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電小禮堂的氣氛是熱烈的。?www.23wx.
《中國合夥人》放映結束,效果是震撼級別的,用謝飛導演的感慨來說,就是:“《中國合夥人》和我想象中的電影樣子,完全不一樣,有深度,有廣度,大時代,小人物,這樣的質量,太出乎意料了。”
看過《人在囧途》和《失戀33天》的人,對白雨涵執導的電影印象,並不深刻。
因為這兩部電影,的確沒什麽深度,屬於看後一笑而過的類型,不需要費腦子去懷念什麽,去思考什麽。尤其對北電學生來說,這樣的電影,很難讓他們看上眼,有些自傲的導演系學生,甚至十分鄙視。
而且,有一些導演系學生,來之前都有想過,看完電影,要好好的和白雨涵“交流”一下,讓白雨涵明白,北電不是他這樣一個業余導演,能來冒充行家的。在這個地方放電影,就是張一謀來了,拍的不好,也照罵不誤。
現在電影放映結束了。
找茬的學生,完全沒了找茬的心思。
不說全部,起碼百分之九十九的學生,站起來,或者跟著別人站起來,為《中國合夥人》鼓掌。這個時候再去找茬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為抽的不是導演的臉,而是這些為電影鼓掌的人的臉。
所以馮小崗事先打招呼,期待學生們該罵的罵,不要客氣的情況沒有出現。北電學生全是異口同聲的稱讚。
“白雨涵導演,看完電影。我覺得這可能是我看過的最好的一部國產商業電影。因為當時宣傳的時候,說的是拍新東方的創業史,是一部主旋律的電影。可電影的結局。似乎並不是一個很主旋律的結局?”一位女學生,第一個站起來提問題。
白雨涵拿著話筒,回答:“我們常說的主旋律,是一種政府意志、國家意志的體現,它應該是宣傳主流價值觀和道德觀。《中國合夥人》是創業史,本身就是一種主旋律色彩的體現,而結局的塑造。是為了淡化創業帶來的拜金主義。”
“白導,《中國合夥人》的結構很複雜,它是一條現實發生的主線。也就是一場訴訟官司,然後圍繞著這條主線,穿插的回憶式的敘事手法。為什麽要用這種手法,而不是平鋪直敘?”
“如果你多看幾遍。你會發現。談判與閃回,每一次互動,都是有足夠的動機。我在全片中,一共設置了四個談判與閃回,它們對應的,是三個人的成長過程。一開始成東青很畏懼來談判桌,閃回過去,交代成東青的土鱉。然後孟曉駿的積極。閃回過去,交代孟曉駿在成東青人生中扮演的角色。是偶像。”
白雨涵聊得很起勁,原版《中國合夥人》談判與閃回之間,沒有任何意義,只是借鑒《社交網絡》的結構,而《社交網絡》的閃回結構,是有內在的聯系的,白雨涵把這種聯系,複製到了《中國合夥人》裡面。
“再接著,孟曉駿與成東青之間的搶話,閃回過去,是他們的創業理念的碰撞。最後成東青的張揚,閃回過去,是分道揚鑣的鋪墊。這四個大的閃回結構,他支撐的是電影的框架,對情節的推動,起到一個轉折和比較的作用。”
“如果你單純的直白敘述,你會發現,這個故事其實並不精彩,他就是一群人發奮圖強創業的簡單故事。你要在結構上有突破,別人才會被故事吸引。我原本是打算,用更多的閃回結構,穿插更多的故事和矛盾衝突。”
“不過後來放棄了,因為這部片子還是要投放市場的,商業片嗎對不對。”白雨涵說完,自嘲的笑了笑。
他不是一個藝術家,他只是用藝術來裝比的藝術販子。
“那真是太可惜了,如果結構更複雜一些,這部電影一定是非常棒的經典。白導,商業化真的要犧牲電影的藝術價值,去迎合市場迎合世俗嗎?”一位學生問。
白雨涵聳聳肩:“陽春白雪,下裡巴人,看你選擇哪一個。藝術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也不是孤傲存在的,事實上,藝術跟金錢挨著最近。搞創作,拍文藝片,難道不用錢?而且就流通程度上來說,商業片起到的藝術價值,要大於文藝片,因為看的人多啊。一部《泰坦尼克號》影響了多少人,一部《活著》,又幾個人看過?課文課本不是學過,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對吧。”
“那我們都應該去創作商業片嗎,這樣下去,電影還談什麽藝術?”
