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督公威武!
話說關羽每日裡被劉照帶在身邊,雖不比劉備“寢則同床”,但也稱得上是形影不離了。一段時間下來,他對劉照的印象,還算不錯。雖然劉照的習武在關羽眼中,基本是流於樣式,根本沒有苦下功夫,但是比起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劉照所表現出的尚武精神,還是值得讚賞的。至於讀書治學方面,則剛好反了過來,關羽自己雖曾讀過一段時間的書,通曉《左傳》,但是畢竟因家貧而失學,學問並不精深。如今,劉照每天上課,他便在殿內侍立值守,親眼目睹了劉照的學習進程,見劉照小小年紀,卻對《春秋》一學就會,一點就透,便難免心裡暗自佩服了。
而和關羽相處的這段日子裡,劉照也知道了當初顏良文醜上門挑戰,卻被關羽擊敗的事情。對此,劉照心裡頗為疑惑,顏良文醜這條線,是由鮑煒負責的,之前,與二人往來結交、教授劍術,這些事情,鮑煒都曾經向他稟報過。但是顏良文醜前去挑戰史阿的事情,鮑煒卻沒有提起過隻言片語。按理說,以鮑煒和顏良文醜的交情,就算二人挑戰之前,未曾與鮑煒打過招呼,那麽失敗之後,也應該與鮑煒一起討論比武中的得失啊?
即便是顏良文醜,從始至終,都沒跟鮑煒提起過此事,但是他們二人可是在公開的場合挑戰史阿,又在眾目睽睽之下,被關羽擊敗,這麽大的一件事,肯定早就在洛陽流傳開來了。鮑煒身為衛士長,肩負著督察王府門下諸劍客、俠士的職責,又豈會對發生在王越家中的這場比鬥,聞所未聞?
如此一來,到底是鮑煒在督察方面,有所疏忽,未盡到職責;還是跟史阿一樣,嫉妒關羽,怕被人比下去,失了自己“弘農王門下第一劍客”的名頭?
想到這裡,劉照苦惱的揉了揉腦門。雖然前世只不過是個書呆子,但是劉照好歹是歷史系書呆。對歷史了解得多了,劉照自然也就明白,這世上哪有無條件、絕對的忠誠?這種感情,或者能在父母與子女之間,真摯的愛人之間,或者一二個知己好友之間存在。但是作為一個上位者,一位主君,哪裡有資格要求自己所有的下屬,都能絕對的忠誠呢?
自穿越以來,劉照處處被人捧在手心裡,朝廷大臣冀望看重,宮中內侍赤心效忠,四方豪傑爭相投靠,好似他真的有“虎軀一振,英雄懾服”的主角光環一般。但是,劉照自己心知肚明,眾人之所以如此對待他,事實上看重的還是他的身份地位。不同之處,無非是有人想通過他實現政治理想,有人想通過他博取功名利祿,有人想通過他作威作福罷了。
所以,鮑煒與史阿兩人各懷私心,勾心鬥角,這在劉照看來,本來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算是政治生態中常見的事情,何況,做皇帝的,哪個會希望自己的臣下之間,和和氣氣,抱成一團?屁股決定腦袋,位置決定立場,劉照自然也不能免俗。
問題是,在關羽的問題上,鮑煒與史阿居然罕見的站在了同一立場上,若不是自己的表兄何鹹,巧遇關羽,又把消息告訴了劉照,那麽劉照可就真要和關羽失之交臂了。
當然,在這件事情上,劉照多少有誤解鮑煒的地方,鮑煒有私心,但卻不是擔心什麽“第一劍客”的地位,而是看到關羽當場頂撞了史阿後,料到史阿日後定然會冷遇關羽,到時候,自己再出面將關羽舉薦給劉照,自然就能在關羽面前落一份人情了。只不過,他卻沒有料到,關羽脾氣太孤傲,受到冷遇之後,便毅然決然的起了出奔的心思。
劉照可以不去苛求臣下的絕對忠誠,允許他們有各自的利益訴求,但他是絕對不會甘心被臣下蒙蔽雙眼,混淆視聽的。於是劉照登時起了一個念頭,想著手建立一個為自己探聽各種消息的機構來。
自然,以劉照極其有限的諜報學知識,想建立什麽CIA、KGB、FBI之類的情報機構,純屬空中樓閣,白日做夢。但是,建立一個簡單的打聽、匯集各種消息的機構,還是不難的,因為在當下,無孔不入的近現代諜報手段雖然不可能有,但是探子、間諜卻是一門古老職業,根據《左傳》中的記載,早在夏朝,就已經有了職業間諜——后羿從夏王相手中篡取了夏朝的王位後,又被他的國相寒浞謀殺,寒浞自立為王。而相的兒子少康長大後,開始圖謀復國,便在寒浞的兒子澆身邊,派遣了一名間諜,名叫女艾。
只是,該去派誰來負責這件事情呢?
