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確實闖禍了,這個禍闖得不小。↑,x.
眾所周知,太子左庶子和右庶子是皇帝給東宮派遣的屬官,專司勸諫東宮太子向學,向善,體察民間疾苦,輔佐監國等諸事,可以說,東宮左右庶子是儲君身邊最重要的助手,這兩個官職非常重要,他們承擔著教導勸諫太子的作用,皇帝在任命此官職時,往往要思之再思,非當世名士道德大儒而不可任。
畢竟,皇帝他兒子成佛還是成魔,就在左右庶子的一念間。
於志寧和張玄素二人便是貞觀年間有名的名士,是李世民從朝臣中千挑萬選出來的,二人不僅相貌堂堂,熟讀經史,也作得一手妙筆文章,而且都有過基層苦熬的資歷,任用這兩位來時刻督導教育太子,實在是上上之選。
然而,李世民看中的人,李承乾不一定看中,因為這兩位太正直,也太羅嗦了,試想每天太子剛睜開眼,便看到兩張充滿慈愛和溫柔的臉,一臉期盼地看著他,“起來啦?殿下今日讀點什麽書呢?《呂氏春秋》好不好?不合胃口啊?那麽……《晉書》?《三禮義宗》?《尚書》?哦,殿下今日口味比較重,沒關系,《說苑》,《申鑒》如何?都是重口味哦,總有一款適合您……什麽?今日殿下不想讀書?呵呵噠,信不信臣這就一頭撞死你面前,讓你看看臣的腦瓤啥顏色……”
太子殿下活了這麽多年沒被逼瘋,足可見他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是非常強大的。
不過今日杖責左右庶子之事,倒非太子殿下積壓多年的發泄,說起來此事跟李素脫不了乾系。
李世民是個成功的帝王,他雄才偉略,野心勃勃。登基十四年來依仗強硬的外交和武力,將周邊鄰國打得半殘半死,剩下的二話不說納頭便拜,對內大興民生,廣開言路,鼓勵生育。扶持農桑,朝堂上翻雲覆雨,左右平衡,古往今來,如此有能力有政績的皇帝實在不多見了。
然而,李世民卻是一個極度失敗的父親。
他最失敗的地方在於他的強勢,他覺得兒子應該是什麽樣子的,那就必須是什麽樣子的,十四年前發動玄武門兵變是他人生最大的汙點。為了不讓兒子們有樣學樣,他對自己的子女也玩弄左右平衡的帝王之道,這幾年莫名其妙捧了另外一個兒子魏王李泰出來,與太子李承乾分庭抗禮,平衡東宮勢力。
太子李承乾這幾年過得很不好,心理上的壓力,魏王的挑釁,父皇的強勢。還有東宮裡每天在他耳邊唧唧歪歪的左右庶子和少詹事等屬官,實可謂內外交困。終於,太子受不了如此沉重的壓力,開始自暴自棄了。
自暴自棄首先就是嬉鬧玩樂,不思向學,然後便是每日設酒宴,常常痛飲大醉。自我麻痹,最後搜羅天下奇珍和美女,玩得不亦樂乎,種種行徑荒淫暴虐。
再後來,太子連奇珍美女都玩膩了。天底下似乎已沒什麽東西能引起他的興趣,於是口味漸漸偏重,玩法推陳出新,創意無限,那位嫵媚妖嬈的稱心美男就是重口味玩法之一。
稱心這個人,李素在布下這顆棋子時絕沒想到他會如此爭氣,爭氣的幫助他蠱惑太子禍國殃民,當李素前些日出了個損主意命王直遞消息入東宮,稱心再次不負重望,成功地蠱惑太子幹了一樁禍事。
稱心先是在太子面前故意展示一些突厥風格的物件,酒壺,酒盞,羚羊號角等等,裝作很喜愛的樣子,如今他是太子的枕邊人,枕邊人的喜好很快引起了太子的注意,於是稱心有意無意地與太子說些關於突厥的風俗人情,那些與大唐的習慣和禮節完全相悖的東西,太子正是無聊且自暴自棄期間,於是很快對異族的風俗感興趣起來,跟著稱心有樣學樣。
這個時候稱心非常聰明地深藏身與名,任由太子自由發揮,太子渾然不覺,漸漸對突厥的一些越來越感興趣,於是召集了一些突厥人進東宮,更深入地了解突厥的習俗風氣,飲食起居等等,然後一發不可收拾,首先換上突厥的長袍,整日在東宮嬉樂,日常禮節語言也以突厥為主,玩到嗨起了,索性在東宮的園子裡搭了一片突厥帳篷,命東宮宦官武士皆著突厥服飾,行突厥禮節,其言其行之荒謬,跟千年後一位年號正德的皇帝頗為相似。
