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袁基說劍
聽說劉照要拜師王越學習劍術,何進特地令人選上好的百煉之鋼,為劉照打造了一柄小號的寶劍——長二尺余,劍首以白玉刻成轆轤之形,劍柄以青絲密密纏繞,龍皮(即鱷魚皮)為鞘,劍鞘上鑲嵌七寶——果然華麗非凡。何進遂命何鹹進宮將寶劍獻與劉照。
眾人見了寶劍,都讚歎不已,劉照笑道:“昔日楚人厚飾木櫝,以至於讓鄭人買櫝還珠,如今這把劍裝飾的如此華麗,我都舍不得拿出來用了。”說著,伸手拔出寶劍,只見劍身如一泓秋水一般從劍鞘中流瀉出來,明晃晃奪人雙目,冷森森耀人膽寒。眾人經不住又叫一聲好。劉照命人取過五枚銅錢來,疊在一起,又令鮑煒手執寶劍,將銅錢斬斷。只見鮑煒持劍,輕輕一揮,五枚疊在一起的銅錢便被齊刷刷的斬成了兩半。劉照細細查驗劍刃,沒有一絲損傷之處,果然鋒利無比。
眾人讚歎之余,劉照道:“乘大家都在,借各位的大才,為這把寶劍起個名字如何?”
王景聞言道:“此劍劍身雪白如霜,不如就叫清霜吧,”
盧愷道:“其色雖如霜雪,但是更難得光華流轉,不如叫流采如何?”
盧濟道:“此劍斬鐵如泥,便如同周朝穆天子時的昆吾劍一般,不如仍然叫昆吾吧。”
袁基道:“聖人以仁德為劍,不如命名為守仁。”
劉照轉頭問何鹹道:“阿兄,你覺得叫什麽名字好?”
何鹹低頭想了想,道:“我可不如你們知道的多,就起個俗名吧,這劍上面裝飾著七樣寶物,不如就叫七寶吧。”
劉照聞言,拍手道:“這名兒倒也不錯,如今我就住在崇光殿,不如連起來,就叫崇光七寶劍好了。”
王蓋莞爾道:“這名字聽著,怎麽覺得好像一共有七柄寶劍,合稱‘崇光七寶’似的。”
何鹹忙道:“我本就起得不好,阿弟你還是用別的名字好了。”
劉照道:“劍是舅舅給的,自然要用阿兄起的名字,‘七寶’就‘七寶’,大不了來日著人再打六柄,湊夠數目。何況劍乃君子之器,你我總共剛好是七人,正好一人佩戴一柄。到時候劍也‘七寶’,人也‘七寶’,豈不美哉。”
一時,又不免提起劉照跟隨王越學習劍術的事情來。袁基上前行禮道:“殿下可曾讀過《莊子》?”
劉照自然……讀過……,但是他還這一世卻還未曾學過,因此隻好答道:“還不曾讀過。”
袁基道:“《莊子》雖道家典籍,但是其中有不少道理,還是值得學習的。其《說劍》篇,講得尤其好,殿下可願一聽?”
劉照拱手道:“請伯溫兄賜教。”
袁基於是在殿中緩緩踱步,背誦《莊子》的《說劍》篇:“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人……莊子……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大王。’……曰:‘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天子之劍,以燕谿、石城為鋒,齊岱為鍔……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雲,下覺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諸侯之劍,以智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庶人之劍,蓬頭突髻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相擊於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無異於鬥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於國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之。’”
袁基背誦到此處,轉身雙目炯炯的盯著劉照,道:“殿下可聽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劉照自然明白,他只能肅容向袁基行禮,道:“我明白了。請伯溫放心,我絕不會沉溺於擊劍嬉戲之中,逞匹夫之勇。之所以要拜師學習劍術,是因為我曾經聽聞先聖有雲:‘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如今六藝之中,詩書禮樂我都已經開始學習了,剩下的射、馭之道,我也想有所涉獵。這才請子盛教授我射術,又拜在王師門下學習劍術,為的是強健體魄,鍛煉心志,僅此而已。”
袁基聞言,頓首而拜,道:“殿下能如此,天下幸甚。既然殿下要尊先賢之道,遍習六藝之法,那臣等願意陪同殿下,一起習練。”
漢朝的尚武風氣比較濃烈,士人練習劍術的不少,隨手翻一翻史書,就能看到諸如崔琰“少樸訥,好擊劍,尚武事”,魯肅“(見)天下將亂,乃學擊劍騎射……講武習兵”,田疇“好讀書,善擊劍”等記載。故而袁基並非崇文薄武才反對劉照學劍,而是看到劉照拜王越為師,又將一班遊俠兒收歸門下,生怕他從此喜歡上了擊劍格鬥,千金之子戒垂堂,耽誤了學業事小,萬一在擊劍格鬥中出了什麽意外,那可就追悔莫及了。因此袁基不但要背誦莊子的《說劍》篇來勸誡,還執意要陪同劉照一起練習射箭、劍術,就是存了監督之意。
若是換做劉宏,遇到這樣的臣子,就算心裡知道對方說的有道理,是為自己好,但是卻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和行動,自然只能想方設法將其從身邊打發開,從此避而不見,沒人再在耳邊囉嗦。若是換做哪位暴戾的皇帝,恐怕多勸幾句,就免不了要人頭落地了。
而劉照,一來他有心在這個時空做個好皇帝,挽回漢朝衰落的命運,所以處處效法史書上的明君,人家唐太宗能對魏征做到唾沫飛濺到臉上都不擦的程度,那他又何妨多聽聽身邊臣下的意見,擺出禮賢下士,虛心納諫的姿態來?