在劉照的身邊,如今大致有這麽幾派:二盧、二王兄弟所代表的士人集團,侯振侯謹父子所代表的內侍集團,鮑煒、三李兄弟所代表的良家子出身的武人集團,和史阿所代表的劍客、遊俠兒集團。
乾諜報這種活,理論上,讓那些出身市井的遊俠兒去做,是最為輕車熟路的,但是一來劉照現在對門下的這些遊俠兒,還不甚了解;二來,諜報工作還講究一定的隱密性,就怕大部分遊俠兒行事粗心大意,打聽消息容易,保守秘密卻難。
想來想去,劉照決定從內外兩方面來入手。對內,劉照打算在自己宮中,先篩選培養幾十名內侍——倒不是劉照非要建一個東漢版的東廠,而是如今的劉照,最方便使用的人力資源,也只有這一幫內侍了,且不說宮裡的內侍數量眾多,就算是洛陽城裡,像當年的侯謹一樣,自閹以求入宮而不能的人,也有一大批,從中挑選起來,更有余地。
對外,則是以當初囑咐鮑煒打探門下前來投靠的劍客、遊俠兒的底細為契機,讓鮑煒另行推薦一人,做為負責此事的人選,然後也搭建起一個情報機構來,慢慢的進行完善。
於是劉照先將侯振侯謹父子喚來,屏退閑人,問道:“大伴,如今在宮中,有多少忠實可用的人?”
侯振道:“殿下,若說是守規矩,不亂說話,如今經過趙、李二位教授的督導,咱們芳林園名下的一乾內侍,大部分都是守規矩的,就是不知道殿下說的忠實可用,指的是哪方面?”
劉照想了想,道:“罷了,一時間也沒法說清楚。這樣吧,大伴你在宮裡的內侍中,選一些聰明機靈,擅長打聽消息的,先讓他們每日裡出去,不管是在洛陽市井也好,還是在宮裡的熟人那也好,隨意四處打聽,無論是市井雜談,還是秘辛逸聞,甚至是柴米油鹽的價錢,都可以,只是記得,萬萬不能露出特意打聽的樣子來。每日打聽回來後,便將消息匯總一下,上報給我聽。你也要多留意,看其中有辦事伶俐,又為人謹慎的,便把他們的名字的記下來。日後,所有的探子便分內外兩層,外圍之人,只是出去隨便探聽消息,探聽到什麽就是什麽,但是絕不給他具體分派任務,只有表現好,像我剛才說的,辦事伶俐又為人謹慎,能保守住秘密的人,才能升入內層,進一步委以重任。”
侯振聽完之後,心裡已經有了幾分明了,上次劉照就曾經讓他辦過類似的事情——派幾名內侍出去宣揚劉照的身世。如今看來,劉照是想要建立一個常設的機構,來探聽消息,甚至是辦理像上次那樣的事情了。這樣的一個機構,其份量可想而知,而劉照卻把這個重任委托給了他,侯振自然心情十分激動,忙道:“殿下,老奴一定盡心盡力,將這件差使辦好。”
劉照又叮囑侯謹:“阿謹,宮裡若有年紀較小又地位卑下,不得志的內侍, 你便去多和他們走動走動,建立起情誼來。同樣,如果其中有忠實可靠的人,便把他們吸納過來,如果對方不怎麽可靠,也不要緊,留著一份香火情,日後總有能用到的地方。”
侯謹這邊答應了一聲,那邊侯振又問道:“殿下,只是不知此曹應當如何命名?”
漢代的政府機構,大多稱之為“曹”,但是劉照此時身份敏感,不好直接自設“曹”這樣的機構,於是說道:“就叫做內緝聽廠吧。”
廠,原意為沒有牆壁的房屋、棚舍,在漢代,自然沒有“官署”這一層意思,與之前“內書堂”的命名方式相似,都是盡量避免帶有正式機構的色彩。至於叫“緝聽廠”而不是後世明朝時期大名鼎鼎的“緝事廠”,則是因為,目前劉照只希望這個機構是用來打聽消息的,而“緝事”一詞則帶有“偵緝搜捕”的意思。
“大伴。”劉照忍不住笑道:“你可就是我大漢內緝聽廠的首任提督了,日後,大家可要尊稱你一聲‘督公’了。”
漢代自然沒有“提督”這一官職,甚至沒有“提督”這個詞語。但是有“都督”、“督郵”這些官職名的存在,那麽“提督”也就不難理解了。“督”者,監管察看之意也;“提”者,帶領,統領之意也。
雖然明白了提督的含義,但是侯振還是猜不透劉照忍俊不禁的含義,也不會知道自己擔任的這個“督公”,在歷史上,是多麽威風八面、炙手可熱的一個官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