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華影之王》更多支持!
《第六感》的超強火力,讓同期上映的電影全都黯然失色,更多的人則臉色發綠,邁克爾·道格拉斯就是如此,今年他有兩部電影上映:《致命的吸引力》和《華爾街》,結果一部碰上《第六感》,一部碰上《小鬼當家2》,都是同一天上映,本來他對這兩部電影都抱有厚望,現在看看,這是被碾成渣的節奏啊!
之前他還對媒體上的大驚小怪不以為意,不就是一個隻拍過一部兒童片的學生導演嗎,你們用得著這麽大反應?現在當他真正迎頭碰上,碰了個頭破血流,才總算知道了厲害,心中也不由對查理·辛大為厭惡:要不是你這個大嘴巴,起碼12月的《華爾街》能躲過一劫吧?
現在說什麽都晚了,《第六感》一上映,就以氣吞山河的姿態佔據人們的眼球,越來越多的人湧進影院,給電影帶來源源不斷的票房,神奇的Baby導演真是對自己的電影自信之極,《星戰2》在有了《星戰1》巨大成功的前提下還要搞試映看觀眾反應,他卻直接省掉了,事實也證明他有這個資格如此自信,觀眾們完全為這部電影著了迷,不斷呼朋喚友進院觀看,看過一遍的,還要再看一遍,再看一遍……
與此同時,一些關於電影的漏洞和BUG也被人提了出來,其中最大的一個,是馬爾科姆醫生死去一年之久,居然一直不知道自己是鬼魂,這不扯淡麽?
“中國小子試圖在最後嚇觀眾一跳,因此從一開始就給了足夠的暗示,但又不把話說明白,直到結局揭曉,人們才突然發現,阿爾所飾演的角色居然也是鬼魂,沒錯,這個結局夠驚人,夠出人意料,但完全不合理,完全沒有說服力。
試想,一個鬼魂,除了天賦異稟的科爾,沒人看得見他,他說什麽話,做什麽事,別人都聽不到,看不到,那麽在這一年的時間裡,他不會發現不正常嗎?突然之間所有人都不理他了,不是那種刻意的無視,而是真的沒有意識到他的存在,或許一開始他不知道怎麽回事,但時間一久,怎麽可能還發現不了問題所在?還用得著一年之後經過科爾的提示才明白?
所以,電影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結局大反轉,其實就是中國小子故做聰明,為了意外而意外,他粗暴的無視合理性,硬是在最後安排這麽一幕,很明顯,他成功了一半,相當多的觀眾被這一幕擊中心靈,大呼‘不可思議’,並迫不及待的拉親友進電影院,跟他們分享自己的經歷,票房就這樣被拉高,而越來越多的觀眾被愚弄。
最後說一句:阿爾的表演很浮誇。真是可憐,息影兩年,本以為他能有一點進步呢。”
平心而論,這篇報道的前半段說的倒也不能算錯,起碼前世的葉雲,看完《第六感》之後,就在大呼意外之余,認為馬爾科姆醫生死去一年才知道自己是鬼魂完全不合理,是個天大的BUG,是導演刻意而為,這篇報道的看法無疑跟自己很相近。
但問題是,即便認定結局不合理,葉雲仍然很喜歡這部電影,電影就是這樣,總會有各種各樣的BUG,嚴謹的電影能把BUG圓上,起碼能做到自圓其說,而不嚴謹的,就四處漏風了。但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嚴謹與否本身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故事講的精彩,講的引人入勝,能做到這一點,即便BUG無數,觀眾依然喜愛,做不到,就算跟數學公式一樣嚴謹精密,觀眾也不會買帳。
《第六感》就是如此,這部電影的漏洞還真是不少,但這並不會影響人們對它的喜愛,甚至於,這些漏洞還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部電影一半的賣點,就在最後馬爾科姆的身份上,圍繞這一點,觀眾會產生兩個疑問:他死後一年才知道自己是鬼,這到底是不是BUG?科爾知不知道他是鬼魂?
