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華影之王》第一百一十一章 分歧
  葉雲在《文化與生活》節目上使勁鼓吹電影商業化,也不完全是心血來潮,這一方面是他自己的真實想法,另一方面,也有點揣摩上意的考慮。改革開放10年,中國電影大爆發,一年的觀影人次足有幾百億,這也算得上是中國電影的黃金時代了,電影人使出全身力氣,在電影道路上鑽研探索,各式各樣的影片都冒了出來,稱得上是雨後春筍、千奇百怪,電影人拍的很嗨,觀眾看的很嗨,上層卻不怎麽滿意。

  一個最直觀的例子,10年時間,電影票增長了10倍,電影發行收入卻隻漲了一倍,這是怎麽回事?

  現在已經不是80年代初一毛錢看一場《少林寺》的時代了,即便是那個時候,大陸電影平均票價也有一毛五,所謂一張票一毛錢不過是籠統而論,《少林寺》最終票房據說有一億,有人據此推測那部電影觀影人次有10億,他們卻不知道,那一億票房是持續放映十幾年的結果,進入90年代,票價上漲到幾塊錢,怎麽還能按一毛錢一場計算?所謂10億人次也不過臆想而已。

  票價越來越高,收入卻沒怎麽見增長,這固然有農村免費放映隊的功勞,可還有一個原因是,電影觀眾正在減少,他們正在被不斷湧現的電視節目拉走,越來越多的萫港、日本、歐美電視劇被引進,他們在娛樂性和故事性上完爆中國電影,而電影人卻依然沉浸在藝術之中無法自拔,以為在歐洲得幾個獎就證明了自己多牛,他們也不看看,歐洲電影市場都被美國打擊成什麽樣了。

  葉雲說用不了幾年中國電影就要被美國打的抬不起頭來,那不過是六七年之後的事,然後在1998年,引入大船,一部外語片佔了全年總票房的四分之一,可把中國電影人給好好震了一把。而能達到這個效果,也少不了上層的決策。

  ——他們早就受夠了那些唧唧歪歪的文藝片了,把大船的劇照放到《人民報》上去,免費替好萊塢大片做廣告,也讓本土電影人看看,最頂級的商業片是個什麽樣子。

  不要老看不起美國電影,那才是電影發展的王道。在這一點上,葉雲一直是個堅定不移的美分。

  他的這種思想,自然跟當下中國電影界主流思想不符,大陸電影人把電影的位置抬的太高了,有時候葉雲忍不住惡意的想:他們這算不算是用這種方式爭奪話語權?無論什麽時代,尊重行業專家總是沒錯的,越是高精尖的行業,專家的權威性就越高。現在知識分子重新抖起來了,再次獲得人們的膜拜,電影人當然也希望享受這種待遇,抬高電影地位就是達到這種目的的途徑之一,就像以前一直強調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一樣。

  葉雲的言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跟大陸電影人對著幹了。在那次年終聚會上,他就受到不少人的反對,話說之前葉雲還一直以為,以自己在美國電影界地位,這幫子一心向往西方的土鱉還不得唯唯諾諾?結果完全不是這麽回事,他們有自己的立場和原則,堅決把電影視為藝術,而不是誰都可以弄一下的商品,別說你只是在美國遛了一圈,你就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俺們也不買你的帳!

  這還是沒碰壁吃苦頭,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什麽。等六七年後,萫港電影完蛋,大陸市場銳減,他們才會知道厲害。

  葉雲也算是領教了一下文藝知識分子的風骨和倔強,這年頭商業片在電影界就沒啥地位,你要是票房不好也就罷了,票房好了,看的觀眾排山倒海,說不定就成了批判的靶子。直到多少年後,說起中國電影發展史,許多著作還是對商業片不屑一顧,滿篇都是沒怎麽聽說過的文藝片。

  本土商業片沒地位,葉雲這個自我感覺良好的海龜也吃了好大的鱉,前輩們簡直將他的言論當成了異端邪說,好幾個人氣勢洶洶,就要跟葉雲戰一場,葉雲很乾脆的遁了,你們就繼續守著藝術過活好了,我還是一條道走到黑,毫無追求的拍我的商業片。

  跟本土電影人的第一次交流就這樣不歡而散,也正為此,葉雲再來闡述自己觀點的時候,就提出要跟現場觀眾交流,他才不信觀眾也那麽藝術,這些年電影的爆發,還是因為之前憋的太厲害,觀眾一時饑不擇食,啥電影都看,這才造成文藝市場繁榮的景象,過兩年進入90年代,那就才叫個江河日下,多少大牛拍的文藝片都沒人看,市場一片凋敝。

  不過觀眾們的想法也挺有趣,他們顯然也認可電影是一門藝術的觀點,但在他們心中,藝術性最高的,是美國電影。其思維很簡單:美國國力最強,科技最先進,那麽電影自然也是最好的。他們從來不知道,在電影界——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美國電影都是銅臭的代名詞,只有少數影片才堪稱藝術,跟歐洲完全沒法比。他們也是聽了葉雲和主持人的話才知道,臥槽美國電影居然不是藝術!其藝術性不但比不上歐洲,甚至跟中國比都有所不如!

  說到中國的電影藝術和理論研究,那可真是世界頂尖水平,也許現在還差點,但到了2000年之後,中影中戲的那些專家教授的水平,在世界上真是響當當的,多少美國同行還要來這裡取經, 能讓美帝如此作為,中國電影人也該值得驕傲了,只是可惜,藝術性高,理論性強,拍出來的片子就是不得廣大觀眾好評,美國電影的藝術性之低那是有目共睹,偏偏攻陷全世界,中國電影的老師,歐洲電影早就被打殘了。

  觀眾聽了葉雲和主持人的爭論,總算對電影的藝術性和商業性有了個直觀的了解,然後,他們就很乾脆的叛變了。

  “我覺得葉導說的沒錯。”

  一開始扭扭捏捏的劉女士也知道主動開口了,立場鮮明的站在葉雲這邊:“商業片挺好的,我就很喜歡看愛情片,我愛人喜歡看武俠片,還有警匪片,聽剛才二位的話,好像這些都不算藝術片?那我覺得還是不要那麽藝術了,美國人民不就是這樣嗎?我覺得我們應該多向美國學習,人家那麽強大,我們應該謙虛一點。”

  主持人一口老血差點沒噴出來,我說這位你懂什麽?沒搭理劉女士,對葉雲道:“我不讚同美國的做法,那種流水線式製作出來的電影,是沒有任何營養的精神垃圾,有一位歐洲名導說的好:那樣的電影看多了會變傻,會讓我們喪失思考的能力。”

  “首先,我沒看到美國人變傻。”葉雲一笑:“其次,我們看電影的時候為什麽一定要思考?”

  “因為電影是藝術!”主持人再次強調。

  “那我們就沒什麽好說的了。”葉雲對鏡頭道:“節目就錄到這裡結束好了。再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