,即素有太宗之志,立下恩撫四海之宏願。而今禦極天下,正當詔罷祥瑞,斷絕四方官吏媚事朝廷以圖幸進之心才是,如此方能重振吏風,務實於民。若如此,則百姓幸甚,群臣幸甚,天子幸甚!”

 這番話乃是將常袞所言一一駁斥後更順勢反擊,與前者的含沙射影相比,更多了幾分堂皇之意,隻說得崔破及殿中群臣暗暗稱道不已。

 “陛下,臣以為此言大大不妥,元正、冬至日大朝會時奏報天下祥瑞,這本是國朝定製,安得一言改之?崔中書此言乃是率情變製,擾亂朝禮,吾皇聖明,當重責其妄言之罪才是!”還不待常袞出言駁斥,早有適才奏報祥瑞的門下侍郎張鎰出列面刺崔佑甫之罪,他前任本是地方僻遠之地黔中道的節度留後,得常袞援引方才得以入朝做了門下省的正三品顯官,此番正是投桃報李之時。

 殿中群臣料不道這本是禮重於實的新皇第一次大朝會之期就有兩位宰輔針鋒相對的當殿對峙,與代宗朝時的和光同塵實是大大不同,即為這變化所刺激,同時又是在心下暗暗叫苦,不知自己又當偏向何方,如何自處。

 正在眾人心下惴惴之時,新任禮部尚書楊炎將捏著芴板的手再緊了一緊後,出班宏聲說道:“陛下,臣以為張侍郎所言實乃大有構陷之嫌,崔中書拳拳之心,忠心建言,又何來率情變禮之說?更遑論重責?張侍郎分明是以言罪人,居心叵測。再則,國朝百余年來,便是祭祀天地先皇之禮也多有變化,為何這朝禮就變不得。我大唐正值新皇登基,大變之期,正當以變應變方合天地正理。似張侍郎這等泥古不化之人實在不宜任職朝堂,反是外放地方,司職刑獄之事更為妥當,臣懇請陛下聖心默查,準臣所請”

 聞聽楊炎此言, 崔破又是一陣意外,料不到素來通達人情,處事圓滑的座師也有如此果決的一面,他竟是悍然不懼與當朝首輔撕破臉皮的將寶重重的壓在了自己族伯身上,而且出言犀利,大有一舉將這張鎰逐出朝堂之勢,如此鋒芒那裡還有半分平日好好先生的模樣?

 楊炎此舉固然是讓崔破大出意料,殿中群臣連同常袞自己也是驚詫莫名,論理他本與楊炎同鄉,當日楊炎受元載之累被貶斥地方,自己雖然不曾幫助建言使其重回京師,但也不曾出言反對。便是此次將之擢升禮部尚書時,自己更是為他說了不少好話,想不到詔旨剛剛宣布,此人就毅然向自己背後捅了一刀,一時間隻讓常袞恨怒不已,直罵自己有眼無珠,不懂識人。

 眼見因為這祥瑞之爭已有兩位宰輔及兩位三品高官卷入,而且皆是刀刀見血。殿中眾臣一時都將心下的小算盤連連撥動,此時出列建言固然有大風險,但也正是大機遇所在,此時若得雪中送炭,他日則青雲之上可期,一時間眾臣多有按捺不住,群相聳動。

 !!!!!!!!!!!!!!!!!!!!!!!!!!!!!!!!!!!!!!!!!!!!!!!!!!!!!!

 請幫新書投個票.謝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