第一個疑問在很多人看來根本就不是疑問,這就是個BUG,就是個漏洞,就是導演無視合理性硬摁上去的。
第二個疑問就不好說了,認為科爾知道的,能在前面找到許多模棱兩可的、充滿暗示性的台詞,但缺乏一錘定音的說服力,認為科爾不知道的,也能拿出對應的理由,其中最有力的一個就是他見了別的鬼魂都怕得要死,卻不怕馬爾科姆。
真理越辯越明,那是在真理確定無疑的情況下,《第六感》的問題是,導演——也就是葉雲——故意把水攪渾,這也是許多電影常用的花招,他就是要讓你產生爭議,就是要讓你誰也說服不了誰,就是要讓你為了找到足夠支撐自己論點的論據而一遍一遍的往電影院裡跑。
甚至於在這種爭論中,原本以為確定無疑的結論也發生了動搖,比如說第一個疑問,大部分人都默認了這是個BUG,但漸漸的,又有人提出異議,說這在電影中是可以自圓其說的。
“電影中有一句台詞很重要,那就是科爾說的“他們(鬼魂)不知道自己死了,只看到自己想看的事情”,這句話非常關鍵,甚至是整部電影中最關鍵最重要的。它既暗示了馬爾科姆也是鬼魂,又對影片中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做出了解釋,比如說,那扇馬爾科姆一直打不開的門,再比如說,他對自己已死的事實視而不見。
沒錯就是這個詞,視而不見。門打不開,是因為被桌子擋住了,但馬爾科姆看不見桌子,因為他不想看到桌子。同理,他想看到自己已死的事情嗎?他不想,他之所以還在人世間走動,無非是兩個因素:未完成的心願——也就是幫助一個不幸的孩子脫離恐懼;以及自己的妻子。
只有這兩樣是他想看到的,而在其余時間,他其實是不存在的,去商店買東西沒人搭理?沒關系,因為他根本就不去商店。去見自己的朋友別人沒反應?很簡單,因為他根本就不去見自己的朋友,他唯一牽掛的,是自己的妻子。
當然,以他妻子對他的感情,平時肯定要緬懷或祭奠一下他,那麽這種畫面他是不想看見的,他下意識的回避了自己已死的事實,閉上眼睛就是天黑,只看自己想看的,所以他只會看到妻子對他的冷淡,而看不到妻子對他的緬懷。
所以那些認為這是個大BUG的觀眾,你們可以閉嘴了,導演已經給了足夠的暗示和理由,是你們粗心,自己看不到,你們就像那些鬼魂一樣:只看自己想看的。”
這是發表在《洛杉磯時報》上的一篇文章,作者是個《第六感》迷,聲稱十天之內看過14遍,對電影的每一個細節都了如指掌,也想明白了導演的種種苦心和安排,總之,說到對這部電影的了解,自己是真正的權威,不服來辯!
這篇文章一出,事情更加熱鬧了,原本以為已成定論的東西居然也靠不住了,難道這部電影真的暗藏玄機,自己沒看懂?
當然,對這種觀點嗤之以鼻的也大有人在,他們同樣用“只看到自己想看的”來反駁對方:馬爾科姆想看到什麽?想看到妻子搞婚外情?他看不到桌子,看不到妻子對他的祭奠,自欺欺人的覺得自己還活著,那他為什麽就能看到妻子跟別的男人那麽親密?這又該怎麽解釋?所以說,這還是BUG,不承認的都是白癡,都是“只看到自己想看的”笨蛋!
很好,為了某個觀點上升到人身攻擊的高度,那事情就會變成死結,再也解不開了。這部電影本來就處處含糊,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要的就是這種效果,可惜觀眾卻不這麽想,他們就是要得出一個統一的結論,結局到底是不是BUG?說清楚!科爾到底知不知道馬爾科姆是鬼魂?說清楚!
大家都在試圖說清楚,都在試圖說服對方同意自己的觀點,都為了尋找更多的證據而一遍一遍的看電影,然後……
10月2日,最新一期票房排行榜出爐。
9月25日到10月1日,本周共有17部電影上榜,其中有5部是新片,這意味著,有5部上周還在榜的影片被踢了出去,真殘酷。
第5名,《監視》,1195家影院收下254萬票房;
第4名,《猛鬼追魂》,1004家影院收下257萬票房;
第3名,《校長》,1077家影院收下314萬票房;
第2名,《致命的吸引力》,701家影院收下843萬票房;
第1名,《第六感》,1933家影院收下3275萬票房。
9月10月是票房淡季,但本周票房總額依然達到了6347萬美元,其中50%屬於《第六感》。
上映兩周,《第六感》北美總票房達到5920萬美元,刷新影史記錄,之前這個記錄的保持者是《星戰3》,這部電影於1983年5月20日上映,在隨後的兩周裡勁收5281萬美元,但它依然是單周票房記錄的保持者——上映第二周,收下4216萬美元,比《第六感》的第二周多出近1000萬,同樣佔據本周票房總額的50%以上,而且它的票價更低,只有3美元多點,而《第六感》的票價接近4美元。
不管怎麽說,《第六感》成功了,葉雲聯手愛德華·弗朗和阿爾·帕西諾為觀眾奉獻了一場炫麗的魔法秀,當魔法師把魔杖指向天空,無數煙花在空中綻放,落下來的,是無數金光閃閃的$。(我的小說《華影之王》將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qdread”並關注,速度抓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