不知不覺,話題就帶偏了。
白雨涵笑說:“不能這麽說,藝術不是一個流水線產品,它是有獨特性的,各種各樣的藝術都應該存在。拿電影圈來說,有文藝片,有小清新,有商業片,有科幻片,這才是一個健全的電影市場。拍一部電影,得看導演的定位,你是希望側重於藝術,還是側重於商業。你是願意勒緊褲腰帶去搞創作,還是先填飽肚子才琢磨藝術。”
一直在琢磨《中國合夥人》的馮小崗,插了一句,將話題又拉回到了電影上:“那你呢,你肚子肯定不餓,《中國合夥人》為什麽不再更深度一點?”
“我已經保留了很大一部分的深度了,我原本的初稿意向,是拍一部背叛與陰謀的創業史,但是徐小平徐老師肯定不願意,人家把自己的故事貢獻出來,你把人黑成碳了不好。而且投資公司是要賺錢了,你不能只顧著自己拍著爽,不顧及別人的想法。”
“那你就還是妥協了。”
“我不能說是妥協,因為我導演分成拿到比較多,我也想賺錢。”白雨涵哈哈一笑。又補充說,“當時跟中影談劇本的時候,電影局那邊也來人了。他們希望,給一個大圓滿的結局,這才叫主旋律嗎。然後我沒答應,我說現實中沒有高大全,我們不能為資本歌唱,為拜金歌唱……”
“你也是資本家。”
“我第一職業是導演,第二職業是演員。第三職業才是資本……不是,是企業家。我這個人特別憤青,我對錢並不是很看重。我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把錢作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志,我覺得這是不可靠的。人的價值自我實現,是多種多樣的。孝順的人值得推崇。節儉的人值得推崇,溫和的人值得推崇,我們電影人應該多多弘揚這種主旋律,而不單單是強調,賺錢。”
“所以,你給成東青留下那麽慘的一個結局,對象跟別人生小孩了,朋友散夥了。那麽大的辦公室,就他一個人。靠著回憶來汲取一點溫暖?”馮小崗問。
“有句話怎麽說來著,形容一個人有錢,說,我窮得只剩錢了。我覺得這句話是有道理的,當你有錢的時候,你可能會買到很多。但是換個想法,用錢能買到的東西,是值得珍惜的嗎,今天你出價一百萬,買到了,明天可能別人出家兩百萬,又買走了。我不希望電影看完,大家得出的結論是,只要你有錢了,你就是人生贏家了。”
“虛偽。”馮小崗笑罵,“我問你,有錢人和窮人,你怎麽選?”
白雨涵毫不猶豫的說:“有錢人。”
馮小崗對學生們說:“你們看看,這就是虛偽。”
底下的學生們跟著樂樂呵呵的笑。
白雨涵為自己辯駁:“沒錢的人追求有錢,有錢的人追求幸福,我這部《中國合夥人》已經脫離了追求錢的層次,上升到了追求幸福,所以,我說它是有深度的電影,你們誰是吧……”
原定是下午六點結束電影交流會,結果因為聊得太嗨,一直拖延到了七點鍾,才堪堪被北電的學生們放行。
晚上打土豪分田地,在附近的大飯店,白雨涵做東,請了馮小崗和北電的一些領導,一些老導演。
免不了又聽了一番倚老賣老的“後生可畏”、“年輕人繼續努力”、“好好搞以後中國電影靠你們”的鼓勵。
飯局上,馮小崗喝多了。
拉著白雨涵的手不放,絮絮叨叨的說:“《中國合夥人》裡面,孟曉駿的書簽,‘總有一天你會讓我嫉妒的’,不需要總有一天,現在你就讓我嫉妒了!”
“馮老師,你喝多了。”
“不要叫我老師了,別寒磣我,直呼我名字。”
“哦,小剛啊,你喝多了。”
“滾犢子,沒大沒小!”
“我勒個擦,你翻臉比翻書還快!”
……
北電是影視人才的儲備基地,很多導演,尤其是北電走出去的導演,都喜歡帶著自己的作品, 回來交流。如同當官的回鄉祭祖,賺錢的回鄉修路,說白了就是發達了回來得瑟的。當然,也帶有功利性。
只要獲得了北電學生的肯定,就是對一部電影的非常大的宣傳,北電的學生,社會關系都不弱,誰不認識三兩個演員導演製片,稍微傳播一下,一部電影就在業內形成口碑了。然後記者望風而動,都是炒作的極好素材。
《中國合夥人》的業內口碑,就隨著這一次的交流會,這樣打開了。
不少白雨涵不熟悉的導演,如賈樟柯、顧長衛等,都打電話來,想要參加5月13號的清華大學首映禮,提前看看這部被北電學生推崇的電影。
白雨涵欣然應允,多個位子而已,反正清華大學的禮堂面積大,座位多。
更多的是記者,原本邀請了中外媒體,大約一百五十家,現在又多了三十多家媒體,主動要求參加首映禮。
5月13號,中國娛樂圈的目光,鎖定了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