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在美國》第七十三章 新浪潮電影
  早上還沒起來,艾力克斯就感到自己的褲子濕了一大片,他伸手一摸,黏黏的。早就有過這類經驗的他,毫不驚訝地起來找新的內褲和床單。

  “據說在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孩子性成熟的也更快。甚至有報道說女孩六七歲就有月經,吃得好長也得快。”艾力克斯默默起身,將內褲換掉。

  他在想,要怎麽向家人解釋。這個問題真是頭疼啊!

  “通常還會有一段父子談心的尷尬場面,這得怎麽躲過去呀!”

  想了半天,沒個主意。最終,他決定,不解釋。

  第二天,一大早,艾力克斯就匆匆吃掉早餐,連平時的健身跑步都不做了,趕緊去錄音棚。他現在還沒有去學校,他認為自己還要過兩年再說。

  至於理查德,他已經在上小學了。卡朋特夫婦很擔心兒子們的心理健康,生怕兩個聰明的兒子脫離同齡人太久,而導致產生各種問題。

  現在艾力克斯一有空就借口要去錄音棚,實際上,他有很多時候是待在外面。剛剛開始的時候,他這樣做還沒什麽問題。隨著名氣越來越大,他就不再敢獨自去逛街了。

  距離《小逃亡者》上映已經差不多一年了,這部電影不僅在美國上映,還在歐洲其他國家也上映過。甚至引起了歐洲各國的電影人熱評,他們被這種新鮮的拍攝手法、故事情節和音樂表現形式給深深的吸引了。

  從這部影片開始,法國的潮電影深受啟發。不僅如此,世界各地剛從電影學院畢業的青年人都被這部電影刺激到了。很多青年人看到這部電影的時候,心裡冒起一個相同的念頭:“原來電影可以這樣拍的,我也能拍啊!”

  是的,莫裡斯的這部電影投資小,演員少,場景是現成的。設備只有一部手持攝像機,幾乎什麽人都能搞得到,不用很複雜。只要故事編得好,這樣的電影誰都能夠拍的出來。

  也正是這個時期,法國一批年輕的電影人經常在電影期刊《電影手冊》上攻擊那些有名氣的電影導演。他們認為,這些導演已經誤入歧途,拍攝電影的時候,都隻注重大投資、大排場,根本就沒有將精力放到劇本上來。每當這個時候,他們就會拿莫裡斯的這部電影來做例子。

  這些年輕人說道:“他們的鏡頭運動如此笨拙,影片主題十分拙劣,演員表演呆板,對話缺乏意義,總之,他們不知道如何創作電影,因為他們甚至不知道電影是什麽!我建議他們去看一看莫裡斯先生拍攝的《小逃亡者》,看看人家是怎麽拍的,演員是怎麽演的。”

  在他們口中,這部電影已經成了未來電影的典范。在他們看來,電影投資多少不是問題,而是看有沒有這個需要,如果一味的投入大量的金錢去堆砌華麗的鏡頭,卻丟掉電影故事的精髓,這是不可取的。

  這些年輕人慢慢的不能滿足於評論,他們覺得,有必要親自操刀上陣,示范一番。於是他們轉而自己動手拍攝電影,通過向朋友借錢和實景拍攝等方法,他們開始拍攝短片。有了《小逃亡者》這個玉珠在前,他們的潮電影很快就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拍攝方法。

  只是,對於他們這種毫無根基的年輕人而言,資金是最大的問題。他們有的人能夠借到錢,但是大多數人還是無法籌夠拍攝資金。於是,有人向通過莫裡斯來找到投資方,對於那些電影公司而言,這種風險極大的投資項目是連碰都不敢碰的。

  莫裡斯又一次找到了巴特,他這次還是為了尋求幫助而來的。

  “你上次不是分到了48萬美元麽?怎麽那麽快就沒錢了?”巴特驚訝地看著莫裡斯說。

  《小逃亡者》在全球上映的票房總共達到了400萬美元,出去院線分去的錢後,還有40%的錢是屬於製作方的,也就是160萬美元。作為導演,莫裡斯拿到了這160萬美元的30%,有48萬美元。