今日中秋佳節,李承乾終於玩過頭了。
大早上,諸皇子公主進太極宮向李世民問安,李承乾人模人樣地去了,後來李世民忙於政務,傳話不見,令皇子晚間再入宮賞月飲宴,李承乾回到東宮閑極無聊,於是設酒宴歌舞買醉,喝到迷迷糊糊時,太子突發奇想,換上突厥服飾,假裝自己已死,命東宮諸屬按突厥習俗哭喪,下葬,於是他便躺在木柴搭好的高台上,身邊環繞鮮花,而東宮所屬穿上突厥衣裳,騎著馬圍在李承乾身邊,一邊哭一邊繞圈,場面非常悲淒。
這個舉動終於徹底激怒了太子左右庶子於志寧和張玄素,老實說,二人忍太子很久了。
太子著迷突厥文化習俗時,二人便常有勸諫,認為有失大唐儲君體統,勸諫切切,可惜太子不納,依舊我行我素,甚至變本加厲,今日中秋,太子連假扮死人,令屬官給他舉行喪禮這麽過分的事都乾出來了,於志寧和張玄素出離憤怒,此舉已大大超越了二人的心理底線,太子喪行失德,所言所行諸多荒唐,事態已超出了二人的掌控。
於志寧和張玄素當即大發雷霆,掀翻了高台,大罵東宮近臣,太子給自己精心準備的葬禮被二人完全破壞,不僅如此,於志寧和張玄素還嚴厲斥責太子,言其荒淫昏聵,無道無德,不具儲君氣象雲雲,一通大罵也終於惹怒了太子。
左右庶子忍太子很久,反過來說,太子何嘗不是忍了他們很久?大家這些年已經互相越來越瞧不順眼了,見二人攪黃了自己的喪禮,太子深覺自己無法入土為安,於是大發雷霆,命東宮禁衛將二人拿下,趁著八分酒意未散,下令禁衛杖責二人。
東宮被鬧得一片雞飛狗跳,少詹事杜正倫見勢不妙,急忙命宦官直奔曲江園,向李世民稟奏。
…………
事情很簡單,宦官結結巴巴說了一炷香時辰便差不多說清楚了,然後垂首屏息跪在涼亭內,連頭都不敢抬。
李世民已滿臉鐵青,眼中怒火噴薄,猙獰可怖。
“太子已杖責左右庶子了?”
宦官渾身一抖,急忙道:“奴婢出東宮時,太子殿下已下了令,隻不知此時有否施刑……”
李世民重重怒哼:“越來越過分了!傳旨東宮,命太子即刻入曲江園見朕,不準動左右庶子一根毫毛!”
宦官急忙應了,剛起身準備傳旨,李世民忽然道:“慢著,你領一隊羽林禁衛去東宮,將東宮裡那些突厥人拿下,全部當著太子的面杖斃!記住,當著太子的面杖斃!”
宦官嚇得一激靈,顫聲應是。
宦官走後,李世民臉上的殺機漸漸消斂,隨即臉上露出疲憊和失望至極的表情。
近年太子所言所行,李世民常有聽說,初時並未放在心上,畢竟太子年歲不大,少年偶有失德喪行之舉,也無傷大雅,年歲漸長之後自然會懂事,李世民自己還是秦王時,不知乾過多少缺德事,如今還不是聖明英武,舉世讚頌。
可是越到後來,太子所行越過分,李世民終於感到不對了,於是除了任命太子左右庶子之外,當世的鴻儒如孔穎達,房玄齡,魏徵,李百藥等,皆被李世民請入東宮,教導太子學問和處世之道,沒別的辦法,隻好用鴻儒名士包圍戰術,李世民的初衷是好的,試想這麽多道德鴻儒包圍著太子,每天與他相處的人都是飽學之士,道德先鋒,所謂近朱者赤,不求太子一定會變赤,至少也不該在這麽多朱色團團圍住的日子裡變成黑吧?
結果李世民沒料到, 太子有一顆執著的,堅韌不拔變黑的心,在這麽多鴻儒的包圍下,還真就變黑了,而且一黑到底,絕不回頭,往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涼亭內寂靜無聲,李世民單手握著酒杯,飲下一口酒,烈酒入喉,順著食管緩緩流入腹中,隻覺得自己的心隨著烈酒的滑落,也越來越冰冷。
失望,徹徹底底的失望,當初那個聰敏好學,天真無邪的太子,如今怎麽變成這樣了?到底哪裡出了錯?
李世民對他的信念越來越動搖,一個長久以來縈繞心頭的疑問,再次不可遏止地浮上腦海。
這個太子,真能繼承自己和諸多名臣老將辛苦打下的江山社稷嗎?如此喪行失德,將來這大好的江山交給他,他會治理成什麽樣子?
ps:還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