二來,劉照所面臨的未來,危險重重——能否順利繼位,繼位後能否順利化解董卓帶來的危機,化解後能否真得將已經瀕臨滅亡的大漢挽救回來,這一切都充滿了變數,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依靠天下各路英才,群策群力,方能成功。因此,對劉照來說,天下英才固然要“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但他更需要天下英才的襄助,否則,單靠他一個後世的書呆子,又能有多大的力量可以改變歷史、挽救危局?這可是一個賣方市場,天下英才施展抱負的迫切程度,絕對比不上劉照頭頂上懸著達摩克利斯之劍的危險程度。因此,哪怕劉照目前是虛情矯飾,裝裝樣子,也必須要盡力拉攏住天下的英才。
因此,聽到袁基如此說,劉照上前拉住袁基的手,醞釀感情,用充滿感激之意的語氣說道:“我能有伯溫這樣的忠直之臣輔佐,還有什麽可以擔憂的地方。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諸位日後要直言進諫,多多匡正我的言行。”
在這裡,劉照很無恥的剽竊了唐太宗的名言,袁基等人聽到後,感動不已,紛紛下拜,表示一定會盡職盡責的輔佐的劉照。
次日一早,劉照的習武大業正式拉開了幃幕,取代了之前他每天早上偷偷摸摸穿短衣跑步的活動,成為劉照現階段鍛煉身體的主要途徑。
果然,正如鮑煒所說,王越挑選了一套動作較為輕緩的劍法來傳授。此時的武術,尚沒有形成後世那麽完整連綿的套路,基本上是由一個個獨立的招式組成。王越挑選了幾個並不複雜,只有基本動作的招式,諸如“拔劍式”、“跨左擊”、“跨右擊”、“左提撩”、“右提撩”等,傳授給眾人。
王越授徒多年,駕輕路熟,又何況所授的招式,十分簡單,因此不多時,眾人就學會了這幾個動作。反覆練習了幾趟後,劉照感覺到筋骨舒展,身體通泰,鍛煉效果比單純跑步要得多了。不過時間有限,劉照早上依然要按時去聽王傅馬日磾講課,除了學劍術,他還要學習射箭,因此幾趟練過後,劉照便停了下來,轉而叫李晟過來教他射箭。
內侍奉上了尚方署特意為劉照定製的小弓——一張弓力大約有十斤的輕弓,而李晟自己能開三石,亦即三百多斤的強弓,隴右子弟常用的,也是一石弓力的硬弓。
射箭相對劍術,動作方面需要教的地方不多,李晟做了示范,然後幫劉照矯正姿勢。劉照深吸一口氣,依照李晟所教,搭箭扣弦,將弓緩緩拉來,瞄準放在十步之外的木鵠,松手,一箭射出——結果擦著木鵠的邊飛走了。
考慮到此時人們所用的箭靶——木鵠,體積較小,劉照估算了下,自己大概射了個五環,但是他自動忽略了木鵠距離自己只有十步(五六米左右)的事實……
搭箭再來,連續三箭落空之後,第四箭終於中的了,此時劉照心中的欣喜,不亞於前世解開了一道難題。再射了幾輪後,劉照命人將木鵠搬放到二十步外,試射了幾輪,又中的了。正當劉照射得興高采烈的時候,內侍侯謹輕咳一聲,道:“殿下,上課的時候快到了,您還要先更衣呢。”
劉照聞言,若有所失,不過望了那邊的袁基一眼後,他還是將弓交給了內侍,跟隨這侯謹回房更衣去了。袁基等人見狀,相視而笑,也各自收拾,去做自己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