  這筆錢在這個時代已經是不少的錢了,要是省著一點花,足夠莫裡斯吃一輩子了。可是,他竟然拿去投給其他獨力製片人的電影上了。他投出去的錢基本上都是打水漂,那些獨力電影很多都沒能熬到上映就黃掉了。

  莫裡斯苦著臉說道:“要是那些電影能夠賺回本錢的話,我就不用來找你了。可是我這種類型的電影畢竟是新生事物,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完善,只能一點點的去摸索了。要是那些電影有一半能夠上映就好了,起碼不會虧得像現在這樣。”

  “我們上次拍的那部《小逃亡者》不是挺賺錢的麽?怎麽你拍了那麽多不都沒能上映就掛了?”巴特有些不明白地問。

  “唉!我也不曉得,我後來和那些年輕人拍的電影都是依照那部來拍攝的。可是就沒能像第一部那麽成功了。後來我想了想,也許是因為演員沒找對。畢竟是小成本的電影,根本就不可能找得到專業演員,更不用說啟用有名氣的明顯了。”莫裡斯歎氣地說道。

  艾力克斯在旁聽得有些明白了,不過他沒有開口說什麽。

  莫裡斯繼續說道:“沒了像卡朋特兄弟這樣的人氣演員,就連院線都不願意給我們播放。那些大公司也當然不可能幫我們發行,除非能夠在電影節上獲獎,否則很難,很難。”

  “那你想要多少?說個數目,我好給你開支票。”巴特說道,他現在不差錢。有著電子公司和唱片公司在手,拍攝電影賺到的那點錢已經不算什麽了。

  莫裡斯猶豫了一下,不過他很快地說道:“至少也要10萬美元吧。這樣我起碼還能夠拍攝幾部小成本的電影。”

  巴特想了想,最後還是拿出30萬美元給莫裡斯,反正他之前依靠莫裡斯拍攝的那部電影就賺了100多萬美元。

  “這裡是30萬美元,你先拿著。如果不夠的話,再來找我。不過可要說好了,你們拍攝的電影版權都要歸我。至於上映之後的分成,就跟上次和你拍攝的那部來計算吧。我要70%的分紅,剩下的你看著辦。”巴特將支票交給了莫裡斯,並將其中關鍵的事情說清楚。

  拿出這點錢來,對於他來說也不虧。不要小看這30萬美元,有了這筆錢,他們就可以拍攝10部以上的潮電影了。

  拿到錢之後,莫裡斯馬上就乘坐飛機去歐洲。他發現在舊大陸那邊搞獨力製作電影的人很多,許多志同道合的電影人都集中到了法國和英國。他帶著巴特提供的資金,來到這些國家, 支持哪些年輕人自由的拍攝電影。

  在很短的時間之內,潮電影出現了許多優秀的電影。比如裡維特拍攝的《巴黎屬於我們》,戈達爾拍攝了《精疲力盡》,夏布羅爾拍攝了劇情片《表兄弟》。

  在這期間,巴特還陸陸續續的提供著資金給莫裡斯,同時,他也從這些電影中獲得了榮譽和利潤。在巴特的影響下,潮電影越演越烈,更多的年輕電影人都投入到了這個大浪之中。

  幾年後,特呂弗的《四百擊》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大獎。這批精力充沛的年輕導演被新聞記者們稱之為“潮”,他們的成果不斷湧現。數量如此眾多的作品,其間的差異不言而喻。然而,令人驚異的是,它們之間的敘事形式和電影風格如此類似,明顯地形成一股潮運動。

  這一切都是始於莫裡斯的《小逃亡者》,每當別人說起潮電影運動時,都會提起他和這部電影。以及巴特·卡朋特提供的拍攝資金。

  艾力克斯本以為自己能逃過一劫,沒想到的是,他最終還是被巴特拉過去談心了。歐美家庭就是這樣子,對於性教育的重視,是很認真的,不像中國家庭那般無視。

  挨了好長一段“談心”之後,巴特確認艾力克斯確實對這方面的東西了解了,他也就放心了。

  看到巴特轉移話題,不再談性教育之後,艾力克斯心裡大大的松了一口氣。饒是臉皮再厚的人,也忍受不了跟老爸談這種尷尬的問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